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37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docx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研究

摘要:

研究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南阳地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分布、储量、种类状况,以及优势矿产的成矿背景、矿带(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原因,结合前人大量地质和科研工作的多项成果资料,探究了南阳地区成矿规律,得出了南阳地区矿产资源总特征、分布特征、成因类型。

根据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将上述三大类矿产分别进行分类,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建议确定重点开采区规划3个,并针对远景储量概况及勘查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布;南阳

引言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河南省占有重要地位。

全区已发现各类矿产72种,矿产地386处,其中大型矿床17处,中型矿床26处,小型矿床53处,各种矿点290余处。

有33个矿种和96处大、中、小型矿床经过详查或勘探。

在各种矿产中,天然碱、蓝石棉、高铝矿等探明储量居全国之冠,石油、石墨、金、银、铜、钒、钛储量在省内占有重要位置,大理石、花岗岩、水泥灰岩、独山玉等也有相对优势。

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南阳地区乃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影响显著,研究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有关南阳地区的油气资源的成藏特征,如对南阳凹陷东庄油田成藏特征[1],南阳凹陷张店油田叠瓦状油藏形成条件[2]的探讨,有关独山玉东矿带的地质特征[3]以及南阳地区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研究较为深入。

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南阳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环境研究不足,仅局限在某些地质构造单元,同时还存在矿产资源勘查的规模扩大但工作程度普遍较低,矿产资源勘查的手段比较单一、后备矿产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

1金属矿产

1.1黑色金属矿产

⑴铁矿

主要分布在桐柏、南召、内乡、西峡、淅川等县,有矿产地64处,其中中型1处、小型12处、矿点51处。

全区已探明中型1处、小型7处,保有矿石储量1075万吨,品位27.37%~63.05%。

⑵金红石

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于西峡县和方城县,具层控特征,矿床规模大,有产地5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处。

⑶钒矿

分布在淅川-内乡一带。

北带西自淅川县西簧乡玉皇顶东至内乡县大桥乡灵山头,全长80多千米,有70余个矿体,产在寒武系下统小泉沟组硅质页岩和杂色页岩中。

硅质页岩型矿石含五氧化二钒0.63%~1.10%,杂色页岩矿石含五氧化二钒0.6%~1.2%。

此带中勘探淅川余家庄矿段9个矿体,五氧化二钒含量0.915%~1.035%,探明矿石储量119.57万吨,五氧化二钒1.16万吨。

中带和南带分布于淅川县关防滩一带和丹江南岸,平均含五氧化二钒0.99%。

⑷锰

矿点5处,分布在淅川县盛湾乡瓦房沟、南召县留山乡灯扎窝、桐柏县毛集乡溜水板和双头山、桐柏县黄岗乡大坡岭,方城县四里店乡周庙附近,镇平县二龙乡、四山乡等地也发现零星矿点。

留山灯扎窝锰矿有3个矿体,含锰16.87%~27.78%,为蓝灰色硬锰矿和葡萄状软锰矿矿石。

黄岗大坡岭锰矿位于黄岗自然镇南4千米大坡岭,产在二郎坪群大庙组硅质灰岩层中,含锰6.91%~8.9%,矿石储量5.95万吨。

1.2有色金属矿产

本区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镍、钨、钼、锑等7个矿种,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1处,中型矿5处,小型矿26处,矿点79处。

铅锌矿分布于方城、西峡、镇平、南召、桐柏等县,探明储量铅9.88万吨、锌3.32万吨。

镍矿分布在桐柏县大河乡柳树庄和唐河县湖阳、黑龙镇间的孙庄、西长营、曲庄一带。

钛分布在西峡县重阳乡八庙和方城县清河乡柏树岗一带,两处均有特大型矿床,矿石类型属金红石型。

铜分布在西峡、镇平、内乡、桐柏等县,以南阳铜多金属成矿带为例进行分析。

1.2.1区域地质背景

南阳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构造形态复杂,白家河-菜子湾复式向斜及其分布于南北两翼呈北西向展布的礼县-凤镇-山阳深大断裂带的分支宕昌-礼县断裂带、岷县-两党-镇安深大断裂带和近北东向展布的区域礼县-吊池深大断裂带构成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

其中北西及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有利于岩浆和热液活动,次级褶皱构造及其变异部位形成了良好赋矿构造空间。

