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案0330.docx
《金鑫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案03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鑫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案0330.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鑫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案0330
2012年度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建设方案
华蓥市观音溪金鑫煤矿
二0一二年三月
一、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双百工程”示范建设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我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促进我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
根据《四川省安委会关于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安办[2009]32号)及其附件《四川省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评估标准》要求,并遵照“一矿一策、统筹规划”的原则,特制定我矿《2012年度瓦斯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方案》(见附件)。
二、基本情况
1、煤矿基本情况
(一)、交通位置
金鑫煤矿位于华蓥市城南西183°方位、直距约23.5km处,属华蓥市观音溪镇李子垭村管辖,地处李子垭北井田北西部。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8′58″,北纬30°57′11″。
划定矿区范围南北长约3400m,东西宽约110~220m,面积0.567km2,主要开采K1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200~+820m。
矿区有简易公路2km与华蓥市观音溪镇~邻水县公路相连接,至华蓥市约26km。
矿区北东距邻水县城约21km,渝广公路经过矿区西侧,广安~邻水高速公路和广安~邻水二级公路横穿矿区,广邻高速公路东接达渝高速公路,西接成(都)~南(充)高速公路。
矿区距襄渝铁路广安火车站约16km,均有公路相接。
区内亦有简易矿山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矿区李子垭井田最高峰为高登山,标高+1704.1m,谷地标高+500m,为中山和低山山地,呈现为中部高,两侧低的独立山体形式。
区内最低的一级侵蚀基准面高程为+500m。
金鑫煤矿批复矿区范围内最高点位于矿井南东边缘,标高+1323m,最低点位于矿井南端,标高+915m,相对高差不大,仅408m,属低山~中山区。
图1-1-1金鑫煤矿交通位置图
区内地表水很少,无大的河流,主要冲沟为曾家沟及李子垭至老洞口冲沟,及季节性溪沟和水塘。
流量最大的溪流位于矿区北西外侧,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西,溪沟一般流量5.5m3/s。
曾家沟为干沟,仅夏天暴雨时节有少量流水溢流,但很快于涸。
李子垭~龙洞口冲沟为区段间歇性流水,龙洞口以北流水很少也很小,龙洞口有溶洞水流出,现流量很小。
(三)、气象及地震
本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内气候湿热,雨水较多。
夏天最高气温37℃,冬天最低气温-4℃,常年降雨量约1420mm,5~7月降水量约占全年60%。
年均无霜期306d,年均日照时数1200h;常有春旱发生,伏旱较为严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GB50011-2001),华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第一组。
(四)、矿区经济概况
区内无工业,农作物有玉米、土豆等。
区内无常住居民,矿区外围北西的刘家院子及外围北东的皂角湾有少量汉族居民,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茶叶、蚕桑等。
本区的采矿业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以及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五)、水源与电源
1、电源
矿井由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其中一回电源由桐梓粱110kV变电站(变压器容量:
2×10000kVA),经架空线路(LGJ-95/10km)输送供给;另一回电源由高兴35kV变电站(变压器容量:
1×6300kVA),经架空线路(LGJ-70/7km)输送供给。
桐梓粱110kV变电站和高兴35kV变电站均属国网变电站,故矿井供电电源较可靠。
2、水源
主井工业场地和北回风斜井工业场地采用流经附近的溪沟水作为水源,该水源的一般出水量在3200~12500m3/d之间,水质亦较好,只需经过消毒处理后就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要求,故矿井扩能后仍采用该水源作为供水水源,可满足矿井用水的需要。
(六)、邻近小煤矿现状
原金鑫煤矿位于李子垭南二井北西侧,原金鑫煤矿采矿权范围上部有地表水体亮水凼和孙家湾河,继续开采将使二矿同时受到地表水体威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010年3月,四川省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批复(关于华蓥市金鑫煤矿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的复函川煤整合函[(2010)8号],同意李子垭煤业有限公司+820m以上边角资源按协议划转给金鑫煤矿开采,因此,新划定矿井范围与李子垭煤业有限公司不存在矿业权纠纷。
(七)、地层
矿区及其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以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平缓坡地及谷地分布有第四系。
