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605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docx

上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引

 

上海市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南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

二○一三年二月

前言

根据国务院〔201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沪委发[2011]18号文件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上海市郊区集约化供水规划以及《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的要求,为进一步降低本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和产销差率,规范管网漏损的统计评估方法,编制了《上海市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行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是在对上海市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漏损调查与分析基础上,针对影响本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的主要因素,会同业内专家和相关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网漏控技术和管理措施编制而成。

本“指南”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和产销差率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应用为重点,内容涵盖供水企业从出厂供水管网到用户抄表收费,涉及管网漏损和产销差的全过程。

包括:

1、水量统计;2、用水漏损控制管理;3、表务漏损控制管理;4、管网漏损控制管理;5、供水管网改造;6、漏水检测;7、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七个章节。

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是衡量供水企业基础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降低管网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指南可为本市供水企业实施漏损控制,保障供水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借鉴,为推动本市供水企业漏损控制的技术进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起到良好的效果。

 

1水量统计

水量统计工作是供水企业一项基础管理工作。

科学的统计方法,使产销差率、漏损率以量化的形式得到准确、客观的表现。

本章节通过引用国际水协水量平衡表的理论,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2001版)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结合本市供水企业现行的关于产销差率和漏损率的相关统计指标体系,提出产销差率和漏损率的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统计报表的编制和管理。

1.1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

自来水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的各项统计指标通过水量平衡表(见表1)直观地反映。

表1:

水量平衡表

供水总量

有效供水量

售水总量

计量售水量

收益水量

未计量售水量

免费供水量

未收费已计量用水量

无收益水量

(产销差水量)

未收费未计量用水量

漏损水量

表观漏损

失窃水量

计量误差

真实漏损

输配水管漏失水量

蓄水池水库漏失和溢流水量

用户支管至计量表具间漏失量

1.1.1供水总量指在一个报告期内,通过本供水企业输配管网输送的全部水量,包括本企业各水厂的供水量和外购水量。

1.1.1.1供水量指在一个报告期内,供水企业水厂供出厂外的全部水量,不包括外购水量。

1.1.1.2外购水量指在一个报告期内,一供水企业向另一供水企业购入的自来水成品量。

1.1.2有效供水量指在一个报告期内,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总量和免费供水量。

1.1.3售水总量包括售水量和外售水量。

售水量指供水企业服务区域内的售水量,包括工业用水、非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其它用水(如消防用水、深井回灌用水等其他用水)。

外售水量指销往服务区域外的售水量。

1.1.3.1计量售水量指通过装有贸易结算用计量仪表并收费的水量。

1.1.3.2未计量售水量一般指借用消防用水、违章用水、损坏管网赔偿水量、新建住宅校验用水、排管冲洗用水等。

未计量售水量作为水量统计时,根据估算水量开账单进售水收入的,该估算水量应计作售水量;其它的售水收入,根据用水性质确定售水单价,售水收入除以售水单价即为售水量。

1.1.4产销差率指报告期内供水总量与售水总量之差(产销差水量)占供水总量的百分比。

产销差水量亦可称无收益水量。

计算公式:

1.1.5漏损率指报告期内漏损水量占供水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1.5.1漏损水量指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及附属设施破损而造成的漏水量、失窃水量以及水表失灵少计算的水量。

1.1.5.2依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J187-2002)对漏损率进行修正,规定本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当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的水量大于70%时,漏损率增加1%,漏损率应按单位供水量管长进行修正(见表2)。

表2:

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

供水管径DN(mm)

单位供水量管长(km/km3/d)

修正值

≥75

<1.4

减2%

≥75

≥1.4或≤1.64

减1%

≥75

≥2.06或≤2.40

加1%

≥75

≥2.4或≤2.70

加2%

≥75

≥2.70

加3%

1.1.6免费供水量指报告期内用户实际使用到的、供水企业无偿供应的水量。

绿化道路用水、三定冲水、消防火灾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用水、自排管冲洗水量等未收费水量在统计时暂可作为免费供水量计算。

1.1.6.1绿化道路用水

计算公式:

绿化道路无收益水量(m3)=总绿化道路用水(m3)-已计量收费的绿化道路用水(m3)-包干绿化道路用水(m3)

其中:

