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78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docx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对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首先对随动系统进行了实验建模与实验测试,构建了随动系统的系统框图;然后采用频率法为系统设计超前校正装置,并使用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最后对校正装置进行了电路设计与制作,对系统进行校正,使系统满足了性能指标要求。

其建模、仿真以及校正网络设计方法简单易行,对研究其他种类的随动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建模仿真超前校正

 

Abstract:

Inthispaper,low-powerDCservosystemtocarryoutastudyanddesign.Withthefirstexperimentaldynamicsystemmodelingandexperimentaltesting,tobuildaservosystemblockdiagramofthesystem;andthenusingthefrequencyoflawadvancedsystemdesigncorrectiondevice,andusecomputersimulationsoftwareMatlabsimulationofthesystem;theendofthecalibrationdeviceacircuitdesignandproduction,tocorrectthesystem,allowingthesystemtomeettheperformancerequirements.Itsmodeling,simulationandcalibrationnetworkdesignissimple,thestudyofothertypesofservocontrolsystemhasacertainreference.

Keywords:

Low-powerDCservosystemModelingSimulationLeadcorrection

目录

一、引言3

二、设计任务3

2.1设计题目3

2.2设计要求3

三、设计原理3

3.1随动系统的结构原理3

3.2随动系统建模4

四、系统部件特性测试4

4.1主要设备仪器4

4.2电位器传递系数Kp的测定4

4.3功率放大器特性测定5

4.4电动机的传递函数6

4.5电动机死区电压Ui测定6

4.6电动机时间常数Tm测定6

4.7电动机传递系数Km测定6

五、未校正系统阶跃响应7

六、系统校正设计7

七、校正后系统的matlab仿真8

八、电路设计及参数选择9

九、电路制作与调试9

十、课程设计过程与心得体会10

10.1课程设计过程10

10.2问题与解决方法10

10.3心得体会11

十一、参考文献11

十二、附录11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控制已广泛地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等各领域,成为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设计内容是以一个“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控制原理所学的理论和已掌握的实验技能,按着给定的性能指标,独立地分析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调试出一个符合性能指标的电机随动系统。

通过该实践环节,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把理论跟实践很好结合起来。

二、设计任务

2.1设计题目

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

2.2设计要求

1.按照给定的性能指标,分析并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并对其实验仿真。

2.测试电机参数,建立电机模型,并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校正网络,对已设计的电路优化,并进行实验仿真。

3.性能指标:

Ts≤60ms,Mp≤20%。

4.控制范围:

+170°误差+3°。

5.制作PCB板并进行调试改进,制作出满足指标要求的角度随动系统。

三、设计原理

3.1随动系统的结构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

如果反馈电位器的轴与电动机轴联接起来,并将反馈电位器的输出电压U0接到A1的输入端,如图3.1所示,便构成了位置控制系统或称随动系统。

给定电位器和反馈电位器组成一对误差检测器,当给定电位器转过一个角度时,误差检测器产生偏差电压,该电压经放大后驱动直流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负载(惯性论)转动的同时,也带动反馈电位器的电刷转动,使误差检测器产生的偏差电压减少,直至减少到零,在新的位置平衡为止。

从而实现被控制轴与给定电位器的输入轴随动的目的。

因此,这又称之为角度随动系统。

图3.1

3.2随动系统建模

图3.2.1

未校正角度随动系统模型如图3.2.1所示,由图3.2.1可得到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下:

图3.2.2

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p--电位器传递系数

K1、K2—第1、第2级运放增益

Ke—功率放大器增益

Km—电动机传递系数

Tm—电动机时间常数

四、系统部件特性测试

4.1主要设备仪器

1.直流稳压电源

2.模拟示波器

3.数字存储示波器

4.数字万用表

5.毫伏表

6.直流电机及测速机

7.XSJ-2实验平台(编号:

6)

4.2电位器传递系数Kp的测定

给定电位器和反馈电位器的结构参数相同,测量Kp时,利用给定电位器或反馈电位器均可。

测量方法如下:

将电位器的转轴对准某一角度,测量其输出电压,然后将转轴转过一定角度,再测量其输出电压,于是求得电位器的传递系数Kp。

测量方法:

将给定电位器接±12V,从0度位置开始,每转过30度测量一次电压,得到测量结果为:

角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电压/v

0.02

-2.1

-4.2

-6.28

-8.38

-10.45

0

10.34

8.25

6.22

4.7

2.09

-0.02

输出电压的差值

Kp==4

角度差*∏/180°

4.3功率放大器特性测定

将信号发生器接到功放输入端,并用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幅值,功放输出端接R,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端波形,用毫伏表测量输出端电压幅值。

Vin=2Vpp=0.85V,R=26.7ohm

f

5

8

16

23

32

37

44

Vout

/v

2.2

2.2

2.2

2

1.88

1.8

1.55

据此可画出功率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如图4.3:

图4.3

则Ke=V0/Vin=2.6

4.4电动机的传递函数

因控制电机电枢绕组电感电动机转子惯量影响很小,在建立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时,常将电枢绕组的电感忽略不计。

这样,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式中——电机的输入电压——电动机输入的角速度。

因此,确定了电动机的时间常数Tm和传递函数Km,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即被确定。

