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59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docx

四个覆盖长期规划定稿

肃宁县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规划

(2012年-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统领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促进农村社会管理与基层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互通共融、互促共赢的农村管理服务工作新体系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

(3)坚持“依法办事、由民做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6)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

按照“巩固、完善、拓展、提升”的工作方针,不断丰富“四个覆盖”内涵,拓展“四个覆盖”工作范畴,力争把农民全部纳入组织体系当中,让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让农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解和自我保护。

依托“四个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新格局。

到2015年,使党组织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实现各层面党员的100%有效管理,全部消灭不健全和软弱涣散型党组织班子;通过规范“3+1”维稳组织运行,充分发挥综治小区长、小组长等组织网络人员作用,切实做到“矛盾不出组,小事不出区,大事不出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发展各类经合组织,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保持在8%以上;进一步规范“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实现村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县各村全部达到“阵地标准、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村容整洁、交通便利、村风文明、管理民主、增收显著、和谐安宁”的标准,实现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分三个阶段,即:

“巩固完善阶段、对接拓展阶段、全面提升阶段”。

巩固完善阶段:

2012年,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健全“四个覆盖”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短期和长期工作规划,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打造一批示范点,以此带动并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对接拓展阶段:

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的同时,引导鼓励各项工作尤其是涉农工作与“四个覆盖”对接融合,不断拓展工作范畴,使“四个覆盖”向农村环境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社会各项事业拓展延伸,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提升阶段:

到2015年,通过全力推行“四个覆盖”,使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完善,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领先,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全面提高;公共事业均衡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主要任务是: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切实规范“四个覆盖”运行程序,提升运行质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真正让农民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在当家作主中学会民主,在经济合作中实现共富,在社会参与中共享和谐;使之真正成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

(一)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有规范抓创新”的思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延伸到社会各个“神经末梢儿”,做到经济社会组织发展到哪里,党员就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建立流动党员“四制双联”机制(登记报告制、定期汇报制、专人联系制、教育培训制、县内联建和县外联管),实现流入地、流出地“双重管理”,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出党员、外来务工党员等纳入管理范围;引导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先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

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一好双强”要求,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廉洁勤政,能经得起考验的农村干部队伍。

争取到2015年使“一好双强”型干部达到90%以上。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实施发展党员“关口前移”,严格执行“五步工作法”,真正把农村中群众认可拥护的能人吸收进党组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015年,实现每村至少发展5-6名党员,每年新发展35周岁以下青年党员不低于发展党员总数的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不低于75%,妇女党员不低于25%,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党员偏少的问题。

3、大力实施“双向培育,双向转化”。

深入开展“双向培育,双向转化”工作(即:

通过对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帮助,增强其领导发展的能力,使其逐步转化为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的帮助引导,提高其政治素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创造条件使其进入村级班子,转化为村干部,特别是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实施“素质工程”,每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干部不少于5天。

到2015年,全县村干部普遍掌握1-2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全县60%以上农村党员成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经营能人。

(二)深入推进“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以保障农村群众的选举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基础作用为重点,严格落实“三议一行一监督”(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村委会执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肃宁县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规程(试行)》和《村级事务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按照“三议一行一监督”程序,实行村级“三重一大”事务流程化、集成化管理,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科学化水平,避免农村干部行为失范、决策失误、权力失控,保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村民代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和监督水平。

建立完善参加列席相关会议制度、例会制度、审核村级财务制度和重要村务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村务监督制度,完善相关档案材料,使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推进“3+1”维稳组织建设,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拓展“3+1”维稳组织的职能。

加大对维稳组织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进一步转变和拓展“3+1”维稳组织职能,使其在处理农村社会各项事务中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包括推进农村重点工作的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低保、五保户的调查及认证,以及社保、医保等社会管理工作,使其实现从单一型综治维稳组织向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复合型管理组织转变。

2、构建综治信息报送研判体系。

依托“3+1”维稳组织网络,建设村(社区)—乡镇—县三级综治信息报送研判平台,用3-5年时间,在全县各村(社区)综治工作站配备电脑等相关技术装备,开发专用信息软件,依托“3+1”组织网络,收集本村(社区)的治安、安全、稳定、矛盾纠纷、信访等社会管理信息,通过该平台传输到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各乡镇将信息筛选汇总后报送到县综治维稳信息研判中心。

县综治维稳信息研判中心对重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研判,研究提出处置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限期办理。

3、健全城乡科技防控体系。

全面完成科技防范第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巩固技防成果、拓展技防覆盖区域。

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城区和农村实施“天网”覆盖工程。

在进出城区各重点路口、城区内主路街交叉口、繁华地段、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安装高精度视频监控探头,将城区社会面全部纳入监控视野;在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主要街道、企业单位及关系民生的重要地方和设施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依托“3+1”维稳组织网络,整合防控力量,提高科技防控水平。

4、依托“3+1”维稳组织,构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3+1”维稳人员“源于基层、贴近群众、方便管理”的优势,加大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高危人群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控力度,解决社会管理的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800:

1的比例配备人口专职协管员,协管员由“3+1”维稳组织人员担任。

积极推进“以证管人”的措施,由暂住证制度向居住证制度转变,2012年,为60%以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2013年实现居住证办理全覆盖。

二是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基地,完善基地系列设施,并吸收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解决安置问题。

