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28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篇黄帝内经.docx

经典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1.“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中的“水”是指(  )

A、精气B、水气C、骨髓D、天癸E、津液

2.以下何者不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

A、冬病可以夏治B、春夏宜温补阳气C、春夏当顺应生长之气

D、春夏不可过用热药E、春夏宜用寒凉药

3.以下何者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

A、冬病夏治 B、秋冬宜食大辛大热之品 C、秋冬宜顺其收藏之气

D、秋冬当补心肝 E、秋冬宜按摩导引出汗

4.以下何者没有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治病必求于本”(  )

A、诊病分阴证阳证 B、切脉先别阴脉阳脉 C、治法先定阴阳补泻 

D、辨证先别脏腑 E、识药性阴阳寒热

5.飧泄是指()

A、大便稀溏B、泄泻无度C、大便完谷不化D、下利脓血E、大便如漆

6.月真 胀是指()

A、津液充郭B、胸膈胀满C、四肢肿胀D、少腹部的胀满E、胁肋胀满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之“清阳”具体是指()

A、肺气B、水谷精气C、卫气D、汗液E、营气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清阳”是指

A、饮食物化生的精气

B、卫阳之气

C、脏腑之气

D、呼吸之气

E、自然界之气

9.下列哪些不属于“浊阴走五脏”中“浊阴”的含义()

A、液B、血C、气D、精E、津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之“清阳”的正确解释为()

A、产生声音、嗅、视、听等功能的精气

B、卫阳之气

C、脏腑之气

D、呼吸之气

E、自然界之气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之气壮”的“少火”是指()

A、药食气味温和者B、肾阳C、肝火D、阴火E、药食气味纯阳者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的“壮火”是指()

A、温和的阳气B、肾阳C、药食气味纯阳者D、肝阳E、虚阳

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邪胜则()

A、干B、肿C、浮D、濡泻E、动

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

A、干B、麻C、浮D、濡泻E、动

15.濡泻是指()

A、大便稀溏B、泄泻无度C、大便完谷不化D、下利脓血 E、汗出不止

16.以下何者属于“从阳引阴”()

A、头痛针刺百会穴B、腰痛局部按摩C、左侧偏瘫针刺右侧

D、针刺背部俞穴治五藏疾病E、血实证用放血治疗

17.以下何者属于“从阴引阳”()

A、吐法治疗脘腹胀满B、针刺背部俞穴治五藏疾病C、落枕取手部合谷穴

D、取少阳经穴位治肝经的病E、头痛针足底涌泉穴

1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以下对脾胃关系不正确的表述为()

A、胃气径至四肢B、四肢痿证可用补脾法治疗C、脾胃有表里关系

D、脾病则四肢不用E、脾为胃行其津液

19.据《灵枢·本神》,哪两脏的病证均可引起五脏不安()

A、心肝B、脾肾C、心脾D、肝肾E、心肺

20.以下对“夺血者无汗”的正确理解为()

A、瘀血证病人不用汗法B、用了放血疗法的人不出汗C、失血者不可用发汗法

D、衄血的人可以用发汗治疗E、下血的人没有汗

21.“夺汗者无血”反映了中医的何种观点()

A、精血互化B、汗血同源C、同病异治D、气血相生E、阴常不足

22.以下对“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错误理解为()

A、两虚指正虚和虚邪B、提示人体正气不虚,虚邪不能单独使人发病

C、正虚则邪客D、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E、提示邪气是发病的关键

23.煎厥的病机是()

A、阳气逆乱B、阳热内盛C、肝阳上亢D、阳气偏阻E、阳亢精绝

24.薄厥的病机是()

A、阳气厥逆B、火热内盛C、阳气偏阻D、阳亢精绝E、热入心包

25.“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病机是()

A、阳热内盛B、阳气郁遏C、阳亢精绝D、阳气偏阻E、阳不养筋

2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以下对阴阳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

A、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阴阳要达致平秘C、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D、阳气亢强,阴气乃绝E、阴阳之中,阴气固密最为重要

27.据《素问·举痛论》,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喜则气上B、怒则气消C、寒则气收D、劳则气乱E、思则气泄