总绿化道路用水(m3)=绿化道路面积(m2)×绿化道路用水定额(采用0.4m3/m2/年,即1.1L/m2/d)

1.1.6.2三定冲水

计算公式:

三定冲水水量(m3)=消火栓管口放水的平均流量(1.91m3/min)×冲洗时间(min)×冲洗的消火栓数量

1.1.6.3消防火灾用水包括灭火用水和消防演练所用水量。

消防演练用水和灭火用水指报告期内消防部门提供的水量。

1.1.6.4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水量

计算公式:

水箱清洗水量(m3)=水箱总容积(m3)×2(倍)

水池清洗水量(m3)=水池总容积的40%(m3)×2(倍)

1.1.6.5自排管冲洗水量

计算公式:

自排管冲洗水量(m3)=自排管道体积(m3)×10(倍)

1.1.6.6泵站水库清洗水量

计算公式:

泵站水库清洗水量(m3)=水库总容积的30%(m3)×2(倍)

1.2规范统计资料

1.2.1供水企业应利用信息化分析手段,梳理不同行业、不同用水性质、不同供水区域的水量统计数据,通过对行业代码、用水性质、抄表簿册次和管网块号的分类,对水量进行分类、汇总。

1.2.2供水企业应掌握道路绿化面积、浇洒频次、二次供水设施数量等统计数据。

编制统一的报表,明确统计内容、统计口径、报送周期,请市政管理等相关部门配合填报(见附录1)。

1.2.3供水企业应规范统计报表。

供水企业公布和使用的统计数据,要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

应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目录、统计指标、计算口径编制统计报表,确保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水量统计分析

1.3.1水量统计分析应健全各类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满足供水企业的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1.3.2供水企业宜采用比较法和分析法,对水量统计指标的内容、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进行比较分析或运用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确保漏损水量统计正确、有效。

 

2用水管理漏损控制

用水管理漏损控制是漏损控制的源头管理。

主要指供水企业对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审批、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漏损控制。

本章节通过供水企业与用水户形成的相互关系,提出用水管理漏损控制措施。

2.1受理用水申请

2.1.1供水企业应按照规定受理用水户提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的用水申请。

2.1.2供水企业应按照规定及时答复用水申请户是否予以接水。

2.1.3供水企业同意接水后,应根据各级审批权限受理。

2.1.4各类用水项目必须经前期征询、确定供水原则和意向后办理正式申请;供水企业要制定统一表式,选配专职人员办理用水前期工作。

2.1.5建立供水企业审图制度,对用水项目的方案,扩初和施工图设计必须审验,从而确定用水模式(——管网配置、进水口径、方位、装表口径、数量、位置、水池、泵组、水箱等设备的设置),取消易漏损点设备或改进设计,确保安全用水,便于计量,有利维护。

2.1.6建立用水申请受理工作流程,全程记录、存档。

2.2接水工程管理

2.2.1供水企业应建立接水工程方案的审核制度,对用水项目的扩初图和施工图进行审核。

确定用水模式(包括管网配置、进水口径、方位、装表口径、数量、位置、水池、泵组、水箱等设施(备)的设置),优化设计,消除易漏损点,便于计量和维护,确保安全用水。

2.2.2供水企业对建设单位选用的管材、阀门、泵组等设施设备应进行验收。

2.2.3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图施工,不得任意改变用水模式。

2.2.4接水工程预算中应考虑施工时水量损耗额度。

具体额度按《上海市小型给水工程专用定额》计算。

2.2.5对施工用水表使用时限应根据施工工期约定,工期届满予以拆除。

2.2.6供水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无申请、无审批、无流程的私接、私装行为。

2.3用水漏损控制

2.3.1供水企业对各类用水项目(住宅、非住宅等)应建立用水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并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定期修正。

2.3.2对新生特殊用水项目应积极领先探讨新的用水模式。

2.3.3对绿化、市政、环卫、消防等非定点用水,宜列入有效用水量统计,并核定水量向用水单位收取费用。

2.3.4对有利于安全用水、消除漏损的新型用水设备(如阀门、水表、泵组等)和新型用水材料应积极选用。

2.3.5建立远程控制水表等新型表具的长效管理机制。

优先发展大口径水表的远程控制系统。

2.3.6供水企业应定期巡检管线、二次供水设施,加强漏水检测力度。

对不属于供水企业产权的用水设施,供水企业应督促相关单位主动查漏、及时修复。

 