各地层特征由新到老简述于下。
一)第四系全新统(Q4)
厚0~7m,为各种岩块、细砂、亚粘土混合堆积而成的残坡积物及少量洪积物。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三叠系
1、下统嘉陵江组(T1j)
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出露不全,厚度不详。
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
以灰~浅灰色白云岩夹灰岩及膏岩层为主,带状构造发育。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2、下统飞仙关组(T1f)
厚>460m,矿区附近出露不全,剖面上可分五段,区内仅出露第一~四段,岩性特征为:
第四段(T1f4):
厚170.67m,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局部为鲕状灰岩,下部夹暗紫色钙质粘土岩一层。
灰岩具缝合线构造。
第三段(T1f3):
厚112.63m,暗紫色薄层状粘土岩,上部及中部夹数层泥灰岩,厚2.8~3.1m,含双壳类化石。
第二段(T1f2):
厚69.69m,浅灰、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上、中部夹暗紫色薄层粘土岩、泥质灰岩,下部夹1~2层厚3~4.8m浅灰色鲕状灰岩。
第一段(T1f1):
厚116.83m,上部为中厚层暗紫色粘土岩,间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下部为暗紫色薄层粘土岩,夹灰色薄层状泥灰岩。
含瓣鳃化石,底部为绿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及粘土岩,厚3~17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三)二叠系
1、上统长兴组(P2c)
厚144.09m,剖面上可分四段,地质图上未分。
第三、四段(P2c3+4):
厚87m,上部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偶夹棕灰色灰岩,顶部含较多燧石结核,厚52m;下部为浅棕灰色厚层至块状灰岩。
厚35m。
第二段(P2c2):
厚15.81m,深灰、黑灰色中厚层夹薄层灰岩,夹黑色薄层状粘土岩,顶、底部为灰黑色粘土岩。
第一段(P2c1):
厚41.32m,深灰夹棕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含黑色燧石结核,近顶部偶夹一层粘土岩。
底部为一层厚3m的棕灰色灰岩。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2、上统龙潭组(P2l)
厚110.9m,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地质图和剖面上可分五段。
第五段(P2l5):
厚37.83m,黑灰、灰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砂质灰岩、粘土岩。
上部夹极薄煤一层(K6),煤质较差。
近底部灰岩含燧石结核。
第四段(P2l4):
厚23.32m,深灰、灰色中厚层灰岩,中部夹深灰、黑灰色砂质粘土岩、泥灰岩,含腕足类化石。
第三段(P2l3):
厚6.50m,黑灰、深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灰色粉砂岩,夹深灰色薄层泥灰岩。
近顶部夹煤线一层(K4),厚度小,煤质差。
第二段(P2l2):
厚12.72m,深灰、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产腕足类化石。
近顶部夹1层黑灰色粘土岩。
第一段(P2l1):
厚30.53m,上部为黑灰、深灰、灰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泥灰岩,近顶部夹薄煤一层(K3),厚度很小,煤质差,不可采;中部为黑灰、深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粉砂岩、细砂岩,含煤层(K1),纯煤厚0.92~1.66m,偶夹少量泥质灰岩,粘土岩含较丰富的植物化石;下部为白灰、浅灰色铝质粘土岩,与灰色中厚层灰岩。
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下统茅口组(P1m)
厚205.47m,在地质图和剖面上可分二段。
茅口组上段(P1m2):
上部为深灰、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中部夹深灰色细~中晶灰岩,含燧石结核。
偶夹薄层粘土岩。
茅口组下段(P1m1):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薄层沥青质、钙质粘土岩,含燧石团块或结核。
灰岩产蜒、腕足等化石。
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
4、下统栖霞组(P1q)
厚>110m,顶部为深灰色燧石条带灰岩,厚7m;其下为深灰、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泥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粘土岩,灰岩、含燧石结核。
产蜒、珊瑚等化石。
(八)、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四川台坳(Ⅱ)川东陷褶束(Ⅲ)华蓥山穹褶束(Ⅳ)之中段,主要构造为华蓥山复式背斜及华蓥山断裂。
其间背斜狭长,向斜则较宽缓,构造线以北北东为主。
北北东向延伸的李子垭向斜和龙王洞背斜是李子垭井田的主要构造。
李子垭向斜为一横向呈盆形、纵向略呈鞍形的不对称宽阔向斜,向斜轴线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
龙王洞背斜为轴面由东倾转西倾的不对称紧闭背斜,走向变化不大,为NE25°~32°。
矿区范围内K1煤层位于李子垭向斜北西翼0~8勘探线之间,+820m标高以上煤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5°~110°,倾角40°~60°。
李子垭北井田属地质构造属较复杂类型,井田内发现断层24条,除F18、F11为横/斜向外,均为高角度走向逆断层,走向基本与主要褶曲轴向一致,为NE25°~38°。
部分断层落差较大,多为隐伏断层,破坏煤层明显。
金鑫煤矿位于李子垭北井田西部,拟采K1煤层浅部资源,区内未见明显的断层构造,煤层未遭受破坏。
因此,金鑫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较简单类型。