28.据《素问·举痛论》,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喜则气消B、怒则气上C、寒则气耗D、劳则气结E、思则气缓

29.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对气机失调的病机论述正确的是()

A、寒则气泄B、思则气结C、炅则气乱D、惊则气缓E、喜则气收

30.据《素问·举痛论》,过度的劳累容易引起什么气机变化()

A、气结B、气消C、气耗D、气泄E、气下

31.据《素问·举痛论》,长期或过度的恐惧易引起什么气机变化()

A、气缓B、气消C、气下D、气泄E、气收

3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风”的病机是()

A、痉项强B、掉眩C、瞀瘛D、暴强直E、痛痒疮

33.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湿”的病机是()

A、肿满B、胀腹大C、痉项强D、呕吐酸E、厥固泄

3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寒”的病机是()

A、诸病水液,澄澈清冷B、收引C、厥固泄D、诸禁鼓慄,如丧神守E、诸逆冲上

3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肝”的病机是()

A、诸热瞀瘛B、暴强直C、掉眩D、诸痉项强E、暴注下迫

3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肾”的病机是()

A、诸病水液,澄澈清冷B、诸寒收引C、诸禁鼓慄,如丧神守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

3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脾”的病机是()

A、诸湿肿满B、诸气膹郁C、诸呕吐酸,暴注下迫D、诸胀腹大E、诸厥固泄

3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属“肺”的病机是()

A、诸热瞀瘛B、诸气膹郁C、诸病有声,鼓之如鼓D、诸呕吐酸E、诸逆冲上

3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何者病变一般不产生伤筋的表现()

A、肝B、风C、湿D、脾E、肾

4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除哪项外均为属火的病机()

A、诸热瞀瘛B、诸躁狂越C、诸逆冲上D、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E、诸痿喘呕

4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除哪项外均为属热的病机()

A、诸病有声,鼓之如鼓B、诸厥固泄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D、诸呕吐酸,暴注下迫E、诸胀腹大

4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病证中不属于病机在下的为()

A、寒厥B、便秘C、痿D、癃证E、五更泄泻

43.以下对五劳所伤错误的说法为()

A、久视伤血B、久卧伤脉C、久坐伤肉D、久立伤骨E、久行伤筋

44.据《素问·刺法论》,以下对疫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阐述正确的是()

A、疫病流行,无问大小,病状相似B、不感染疫病者,是因为邪气太弱

C、只要正气存内,就不必避邪D、疫病没有传染性E、正气盛的人更易感染疫病

45.以下属于《素问·热论》所说的“两感于寒”的病证为()

A、太阳经与阳明经同病B、阳明经与少阴经同病C、太阳与少阴同病

D、太阴与少阴同病E、少阳与厥阴同病

46.根据《素问·热论》,治疗热病的大法为()

A、未满三日,可汗而已B、热在里可用发汗法C、热在表可用泄法

D、已满三日,仍当汗之E、热病即需清热

47.以下对《素问·热论》所说的“两感于寒”理解错误的是()

A、太阳病引动少阴经气的病证,病证较重

B、属邪盛正衰的病证

C、系表里同病

D、两感于寒必不免于死

E、阳明经与太阴经同时受邪发病

48.据《素问·热论》,热病有遗复的原因为()

A、过用辛温药B、病人体质弱C、邪气太盛D、清热未净E、多食或食肉

49.据《素问·咳论》,以下对咳嗽的成因论述错误的是()

A、皮毛受寒B、其它脏腑病变影响肺C、寒邪循肺俞入中于肺

D、过食寒凉E、内外合邪伤肺

50.据《素问·咳论》,五脏咳的辨证特点为()

A、主症为五脏本病表现兼见咳嗽B、主症除咳嗽外兼见五脏经气失调表现

C、主症见咳嗽伴泻泄D、主症见咳嗽及相生克脏腑病症

E、主症见咳嗽及腹胀

51.据《素问·咳论》,以下对六腑咳论述正确的是()

A、胃咳呕胆汁B、大肠咳兼见腹胀C、三焦咳见呕吐

D、小肠咳而失气E、胆咳则右胁下痛

52.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对疼痛病机总纲正确的论述是()

