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45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作者新考(节选)

陈林

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

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结论是: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则其生辰八字为:

壬申岁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

”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鹗(或其他什么人)续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

遗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接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团。

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

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

从后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

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元春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

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

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

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

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

1.周文康两篇论文所要论证的相同的观点是(  )

A.《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B.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

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鹗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

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所有内容都在文章第一段中,A、B、D三项也分别是两篇论文的观点,只有C项,是两篇论文共同表明的观点。

答案 C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

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

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

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

解析 周文康先生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在画线语句前面有明显的概括“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其研究目的不是“考证其‘原型人物’”,也不是为了“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而是为了证明后40回不是后人续写。

B、C、D三项是作者在周先生“研究思路”的启发下的研究方法。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

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C.作者认为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

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解析 理解这个问题,要结合文章的题目——“《红楼梦》作者新考”。

C项理解分析错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材料和推算,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而是为了证明前80回与后40回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问题。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

“贵人不读书记邪?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 贵人:

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

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

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

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

和睦

解析 躬:

亲自。

答案 A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3分)(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 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

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解析 原文为:

“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答案 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幸”是皇帝亲临某处;“辄”,总是,其前省略了主语“阴兴”;“清宫”“亲信”均为古今异义,“清理宫室”“亲近信任”;“见”表被动,此句为被动句。

(2)疾病,名词用作动词;以,拿、用;不,通“否”;状语后置。

答案 

(1)凡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他得了重病,皇帝亲自看望,拿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来询问他。

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

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

凡光武亲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

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

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

建武九年,改任待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

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

“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

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

”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

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

“您没有读过书吗?

‘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

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

”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

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待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临终嘱托。

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

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

“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

”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

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

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

“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

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

”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领羽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

明帝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

“已故待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

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

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

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鲖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隐强侯。

”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

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

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

9.“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在写作手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

(孟郊《游子吟》)

(2)_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6)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1)报得三春晖

(2)小荷才露尖尖角

(3)千里共婵娟

(4)天涯若比邻

(5)出淤泥而不染

(6)病树前头万木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告  别

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

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

10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

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

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

“你不是死了吗?

家里正闹呢。

”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

“我活着,你怕什么?

”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旋涡,冲散了。

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

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

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

可能。

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

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

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

这使他感到欣慰。

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

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

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二百五”,像他爹。

他爹太倔了。

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

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

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

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

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

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

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

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

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颤。

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她媳妇;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3个孩子。

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

“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

”“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

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

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

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

“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

”是全福他爹!

这种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却使他震颤,使他惶恐。

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福并没有说错话,他话里的那个“闹”字,与魏贤理解的“热闹”的“闹”,并非一个意思。

B.魏贤回到家里时错过了开追悼会的时间,他觉得有点惋惜,是因为他很想看到一个隆重的葬礼,以此获得内心的安慰和满足,这说明他心里有些阴暗。

C.小说着力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自私的魏贤与善良的全福爹,目的就是告诫人们,活着要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为敌,否则死了也不得安宁。

D.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主要人物不少,有魏贤、全福、全福爹、魏贤媳妇和儿子、乡亲们等,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使人物具体可感。

E.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日常的琐事,表现人性中的善良,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魏贤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请分析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请从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方法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项,“说明他心里有些阴暗”错;C项,主旨概括错误;D项,列举的不全是主要人物;E项,葬礼非“日常的琐事”。

答案 

(1)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选B、C得0分。

(2)当过民兵干部和社办企业负责人,说明他有一定生活阅历,比较精明能干(2分);他曾经与全福爹产生矛盾冲突,但当他听到自己“死后”全福爹能为他仗义执言训斥分财产的儿子的时候,能够真诚反思与忏悔,说明他知错能改、有良知(2分);进屋前他想象着自己的丧事怎样热闹和隆重,表明他一直觉得自己有威望受尊重,说明他有自负和自大的特点(2分)。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2分);渲染出宁静凄冷的氛围,也衬托了魏贤当时低沉的心情(2分);为后文魏家院子里的悲痛营造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4)情节设计:

①题目巧妙,一语双关:

“告别”二字既体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又突出了小说主人公“起死回生”后向“旧我”告别的主旨。

(3分)

②线索清晰,穿插巧妙:

以“我”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同时穿插进了出差遇险、获救返乡、妻子悲戚、乡亲劝慰、全福爹爆发等情节,可谓匠心独运。