3表务管理漏损控制

表务管理漏损控制包括选用水表、安装水表、换表、抄表等一系列的表务管理,是降低产销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章节结合水表的计量、水表的抄读、无表用水、违章用水等方面对产销差指标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3.1选用水表

3.1.1根据用水户的用水状况和用水量,选用相匹配的水表。

避免由于水表性能与用水状况不符合,而发生水量少计,增加漏损(见附录2~附录6)。

3.1.2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检测,如GSM分时段检测系统检测高峰用水流量和低峰用水流量,并以此为依据选用水表。

3.1.3在各类同口径水表无法与用水量相匹配时,可根据实际用水情况,采取放大或缩小水表口径、更改水表类型等方式。

3.2安装水表

3.2.1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水表。

水表安装的位置应充分考虑水表的安全性、抄表的方便性、计量的准确性。

3.2.1.1安全性。

安装前,必须将管道内的杂物冲洗干净,以免损坏水表,或通水后影响水表正常工作。

应考虑现场使用的水压和水温都在水表的最大和最高使用压力和温度之内。

宜安装水表箱,防止外来伤害,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3.2.1.2方便性。

水表安装的位置应尽可能方便抄表,同时还应考虑维护和换表的方便性。

3.2.1.3准确性。

水表上下游的直管段必须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处的连接管道不能缩径;法兰密封圈不得突出伸入管道内或错位;水表水流方向要和管道水流方向一致;水表安装以后,要缓慢放水充满管道,防止高速气流冲坏水表;安装位置应保证管道中充满水,气泡不会集中在表内,水表下游应有任何一处的管线位置高于水表位置。

3.3定期换表

3.3.1水表的使用周期。

标称口径25mm及以下的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年;标称口径大于25mm至50mm的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标称口径大于50mm或常用流量Q3超过16m3/h的水表使用周期一般为2年。

3.3.2为提高计量准确率,减少无收益水量,宜对大用户水表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更换年限。

3.4新装水表的外发表具管理

3.4.1应杜绝将大量水表发放至房产开发商,避免造成长期有表无卡,无法抄表、无法开账等不良情况。

3.4.2对新装水表应采取出户装表、及时建卡、及时开帐的管理方法。

3.5大用户的用水管理

3.5.1根据供水企业的实际情况,对5000m3/月以上的大用户,应进行重点管理。

3.5.2应选派优秀抄表员集中抄表,通过增加抄表次数、安装水表远传装置,动态掌握水量变化信息,并定期分析大用户的用水量高、低变化规律或异常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6市政、环卫、绿化、消防用水的管理

3.6.1供水企业应与用户协商,确定固定用水点并加装水表,按表计量收费。

3.6.2设立专职人员,加强巡查,摸清情况,及时制止违章用水。

3.7校对表管理

3.7.1校对表的安装范围。

建议中心城区宜5000户以下的居民小区为单元,郊区(县)宜以自然村为单元。

3.7.2校对表应由专人管理,保证正常抄读。

对水量差额超过正常范围的校对表,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3.7.3有条件的,应对差额率较大的校对表安装远程监控仪,分析监控仪远传数据,从而进一步确定差额原因,采取措施。

3.8抄表质量的管理

3.8.1供水企业应定期抄表,抄表读数和计算水量应当准确。

3.8.2供水企业应定期对抄表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保证抄表质量。

3.8.3供水企业应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即抄表员、内复核员、外复核员和上级质量检查制度。

3.8.4供水企业应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制对抄表员进行考核。

3.9堆没表清理

3.9.1抄表人员在当日抄表时,发现水表堆没,必须开出“堆没表清理单”,并正确填写地点、位置。

3.9.2营业部门必须当月将“堆没表清理单”转给管网管理部门。

3.9.3管网管理部门在无特殊原因情况下,隔月应将堆没表清理完毕。

3.9.4一般情况下,清理堆没表时,营业部门应派员到场。

 

4管网管理漏损控制

管网的真实漏损是供水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影响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的主要因素。

本章节根据管网管理漏损控制单位的职责,基于对本市管网漏损原因的调查,对管网管理漏损控制提出相关措施。

4.1管材与配件选用

4.1.1DN100~DN200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或PE100管,配件应采用相同材质、等级的配件。