A、湿胜则痛B、寒客经脉,不荣则痛C、风客脉外,拘引作痛

D、热邪炽盛,筋脉失养而痛E、湿热不攘,筋脉拘挛疼痛

53.据《素问·痹论》,以下对痹的成因论述正确的是()

A、反复感受寒邪则生痹证B、湿热之邪经久不去为痹C、荣卫正常,也易得痹

D、先有脏腑正气消亡,后产生肢体痹证E、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

54.据《素问·痹论》,以下诊断正确的为()

A、患者左半身偏枯已近五年,手足举动不遂,下肢麻痹尤甚,不能下床,证属行痹。

B、上洋秦齐之,劳欲过度,每阴雨左足麻木,戊戌春病势大作,足不转舒,背心一片麻木不已,左脉沉紧,右脉沉涩。

证属行痹。

C、鲍四四,风湿客邪。

留於经络。

上下四肢流走而痛。

邪行触犯。

不拘一处。

是为著痹。

D、徐右,四年前竹床卧中受风,左臂酸痛,时作时止,今则较剧。

脉细涩,遇风每觉寒侵骨髓,舌淡白不甚腻。

证为痛痹。

E、手足痹痛微肿,按之则痛更剧,手不能招举,足不能步履,已延两月余,脉弦小而数,舌边红,苔腻黄,小溲短少,大便燥结,是为痛痹。

55.以下对“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理解错误的是()

A、五脏精气要内守B、情绪暴躁易使精气消亡C、饮食不宜过度

D、精气形体的损伤是痹证内传的原因之一E、阴气指肾阴

56.以下对痹证预后论述正确的是()

A、伤于风,病难愈B、病在筋骨间者,病易愈C、病入脏,预后差

D、初起即难愈E、疼久者易治

57.《素问·痹论》认为痹证与营卫之气的关系为()

A、痹证发病与营卫之气无关

B、营卫运行失常即可发生痹证

C、营卫功能正常,只要有风寒湿邪就会产生痹证

D、痹证发生有外邪也有营卫失调的因素

E、痹证属正盛邪亦盛

58.以下哪些因素不属于《素问·痿论》所认为的痿证的病因()

A、寒湿侵袭B、情志过度C、房劳太过D、触冒暑热E、湿邪浸淫

59.以下对痿证病机论述正确的是()

A、寒湿阻滞,筋脉失于濡养

B、肺热叶焦,筋脉不得濡养

C、久病气虚,筋失其养

D、热邪炽盛,筋脉灼伤

E、火毒壅盛,肢体不用

60.以下对“治痿者,独取阳明”理解错误的是()

A、阳明经主润宗筋B、治疗痿症,只需针刺阳明经即可C、阳明虚则带脉不引D、阳明与冲脉相合,冲为血海E、阳明经与阳维脉会于宗筋

61.据《灵枢·水胀》,以下哪项不是水胀病的辨证要点()

A、目裹上微肿B、颈脉动C、咳嗽D、腹筋起E、足胫肿

62.据《灵枢·水胀》,以下是水胀与肤胀共同症状的为()

A、颈脉动B、目裹上微肿C、腹筋起D、足胫肿E、腹大

63.据《灵枢·水胀》,鼓胀区别于水胀、肤胀的鉴别要点为()

A、腹大B、身肿C、足胫肿D、皮厚按之窅而不起E、色苍黄

64.据《灵枢·水胀》,肤胀区别于水胀的症状为()

A、足胫肿B、身肿C、颈脉动D、咳嗽E、腹部叩之空空然不坚

65.据《灵枢·水胀》,水胀的病机为()

A、阳气不达,气不行水所致

B、寒客皮肤,气停腹中,水聚肌肤所致

C、血瘀水停

D、气滞血瘀痰凝

E、寒凝经脉

66.据《灵枢·水胀》,肤胀的病机为()

A、脾肾阳虚水泛B、肝郁气滞水停C、寒客肌肤,气滞水停

D、心阳不振,水泛肌肤E、痰浊瘀血停于腹中

67.据《灵枢·水胀》,石瘕的发病部位是()

