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26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环评报告书.docx

公路环评报告书

前言

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该道路是汕尾市区西部出入市区的唯一通道,也是马宫镇联系汕尾市区的纽带。

汕尾市委、市政府对汕马路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市政府设立“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指导汕马路建设工程的全面工作。

2000年10月,由汕尾市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和汕尾市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完成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减轻道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指导工程环保设计,汕尾市城建局于2000年11月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汕马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作单位为汕尾市环境监测站。

2001年1月中旬在汕尾市环保局和汕尾市城建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汕马路工程沿线进行了新的深入的环境调查和现场踏勘,并由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详细搜集环境专题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建设意义

汕马路是汕尾市区连接深汕高速公路仅有的二个重要出入口之一,是汕尾的窗口和门面,该道路的建设对改善市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市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推动市区西部一带岸线旅游开发和万吨港口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17号部长令];

(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57号公告];

(14)汕尾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汕马路工程环评大纲的审查意见》(2000年12月20日);

(15)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汕马路市政道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1.3评价范围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的规定,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本道路工程(市区城南路至深汕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全长10.56km,见附图1)的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1.4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5评价预测时段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的规定,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即预测年为2008年和2016年。

1.6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各单项的评价等级为:

声环境的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大气环境的评价为三级评价,社会、生态环境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

1.7保护目标

通过对汕马路工程沿线所进行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了拟建公路沿线的主要环境敏感点(见附图2)及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汕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

敏感点

影响因子

保护目标

方位

新城小学

大气、噪声

师生

公路北侧30m

红光学校

大气、噪声

师生

公路北侧35m

海林学校

大气、噪声

师生

公路北侧40m

新兴学校

大气、噪声

师生

公路北侧140m

东华基金学校

大气、噪声

师生

公路西侧120m

 

第二章工程概况

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自市区城南路至深汕高速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全长10.56km,建设路幅宽40m,两侧规划控制各20~40m(见附图1)。

工程总投资约12117万元人民币。

该道路市政道路段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级标准,路幅形式按三板块进行设计;公路道路段为省道

级公路标准。

2.1工程现状

(1)从城南路至下洋桥,长约1400m的香港大道(汕马路)首期市政工程完成9m宽砼路面(快车道)及部分雨水管道的埋设。

(2)从下洋桥至新城电厂西侧长约1500m,已完成20m宽路基,而7.75m宽的砼路面正在浇筑中,近期可全面完工。

(3)从新城电厂至西洋哨所长约2500m,已按一级公路标准完成12m宽路床的施工。

(4)自西洋哨所至马宫长沙湾深汕高速公路出口已完成12m宽路床。

2.2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2.2.1工程建设内容

该道路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地下排水管道;电力、电信、交通信号、有线电视管道预埋;砼路面结构;人行道;道路绿化、路灯安装等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和一级公路设施配套建设。

2.2.2主要工程量

市政道路配套工程:

挖土方总量16.78万m3,填方总量11.5万m3;新建、扩建桥涵三座,道路绿化,路灯安装,各专业管线预埋等。

公路道路配套工程:

该路段总填方约30万m3,总挖方约15万m3,砼路面450万m3,涵洞10道,征地380亩以及沿线配套设施等。

2.3主要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

本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主要是该道路建筑安装和工程管理费用以及部分征地费,未包含自城南路至下洋桥路段的拆迁安置费和该路段的城市综合开发建设费用。

市政排水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53172414.29元。

市政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28829430.13元。

公路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3917056元。

以上市政排水、市政道路、公路道路工程项目合计建设投资总费用121172420.42元。

2.4工程建设计划

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汕马路市政道路工程实际工程量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该道路工程建设起约为一年,而道路两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

2.5资金筹措

该工程需投资总金额为12117万元,全部为市政府筹集投资。

筹资方式计划采取以市财政市政配套建设专项资金拨付为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补助资金、国债扶持、向银行借贷以及利用社会资金或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金筹措。

目前该项目已向工行借贷3000万元,作为该工程的启动资金,其所有借贷款项本息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第三章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汕尾市城区地处粤东沿海,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面由东至西是丘陵地带,高程在27m到304m之间,南部为平坦的海积平原、多冲积台地,高程2.7~4.2m。