4.5电动机死区电压Ui测定

将稳压电源置于最小档,合上开关,慢慢增大到电机刚刚转动,读下这时的Ui,将电机的起始位置防在及格不同角度,重复实验。

将输入电压反极性重复上述实验,可得到两个转动方向的死区电压平均值和最大值。

正向

反向

电压/v

0.6

0.6

0.6

0.6

电压/v

0.5

0.5

0.4

0.5

4.6电动机时间常数Tm测定

在开环系统中,由于放大器都可以认为是无惯性环节,直接操纵开关K对电动机施加阶跃输入作用,将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接到存贮示波器保存,记录电动机转速变化的阶跃响应曲线。

根据这条曲线从0上升到稳态值的0.632倍的时间即是Tm。

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时,间断操作时间开关K,输入不同幅值的阶跃信号,记录不同输入对应的Tm值。

带大惯性轮负载

Vin/v

5

10

15

Ts/ms

120

117

120

Tm/ms

40

39

40

Tm平均值/ms

40

4.7电动机传递系数Km测定

直接利用直流测速发电机来测量转速,该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系数Kt=1。

因此,电动机的传递系数:

 

Ua/v

5

10

15

Ut/v

9.6

20.2

31.3

得出:

Km=2

所以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1*k2*ke*km/s*(Tm*s+1)=31.2/s*(0.04s+1)

五、未校正系统阶跃响应

图5

如图5所示为原系统的闭环阶跃响应:

σ%=(7.4-5)/5*100%=48%、ts=450-100=350ms

所以原系统无法满足指标要求,需要进行校正。

六、系统校正设计

通过引入比例环节,能迅速反应误差,减少稳态误差,减少调节时间。

引入微分环节能抑制误差,防止过冲而导致振荡。

所以选择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进行校正,利用PD的相角超前特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PD校正器的传递函数为:

Gc(s)=(1+aTs)/(1+Ts)a>1

可以采用频率法求解传递函数:

对于原系统G(s)=31.2/s*(0.04s+1)有:

L(w0)=20*log31.2/(0.04*w0*w0)=0

得出w0=28rad/s

r0=180°-90°-arctan(0.04w0)=42°

系统的最大超前角:

=r-r0+15°=60°

所以a=(1+sin

)/(1-sin

)=14

又L(wc)=0得:

Wc=54rad/s

Wm=Wc=54rad/s

所以T=1/Wm*

=0.03

得出校正器的传递函数为:

Gc(s)=(0.04s+1)/(0.003s+1)

七、校正后系统的matlab仿真

图7.1

图7.1为校正后系统的框图,通过仿真可得到它的阶跃响应如图7.2:

图7.2

Ts=40ms≤60msMp=(5.2-5)/5*100%=4%≤20%

所以符合系统指标要求。

八、电路设计及参数选择

图8

如图8为校正器原理图。

Kp=(Rf+Ri)/Ri=1.2

aT=(Rf//R1+R2)*c=0.04

T=R2*c=0.003

求得:

Ri=43kRf=10kR1=6kR2=300ohmC=10uf

九、电路制作与调试

实际电路中,采用lm358双运放,双电源供电,提高了精度。

电阻采用精密可调电位器,同时引出测试点,方便调试。

做pcb时,加粗线路,并且敷铜,提高电路板抗干扰能力。

涂上酒精松香溶液,防止线路氧化。

电路pcb如图9.1所示:

图9.1

做完电路板后,先检查电路是否虚焊、搭线,再检查电源是否短路。

确保无误后再接到系统中调试。

首先按照理论设计的参数,调好电阻电容,给系统输入阶跃信号,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观察示波器输出波形,测量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

如果不符合指标要求,再慢慢调整电路。

最终调整后的电路参数为:

Ri=42.2kRf=10kR1=5.7kR2=354ohmC=10uf

校正后系统指标为:

Ts=60msMp=3.6%控制范围+170°误差≤+3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如下图9.2所示:

图9.2

十、课程设计过程与心得体会

10.1课程设计过程

1、通过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了解了随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通过对原系统的测试,掌握了原系统的参数和指标。

3、通过查阅书本和参考资料,完成了校正装置的设计,并且对校正装置进行了仿真。

4、完成了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5、对校正后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达到了预期性能指标,完成了课程设计。

10.2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免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认真观察与分析,排除各种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线路是否短路断路,电源是否正常,各个芯片是否正常工作。

然后再一个一个模块测试,查看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和出现的各种误差。

最后再组成系统,进行调试,测量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接成闭环反馈系统之前,一定要判断好反馈的极性,当极性为负时才能接成闭环反馈系统。

如果出现电机在调速运转,应该查看线路是否正常,电机是否接反。

理论设计好的电路参数,接到实际系统中还需要慢慢调试,更改参数以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如果电路出现振荡,应该减小比例增益,或者增大微分系数。

调节时间过大,可以增大比例系数,加快反应速度。

超调过大,可以增大微分系数,减少超调量。

10.3心得体会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掌握了随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巩固了自动控制原理知识,掌控了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高了对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这个课程设计应该还得改进和提高,由于原系统是采用实验箱,各个模块也已经给出,限制了学生对整个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出现了学生之间电路的雷同和实验参数的雷同,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行设计整个系统,并对自己设计的系统进行测量与校正,以提高学生的项目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一、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忠霖控制系统MATLAB设计与仿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4]张伟Protel99SE实用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十二、附录

原系统特性测试及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参见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