A、肠内B、胞宫C、肠外D、肓膜E、三焦

68.据《灵枢·水胀》,肠覃的病因病机为()

A、肠内寒凝水停B、寒侵肠外,气滞血瘀C、胞宫恶血留滞

D、肠中阳气不达,气血凝滞E、饮停肠中,气水攻冲

69.据《灵枢·水胀》,石瘕出现以下何种症状()

A、腹筋起B、足胫肿C、叩腹如鼓D、月事不以时下E、色苍黄

70.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以下对水肿的治疗错误的是()

A、活血祛瘀B、助阳气C、缪刺D、降肺气E、利小便

71.《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的意思是指()

A、发汗B、通大便C、利小便D、温阳E、活血

72.脾瘅的病因病机为:

()

A、过度繁劳,阳气亢盛,煎灼阴液,阴虚阳亢

B、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

C、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化湿酿热,困顿脾胃

D、心火亢盛,郁炽于血脉,则腐蚀局部肌肤

E、过食肥甘厚味之品,阳热蓄积,热盛则腐肉酿脓

73.以下对脾瘅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口甘症状B、治当清热解毒C、治宜佩兰

D、出现中满之症E、病进可转为消渴

74.以下哪种脉象的讨论不符合《素问·脉要精微论》的阐述()

A、长则气治B、上盛则气高C、细则心痛D、短则气病E、数则烦心

7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上下不同部位的脉象可以提示气血阻滞在上或在下

B、脉来频数的提示心烦之症

C、脉来时有一止的提示脏气虚衰

D、脉来应指而短一般提示气血不足

E、脉象应指而大的,一般提示病情好转

7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望色要点,以下属预后尚好的面色为()

A、面黑如重漆B、面黄如黄土C、面赤如代赭石

D、面白如枯盐E、面青如蓝草

77.以下属于《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论述的“四易治”的为()

A、形神不使B、脉弱以滑C、色夭不泽D、形气不得E、脉逆四时

78.以下属于《素问·玉机真藏论》论述的四难治的为()

A、色泽以浮B、脉从四时C、脉症相应D、形气相失E、色润含蓄

79.以下不属于《素问·玉机真藏论》中五实证范畴的是()

A、脉细B、闷瞀C、皮热D、腹胀E、二便不通

80.《素问·玉机真藏论》的五虚证是指()

A、脉细、皮热、少气、二便失禁、闷瞀

B、脉细、皮寒、少气、二便失禁、不欲食

C、脉盛、皮寒、少气、闷瞀、腹胀

D、脉盛、皮热、二便不通、不欲食、闷瞀

E、脉细、皮寒、二便失禁、不欲食、闷瞀

81.以下对《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五虚证论述正确的是()

A、五实证缘于五脏气血壅滞,痰浊内生

B、五虚证属邪盛正虚

C、五实证不可用祛邪法,以防伤正

D、五虚证当用补心养血法治疗

E、五实证若身汗得后利则活

82.据《素问·玉机真藏论》,以下对五虚证的论述正确的是()

A、五虚证治疗重在补气

B、五虚证预后极差,必死无疑

C、五虚证浆粥入胃则有活机

D、五虚证泄注止则死

E、五虚证当先发汗祛邪,邪去正自安

8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疟疾一类的病证,高热时需立即治疗

B、病在肺部的可以用泻下法

C、病在浅表的要逐步削减病邪

D、病精气不足的当用轻扬的方法

E、病在中焦胀满的可以用消导泻邪法

84.卜女,风寒外袭,痰饮恋肺,气喘咯痰不爽,喉中有声,脉弦,苔薄。

拟射干麻黄汤出入。

其中炙麻黄2.4克,川桂枝1.5克,嫩射干2.4克,淡干姜0.9克,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体现的治则为()

A、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B、其高者,因而越之

C、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D、因其轻而扬之

E、因其衰而彰之

85.温异桥子妇,发热恶心,小腹痛。

原为怒后进食,因而成积,左脚酸已十日矣。

误治后,粒米不能进,变为滞下,里急后重,一日夜三十余行,两手脉皆滑大,尺部尤搏指。

与当归龙荟丸愈。

其应用的治则为()