市区北邻海丰县,南濒南海,西南接红海湾,东抱品清湖,三面临海,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

汕尾市属南亚热带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气候适中,四季温和,多年平均气温21.8℃。

阳光充足,较少出现霜冻。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2075毫米。

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的79.5%,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雨量稀少,仅占全年的20.5%,季节性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春旱、夏涝是汕尾市水旱灾害的特点。

汕尾市在夏秋季节常遭台风暴雨袭击,影响汕尾市的台风年均4次左右,较为严重的台风每年1.6次。

3.2社会经济概况

汕尾市的海岸线在香港与汕头之间,海运四通八达,汕尾、甲子、碣石、乌坎、小漠、后门等海港可通全国各港。

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横贯全市。

海丰至揭西以及市内县与县、县与镇都有公路相连,水陆交通方便。

汕尾市是广东著名的渔港和贸易港口之一。

1998年汕尾市区总人口为4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4万人,耕地面积75666亩。

汕尾市经济基础薄弱,建市以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1998年汕尾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农业总产值为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9.1亿元,占68.2%。

主要工业产品有食糖、原盐、罐头、白酒、磷肥、硫酸、电子工业产品、服装、塑料制品等。

汕尾市的主要资源有渔业、盐业和矿产等,海洋捕捞是汕尾市渔业的主体,矿产资源主要有海陆丰的花岗岩、高岭土和石英砂等。

3.3公路沿线环境

汕马路位于市区西部,自市区城南路至深汕高速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工程沿线属平原微丘地形,全线大部分路段处于平原地带,中段遇山脉突起为坡路,沿线道路红线范围内地质多为粉细沙,部分为山土,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盐渍土、滨海沙土。

公路沿线两侧多为荒草地,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公路南侧沿海岸营造有防风林带,多为相思树、木麻黄、马尾松等。

主要地物为沙滩、坡地、农田、池塘、村庄。

1999年汕尾市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降尘的年日均值均达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标率均为零,总悬浮颗粒物的超标率为0.2%,降尘的超标率为7.4%。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7.8dB和69.9dB,1999年汕尾市城市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占噪声源的84.76%,而道路交通噪声超70dB的路段长度占交通干线总长的53.7%,道路交通噪声仍待进一步控制。

第四章工程分析与评价因子筛选

4.1工程分析

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以及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

营运期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排放的废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4.1.1施工期的污染源分析

a.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开挖、弃土和填土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在建设过程或建设完成后,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附近农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而且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将使沿线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噪声源

在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等。

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不同,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一般在81~98dB(见表4-1)。

因此,这些突发性非稳定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4-1各种施工机械在距离5m处的噪声值(dB)

机械类型

声源特点

噪声值

机械类型

声源特点

噪声值

轮式装载机

不稳定源

90

平地机

流动不稳定源

90

三轮压路机

流动不稳定源

81

推土机

流动不稳定源

86

液压挖掘机

不稳定源

84

冲击式钻井机

不稳定源

87

发电机

固定稳定源

98

混凝土搅拌机

固定稳定源

79

冲击打桩机

不稳定源

87

混凝土泵

固定稳定源

85

振捣机

不稳定源

95

卡车

流动不稳定源

92

c.环境空气污染源

路基施工中由于挖土取土、填方、弃土和水泥、沙石等物料的装卸、运输、拌和过程中有大量的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同时,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运行,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都会引起扬尘污染。

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尤为严重。

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及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排放的废气也将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但由于施工期较短,沿线施工现场较为空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施工期废气污染影响较小。

4.1.2营运期的污染源分析

a.噪声源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定态源。

拟建公路营运后,车辆的运行将产生噪声,噪声来源于汽车发动机、高压废气的排放,发动机的冷却风扇和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但以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和汽车排气产生的噪声为主。

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使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振动也会产生噪声。

b.环境空气污染源

公路建成后,汽车尾气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公路交通量的大小密切相关,且与车辆类型以及汽车的运行情况、当地的气象条件等有关。

汽车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有碳氢化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4.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根据对本项目工程分析结果,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及敏感点等情况,列出工程行为与环境要素的矩阵表,对拟建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筛选,见表4-2。