(九)、煤层及煤质
一)含煤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段(P2l1),假整合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之上,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含煤1~4层。
主要煤层为K1煤层,位于井田主要含煤段龙潭组第一段中下部,距龙潭组底界(茅口组顶界)平均13m,较为稳定。
K1煤层有分叉合并现象,分叉时,下部称K1-1煤层,上部称K1-2煤层,金鑫煤矿新划定矿区范围内K1-2煤层已被李子垭煤业有限公司开采殆尽,现仅开采下部K1-1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1。
表2-1-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赋存层位
可采厚度(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块段平均倾角
容重
t/m3
采用厚度
平均
夹石层数
夹石厚度
顶板
底板
K1-1
P2l1
0.75~1.58
0.92
/
/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泥岩
稳定
39°~60°
1.45
二)可采煤层特征
K1-1煤层俗称底连或沙连,距上部K1-2煤层1.0~6.0m,平均2.40m,距下部茅口组第二段(P1m2)11.74~17.71m,平均约15m。
煤层总厚0.75~1.58m,平均0.92m。
煤厚沿走向及倾向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属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单一结构,一般不含夹矸,个别见煤点含1层夹矸,且夹矸厚度<0.05m。
K1-1煤层顶板亦为K1-2煤层底板,一般为深灰色泥岩,间夹薄层砂质泥岩或煤线,厚1.0~6.0m;煤层底板一般为灰黑色泥岩或灰色粘土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遇水膨胀,易于风化。
三)煤质及工业用途
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K1煤层原煤黑色,条痕为黑色,沥青~玻璃光泽,具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呈棱角状、鳞片状。
煤层上部性松软,呈粉末状及片状,下部性硬易碎,多呈块状;煤层内、外生裂隙发育,含黄铁矿结核及细小晶粒。
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少量镜煤条带。
K1煤层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平均占69.2%,半镜质组平均占7.5%,半丝质组平均占21.1%,丝质组平均占2.2%。
无机显微组分以粘土类为主,氧化物类及硫化物类次之,碳酸盐类少量。
2、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区内各煤层工业分析成果见表2-1-2。
表2-1-2可采煤层工业分析成果表
项目
煤层
煤类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全硫
St,d(%)
发热量
Qnet,.d(MJ/kg)
K1-1
原
20.08
/
4.08
27.53
浮
12.64
14.21
2.19
36.42
3、煤的分类及工业用途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及煤炭质量分级国家标准(GB/T15224.1~3-2004)划分,结合分析成果,金鑫煤矿K1-1煤层属中灰、高硫、高热值瘦煤(SM),属中等可选煤,可作工业用煤和民用煤,在经过脱硫去灰后,可作炼焦配煤。
(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地表水很少,无大的河流,主要为曾家沟及李子垭至老洞口冲沟,及季节性溪沟和水塘。
流量最大溪流位于矿区北西外侧,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西,流量一般5.5m3/s,调查期间,沟谷近乎断流。
曾家沟为干沟,仅夏天暴雨时节有少量流水溢流,但很快干涸。
李子垭~龙洞口冲沟为区段间歇性流水,龙洞口以北流水很少也很小,龙洞口有溶洞水流出,现流量很小,估计与李子垭井田采煤有关。
矿区地表水体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区内大气降水较充沛,多以片流形式汇入溪沟,少量沿基岩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二)主要含(隔)水层特征
李子垭井田为褶皱山地形,山峦起伏,沟谷纵横,谷坡陡峻,岩溶发育,因此,区内岩性、构造、地貌不仅是含水层富水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控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赋存的主要因素。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P2l2灰岩岩溶水和砂岩裂隙水、孔隙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来源。
含水层主要是砂岩,隔水层主要为泥(页)岩,各含水层间几乎没有水力联系,主要表现为承压和自流。
1、长兴组(P2c)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厚度平均144m,为深灰、灰、棕灰色灰岩,上、下部裂隙发育,常出现漏斗、落水洞、溶道等岩溶构造,含水性较强;中部夹粘土岩,含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
2、龙潭组(P2l)灰岩含水层
龙潭组第二、四段为灰岩,厚12~25m,岩溶裂隙较发育,含水性较强,泉水流量0.42~0.71L/s,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及HCO3·SO4-Ca型水。
龙潭组第一、三、五段为深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粉砂岩、煤层,厚6~38m,裂隙较少,含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3、栖霞组、茅口组(P1m+q)灰岩岩溶裂隙强含水层
