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42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综述.docx

山海关古城导游词综述

山海关古城景区导游词

【古城概况】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开国元勋徐达在此建关设卫,留下了这座长城军事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在长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山海关城是明万里长城上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占地面积126公顷,主要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组成,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城内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与四门相通,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体现着博大精深的长城军事文化,同时也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民俗风情。

2003年,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作为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国家文物局的重点修复项目,牵动着14万关城百姓和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心。

按照“再现明清历史风貌,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古城保护开发原则,五年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

迎恩楼、望洋楼、钟鼓楼、兵部分司、大悲院等标志性文物的复建、6000延长米长城本体的修复、四条大街街景整治的顺利进行,使古城明清历史风貌基本再现,2008年的7月22日山海关古城正式开城,喜迎四方游客。

为宣传推介古城开发的整体形象,现在的古城景区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以6000延长米长城为主线,形成山海关古城旅游发展新格局。

主要包括:

第一关箭楼、迎恩楼、望洋楼、大悲院、兵部分司、钟鼓楼、明清街巷、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瑞莲阁公园、一关广场等景观和原辽西省山海关市政府旧址、田中玉公馆、詹荣府、镇远镖局、山西会馆、四野临时指挥部、绸缎庄等多处体现古城内历史文化节点的保留建筑。

【明清街巷】

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一股浓郁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这里,每一块斑驳的青砖、每一个深沉的垛口、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隽刻着历史的印痕,走进它,就是在走进历史,就是在感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伟大。

也许,您已为古城墙的伟岸恢宏所震撼,也许您已为古城历史的悠远厚重所折服,山海关古城,三步一个景观,五步一个故事,有着读不完的精彩,既是一轴风景长卷,更是一条历史文化长廊。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它的名称源自明初大将军徐达扼辽蓟之咽喉,依山阻海建关设卫而得。

它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

由于其地处要隘,形势险峻,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美誉,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三大名关”。

瑞莲阁公园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这一池碧水,湖水清澈见底,上万条色彩斑澜的锦鲤温顺如训,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婀娜多姿,活泼可爱,这便是瑞莲阁公园的一角。

瑞莲阁公园是1999年3月经政府集资根据《临榆县志》的记载而重新修复的。

修复后的瑞莲阁公园形成了以辽海咽喉桥为界的南湖、北湖4个水面,建成了垂柳轩、游船码头、醉荷轩、曲院风荷4个亭榭,置身于弯转的甬路,漫步在亭台楼榭之中,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湖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意境您可以细细体味。

瑞莲阁公园的雏形是东护城河,因明万历十二年(1584)修东罗城而逐渐荒弃,后于民国14年(1925)在邑人临榆县参事孙国钧(字荫桥)的倡导下,集资兴办一公园,取名瑞莲阁公园。

当时公园建成以后,不仅本地人喜欢到这里纳凉赏月,过往的商旅、行人走到这里,也要到这里喝茶歇息,以解除旅途的疲劳,我们也不妨在此小憩一会儿,留影拍照。

瓮城

眼前的城圈就是瓮城,原来四个城门之外均有这样的瓮城,现只有眼前的瓮城保留完整,周长317米,瓮城虽然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

一是对关城的保护作用。

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士卒昼夜注视城外动态,有警立即传报,敌人入侵靠近,可三面御敌于墙外,即使敌人进入瓮城,也可以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以四墙为堡垒制敌于“瓮中之鳖”。

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表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瓮城的外围是罗城,“罗”是罗列、重叠的意思,即城外套城。

罗城的前方高岗之上建有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前哨,就在此处,三百六十五年前,曾上演过改朝换代的重要一幕——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镇东楼

现在我们站在天下第一关城台之上,您是不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刚才,我们走过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叫“马道”,是古代将士骑马上阵的通道,人云: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请各位朋友随我一同顺着这条古道来领略一番关城的风光吧!