A、因其重而减之

B、中满者,写之于内

C、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D、因其衰而彰之

E、其下者,引而竭之

86.赵某,目暴赤肿,点洗不退,以茶调散涌之,赤肿消散。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应用的治则为()

A、故因其轻而扬之

B、因其重而减之

C、其高者,因而越之

D、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E、其下者,引而竭之

87.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下对孕妇用药原则的阐述正确的是()

A、孕妇有子宫肌瘤可以用攻伐药

B、孕妇感冒不能用中药治疗

C、孕妇若腹中积水,可攻逐水饮至腹胀全消

D、孕妇右胁下有积块,不可用攻邪消积药治疗

E、孕妇肝瘕,可用猛剂攻逐,直至病愈

88.以下属于正治法的是()

A、坚者削之B、寒因寒用C、甚者从之D、塞因塞用E、热因热用

89.以下属于从治法的为:

()

A、微者逆之B、热者寒之C、惊者平之D、通因通用E、损者温之

90.张子和治一人泻利不止。

腹鸣如雷。

不敢冷坐。

坐则下注如倾。

诸医便断为寒证。

姜、桂、丁香、豆寇。

及枯矾、龙骨之类。

靡不遍服。

兼以燔针灼艾。

迁延将二十载。

戴人诊之。

曰。

两寸脉皆滑。

请问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当以何法治之()

A、通因通用B、补涩剂C、寒者热之D、坚者削之E、气虚宜掣引之

91.朱某,周身畏寒,医投以温剂,不应,因投以热剂如桂附之类而其寒愈甚,其脉皆沉,按之至骨,略见疾数,以犀角地黄汤与之愈。

此治法属于()

A、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阴B、客者除之C、寒因寒用

D、劳者温之E、热者寒之

92.程右,劳伤卫阳不固,风邪易触,肺先受之,咳嗽已延数月,汗多怯冷,形瘦神疲,脉象濡滑,舌淡白无苔。

势成肺痨,宜黄芪建中汤加减。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此治法属于()

A、客者除之B、寒因寒用C、劳者温之D、留者和之E、散者收之

93.以下对“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理解正确的是()

A、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肠痈

B、用熟地黄、龟板治疗虚火盗汗

C、胆囊炎症用疏肝法治疗

D、哮喘用清化痰饮药治疗

E、肺痨用黄芩、栀子治疗

94.《素问·汤液醪醴论》治疗水肿用“去苑陈莝”法,是指()

A、理气法B、泻法C、吐法D、活血化瘀法E、温阳法

95.陈女,少腹痛胀,腹大如怀子,经停五月,脉弦涩数。

请问当辨为何证()

A、血枯B、石瘕C、鼓胀D、肠覃E、肤胀

96.对“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正确理解为()

A、用热药治寒证,寒不消者,属阳虚生寒,宜用补阳法治疗。

B、用寒药治热证,热势不退者,属阴虚发热,宜用补阴法治疗

C、用补阳法治疗久病阳气不足

D、用补阴法治疗热病伤阴证

E、补阴时当以阳中求阴

97.王国翁,少年嗜酒过度,致经隧凝痰。

近来嗔怒频生,木火炽盛。

今春肝阳暴升,肘膝痛楚重坠,寐难成睡。

面白而光,舌黄而裂,鼻煤眼泪,腹痛便秘,旧痔复作,恶寒鼓栗,玉茎痿缩。

脉得关弦尺数,洪而有力。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其病证当属于()

A、阴绝B、病在肾C、火证D、风证E、阳气竭绝

98.《素问·热论》中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此处“伤寒”意指()

A、伤于寒邪B、肠伤寒C、太阳伤寒证

D、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热病E、温病

9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痛痒疮”之类的病症皆属于()

A、心B、肝C、脾D、肾E、肺

100.计左,暑天,发热有汗不解,口渴欲饮,胸闷气粗,入夜烦躁,梦语如谵。

小溲短赤,舌苔薄黄,脉象濡数。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辨属何病()

A、伤寒B、温病C、中风D、湿热E、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