P1q厚度平均约130m,为深灰、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夹少量深灰色薄层状粘土岩;P1m厚度平均205m,为一套深、灰色中厚~块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夹少量薄层粘土岩。
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透水性强,矿区南西侧外围亮水凼一带有落水洞、漏斗,且溶洞也较发育。
岩层渗透系数0.15~0.006m3/d,单位流量0.0424~0.00167L/s·m,水质类型为HCO3·SO4-Ca型水。
三)充水因素分析
1、顶底板充水含水层
金鑫煤矿新划定矿区范围内K1-2煤层均已采空(李子垭煤业有限公司主采煤层),与K1-1煤层均赋存于P2l1下部,距上部P2c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约100m,K1-2煤层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大为37.86m(
,采用厚度最大为1.94m);由于K1-1煤层形成的冒落带高度最大为8.18m(
,采用厚度最大为1.58m),大于K1-1、K1-2煤层层间距,因此,采用综合开采厚度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即
(
取1.58m,
取1.94m,
为2.40m,
为5.18),计算得综合开采厚度最大为3.06m,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大为44.99m,未到达P2c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根据综合地层柱状图,P2l2为未来矿井开采时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P2l4为间接充水含水层,P2c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微弱。
K1-1煤层距下伏P1m+q强含水层平均约15m,虽然核实报告以及评审意见均认为该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强,但考虑到金鑫煤矿新划定范围内开采K1-1煤层资源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820m以上,加之深部有李子垭煤业有限公司开采,对当地地下水有一定疏排作用,柏梓洞平硐井口标高为+816.71m,因此,该标高以上地下水可自流排出,金鑫煤矿新矿区范围开采K1-1煤层时总体受底板P1m+q强含水层威胁较小,但是,若在该含水层中进行掘进作业,必须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预防局部积水区域而发生突水事故。
2、老空水
区内采煤较久,矿山之西部外围陡倾矿层带,有前人采煤老窑若干,尤其是K1-1煤层浅部资源被前期开采的老窑动用,形成大片采空区,这些老窑肯定有积水,且将对矿区煤层构成充水。
K1-2煤层已全部开采动用,矿井上部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这些采空区位于矿山后续开采区域的上部,可能存在大量积水。
采空区积水无法自流排除,只会向后续的开采区域渗漏,此采空区积水对矿山后续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老空水是未来矿井开采面临的主要水患威胁。
3、大气降水
矿井涌水的主要来源于灰岩溶洞、裂隙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充水特征,矿井涌水量直接受大气降雨量的控制,大气降雨后5~6h就通过溶洞、裂隙渗透于井下巷道,造成井下涌水量增大,加之进行煤矿主要开采浅部资源,矿井涌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将可能更为明显,因此,在雨季来临前更应加强矿井地面以及井下防水工作。
四)矿井涌水量
根据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〇六大队2010年4月提交的《四川省华蓥市李子垭北井田金鑫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及该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10]093号),原金鑫煤矿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0m3/d(31.3m3/h),核实报告未预测矿井开采后期涌水量值。
本次设计采用比拟法预测,金鑫煤矿新划定矿井范围内正常涌水量为2430m3/d(101.3m3/h),最大涌水量一般取动态变化系数3~5,本次取5,即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2150m3/d(506.3m3/h)。
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矿山开采K1煤层顶、底板均为隔水性较好的泥岩组成,煤层之上灰岩岩溶水、砂岩裂隙水、层间水、孔隙水不易连通汇积,而是顺泥岩面流动,阻隔了大量地下水直接向井下渗流,仅沿顶板泥岩层面、节理裂隙以渗透、漏滴形式流入矿坑,造成矿井充水。
综上所述,金鑫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偏复杂类型。
从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主要受到上部老采空区积水、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以及大气降水危害。
(十一)、工程地质条件
K1-2煤层顶板一般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少数为泥岩或粉砂岩,岩石质软,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均较小,裂隙和层理发育,性脆,易垮落,难支护。
其底板亦即K1-1煤层顶板,一般为深灰色泥岩,间夹薄层砂质泥岩或煤线,厚0~6m,K1-1煤层底板一般为灰黑色泥岩或灰色粘土质泥岩,遇水膨胀,易于风化破裂。
新的采煤巷道是沿K1-1煤层掘进,因上分层K1-2煤层已采空,顶板管理难度较大。
K1-2煤层老顶砂岩、灰岩在裂隙水的渗透下易发生垮落,危及安全。
随着采空区“自由面”增大,促成了不稳定结构面形成,出现井巷变形,形成冒顶、片帮、底板鼓包、井巷缩径等。