站在高高的城台之上,南可见朦朦胧胧的大海,北可望角山壮丽的长城雄姿,雄关横亘在北山南海之间,锁住咽喉,真可谓:

“何处险如兹处险,一夫防似万夫防”。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关”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整个建筑规模雄伟,气势浩然,据《临榆县志》记载,明清之际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缮,因而使这座历经600多年风雨及战火洗礼的建筑,仍傲然屹立于您的面前。

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下部为城台,呈长方形,长44米,宽30.4米,高11.75米,城台建筑敦实雄厚,中央有砖砌拱券门,以通内外,券门洞高7.5米,宽5.8米,原设有大门,可以开闭,城台之上的箭楼高13.7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20米,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其建筑面积为198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为歇山单檐顶,顶脊双吻对称,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妙趣横生,现此地已成为登高览胜的最佳场所,但在明清之际,由于此处地势险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诗云:

“城上危楼控朔庭,百蛮朝供往来经,八窗虚敞堪延月,重槛高寒可摘星,......”又有“十二危栏百尺长,倚天杰构镇边疆,海山南北环千里,城郭高低匝四旁,......太平时节登临好,暴客重门不用防。

”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山海关地势的险要。

在箭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天下第一关”巨匾,匾长5.9米,宽1.55米,其中“一”字一笔1.09米,繁写的“关”一竖1.45米,五个大字结构合理,精神贯通,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

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内外,一共有三块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匾为民国九年(1920)由杨宝清摹刻的,二楼内一块为清光绪五年(1879)王治摹刻的,一楼内为原匾,下面就让我们一睹原匾的风采吧!

此匾不书年月,不留姓名,关于此匾为何人所写,众说纷纭,有人说严嵩,有人说佘一元或谭从简,还有人说肖显,究竟是何人所写呢?

据《临榆县志》记载,相传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肖显所写,肖显是明朝著名的三十二位书法家之一,也是山海关当地人。

在巨匾之下为山海关古建复原图,它描绘了明代山海关古代建筑的全貌,山海关北面是崇山峻岭——燕山余脉,南面是汪洋大海——渤海,西面属于关里,是宽阔的华北平原,东面属关外,是广袤的东北平原,两个大平原以山海关为界,山和海由山海关相连,正是这复杂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一处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古代完整的防御体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城一共有四座城门:

东门叫“镇东门”,明朝末年,对山海关的主要威胁来自东边,指望依靠坚固的东门镇守江山,固而得名“镇东门”;西门叫做“迎恩门”,——由京城来自皇帝的恩泽和赏赐、朝廷发给的粮草和饷银,自然都是来自西方,所以因其遥向京都贵为门户而冠名;南门叫做“望洋门”——渤海在山海关以南,叫“望洋门”顺理成章;北门叫做“威远门”——长城北侧是古老的战场,军人们盼望山海关威名远扬,敌人不敢侵犯,就给它起一个“威远门”的大名。

东门外面有一小小的方城,叫做瓮城。

瓮城的外面是护城河,护城河也是一道防线,护城河的外面是罗城,山海关东西门外均有罗城,过去“山海关”三个字就刻在东罗城东门的券门上。

山海关东二里,建有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前哨卫城。

山海关南北建有“翼城”,像个翅膀一样,与关城左右呼应,南十里的老龙头修有宁海城。

在关城和长城的南北两个衔接处,各有一座城楼,东南角楼叫靖边楼,东北角城叫威远堂。

在东罗城与关城相交处也建有两个城楼,南边叫牧营楼,北边叫临闾楼。

五座城楼一字排开,人称“五虎镇东”。

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南起老龙头,东北到九门口,全长26公里,在明代属蓟镇山海路管辖,共有十座关口,从南到北依次是:

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

山海关外还有八城拱卫,它们分别是:

锦州、宁远(今兴城)、松山、杏山、塔山、中前、中后(今绥中)、前屯、还有星罗棋布的烽火墩台,用做瞭望敌情,传播信息。

因此,山海关不是一座孤立的关城,而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军事建筑群。

燕山和渤海就像两扇厚重的大门,山海关就像一把坚固的铁锁,和平年代,打开城门,经商贸易,互通有无;战争时期,城门紧闭,刀枪剑戟,武力抗衡,所以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称。

