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47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docx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册DOC

八年级沪科物理(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课前预习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_______另一个物体_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为参照物.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4、乘坐观光电梯到电视塔顶的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为参照物,观光者离地面越来越远

B.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离现光者越来越远

C.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

D.以地面为参照物,观光者静止不动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相对于;位置.2、汽车;地面.3、B4、C

6、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答案:

C

直击中考

1、(2014•巴中)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_______,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静止;运动.

2、(2014•益阳)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

A.日本军机

B.海面上的军舰

C.海面

D.海岸

答案:

A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前预习

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依次是74.4cm、74.3cm、74.5cm、74.3cm,则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做(  )

A.74.38cm

B.74.4cm

C.74.5cm

D.74.375cm

2、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4、下列关于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可能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引起的

B.误差可能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引起的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减小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B2、B3、B4、D

知识点1

2、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

A.体温37℃

B.身高16m

C.质量40kg

D.1min心跳75次

答案:

B

直击中考

2、(2014•淮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第三节快与慢

课前预习

1、在物理学中,把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速度.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

速度=________,其中速度用字母_______表示,路程用字母_____表示,时间用字母_______表示,三者的关系可用公式_______表示.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

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______;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______;汽车2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km/h.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越大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4、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  )

A.在第1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只在第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

2、km/h;m/s;108.3、C4、C

直击中考

1、(多选)(2014•日照)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

BCD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课前预习

1、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__.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10s内通过了10m的路程,接着静止了10s,又在后10s内通过了20m的路程,物体在这30s内做的是_______运动,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为4s,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物体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B.24m/s

C.10m/s

D.50m/s

4、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刻度尺;秒表;v=s/t2、变速直线;1.3、B4、C

知识点2

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答案:

80km/h;80km/h.

直击中考

3、(2014•烟台)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时间;0.2;小于.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前预习

1、漫步花丛,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于蜜蜂翅膀的______产生的;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面对面交谈,是因为_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声音_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振动;真空不能传声.2、介质;大、大、不能.3、B4、C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课前预习

1、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

2、凭听觉我们可以把钢琴与手风琴分辨出来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____不同;弹钢琴时所用力度不同,声音的_____不同,手指按下的琴键不同,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3、人们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______分贝,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在____分贝之间;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是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分贝.

4、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在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减弱:

在_____处减弱.例如,在大城市的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_______;在城市道路与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从物理学角度看是为了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声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越低

B.我们能够通过声音区分锣和鼓是利用了它们的音色不同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且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无关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但若听到声音并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6、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音色;响度2、音色;响度;音调.3、0;30~40;70;90.

4、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5、B

知识点一:

声音的特性

1、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答案:

A

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答案:

C

3、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保持拨动钢尺用的力相同,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C.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D.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

B

知识点2

3、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乐音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一定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一定悦耳动听,使心情舒畅,噪声一定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答案:

A

4、噪声有时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下各种噪声中有危害的是(  )

A.工人凭机器发出的噪声判断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B.足球比赛时,观众喝彩的噪声能鼓舞运动员的士气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噪声烘托演出的效果

答案:

C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课前预习

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

2、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4、下面现象说明声能够传播能量的是(  )

A.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B.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C.声可以用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次;超.2、A3、B4、C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

课前预习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

2、光的反射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3、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和烛焰

B.月亮和太阳

C.烛焰和明亮的镜子

D.电池和萤火虫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下列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太阳下树木有影子

B.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C.晚上看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D.利用激光准直

6、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等于可逆2、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3、A4、D5、B

知识点一

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篝火

D.点亮的电灯

答案:

B

直击中考

1、(2014•青海)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答案:

A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课前预习

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2、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他看到的像将________,像跟人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开平面镜越来越远时(  )

A.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B.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相等相等垂直2、不变;变大;变小.3、D4、B

直击中考

5、(2014•宁德)小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A、B是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

(1)实验中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

像与物的大小______,现将玻璃板靠近A蜡烛一些,为了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蜡烛应_____(填“靠近”或“远离”)A蜡烛;

(2)如果移去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

(3)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________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

(1)相同;靠近;

(2)不能;(3)3.

第三节光的折射

课前预习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射入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像.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分界面时,传播方向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

B.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C.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

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4、有水的池塘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  )

A.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B.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

D.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浅;水;空气;折射;虚.2、同一平面上;在法线两侧;小于;增大;不改变;可逆.3、A4、C

直击中考

1、(2014•阜新)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

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答案:

C

第四节光的色散

课前预习

1、太阳光是_______,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___________色散而产生的.

2、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做的_____实验,他证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3、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决定的,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后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____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色.

4、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5、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白光各种颜色的空气中的水滴2、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3、它透过的色光;它反射的色光;绿;绿;黑.4、A

知识点一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海市蜃楼”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C.“水中倒影”

D.日食的形成

答案:

B

3、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小孔成像

答案:

B

课后巩固

9、关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电视机遥控通过前端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过量的紫外线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D.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可见光

答案:

B

直击中考

3、(东莞)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

D

第五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课前预习

1、用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光线射入平面镜会发生____现象,光线通过透镜会发生_________现象.

2、光学器件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镜.没有焦点的是______镜;有实焦点的是_______镜;有虚焦点的是________镜.

3、下列对于凸透镜特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央比边缘厚

B.两个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

C.有一个实焦点和一个虚焦点

D.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得到平行光线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放大的像

D.倒立的像

5、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6、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凸;焦点;焦点;反射;折射.2、平面;凹透镜、凸透;凸透;平面;凸透;凹透.3、C4、D5、B

知识点一

2、不少私家车主喜欢在烈日下洗车,认为这样干得快.其实烈日下洗车并不好,原因是车身残留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镜,能使太阳光______,使水滴下的车漆温度升高而失去光泽.打蜡后的车身光亮照人,是由于车身表面发生了_______反射(填“镜面”或“漫”)

答案:

凸透;会聚;镜面.

直击中考

1、(2014•濮阳)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

B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课前预习

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 的像.

2、产生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__,折光能力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较远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的像.

4、近视眼是指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_____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_______镜进行矫正.

6、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预习疑难记录:

答案:

1、照相机;凸透镜;视网膜;倒立2、薄;太弱;太短;后.3、凸透;光屏;倒立;缩小;实.4、前;凹透;凸透.5、B

直击中考

4、(2014•东营)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

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