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8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x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完成1~4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B②C③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A①B②C③D④

4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出现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巨大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B水运C公路D铁路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

①线适合铁路运输;②线适合水运;③线适合航空运输;④线适合公路运输。

我国的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雨雪天气将使公路路面积雪,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堵塞公路,进而影响货物的运输等,使经济受损。

铁路是有轨交通工具,雨雪的影响不大。

答案:

1C2A3B4C

(2011浙江杭州模拟,7~8)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上海浦东新区至崇明岛之间修建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

6下列说法不能说明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设意义的是()

A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B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带动上海周边地区尤其是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经济的发展

D缓解上海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

解析:

第5题,在现代交通运输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影响,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第6题,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位于市区外,并不具有缓解上海市区内部的交通运输压力的意义。

答案:

5C6D

读“本州岛铁路分布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8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解析:

日本本州岛铁路呈环形,主要是受地形限制,中间是山地,四周是沿海平原。

根据地形特征和日本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两条线路,最大的可能是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答案:

7B8D

读“某岛屿图”,完成9~10题。

9图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

解析:

第9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图中岛屿处于东北信风影响的范围内,①处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且处于海湾,船舶避风条件最好。

第10题,根据图中水系分布特点可知:

南部地形复杂,降水多,气象条件多变,不利于飞机起降。

⑤所在的岛屿北部地势平坦,又处于岛屿凸出位置,三面临海,视野开阔,飞机起降方便。

答案:

9A10D

国际货运业是现代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是国际货运网点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分析,国际货运最繁忙的两条航线是()

①麦哲伦海峡航线②马六甲海峡航线③北大西洋航线④好望角航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下列国际货运承运的大宗货物及输往地区合理的是()

A④—牛肉

印度B①—天然橡胶

日本

C③—石油

英国D②—煤

美国

解析:

第11题,北大西洋航线连接西欧、北美两大经济中心区,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航线;马六甲海峡地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道的”十字路口”,也非常繁忙。

第12题,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为东南亚,日本是主要的天然橡胶进口国;印度并不是重要的牛肉进口国;③地石油主要输往日本、西欧和美国,英国石油资源丰富;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般不会进口煤炭。

答案:

11C12B

成都至兰州铁路全长731千米,是我国西部干线铁路大通道的组成部分。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铁路中,不是连接西南、西北地区的是()

A成兰铁路B成渝铁路

C宝成铁路D兰渝铁路

14下列关于成兰铁路修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铁路沿线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单一

B在施工期间对铁路两侧的植物应做细致养护,同时应尽量少安排夜间运行,确保栖息在该区的大熊猫不受到影响

C影响该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

D该铁路的修建提高了九寨沟的地区接待能力,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

第13题,成渝铁路为成都到重庆的铁路线,其起止城市都位于西南地区。

第14题,成兰铁路沿线地形并不平坦,而且地质条件复杂;现在影响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该铁路的建设,提高了九寨沟的交通通达性,而不是地区接待能力。

答案:

13B14B

15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解析:

京哈铁路主要通过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兰新铁路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及准噶尔盆地,地形平坦;京沪铁路主要通过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成昆铁路由成都至昆明,首先要从四川盆地走出四川,经过横断山区,然后进入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很大,因此铁路建设中需要修建很多桥梁和隧道,所以成昆铁路基本上是桥隧相连。

答案:

D

二、综合题

16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

下图是两岸开放的港口和台湾首航船只的运输路线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通”后,海峡两岸的旅客,一般多选择的运输方式是,其原因是;货物运输多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2)台南的新鲜水果、花卉运到上海,宜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3)未直航前,台湾和大陆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需经香港转口。

与直航相比,转口香港有哪些局限性?

(4)台湾首航的各大陆港口中,属于内河港口的是,试分析其成为重要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

解析:

航空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效率最高,海运则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廉的特点。

太仓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宽广,但是泥沙淤积量大。

答案:

(1)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海运

(2)航空运输

(3)增加了中转环节,易造成运输物资的损耗;延长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的时效性;拉长了运输路程,提高了运输费用。

(4)太仓区位条件:

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右岸,江阔水深,有利于船舶的通行和停泊;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筑港和货物的装卸;有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后盾,腹地广阔,经济发达。

不利条件:

位于长江河口地区,河流沉积作用强烈,容易造成泥沙淤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

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解析:

本题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材料和图示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线的效益分析。

解答第

(1)题时,要联系钱塘江的水文和地质特征。

(2)题,考查有关比例尺的计算,也是为第(3)题的解答作知识铺垫。

要先用直尺算出两者图上距离的差值,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缩短的里程。

第(3)题,关键把握住”里程缩短”,既节约了时间,加快了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油耗和排污,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答案:

(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1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来自铁路部门的信息说,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工程2008年6月开工以来,施工进展顺利;计划2011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

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西起京福高速公路,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南起张庄路西延长线以南200米,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线以北200米,总面积约6.5平方千米。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因素是。

(2)专家称京沪高铁西客站将成为带动济南西部,进而推动全市发展的”发动机”,试解释其原因。

(3)济南西部为借其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应采取什么措施?