现在山海关的旅游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集山、海、关、城、庙、洞、湖集于一身,有待开发的文物古迹还有九十多处,所以早在1961年国务院就将万里长城——山海关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内展出的是明清两代的兵器和满清的八旗服饰。

(游客自由参观)

牧营楼

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是修东罗城时在关城城墙与罗城城墙交汇处增建的配楼,第一关箭楼南为牧营楼,北为临闾楼,原为加强瞭望和供士兵休息之用,现在里面陈列的是明清两代的兵器。

靖边楼

靖边楼是山海关城的东南角楼,椐《临榆县志》记载,靖边楼为明初徐达建关时所建,明成化十五年(1479)和万历十五年(1587)都进行了维修。

清朝,山海关内外一统,长城失去边防作用,靖边楼逐渐荒废,雍正年间,在靖边楼原址上改建成魁星楼。

1933年1月,日军侵略山海关时,从城东南进攻,魁星楼被炮火所击,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塌毁、拆除。

现在的靖边楼,是1986年在靖边楼的原址上修复的,重修时,经专家研讨,政府批准,决定恢复明朝靖边楼原貌。

楼平面是矩尺形,楼高13.74米,建筑面积658.41平方米,双层砖木结构,双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共设56孔箭窗,“靖边楼”三字为四川书法家侯正荣书写。

【兵部分司署】

山海关地处碣石古道要冲,扼守辽西走廊。

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铁马,战事频繁。

明初建关设卫,形成军事重镇,战略要地。

故宣德九年(1434),在此特设兵部分司,建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

明代中央政府设“六部”,即: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兵部的主要职能是:

掌管军务,负责武将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

兵部分司署不是设置在明代末年的崇祯年间,而是在明代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在位时设立的。

可见山海关在朝廷心目中拥有重要地位,是由来已久的。

兵部分司署原址位于山海关东门——镇东门的北侧,坐北朝南,修复后的兵部分司署由署门、垂花门、正厅、穿堂、后堂、寝室、书房等构成。

自宣德九年(1434)设立兵部分司署,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其中第一、二、七、八任为郎中,授正五品衔,其余为兵部主事,授正六品衔)。

山海关是一座古代军事重镇,明代的历任兵部分司主事在这里谋划了关城军事设施的建设,谋划了包括关外千里之外的大大小小的军事活动。

为丰富古城历史文化内涵,兵部分司署被列为古城保护开发重点复原项目,依其原制,就其原址,于2004年复建,2005年竣工。

【钟鼓楼】

山海关的钟鼓楼,是明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关关城时修建的,当时的位置在关城北大街一带。

万历十四年(1586)山海路参将谷成功移建于城中心,故又称中心楼。

1952年,因年久坍毁失修拆除。

2004年3月19日,钟鼓楼作为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标志性工程举行奠基仪式,于当年9月落成。

山海关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关城中心,下为方台,高8.26米,台上建文昌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双层,高13.3米,一层四面带围廊,二层四面围平座,重檐歇山顶。

钟鼓楼由钟鼓二楼及文昌殿组成,三体合一,独具特色,这种建筑形制,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

文昌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原是天上六星的总称,传说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

它为官清廉,曾经七十三次化身于人间,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楼阁式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由于它们声音浑厚,悠扬传远,人们便把钟和鼓的体量放大,做成大钟、大鼓,用于报时。

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

钟鼓楼有三种,一种建于宫廷内,始于隋代,止于明代。

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多做报警、报时之用。

还有一种建于寺庙之内,专供佛事之用。

钟鼓楼作为山海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来,又成为军政要人及文人墨客登楼观景、品茶赋诗的场所。

古城复修之后,恢复了宏厚有力的晨钟暮鼓,每当新年到来之际,钟鼓楼上就会响起悠扬悦耳的钟声,告诉人们新年到来,祝福人们幸福安康!

