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35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docx

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

海宁市

接轨沪杭和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融入长三角

海接轨办〔2011〕1号

关于印发《2011年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

战略扩大区域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单位:

经研究,现将《2011年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扩大区域合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宁市接轨沪杭和融入长三角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2011年海宁市实施“接沪融杭”战略

扩大区域合作工作要点

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三市”建设的关键之年。

市委市政府把“接沪融杭”工作列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六大战略之一,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

2011年全市接沪融杭、扩大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省政府《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及省、嘉兴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实施“接沪融杭”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和交流,务实开展“双对口”和“山海协作”工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接沪融杭”和区域合作新格局,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接沪融杭”工作机制,建立合作协调平台,全面推进两地合作项目建设。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明确“接沪融杭”工作职责,牢固树立全方位的接轨理念,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与沪杭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落实具体工作措施,提高对接功能,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2、建立平台,合作推进。

全市上下要倾力合作,主动接轨和配合,积极做好“接沪融杭”的各项内外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密切与沪杭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开展项目对接,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在全市形成全方面对接机制,从整体上呈现接沪融杭的良好局面。

充分利用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这一平台,推进我市与杭州合作项目的建设进程,加快我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

3、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协调机制。

对涉及两地合作建设项目,要完善统筹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处理市际公共事务、协调区域范围内利益关系。

对于已经确定的2011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项目,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杭州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委会的联系(详见附件)。

同时,明确专门科室负责日常的联络、协调工作,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同时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积极协调解决两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宜,以及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各种问题。

4、强化“接沪融杭”工作考核机制。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2011年,市考评委对“接沪融杭”工作责任单位进行年度个性化考核,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明确分工。

加强与上级和各兄弟县(市区)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工作信息,挖掘工作内涵,建立“接沪融杭”工作基本台帐,认真做好考核指标的比较分析,在取得实际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争取我市年度考核取得好成绩。

二、大力发挥平台优势,创新打造城市综合体

5、突破行政区划,构建海宁农发区与杭州下沙副城两地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海宁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协商,按照杭州下沙新城的城市规划、建设、经营为要领,加强要素和资源整合,加快实现两地道路同城化,全力打造城市一体化。

6、以临杭新区为融杭前沿,加快与杭州临平副城的同城建设。

临杭新区作为海宁接轨杭州前沿地带,要加快推进与杭州临平副城的同城规划、同城服务、同城发展,与杭州临平副城进行无缝对接。

新区建设和新区内居民的生活融合海宁、杭州两地的特色,积极打造同城概念。

7、加快科教新城建设,提高长安海宁副中心的区域地位。

利用高校文化的隐性效应,挖掘超值的商业潜力,逐步规划建设楼盘、商贸、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长安副中心城市建设。

8、加强产业转移合作,加快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的建设。

深化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利用漕河泾在招商引资、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搭建平台,在产业转移、区域协调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引进上海高端制造业,努力把海宁打造成为承接大都市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将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输出管理模式相结合,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为海宁融入长三角、扩大合作开发提供方便。

9、突出抓好尖山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功能性、基础性、生活性项目的配套建设,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

以嘉绍大桥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及其他周边城市在规划、交通、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对接,用足用好大城市资源。

吸引沪杭甬绍等地区的产业、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在尖山新区落地生根。

三、全面加大对接力度,推进合作项目建设

10、健全基础设施优化接轨环境。

对已列入2011年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合作项目,相关部门要加强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协调会办公室、各专委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余杭区的联络与对接,积极推进聆涛路(与下沙对接)与世纪大道(与余杭对接)等合作项目的建设实施。

积极配合和推动嘉绍高速、钱江通道、京杭运河二通道等过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实施市域内轨道交通、快速通道、航道港口工程,健全通达各镇的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与杭州地铁、沪杭高铁,及周边各主要高速出口、航道的全面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交通的带动效应。

11、加快推动海宁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

加快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调研,确定线位走向,加强与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地铁集团和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的对接,争取列入都市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以便能顺利、合理地接入地铁一号线。

12、推动市区公交与杭州市区及地铁入口的对接。

加快与杭州公交对接,市交通部门要加强与杭州市城管办的联系,积极沟通协调,做好杭州至海宁开通城际公交的各项对接工作,力争早日开通海宁至杭州的城际公交,方便市民的出行;积极加快推进海宁市区公交与杭州地铁对接准备,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四、扎实做好“接沪融杭”惠民工程,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13、开展教育科研合作,促进我市教育科研水平。