完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广泛参与。

完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内容的评估体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创新重点青少年群体和高危人群管控机制。

进一步健全“肃宁县青少年维权中心”,设立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帮扶。

充分利用“3+1”组织网络,严格落实重点高危人群管控责任,对重点人员管控率、反馈率达到100%。

(四)加大“两新”组织扶持培育力度,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

1、发展壮大“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壮大以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新经济”组织,按照“抓农业就抓农业产业化,抓产业化就抓合作化”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按照“抓规模、抓规范、抓产业升级”的原则,推进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与发展,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推进2.5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和付佐平原水库周边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区建设为契机,鼓励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业,推动全县特色高效农业上规模、上档次,经过3-5年,将肃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突出、服务配套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战略,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特色养殖、果品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到“十二五”末,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特种珍稀毛皮动物年出栏500万只,年产值24亿元。

以扶优扶强、鼓励发展为原则,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组织化、合作化程度。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对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领办单位和组织进行奖励补助;进一步加快全县土地流转步伐,规范流转程序,制定出台相关鼓励优惠政策,促进全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00家,拥有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200家,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家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5%。

2、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建设水平。

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按照“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服务社会”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宣传发动等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健身、社区养老、慈善救助、便民服务等领域兴办各类社会组织,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社会覆盖面广的公益型、服务型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

坚持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切实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促其健康、有序发展,使社会组织在维护和谐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切实发挥关键作用。

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和科学、有效、规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和机制,实现社会组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推进“四个覆盖”向精神文化层面拓展,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进程

依托“四个覆盖”网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在“四个覆盖”的组织中培养一批农村文化的“带头人’,带动壮大农村各类群众性文化队伍,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全覆盖。

深入挖掘状元文化底蕴,打造状元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以状元精神为主旨的新时期肃宁精神,弘扬和传承肃宁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与肃宁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邻里”、“好儿女”等文明创评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扬正气、讲仁爱、重礼仪、尽孝道、守诚信,在全县切实营造出人人知廉耻、人人懂礼义、人人讲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

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建设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活动。

到2015年,全县25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五个一”(每村一个图书室、一个小剧场、一个文艺宣传队、一个阅报栏、一个文化健身场所)和“四有”(村民活动有场所、娱乐有组织、学习有资料、健身有场地)建设标准。

2、推进“四个覆盖”向农村环境治理拓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紧紧依托“四个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改善居住环境,改变农村面貌。

到2012年底,全县253个村全部达到“六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禽畜乱跑、无乱写乱画)、“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标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实现“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到2012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推进“四个覆盖”向城市社区拓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借鉴“四个覆盖”成功经验,在社区中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主体的各类社区组织,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代会)、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居监会)、社区议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把文明户、治安积极分子和居民中具有威望或专长的人员都纳入其中,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切实增强他们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力争3到5年,将县城7个社区全部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积极依托“四个覆盖”组织体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稳步推进15个城中村改造,逐步改善旧城“脏、乱、差”状况,实现新、旧城区协调发展。

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强镇、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突出特点”的原则,以尚村、梁村、万里为试点,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用3-5年时间,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4、推进“四个覆盖”向涉农工作拓展,全面提升农村工作水平

坚持把“四个覆盖”作为农村工作的总平台和总抓手,所有的工作特别是涉农工作都与其对接融合。

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深入挖掘“四个覆盖”对接点,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开展部门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投向农村,向农民倾斜,用到农业当中去,惠及广大的农民群众,统筹城乡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路网建设“三年规划”,着力解决乡镇之间无直通主干道以及部分村出行难等难题。

到“十二五”末,全县9个乡镇均有连通周边县市的过境县道,所有乡道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形成以乡镇为中心,向各村庄辐射的“乡乡互通、干支相连”的乡级公路网络,达到“村村通公路,条条都硬化”的标准;进一步加大城乡客运设施建设,利用3-5年,实现乡乡都有客运站、村村都有招呼牌,初步建立资源共享、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二是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田节水管网建设“三年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012年底实现全县农田节水管网全覆盖。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在农村逐步建立“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

四是依托“四个覆盖”组织网络,深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提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

五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力推行涉农专业中职免费教育,着力培养一批致富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素质农民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六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将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

到“十二五”末,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一支能独立开展外、妇、内、儿科临床服务的卫生技术队伍,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卫生室,农民群众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100%,真正实现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三、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真正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尽其责、乡镇组织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协调联动性,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2、严格督导考核。

整合督查力量,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党政督查部门、舆论宣传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四个覆盖”工作不断深化。

坚持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通过多种督查方式和手段,及时掌握情况,督促问题解决,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个覆盖”领导小组要坚持定期调度和紧急重要事项适时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进展,对工作懈怠、进展迟缓的单位随时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对部门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诫免谈话。

通过工作实绩检验干部、考察干部、识别干部,严格落实奖惩,切实做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

3、强化扶持指导。

按照“接地气、办实事、搞对接”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原来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的基础上,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由副科级以上干部直接联系到户,面对面的做好群众工作,督促指导分包村相关工作的开展。

4、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台、肃宁周报、肃宁阳光网、“肃宁四个覆盖”专题网站等县主流媒体作用和灵活运用发放明白纸、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对“四个覆盖”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纵深推进“四个覆盖”的经验做法、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社会效果,营造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