(3分)

③铺垫自然,照应巧妙:

全福的一句“家里正闹呢”,看似闲笔,其实为后文东屋里3个孩子闹财产纷争做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发展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前后照应。

(2分)

人物塑造方法:

①突出的心理和细节描写塑造主要人物。

读者从魏贤回家前想象家中葬礼的内心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中自负与自大的一面,从他对全福等人的猜忌中感受到他的狭隘,从他两次站在“遗像”前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触动和变化。

(3分)

②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次要人物。

全福爹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极其鲜明:

一句“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表现了他倔强率直的特点;而结尾他的一声吼叫,又让读者为他的正直善良、憨厚仗义而动容。

(3分)

③对比衬托的手法:

全福爹与魏贤对比鲜明,前者从侧面衬托了后者的形象,使后者的变化显得真实可信,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怀念书人倪墨炎先生

和倪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一同去往杭州旅游的大客车上,一路上我都在向他讨教,现代文学史的掌故、旧书店淘书的传奇等等。

此后,陆续得到倪先生惠赠的一些签名本新著,也曾到他府上拜访过一次,参观了他收藏的令人艳羡的新文学“善本书”。

2006年,当我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时,倪先生告诉我正在写一本关于鲁迅的新书。

四年之后的2010年,这部将近五十万字的新书《真假鲁迅辨》,终于面世了。

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

当《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探讨》在《文汇报·学林》上发表时,现代文学史专家、善于“打捞”史料的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一口气读完后,很为倪先生的胆量和见识所感动,立刻给《学林》主编打电话,认为这是一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是十分难得的。

倪先生以大量可信的史料,论证了此信不可能经鲁迅(包括茅盾)起草或过目或事先知情,而是由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中的一位革命同志起草的,极具说服力。

现在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

《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印得不多,总共印了2700册,其中200册毛边本是被一位收藏家“买断”的,所以真正上市流通的不足2500册,很快就销光了。

我曾送了一册给倪先生的“神交”——当时已然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先生,蒋老拿着此书便说:

倪墨炎写的文章我喜欢看,他在《文汇报》发表的对唐弢《琐忆》真实性的质疑,几年前我就仔细看过。

倪墨炎的结论“完全成立”!

后来,蒋先生在编选自己的文集时,特地在一篇《唐弢与鲁迅之间》的文章后面加了一小段附记以表示对倪墨炎先生考辨结论的支持。

当蒋老听说倪先生还有《大鲁迅传》即将出版时,特地给我来信希望出书后一定送他一本。

在“辨伪”系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倪先生才正式开始“重写鲁迅传”。

因为先要辨伪、扫雷,《大鲁迅传》的编写、出版至少推迟了四年。

为了提高效率,年近八十的倪先生“老来学吹打”,第一次用电脑写作整部书,用伊妹儿发稿件。

在《大鲁迅传》第一部写作期间,传来了倪先生患病的消息,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倪老师的大书也许写不完了!

今年的炎夏,倪先生又住进了华山医院。

在医院里,他最牵挂的自然是已经进入出书“倒计时”的《大鲁迅传》第一部,在即将付型之前还来电话关照:

又发现两处错误,一定要改正!

我自然遵命照办。

8月12日傍晚,我拿着一本《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他正在吃晚饭,女儿送来的红烧小排,老爷子吃得似乎挺香,看到新书格外开心,还跟护工得意地说:

“这是我的新书,刚刚出来。

”那天看他状态蛮好,我有点盲目乐观,以为他可以很快出院了。

在校阅《大鲁迅传》第一部之余,倪先生又逐步将自己的书话作品修订、整合,先编成一本三十来万字的《现代文坛随拾》交给我。

正好今年5月我“转会”上海书店出版社,就把这部书稿带到了新单位。

书稿的编校过程很顺利。

9月2日晚上,我带着美编设计的三个封面样张,再次来到病房请倪先生敲定封面。

没想到三周未见,倪先生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已经吃不下东西,仅靠输入氨基酸补液维持,同时吸着氧气。

他只能躺着看东西、跟我说话了。

我也想不出说什么话来给他打气,他倒在选定封面后似乎有点兴奋,对我说:

第二本书话,今年也能编好给你。

我拉着他的手说:

好的,我就等您的新稿子。

当我离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