根据带内及区域矿产分布特征看,区内铜矿(化)点与东部铜、铅、锌矿(床)点同处一个构造单元内,矿化均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群中。

东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群中有我国著名的大型一特大型厂坝式铅锌矿床,含矿岩石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矿体产于灰岩中或两种不同成份的岩性接触部位,矿床成因类型为复杂地层岩石组合的“层控”矿床。

1.2.2矿带地质特征

南阳铜多金属成矿带北起兴化铜厂,南至礼县白家河,矿化带长30km,宽6km。

呈北西向展布。

测区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为一套类复理石建造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其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砂岩、泥质板岩、钙质板岩、砂质灰岩、泥质薄层灰岩、生物灰岩、中厚层灰岩。

其中硅化生物灰岩为含矿层。

区内已发现4条铜矿化带。

矿化均产于泥质板岩与硅化灰岩的接触部位,且靠近硅化灰岩一侧。

矿化部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现象,硅化强则矿化也强,反之则矿化弱,具有明显的后期改造作用。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少量辉铜矿,偶见闪锌矿,表生矿物为孔雀石、兰铜矿、褐铁矿等。

1.2.3成矿控矿因素

南阳铜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具有成层性、多层性、分带性等“层控矿床”的典型特点,在成因上具有多来源、多阶段及多种成矿作用参与的多成因的特点。

不但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地层、岩性、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而且还受岩浆作用的影响。

1.3贵金属矿产

1.3.1概况

⑴金

分为岩金和砂金。

岩金主要分布在桐柏县银洞坡、破山、老湾,西峡县蒲塘、米坪,淅川县毛堂、荆紫关,内乡县夏馆乡许家窑,镇平县祁子堂、蚕头山,南召县花坪分金场,方城县牡丹垛、金巴山等27处;构造蚀变岩型以桐柏县老湾金矿(大型)为代表,矿床产于龟山岩片一系列破碎蚀变带内,围岩为云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主要蚀变为硅化和绢云母化。

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金矿以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大型)为代表,矿床产于二郎坪群歪头山组炭质绢云英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中,矿体产于层间剥离带内,矿石金属矿物组合复杂,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斑岩型金矿有2处,以西峡县蒲堂小型金(铜)矿为代表,矿体产于燕山期超浅成相花岗斑岩-角砾花岗斑岩-爆发角砾岩中。

砂金分布在丹江、老鹅河河漫滩或阶地上。

⑵银

分布在桐柏县朱庄乡破山。

大河铜矿、方城杨楼铅锌矿中亦伴生银,三处探明储量2658.69t。

破山银矿为特大型矿床,成矿带长25千米,含矿层为二郎坪群大庙组上部第二岩性段,矿体呈层状、脉状、透镜状,共8个工业矿体,长840m~1900m,宽0.4km~1km,厚2.35m~5.38m,矿物为辉银矿和自然银,保有银金属储量2544.05t,平均含银287g/t。

大河铜矿和杨楼铅锌矿伴生银金属储量各数十吨,含银分别为27g/t和154g/t。

1.3.2石鼓金矿区

⑴区域地质背景

石鼓金矿区位于北秦岭复杂褶皱带东段,乔端一瓦穴子断裂南侧,牧虎顶花岗岩体之北侧。

区内出露地层自北向南依次为太古界太华群及上元古界栾川群的火山岩、碎屑岩建造;元古界宽坪群的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的细碧角斑岩建造;泥盆系的碎屑岩建造。

区内构造比较发育,以乔端一瓦穴子断裂为主要断裂,主构造线沿290°~3l0°方向展布。

次级断裂构造主要有近EW向、NNE向、NE向、近SN向。

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有加里东中期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燕山早期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及小岩脉。

区域上变质作用强烈、蚀变矿化沿次级断裂带分布,局部地段富集成矿[4]。

⑵矿床成因特点

通过对石鼓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有如下特点:

①地层:

二郎坪群二进沟组形成于华北陆块南缘裂陷槽内的一套海底火山喷发一沉积岩系主要岩性为变细碧岩、变细碧玢岩夹变石英角斑岩、变凝灰岩及大理岩薄层等。

Pb,Zn,Ag,Au等元素丰度值分别为96×10-6~378×10-6,87×10-6~289×10-6,43×10-9~65×10-9,36×10-9~77×10-9,丰度高出区域地壳平均丰度的数十倍,流体在运移过程中,易萃取矿质富集成矿,是该区重要的矿源层。