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等各类扶持,推进联合办学,提升海宁高级中学与杭二中等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教育发展。

深化教育培训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专业人才流动。

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

加强与沪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下沙大学城浓厚的师资和科研队伍力量,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优秀人才。

深化与沪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的产学研合作,努力使海宁成为科研中试、应用、推广基地,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海宁产业化,推动海宁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

14、加大医疗开放合作力度,促进两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联系,进行专科专病医疗合作,选派医疗机构人员赴上海、杭州进行培训。

扩大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共建双方居民共享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推进医疗服务便利化。

鼓励沪杭的知名医疗卫生机构与我市联合办医或设立分支机构。

15、优化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对接步伐。

树立区域公共管理理念,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整合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科普设施共享。

强化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合作,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度,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

依靠市场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推动,稳步推进社保卡、公交卡及各项公用事业收费卡互通共用,加快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积极构建区域环境统筹治理体系,共同建设生态廊道,构建系统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

16、加强沪杭旅游合作,联合开发旅游市场加快沿江百里长廊建设,打造环杭州湾北岸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带,成为杭州的本土游。

同时,把海宁特有的海宁潮、盐官古城等景点,作为两地共有的旅游资源,与沪杭旅游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推广旅游线路,形成不同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在客源互送、旅游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多的共识与合作。

积极筹划世界休博会海宁分会场活动的安排,借助休博会这一平台,大力推介、宣传潮乡旅游的独有特色,将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在全世界游客面前展示,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17、加强文化体育交流,丰富两地合作内涵。

加强两地文化体育部门、团体等在文化创作、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合作,扩大文化精品供给,联合举办文化艺术巡演和活动,兴办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将两地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向两地市民开放。

探索体育合作新途径,加强信息沟通、人才培育,共同提高竞技水平,联合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繁荣体育市场。

18、积极参加杭州都市经济圈开展的各项活动。

创新我市活动载体,特别是“市民体验日”、“杭州市民生活品质展”等活动,提升海宁在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影响力。

以活动为契机,学习杭州先进理念,努力增强参与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开放水平,共同推进经济圈、生活圈、幸福圈的构建。

五、深化产业融合对接,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9、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提升海宁融资环境。

注重加强与沪杭的深度交往和联系,加强政策研究,发挥金融办统筹协调优势,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加快从沪杭引进各种金融机构到海宁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高起点谋划金融发展战略,完善多渠道融资的工作策略,营造吸纳沪杭金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金融业集聚和带动效应。

20、加强余杭、海宁两地家纺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海宁余杭家纺产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业界互相参与对方举办或共同举办的家纺展会,联合举办会展宣传活动。

促进家纺企业进一步相互认识、增长见识、达成共识、提高胆识,形成抱团拓市场,实现合作谋共赢,加快两地家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

21、搭建农村发展平台,加强农业产业的合作。

进一步完善海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优质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培育和扶持优质肉鸡、特种水产、特色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与沪杭企业、市场建立供销关系,做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发挥农产品物流市场作用,利用杭东农副产品物流市场的载体优势,做好与杭州市场的信息对接,加快重点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提升。

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农业龙头企业高校人才对接活动,大力引入来自长三角地区农业合作项目。

22、加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

提升与杭州各要素对接,着手探索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承接(旅游三产)、民生工程等的全面合作。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发展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项目大产业相关联相配套的产业基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已经进入产业化或产业扩张期的企业进驻。

积极探索与杭州大江东发展相对接的发展规划。

六、加大接轨上海力度,努力发展“后世博经济”

23、深入研究“后世博时代”经济。

深入挖掘上海世博会延伸后续效应,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总代表海宁联谊”活动、企业对接上海世博的成果,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商贸、现代农业的发展,助推产业发展、居民增收,提升全市的影响力。

加大宣传营销,拓宽全市旅游市场。

充分利用世博效应,深化全市“世博之旅”产品的宣传推介,提升景点、市场的知名度。

同时加强与上海、杭州各大旅游社、咨询服务中心的交流合作,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七、开展国内经济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

24、继续做好区域经济合作工作。

积极推进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杭州都市经济圈、浙东经济合作区的项目合作,合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市场体系的建设。

努力把海宁打造成为承接大都市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及其他周边城市在规划、交通、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对接,用足用好大城市资源。