为此应加强井巷地压管理和监测措施,留足保安矿柱,尽量减轻对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影响,避免地裂缝,山体滑坡或地陷发生及大强度的地表水疏干。
严防暴雨季节地面塌陷,而诱发矿坑突水事件发生。
必要时应采取避让措施,减少和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尤以K1-1煤层顶板支护难度极大。
(十二)、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及其周围未曾发生过大的自然滑坡和大规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表植被较发育,风化残坡积厚度较小,不曾出现大量水土流失,但本区陡崖较多,局部陡崖地段有小规模崩塌现象。
总体而论,矿区自然斜坡稳定性较好。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开采诱发地面产生地面裂缝或小规模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矿井水疏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矿区周边人类工程活动轻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矿山开采的废渣堆放主井口外之斜坡上,渣堆周围未修建挡墙,易发生矿渣泥石流,且矸石长期露天堆放,雨水淋滤易污染下游水质,建议对矿渣综合利用的同时,在渣堆前缘修建挡渣墙。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地质灾害对本区威胁与危害程度总体较小,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十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根据广安市经济委员会文件《广安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广经[2009]234号),金鑫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5m3/min,2008、2009年因处于停产换证阶段,未取得相对瓦斯涌出量值,2007年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7.10m3/t,属高瓦斯矿井。
二)煤的自燃倾向与煤尘爆炸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3月23日对金鑫煤矿送交煤样检测报告,区内主采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火焰长度18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25%,爆炸指数17.98),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全硫2.97%,煤的吸氧量0.68cm3/g·干煤),属自燃煤层。
三)地温和冲击地压
通过矿井实地调查,井下温度18℃~20℃,区内尚未出现地热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区,无地温异常现象。
根据区内开采实践以及周边矿井开采实际情况,尚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因此,暂按无冲击地压矿井设计。
四)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广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广市安监[2011]153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45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61m3/min。
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危险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08年6月出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资料表明:
本矿煤层的煤尘有爆炸危险性,并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三、煤矿瓦斯治理现状及综合分析
(一)、矿井生产系统方面
1、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平硐加斜井开拓。
主采K11煤层,主要进、回巷道及运输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
暗斜井标高+940m,斜井在井底分别落平标高为+890m水平和+840m水平,永久回风平硐标高+1119m(临时过渡风井为+980m水平)。
全矿为二个生产水平,即+940m水平和+840m水平。
矿井分南北两翼开采,矿井南翼为老空区域,矿井北翼为技改区域。
2、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抽出式通风。
+940m水平主平硐进入,分别通过两个暗斜井为进风,临时过渡回风平硐标高+980m。
并安装有2台,FBCDZ-6-№16A-2×45k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电机功率2×45kW,其中一台使用,一台作为备用。
风量风配:
矿井总进风量为1073m3/min,总回风量为1116m3/min。
3、提升、运输系统:
+940m主暗斜井至+840m水平(倾角26°),副暗斜井至+890m水平(26°),提升系统,铺设22㎏/m钢轨,轨道型号及铺设质量符合要求。
主、副暗斜井分别安设有一台JTKB1.0×0.8型单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45kW,最大静张力30kN,最大静张力差20kN,滚筒直径1.0m,宽度0.8m,绳速2.5m/s。
担负矿井目前主要提升矸石和下放材料任务。
全矿配置V型矿车180辆,主、副暗斜井提升能力可过9.8万t/a。
+940m水平、+890m水平、+840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2台,3.0T的柴油机车运输,提升运输系统运行正常,各种保护装置齐全有效。
4、排水系统:
矿井未采用机械排水,由各水平涌水分别自流排入永远填不满的溶洞。
5、矿井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