4.1.2300≤DN≤1200管道,应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配件应采用相同材质、等级的配件。

4.1.3密封圈的选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13295-2008,附录C(规范性附录)密封圈标准。

4.1.4配水管上开洞接水的接水阀夹箍的材质,应与配水管材质相同。

4.1.5特种工程(如定向钻管、顶管,非标口径管道接拢,特大口径输水管、桥管等)宜采用PE100管或钢管,配件宜采用相同材质、等级的配件。

4.2管道施工

4.2.1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沟槽开挖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沟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底部应平整(尤其承插接口须作凹坑),以最大限度防止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重压。

4.2.3管道接口宜采用柔性接口,球墨铸铁管安装应符合GB50268-2008.5.5节规定,特别是安装滑入式橡胶圈接口时,橡胶圈安装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管道安装。

推入深度应达到标记环,并复查与其相邻已安装好的第一至第二接口推入深度。

4.2.4管道沿曲线安装时,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符合规定。

管道沿曲线安装时,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符合GB5026-2008.5.5.8的规定(见表3)。

表3:

沿曲线安装接口的允许转角

管径DN(mm)

允许转角(°)

75~600

3

700~800

2

≥900

1

4.2.5PE管接口的电熔或热熔,应采用专用设备,熔接时间必须达到接口熔接的规定时间。

4.2.6沟槽回填应按照GB50268-2008.第4.5节要求执行(见附录7)。

4.2.6.1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

4.2.6.2回填土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

4.2.6.3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4.2.6.4市政道路排管实行监理机制,小区管道工程应由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查人员,进行现场监视。

4.2.6.5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应严格执行国标GB50268-2008第9.2节。

4.3阀门管理

4.3.1选用质量好、可靠性强、操作方便、闭启快速的阀门。

4.3.2制定阀门改造计划,逐步更新陈旧、操作不方便的阀门。

4.3.3制定阀门巡检计划,修复、更新故障阀门,保证≥DN300阀门完好率达到95%以上。

4.3.4建立完善的阀门资料(图、卡、物三相符),有条件的供水企业应建立GIS信息资料数据库。

4.3.6加强阀门队(组)建设,定期组织阀门队(组)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3.7加强阀门队(组)设备、通讯的建设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4.4漏损修复

4.4.1供水企业应规定漏损修复时限。

一般地下管道漏水24小时内修复;≤DN500管道爆管修复时间为12小时,>DN500管道爆管修复时间为18小时。

4.4.2管网漏损修复,必须保证质量,不允许发现漏损修复点在2年内发生重复漏损(外力损坏除外)。

4.3.5制定供水管道爆管抢修预案,规定抢修过程时间节点,一般要求在接到爆管信息后10分钟内出动阀门车,2小时以内关闭所有相关阀门,止水。

4.5冲水量统计

4.5.1供水企业应定期核实供水范围内市政消火栓的数量和位置。

实施“三定冲水”时,对每只消火栓落水口开启、关闭时间应正确填报。

统计冲水量(见附录8)。

4.5.2应制定“应急冲水”范围,并正确统计冲水量。

4.5.3管道新建、改建工程,特别是≥DN500的管道工程,应正确计算实际消毒、冲洗水量(一般消毒、冲洗水量按管道10倍容积估算)。

必要时,应加装计量仪器实测水量。

4.5.4管道及设备漏损修复(爆管、修漏、更换阀门等),应估算漏损、冲洗水量,估算办法(见附录9)。

4.6巡线人员监督考核

4.6.1管网巡线是一项防止管网损坏,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工作,巡线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

4.6.2巡线人员宜配备先进的巡检设备,如:

GIS巡检系统简化版(装在手机内),使巡线人员方便查阅管网。

4.6.3建立巡线日报表,以检查巡线人员工作情况(见附录10)。

4.6.4巡线人员发现明漏(包括市政消火栓偷盗用水),应及时向服务热线通报,当日巡检的道路或管线发现外报明漏作漏报处理。

4.6.5巡线人员发现危及供水管网的外力施工,应及时与施工单位交涉,同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提出保护管线的建议。

 

5供水管网改造

供水管网改造对降低漏损率,产销差率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本章节针对管网改造的依据、工作计划、方法和施工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5.1管网改造的依据