25、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鼓励企业到市外投资发展,设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发利用资源。

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创建园区,就地建设资源项目,全面推进资源与产业合作,扩大海宁企业和产品影响力,带动企业提升和发展。

26、做好在外企业组织与服务,建立联谊制度。

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洽谈活动,引导省外浙商资本、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的回流。

做好国内合作和浙商回归统计工作,借助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平台,强化在外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有序引导在外浙商回流。

八、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创新“双对口”工作机制

27、拓展双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工程的领域和内涵。

在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的基础上,深化优势产业合作领域,提高对口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牵线搭桥协调工作,为企业在合作中赢得先机;深入实施“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重点援助建设新农村示范点,丰富新农村建设合作内涵;加强援助社会公益事业和劳动力转移合作工作;继续做好山海协作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专项补助(贴息)资金的申报工作。

积极做好我市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加强产业对接。

九、加强新闻媒体合作,营造“与沪杭同城”浓厚氛围

28、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加强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重点策划对我市“接沪融杭”和扩大区域合作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大力宣传“接沪融杭”战略,提高全社会和市民对“接沪融杭”工作的认识;增强接沪融杭、服务沪杭、错位发展的意识,浓厚“接沪融杭”工作氛围。

积极开展各类面向沪杭、长三角地区推介海宁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海宁在长三角的影响力。

 

附件:

2011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项目计划安排表(杭都经协〔2011〕1号)

 

主题词:

接沪融杭区域合作要点

抄送:

市委办、市府办;嘉兴市合作交流办;市接轨沪杭和融入长三角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

海宁市接轨办2011年5月9日发 

2011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项目计划安排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责任单位

进度要求

1

规划

共绘

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在4城市间开展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集聚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规划专委会(杭州市发改委)

2011年完成

2

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编制《杭州都市经济圈轨道快线网规划研究》;启动杭州至海宁、桐乡的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在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杭州至临安、德清的轨道交通规划研究方案。

牵头单位:

杭州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

杭州市地铁集团

2011年加快推进

3

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编制《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业发展规划》。

产业专委会(杭州市经委)

2011年完成送审稿

4

金融合作和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

继续编制《杭州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信息化合作规划》。

金融专委会(杭州市金融办)

信息化专委会(杭州市信息办)

2011年完成送审稿

5

出台并实施综合交通、环保、旅游专项规划

出台并实施都市圈综合交通、环境保护、旅游发展3个专项规划。

交通专委会(杭州市交通局)

环保专委会(杭州市环保局)

旅游专委会(杭州市旅委)

2011年完成

6

交通

共联

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

项目按照全封闭、全立交、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中隧道段80公里),全长43.6公里,其中杭州实施的钱江隧道、杭州段、绍兴段长32.2公里。

交通专委会(杭州市交通局)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7

交通

共联

杭长高速公路杭州段

杭长高速公路杭州至安城段主线全长64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其中杭州段全长44.15公里。

交通专委会(杭州市交通局)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8

京杭运河二通道

京杭运河二通道项目是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子项目。

运河浙江段工程共建设三级航道122.1公里,其中“四改三”航道95.7公里,新建二通道26.4公里;杭州段“四改三”航道35.7公里,新建河道26.4公里(含嘉兴境内5.65公里)。

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9

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

按照预可方案,推荐线位全长约152公里,其中,德清境内51.7公里,余杭境内32.2公里,临安境内0.9公里,富阳境内49.8公里,萧山境内6.8公里,诸暨境内10.6公里。

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10

滨江大道盐仓段工程(下沙—回头潮景区)

总长长6050米。

农发区实施段:

回头潮景区至新兴路,长3100米,宽25米;新兴路至中堤河拓宽至25米,全长1400米;下沙江滨公司实施段:

西接下沙段,长1550米,宽40米

海宁连杭经济区管委会

力争2011年开工

11

公交一体化工作

进一步完善桐庐、建德、淳安3县(市)城际公交后续工作,安吉、海宁、绍兴、桐乡等县(市)城际公交一体化工作本着互利合作、尊重当地政府意愿的原则努力推进。

杭州市城管办

2011年加快推进

12

市场

共构

农产品联合展销和休闲农业联合宣传

组织1次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暨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组织1次都市圈知名品牌优质农产品赴境外(或省外)推介展示展销;组织1次4城市相关节点县(市)休闲农业农家乐推介和体验活动,编制相关活动手册。