(4)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解析: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为缓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客运压力而投资建设的,决定其建设的首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初步选定济南西部,对济南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行政效能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济南西部应依靠客站对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京沪铁路经过山东省西部,必然加快商品流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答案:

(1)社会经济因素

(2)京沪高铁和济南站的建设,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3)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

(4)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讲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南方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A沿河分布条带状B沿河分布多边形

C沿公路分布同心圆状D沿铁路分布团状

2下列交通工具与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对应的是()

A人力、畜力、风力——块状、带状

B火车、电车——星状

C地铁、高架公路——立体化

D地铁、高架公路——平面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历史上是以水运为主,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村落多沿河道延伸,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

第2题,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拓展。

答案:

1A2D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4该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石化工业的区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④有丰富的水资源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⑥有廉价的土地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⑤⑥

解析:

第3题,从城区的形态来看,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公路)延伸,很明显受交通条件影响显著,尽管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不是主要区位条件。

第4题,湖南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化工业不一定需要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石化工业不是高科技工业。

石化工业是一种市场导向型工业,要求有较大的消费市场,由于石油从外地运来,所以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运输,同时石油化学工业对水源也有一定的要求。

答案:

3B4C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完成5~7题。

5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6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7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源充足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

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

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答案:

5A6B7B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

读图,完成8~9题。

8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A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C开发内陆

D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运输

9从图中各国的铁路分布看,显示其发展过程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人口的分布B矿产的分布

C殖民的背景D地势的高低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北部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地区,从图中的铁路分布状况可知,由内陆通向沿海,且走向单一,没有形成铁路网,可以推断其功能较单一——主要经济功能为内陆资源的出口。

第9题,从图中铁路分布看,显示其发展过程深受殖民的背景的影响,殖民经济是单一经济,即以出口某一农产品或矿产品为主。

答案:

8A9C

(2011山东淄博检测,9~12)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0~13题。

10出行期望量的变化规律是()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11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12下列关于道路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线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大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

B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乡村,联络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

C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

D干线道路服务于乡村,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大城市

13下列关于道路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线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集散道路侧重于快速,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

B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可达性,联络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

C干线道路侧重于可达性,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快速

D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

解析:

第10题,图像显示,聚落规模越大,其出行期望量越大,其相连的道路等级越高,因此,出行期望量与聚落规模呈正相关,排除B项;从距离来看,聚落之间距离越近,往来越方便,居民出行的期望量可能越大,因此排除A、C两项。

第11题,根据选项全面性来看,出行期望量要受到人口多少、聚落规模、聚落远近的影响,D项同时包括了A、B、C三项所涉及的三个因素。

第12题,从功能分类示意图判断,图中大、中城市之间为干线道路;中、小城市之间为集散道路;乡村之间为联络道路。

第13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之间的道路等级高,属于国道,强调快速直达,而中、小城市之间的道路等级较低,属于地方性道路,可以尽量多经过居民点、港口、码头等,起集散作用;乡村之间的联络道路,则起连接通达作用。

本题根据道路名称的字面含义亦可作出判断。

答案:

10D11D12C13D

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D乙甲丁丙

15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14题,注意读图,观察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交易的概率值,即可判断大小顺序。

第15题,丙地离三个商业中心的距离都较近,且达成交易的概率相当,若在此地建设商业中心,影响的范围会很大,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交易概率的提高,从而带动该地区商业的发展。

答案:

14B15C

二、综合题

16读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及①-- 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河是对外通商口岸,说明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5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原因是,说明城市的布局向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的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区和区。

(4)阜阳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的影响。

解析:

由材料及图可知:

(1)图示范围内河流、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分布;

(2)城区由① --④的扩展是逐步向南、向东扩展。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这两种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

(1)题,①处为泉河沿岸,内河航运便利,因而形成商业码头区。

(2)题,②处位于泉河与颍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内河航运更为发达,因而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

第(3)题,铁路的修建,使城区向沿铁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扩展,且主要布局对交通条件要求高的工业区和仓库区。

第(4)题,通过通商口岸的变迁,说明交通对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的位置都有影响。

答案:

(1)泉河流

(2)泉河淤塞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工业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拉开了序幕。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

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都市圈。

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15千米。

材料二: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1)填出图中铁路轨路线的名称:

A铁路;B铁路。

(2)”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说明了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既有的沪宁、沪杭铁路线,也不同于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原因是()

A城际轨道交通属于高科技,专门运输高科技产品

B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

C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外来人口,特别是应对民工的流动

D城际轨道交通一般对市内外交通有冲击作用

(4)简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意义。

(5)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你认为此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应?

解析:

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公交化较强,并可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1)京沪沪杭

(2)社会经济条件

(3)B

(4)缓解这一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在推动区域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

(5)打造以杭宁铁路为中心的发展走廊,将缩小杭宁与沪杭、沪宁线的差距,增强“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拉动周边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