5.1.1依据供水管网统计报表,列出年久老化、材质差、无内衬、非标等管道,作为管道改造的备选项目。

5.1.2将管网养护信息(如漏损类型、地点、管道腐蚀程度)等录入GIS系统,定期(一般一年一次)对管网养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管网更新改造的备选项目。

5.1.3依据管网爆管和漏损统计报表,列出易漏、易爆管道,作为管道改造备选项目。

5.1.4依据用户水压、水质的投诉信息,对反映集中的地块、小区,结合管道的漏损维修历史数据,确定需要加强观察的待选范围,作为改造备选项目。

5.1.5依据管道测流,测压及摩阻系数值的测定,摸清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寻找需要改造的管道,或运用水力模型的模拟运行,寻找隐性易漏、易爆管道,作为改造备选项目。

5.2制定管网改造计划

5.2.1供水企业对需要改造的管道项目,结合供水专业规划,制定管网改造规划,作为指导年度管网改造计划的依据。

5.2.2根据管网改造资金的筹措情况,结合市政、交通等因素,按轻重缓急情况,制定年度管网改造的实施计划。

5.2.3管网改造计划中,应优先考虑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年久老化管道;非标口径、管材质量又差的管道;经常发生爆管或漏水严重的管道;无内衬、结垢严重的管道;禁止使用的石棉水泥管、镀锌钢管管道;市政综合工程中需要改造的供水管道;对于灰口铸铁管,宜按先七十、八十年代,后五十、六十年代的顺序进行管道改造。

5.2.4列入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计划的小区,且符合管网改造要求的,宜安排计划、同步实施。

5.2.5必须留有不可预见、突发的管网应急改造的管网改造资金。

5.3管网更新改造的方法(见表4)。

表4:

管网改造方法

序号

更新改造方法名称

国内是否有使用

使用效果

输水能力变化

估算造价比率

1

改敷设较大口径管道

可成倍提高

>100

2

开挖更换管道

可提高20%

100

3

胀破旧管

可提高但不超过20%

>100

4

牵引换管

5

水泥砂浆衬里(包括刮垢)

减少约5%

40

6

环氧树脂衬里(包括刮垢)

保持

50

7

滑衬软管

下降

30-70

8

非开挖内插较小口径管道

可提高10%

30-60

9

翻转法

可提高5%

60-80

注:

估算造价比率指各种更新改造方法的工程造价与新建这条管道的造价之比。

5.4管网改造实施要点

5.4.1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要求,对管道施工、验收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5.4.2应选择优质管材,如球墨铸铁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等。

5.4.3采用定向拖管、顶管等非开挖技术敷设的管道,供水企业应要求施工单位竣工后提交准确的竣工图资料,包括断面高程图。

5.4.4管网更新改造工作中应及时处置废除管道,对于保留地下的废除管道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予以截断,同时应在竣工图中详细注明截断的位置以及废除管道的位置。

5.4.5供水企业应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在管网更新改造过程中各部门能够有效协同合作,及时发现处理各种违章用水现象。

 

6漏水检测

漏水检测是采取合理有效的检漏措施,及时发现暗漏和明漏的位置,控制真实漏损的重要手段。

本章节针对造成管网漏损包括管网设计、管材质量不佳、接头质量、施工不良、低温、管道防腐不佳、道路交通负载过大、水压过高等原因,提出漏水检测的工作流程、检漏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检测周期。

6.1检测的工作流程(见附录11)

6.1.1前期准备

6.1.1.1区域环境调查主要是对管网环境、附属设备情况、用水情况和排水情况等调查。

使用仪器为听音棒、地下管线探测仪等。

6.1.1.1.1管网环境调查主要是在掌握文字、图纸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地下供水管道作整体校对、调查,包括管道的口径、材质、铺设年代等,从而清楚地了解地下管网分布情况。

埋深、介质条件、路面结构等情况,以便听音时选择最佳方案。

6.1.1.1.2附属设备调查是对管网所有附属设备(消防栓、阀门、水表等)进行调查工作,查看附属设备是否良好运行,并了解其数量、规格、型号等基本情况。

6.1.1.1.3用水情况调查是对用水户的用水状态进行调查,选择检漏的最佳时段。

6.1.1.1.4排水情况调查是对管道附近的排水作详细的调查工作,记录排水井的排水情况,如有清水流动,均作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