农产品专委会(杭州市农办)

2011年完成

13

市场

共构

联合上市推介工作

参与或主办各类企业赴境内外上市和投资推介活动2次以上。

金融专委会(杭州市金融办)

2011年完成

14

都市圈旅游优惠月及联合营销活动

组织开展都市圈旅游优惠月活动,组织1次以上4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实行产品共推,进一步打响“江南绝色,吴越经典”区域旅游品牌。

旅游专委会(杭州市旅委)

2011年完成

15

商贸联合促销及商贸行业合作

组织1次4城市商贸知名品牌推介、引进和推广交流会或编制1本4城市商贸消费指南(2011年版),组织召开1次4城市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行业发展会议。

贸易专委会(杭州市贸易局)

2011年完成

16

产业

共兴

名特优产品联合促销活动

组织1-2次都市圈各城市名优特产品赴省外开展城市推广、展销活动;组织杭州市名优特产品在都市圈城市开展1次巡回展活动。

产业专委会(杭州市经委)

2011年完成

17

信息化合作

继续组织实施《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信息化发展行动纲领(2010-2012年)》和《杭湖嘉绍信息化人才共享协议》。

呼应节点县市融杭需求,探索杭州市民卡在节点县市推广应用。

信息化专委会(杭州市信息办)

2011年继续推进

18

建立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已建的杭州都市经济圈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新建4家都市圈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

牵头单位:

杭州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

产业专委会、贸易专委会

2011年完成

19

产业

共兴

编辑统计资料及发展报告

编辑出版都市圈月度和年度统计资料;合作开展“杭州都市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课题研究。

统计专委会(杭州市统计局)

2011年完成

20

品牌

共推

市民体验日和生活品质展

在杭州都市经济圈范围内征集评选“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邀请都市圈市民在体验日交叉体验各地品质生活;邀请都市圈各城市参加2011杭州生活品质展活动。

杭州市品牌办

2011年完成

21

设立西博会分会场

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城市设立第十三届西博会(休博会)分会场6家以上,组织开展会展合作。

会展与节庆专委会(杭州市西博办)

2011年完成

22

大型联合采访及新闻发布会活动

围绕“发达交通推动都市圈快速发展,加速接轨上海”的主题,举行大型联合采访和4城市市长共同接受媒体采访活动。

牵头单位:

宣传专委会(杭州市新闻办)

配合单位:

交通专委会、

杭州市文广集团、杭报集团

2011年完成

23

环境

共建

环保联合执法和联合宣传

开展3次以上萧绍、杭湖嘉边界联合执法行动,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深入开展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地重污染企业排查行动。

在《浙江日报》刊发2次环保联合宣传专版。

举办第四届“浙江·杭嘉湖绍环保行”大型新闻联合采访宣传活动。

汇编《生态文明之路—第四届“杭嘉湖绍环保行”新闻报道集》一书。

环保专委会(杭州市环保局)

2011年完成

24

社会

共享

深化教育合作

杭州聋人学校继续面向湖州市招生;召开4地特殊教育研讨会,提升4地特殊教育水平。

举办2011年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

教育专委会(杭州市教育局)

2011年完成

25

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和跨区域促就业合作

加快推进医疗保险“一卡通”建设,在4个以上县(市)开展都市圈城市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合作试点工作。

加强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组织1次跨区域创业项目展示会;组织创业培训教学研讨和城乡统筹就业培训教学研讨活动各1次,开展高新职业技能培训区域合作试点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委会(杭州市劳动保障局)

2011年完成

26

四城市剧院联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演唱活动

以4城市的大剧院和骨干剧院为核心,组合各类演出场馆,通过项目带动的形式,积极探索和尝试4城市剧院联盟(暂名)运行机制,提高4城市演出经营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组织1次4城市传统手工技艺类、美术类非遗项目联合巡回展示活动;结合建党90周年,组织开展1次都市圈范围内的歌咏演唱活动。

杭州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2011年完成

27

市民体育健身活动

组织1次杭州都市经济圈4城市市民环运河健身活动。

杭州市体育局

2011年完成

28

合作

机制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杭州都市经济圈4城市科技、卫生、民政、工商等局长联席会议制度。

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卫生局、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工商局

2011年完成

29

市长

会议

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

承办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

萧山区政府

2011年下半年召开

备注

根据杭州都市经济圈各专业委员会和有关节点县(市)申报及第四次市长联席会议要求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