②构造因素:

矿区位于乔端一瓦穴子区域性成矿构造带南侧,次级构造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NNE向及NE向韧脆性构造,具有早期韧性剪切,后期脆性破裂,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

构造带普遍发育碎裂岩化、糜棱岩化等现象。

矿化严格受构造带制约,在构造带内矿化可强可弱,但构造带之外矿化不发育,充分显示构造控矿特征。

③岩浆岩:

矿区位于牧虎顶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体北侧,区域上是一个多期次岩浆活动带,燕山期花岗岩脉、小岩枝发育。

由于岩浆的多期次活动,为Au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特别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与Au成矿关系密切。

这与区域上燕山期岩浆岩的成矿特点相一致。

⑶找矿标志

乔端-瓦穴子断裂带是区域上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燕山期虎顶岩体分布于矿区南侧。

岩浆活动为矿质活化、迁移、富集创造了充分的热动力条件。

因此,寻找金矿的主要标志为:

①在290°~300°区域性断裂之次级构造部位,是形成金矿的有利部位。

②区内的石英脉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即为金矿(化)体。

③矿化蚀变带是金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硅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则是找矿的主要矿化标志。

④以金为主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地段,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1.3.3破山银矿区

破山银矿位于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北亚带,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展布于南阳、吴城断陷盆地之间。

构成矿区的主要地层为歪头山岩组中部第四岩性段至第六岩性段,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与变粒岩;上部第一岩性段至第四岩性段岩性为二云石英片岩夹变粒岩[5]。

破山银矿位于朱庄背斜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断层和层间破碎带发育,顺层片理、构造节理和层间褶皱亦较发育。

矿区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310°~340°,倾角东缓(23°~40°)西陡(50°~71°),中部地段45°左右。

断层和层间破碎带,按走向可分4组,北西向一组规模较大,形成时间较早,对成矿有控制作用;北东向一组规模次之,形成略晚,常错切矿体;北北东向及北西西向两组规模小,常以共轭形式出现。

F1断层规模最大,呈北西向展布,为层间挤压破碎带,沿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发育,在平面和剖面上,断裂面均呈舒缓波状。

断层总体产状与地层一致,倾角一般在45°~85°。

破裂带以发育密集平行的流动面或裂隙带为特征,可能为早期韧性剪切带,后被脆性张性断层改造。

北西向层间破碎带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往往大部分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其中。

层间褶皱形态多为不对称褶皱,褶皱幅度数十厘米至数十米,形态各异,斜歪、翻卷者居多,轴面倾向南西,展布于层间破碎带中及其附近。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次为绿泥石化、粘土化。

1.3.4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弧后盆地内,东、西分别被吴城盆地和南阳盆地覆盖,长>20km。

矿带内由西向东依次分布夏老庄金银矿点、破山特大型银矿床、郭老庄银矿点、银洞坡大型金矿床、张庄金矿点、栾家冲银矿点、江庄银矿点、魏沟银矿点、银洞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南小沟银矿点和朱庄金矿点[6]。

成矿特点为:

⑴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包括破山特大型银矿、银洞坡大型金矿、银洞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及一些矿点,所有矿床赋存于上元古界歪头山组地层中,并具有层控特征。

⑵围山城成矿带应属于典型的层控造山型金银成矿系统,它形成于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碰撞造山期间的下插板片变质脱水诱发了矿带内流体成矿系统的发育,强烈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使歪头山组内的成矿物质被萃取、迁移、聚集到碳质绢云片岩层。

1.4稀有、稀散、放射性矿产

1.4.1概况

本区已发现矿种有铌、钽、铍(绿柱石)、镉、锗、镓、铀和铈。

东秦岭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及分布以河南省卢氏、南召两地区几个典型矿床最具代表性,归纳其总体特征为:

⑴矿床的形成与地壳早期板块俯冲作用有密切关联,矿床均产于俯冲带中部。

⑵深大断裂与区域大断裂交汇部位是稀有金属矿赋存的最佳场所。

⑶原生矿全部产于元古界变质岩之中。

⑷成矿母岩为碱性花岗岩,成岩成矿时代以加里东早期为主,华力西期次之。

⑸赋矿脉岩为伟晶岩脉,常形成脉岩群。

⑹矿床成因类型为花岗伟晶岩浆分异交代型铌钽矿床。

1.4.2南召大庄稀有金属矿

⑴矿区地质

位于南召县上岗乡大庄、花子岭一带,出露上元古界二郎坪群大庙组片岩和大理岩。

处于南河店-板山坪-洞街复背斜的西南翼,地层走向北西-南东。

二郎坪群大庙组呈狭长带状展布,其南部为华力西期花岗岩,北部为加里东期闪长岩。

伟晶岩脉侵入于华力西期花岗岩边缘及大庙组中,华力西期花岗岩为伟晶岩脉的母岩。

⑵伟晶岩脉

长10m以上,厚1m以上的伟晶岩脉共计300余条,其中240条都呈缓倾斜规则的脉状和板状,还有42条呈分枝状,18条呈透镜状,长度小于100m者约占总数1/2,其余多为100m~200m,少数达到500m以上,产状以走向北东、北西两组为主。

按云母种类可分成黑云母型,二云母型、白云母型;依结构特点可分为文象-中粗粒结构伟晶岩,块体结构伟晶岩,全分异伟晶岩。

伟晶岩脉分布有下列特征[7]:

①严格受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控制,分布在内外接触带500m~1000m范围内。

②岩脉类型从岩体内向外,由黑云母→二云母→白云母型。

③不同类型岩脉沿纵向(走向),从矿区北西-南东,黑云母、二云母型逐渐为白云母型替代。

④由黑云母型→二云母型→白云母型,分异程度逐渐增高,交代作用逐渐加强。

伟晶岩脉含稀有金属矿物和稀土矿物10余种,主要是铌铁矿、钽铁矿族矿物,其次有细晶石、锰钽矿、钛铌钽矿、铌钛铀矿、黑稀金矿、褐钇铌矿、绿柱石等,还有少量锂云母和铁锂云母。

伟晶岩普遍具铌、钽、铍矿化,但规模不大,品位不高,铌钽矿化与钠长石化关系密切,钠长石化可分为叶钠长石化,糖粒状钠长石化和块状钠长石化。

铌钽矿化由黑云母型→二云母型→白云母型逐渐增强,铌钽矿脉均为白云母型。

铌钽矿物主要分布在具钠长石化的长石单矿物带和小块体结构带内,绿柱石主要富集于二云母型和白云母型小块体结构带内,稀土矿物主要赋存在黑云母型伟晶岩中。

1.4.3方城塔山铌、钽稀有金属矿区

位于方城县北东12km,1959年至今河南省工业局地质队及豫13队在塔山一带碱性岩开展了以铌、钽为主的预查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含铌岩石以碱性正长岩为主,发现在碱性岩类中铌含量平均值为克拉克值的26倍,钽含量平均值为克拉克值的6.5倍,含量较高部位Nb2O5达0.025%~0.2%,铌的赋存状态经人工重砂证实,除在霓石正长细晶岩中有少量铌铁矿,颗粒<0.07mm,除呈浸染状分布外,绝大部分铌钽元素均呈分散状态,不构成单矿物,但该区具较好的找矿远景。

2非金属矿产

2.1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已发现矿种有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耐火粘土、白云岩、熔剂大理岩、萤石、冶金用橄榄岩、硅石等10个矿种,共有产地48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3处,小型矿床6处。

红柱石和蓝晶石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

⑴红柱石

含矿层位为下古生代二郎坪群下部沉积变质岩系,西峡县-内乡县北部稳定分布。

沿区域含矿层位勘查,仍有可能探明更多新的矿产地。

西峡县桑坪羊奶沟红柱石矿,产在小寨组黑云石英片岩中,有6层矿,含红柱石8.35%~11.35%,矿石单晶呈四方柱状,浅红或灰色,硬度7.5,比重3.16g/cm~3.20g/cm,耐火度1750℃~1790℃,探明储量200万吨。

⑵蓝晶石

分布于南阳市宛城区和桐柏县,有产地两处。

隐山蓝晶石矿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隐山,产于二郎坪群堡子组石英岩中,矿带长300m,宽80m~175m,有大小矿体9个,含蓝晶石15.93%~52.16%,探明储量440.1万吨,预计储量2000万吨。

桐柏县祖师顶蓝晶石矿,探明矿物储量58万吨,有南北两个矿带:

北带东西长2300m、宽100m~500m,有10个矿体,含蓝晶石7.11%~26.37%,一般14%;南带南北长700m,宽100m~400m,矿体7个,含蓝晶石11.26%~24.80%。

⑶矽线石

区内有矽线石产地两处,镇平县揪树湾矽线石矿,赋存于雁岭沟群岩层中,长800余米,宽600米,含矽线石13.3%~40%,预测矿物量大于100万吨。

镇平县茅草坪矽线石矿位于二龙乡西南3千米处,含矿岩系雁岭沟群石榴矽线石英片岩、石墨大理岩夹矽线钾长片麻岩,矿体7个,含矽线石30%~50%,矿物储量数十万吨,达中型规模。

⑷白云岩

产地7处,大型2处,中型4处,小型1处。

探明储量14336.3万吨,资源总量大于13亿吨,氧化镁含量17.98%~23.65%。

淅川县荆紫关石门、秀子沟为两个大型矿床,方城县拐河、独树乡汪庙、杨楼乡尚洞和南召县小店乡杨树沟属中型规模,桐柏县大河乡蔡家凹等地亦有分布。

⑸萤石矿

主要分布在南召县、方城县、桐柏县三县北部地区,产于栾川-南召-明港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围岩多为官道口群、栾川群、回龙寺组地层,个别为二郎坪群。

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3处、小型5处、矿点6处,远景储量1亿吨以上,已探明桐柏县回龙乡周大庄、大寺沟、马山及方城县独树乡马庄4处,保有储量464.69万吨,品位85.17%~93.86%。

硅石矿

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4处、矿点4处,探明储量10966.76万吨,预测总量超过2亿吨。

主要产在方城县独树乡小顶山砚瓦石沟和清河乡罗汉山-大坡岗、南召县云阳镇马庄、淅川县盛湾乡岔河-仓房、桐柏县回龙乡杨树沟,有石英(砂)岩和脉石英两种类型,二氧化硅含量为97.04%~99.68%。

耐火粘土

分布于淅川、南召两县。

淅川县黄庄、上集、蒿坪、毛堂、寺湾、荆紫关一线,为一长达50多千米的矿带,有上下两层矿:

上矿层产于下石炭统顶部,厚0.5m~1m;下矿层产于中、上石炭统的下部,厚2m。

粘土耐火度1580℃~1670℃,预测总量12093.98万吨,为一大型矿床。

南召县大山庙乡罗沟-姚沟一带,为高岭土型软质耐火土,耐火度1500℃~1600℃,预测资源量100万吨。

2.2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矿种有天然碱、盐、化工灰岩、含钾岩石、硫铁矿、磷矿、蛇纹岩、重晶石、琥珀、地腊共10个矿种,产地28处。

⑴天然碱

天然碱为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

已发现桐柏县吴城、安棚两个大型矿床。

吴城天然碱矿赋存于新近系五里墩组下段中上部,面积4.66km2,埋深642.74m~973.78m,厚57.04m~177.0m,由上下两个矿段36个单层矿组成。

下部天然碱矿段含碳酸钠40%~60%,含氯化钠低于0.3%;上部盐碱矿段含氯化钠45.55%,矿石呈蜡黄色至浅黄色,含有机质的呈红棕色,探明天然碱储量3648.67万吨、氯化钠储量1769.45万吨。

安棚天然碱矿赋存于新近系核桃园组二、三岩段上部,上碱组厚712m、埋深445m~2253m,下碱组厚87m,埋深2085m~2418m,属重碳酸钠型天然碱矿,矿石为固体或液体,合碳酸氢钠63%~82%、碳酸钠2.9%~15%,初步估算固态碱储量3.17亿吨、液态碱15.53万吨,伴生硼、锂、溴、碘、钾等元素。

⑵含钾岩石

分布于方城县大洼及塔山、镇平县二龙、南阳市卧龙区安皋、内乡县马山口、桐柏县祖师顶等地。

多产在变质岩区的伟晶岩脉中,不具有工业价值。

也有产在碱性岩中,呈岩脉状,规模小,品位富。

方城县大洼钾长石矿含氧化钾8%~10%,储量150021t。

⑶磷矿

产地10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3处,矿点6处。

已探明余家庄、松扒、虎头庄三处磷矿,储量1132.22万吨。

余家庄磷矿位于淅川县毛堂乡余家庄,产在寒武系下统小泉沟组中,有矿体8个,五氧化二磷含量12.85%~19.9%,地质储量54.1t。

虎头庄磷矿位于桐柏县回龙乡虎头庄,产于变质岩中,有层状矿体2个,矿石为含磷黑云钠长片岩,平均含磷灰石2.88%~3.44%,选矿回收率94.19%,精矿五氧化二磷可达35.76%,探明储量339.78万吨。