【望洋楼】

望洋楼是关城南门上的城楼,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因其南向沧海,故名望洋楼。

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津榆铁路通车,当时的山海关火车站仅距望洋楼以南半华里,南门内外顿时商贾云集,成为当时的商贸中心。

1933年元月,侵华日军挑起“榆关事变”,望洋楼首当其冲,遭受炮火轰击,残破不堪。

解放之初,百业待举,因无力修复,于1955年拆除残楼,为世人留下刻骨铭心之痛!

作为古城保护开发项目的重点修复工程,望洋楼于2004年底,依原有形制重新耸立,实现了民众之夙愿。

望洋楼建筑规格、型制与天下第一关箭楼相同,砖木结构,九脊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建筑面积326平方米。

现望洋楼内陈列着当年榆关抗战史迹,再现那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以缅怀先烈,居安思危。

【五座牌坊】

牌楼也叫牌坊,最早见于周朝,古代用于表彰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多见于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路口或要道,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牌楼是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

牌楼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木石混合、木砖混合几种。

现在一些大的庆祝活动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临时牌楼。

牌楼是山海关古城的亮丽景观,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山海关的历史文化。

山海关古城原有许多牌楼,查阅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还记载有52座。

在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过程中,追循历史,从原来废弃掉的50多座牌坊中精心挑选出来其中的五座牌坊,现已修复完成,用以纪念那些曾在关城历史中留有非同寻常印记的文人志士,即:

维藩首善坊、进士坊、独乘骢马坊、尚书坊、节制四镇坊。

维藩首善坊

明嘉靖年间,长城以外的朵颜三卫及土蛮等部屡次犯边,蹂躏永平府东部诸县。

隆庆元年(1567)九月,张臣取得傍水崖大捷,土蛮退到塞外。

十月,朝廷调抗倭名将戚继光防守蓟镇。

隆庆二年,戚继光总理蓟镇、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

隆庆三年(1569),山海路升格设参将。

这时的山海关正如戚继光在一首诗歌里所写:

“曾经泽国鲸鯢息,更依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山海关出现了少有的和平景象,边防固若金汤,军民安居乐业,成为蓟镇诸路的典范。

戚继光上奏朝廷,得到明穆宗的恩准,在山海路署前建“维藩首善”坊,以资表彰,鼓舞士气。

“维藩首善”的意思是保卫边防的首善之区。

维藩首善坊东面楹联:

屹龙头屏燕尾得一关雄踞

接辽蓟卫京畿系万里江山

这副楹联是三三五断句,读作:

屹龙头,屏燕尾,得一关雄踞;接辽蓟,卫京畿,系万里江山。

维藩首善坊西面楹联:

维藩保家国雄兵铁马威燕塞

首善止干戈明月骄阳壮汉关

这副楹联是五七断句,读作:

维藩保家国,雄兵铁马威燕塞;首善止干戈,明月骄阳壮汉关。

进士坊

进士坊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尚絅为肖显考中进士而建。

肖显,字文明,别号海钓。

山海关人,品行方正,读书有大志。

肖显考取进士后,授兵科“给事中”。

由于他公正耿直,为权贵所忌,被贬为镇宁同知,一呆就是八年。

后来调任浙江省西部的衢州,三年后擢升福建按察司佥事。

所到之处为官尽职,政绩斐然。

后以贺万寿节来京,刑部尚书白昂保荐他留京任职,将有大用。

他见朝政污浊,不愿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便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回乡之后的二十年,他一直住在山海关。

因为他是明代三十二位书法家之一,写得一笔好字,据《临榆县志》记载,山海关镇东楼上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就是他题写的。

进士坊东面的楹联:

百尺雄关淋漓翰墨融天下

半山禅寺爽朗书声寓古心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

百尺雄关,淋漓翰墨融天下;半山禅寺,爽朗书声寓古心。

进士坊西面的楹联:

孜孜者志也传胪金殿经纶海钓

郁郁乎文哉载舞乡关联袂景从

这副楹联是五四四断句,读作:

孜孜者志也,传胪金殿,经纶海钓;郁郁乎文哉,载舞乡关,联袂景从。

独乘骢马坊

独乘骢马坊是官府为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郑己所建。

郑己,山海关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后升任陕甘巡按,整饬边备。

郑己刚正不阿,多次上疏弹劾奸佞,终于受到奸臣们的诬陷,被贬官到宣府镇,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宣化。

郑己的大无畏精神被民间老百姓所敬仰,在他离开京城,赴宣府镇之日,京城的许多老百姓为他焚香送行,祝福平安,甚至有人一直把他送到宣府镇。

在宣府镇一段时间后,被放归乡里。

1487年,明孝宗即位,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任用贤能,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外患平定。

并为郑己平反,诏令其恢复原职,但郑己已经亲身经历了朝政腐败,不愿继续在宦海浮沉,便“坚谢不出”。

郑己死于家乡,他的忠骨就埋在古城西北的山坡上。

独乘骢马坊东面的楹联:

丽句惊人幼攻陋室成奇子

清风警世独乘青骢下玉关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

丽句惊人,幼攻陋室成奇子;清风警世,独乘青骢下玉关。

独乘骢马坊西面的楹联:

高风亮节为官须正己

直道丹心载誉在修身

这副楹联是四五断句,读作:

高风亮节,为官须正己;直道丹心,载誉在修身。

尚书坊

尚书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为故兵部左侍郎赠工部尚书的詹荣所立。

尚书坊东面的楹联:

缮边破敌殊功惊宇内

纂志陈宗毕力启渝燕

这副楹联是四五断句,读作:

缮边破敌,殊功惊宇内;纂志陈宗,毕力启渝燕。

尚书坊西面的楹联:

出为宦文韬武略司兵部

入犹民鹤志莲情逸角山

这副楹联是三七断句,读作:

出为宦,文韬武略司兵部;入犹民,鹤志莲情逸角山。

节制四镇坊

明天启二年(1622年),辽西尽失,山海关危急,时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孙承宗自请督师,明熹宗朱由校赐尚方宝剑,授予他一方大印,命孙承宗“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

”为壮军威,特建此坊。

节制四镇坊东面的楹联:

豹帐谈兵千里金汤横雉堞

虎符传令八方车骑拥高坛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

豹帐谈兵,千里金汤横雉堞;虎符传令,八方车骑拥高坛。

节制四镇坊东面的楹联:

旌旆飐风向国报恩心胜铁

关山倚剑辞天作镇气凌云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

旌旆飐风,向国报恩心胜铁;关山倚剑,辞天作镇气凌云。

【迎恩楼】

山海关古城的西门,又称为迎恩门。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首都,位于山海关以西300公里左右,由京城来自皇帝的恩泽和赏赐、朝廷发给的粮草和饷银,自然都是来自西方,所以因其遥向京都贵为门户而冠名。

上面的城楼,也就随之叫做“迎恩楼”了。

明嘉靖、万历,清乾隆、道光年间曾多次重修。

至解放初期,由于年久失修,于1955年春拆除。

得益于古城保护开发之大计,2005年,迎恩楼又再现其雄姿,傲然于山海关西门之上,楼体为砖木结构,九脊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迎恩楼上悬有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

祥蔼榑桑,是清乾隆九年(1744),高宗皇帝去东北拜谒祖陵,途经山海关,来到西门迎恩楼,见此处霞光普照,瑞气东来,乃亲题赐额。

祥蔼,说的是“祥瑞的云气”;“榑桑”,就是“扶桑”,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棵大树。

神话中的扶桑树非常高大,日出的时候,太阳从扶桑树下升起,所以,扶桑就是日出的地方,也往往以扶桑代指太阳。

“祥蔼榑桑”的意思就是: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到处都是吉祥的瑞气,也隐喻为清王朝皇恩浩荡,恩泽天下。

【欢送词】

各位朋友,山海关古城的参观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导游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与配合,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山海关古城已给您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山海关古城也将随着古城保护开发的顺利进展,以古老的雄姿和崭新的面貌期待您的再次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