松扒磷矿分布于桐柏县鸿仪河乡松执一带,产在磷灰白云大理岩中,有两个矿层,含磷灰石3%~5%,局部高达8%~10%,平均5.39%,精选后五氧化二磷达30.75%,探明矿石量176.96万吨。

⑷地腊

南阳盆地魏岗、张店、王集、周庄、东庄、双河、赵凹等7个油田油质均具含腊高特点,总腊中地腊含量丰富,溶点80℃以上的地腊含量一般为11%,最高17%,仅作为石油副产品回收。

另在南召县发现一处裂隙充填型地腊,地腊产于上侏罗-下白垩统中下部砾岩层中,含矿岩系长2550m,厚80m~100m。

地腊沿张性节理、裂隙充填,砾岩层中矿化裂隙带厚7m~12m。

地腊呈半液体胶状产出,经分析其中总胶质0.68%,油质27.49%,含腊量71.83%,精腊含量5.8%,不含沥青质。

此种类型在国内不多见。

2.3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此类矿产种类30种,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蓝石棉储量在全国居第二位,石墨、石膏、滑石、水泥用灰岩、水泥用大理岩、饰面大理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等10种矿产居河南省首位或位居前列。

⑴蓝石棉

产在内乡、淅川两县,有蓝石棉产地31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6处、矿点24处。

探明有马头山大型矿区和张营、唐家洼、东川、三岔口、鸡笼山、竹园沟等中型矿区,探明储量5790t(纤维储量入矿石每立方米平均含3级石棉50g~1233g、4级177g~3931g,纤维长3mm~5mm,具有良好的柔性、韧性和劈分性以及特殊的过滤和吸附性能。

⑵石墨

分布于镇平、内乡、淅川、西峡、桐柏诸县,已发现南北两个成矿带14处产地,其中已探明小岔沟、后湖、黑山寺沟、杨连沟、陡岭、黄竹园等地矿物储量Z181.05万吨。

北带东起镇平县老庄经内乡县马山、夏馆至西峡县蛇尾、军马河,全长80多千米,含矿岩系为雁岭沟组钙质石墨片岩和含石墨大理石,含石墨3.9%~15%,一般为4%~10%,石墨片为0.12mm2~1.6mm2,属晶质石墨矿,主要矿区有:

小岔沟矿区位于镇平县寺山乡,矿体分上下两层,总厚52.95m~63.19m,上矿层含固定碳4.41%~5.12%,下矿层含固定碳3.71%~4.19%,选矿回收率92.49%,精矿品位89.25%,矿物储量258.86万吨;黑山寺沟矿区位于内乡县马山镇北6km处,矿化带长1400m、宽200m~300m,有矿体11个,含固定碳6.99%,矿石储量148.25万吨;西峡县蛇尾后湖矿区探明储量914.92万吨;桐柏县黄竹园矿区储量20万吨。

南带东起西峡县田关,西到淅川县陡岭一带,含矿岩系陡岭群大沟组和瓦屋场组石墨片岩,为晶质和隐晶质石墨矿,石墨鳞片0.02×0.08mm2~0.05×0.15mm2,其中小陡岭矿区探明石墨储量300万吨。

⑶石膏

产地4处,地质储量47264.21万吨。

安棚石膏矿赋存在南阳盆地新近系核桃园组中,有石膏5层,埋深130m~380m,多为泥膏,少量纤膏,含水硫酸钙含量49.67%~68.29%,探明储量4.2亿吨,属大型沉积矿床。

新宅子石膏矿产在李官桥盆地中的新近系玉皇顶组、大仓房组和核桃园组,有6个矿组、25层,总厚度70.99m,含水硫酸钙含量74.04%~75.33%,探明储量0.42亿吨,洪水位以上仅存55.5万吨,大部分处在库区洪水位以下。

核桃园石膏矿埋藏深,品位低,储量有千余万吨。

安岗石膏矿长500m、宽50m,已为丹江水库所淹没。

⑷石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