表4-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影响因子

具体影响

施工期

营运期

社会环境

交通联网,国民经济发展

土地占用及利用价值

旅游及自然景观

生态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土壤及农田影响

噪声

居住环境

空气环境

汽车尾气

扬尘、TSP

注:

●显著影响:

☆一般影响;◇轻微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现状监测

5.1.1.1监测布点

监测点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采样期间的气象特征,监测点尽量分布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根据本项目排放源的特点,其主要为交通线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较点源小,影响较严重的地点多位于交通道路沿线近距离范围内,因此监测点多布置在离本项目拟建设附近不远的距离内。

根据以上原则,在本项目拟建设附近共布设3个现状监测点,它们分别是1#(通航路278号)、2#(新城电厂西侧)、3#(长沙湾),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情况详见图5-1:

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5.1.1.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根据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及该项目拟建址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CO、NO2、TSP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为2001年1月8日~1月12日,连续监测五天,每天采样四次:

7:

00、11:

00、14:

00、17:

00,TSP每天连续采样不少于12小时。

5.1.1.3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详见表5-1。

表5-1环境空气监测采样分析方法

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及仪器

最低检出限

CO

橡皮球胆

红外吸收法

0.23

NO2

大气采样器

化学发光法

0.002

TSP

小流量采样器

低流量滤膜重量法

0.001

5.1.1.4监测结果统计

项目沿线监测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如表5-2~表5-5。

表5-2为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1小时平均值统计结果表;表5-3为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日平均值统计结果表;表5-4为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变化表;表5-5为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时段变化表。

表5-2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1小时平均值统计结果

监测点位

CO

NO2

样本数

浓度(mg/m3)

样本数

浓度(mg/m3)

1#通航路278号

20

0.92~1.14

20

0.008~0.016

2#

新城电厂西侧

20

0.90~1.02

20

0.008~0.012

3#长沙湾

20

0.85~0.96

20

0.008~0.013

表5-3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日平均值统计结果

监测点位

CO

NO2

TSP

样本数

浓度(mg/m3)

样本数

浓度(mg/m3)

样本数

浓度(mg/m3)

1#通航路278号

20

1.00~1.05

20

0.010~0.014

5

0.101~0.116

2#新城电厂西侧

20

0.94~0.97

20

0.010~0.011

5

0.106~0.117

3#长沙湾

20

0.89~0.91

20

0.010~0.012

5

0.102~0.108

表5-4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变化表(单位:

mg/m3)

污染物

监测日期

监测点

区域均值

1#

2#

3#

CO

1.8

1.04

0.96

0.91

0.97

1.9

1.01

0.96

0.89

0.95

1.10

1.05

0.94

0.89

0.96

1.11

1.00

0.95

0.91

0.95

1.12

1.05

0.97

0.91

0.98

五日均值

1.03

0.96

0.90

0.96

NO2

1.8

0.010

0.010

0.012

0.011

1.9

0.012

0.011

0.010

0.011

1.10

0.012

0.010

0.010

0.011

1.11

0.011

0.011

0.011

0.011

1.12

0.014

0.010

0.011

0.012

五日均值

0.012

0.010

0.011

0.011

TSP

1.8

0.101

0.106

0.107

0.105

1.9

0.114

0.115

0.103

0.111

1.10

0.116

0.117

0.102

0.112

1.11

0.106

0.113

0.108

0.109

1.12

0.112

0.108

0.104

0.108

五日均值

0.110

0.112

0.105

0.109

表5-5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时段变化表(单位:

mg/m3)

污染物

时段

1月8日

1月9日

1月10日

1月11日

1月12日

均值

CO

7:

00

0.92

0.91

0.93

0.89

0.92

0.91

11:

00

0.99

0.95

0.99

0.99

1.01

0.99

14:

00

1.02

0.99

1.00

0.99

1.01

1.00

17:

00

0.94

0.95

0.92

0.93

0.96

0.94

NO2

7:

00

0.009

0.010

0.009

0.009

0.010

0.009

11:

00

0.011

0.011

0.011

0.012

0.012

0.011

14:

00

0.012

0.012

0.012

0.012

0.013

0.012

17:

00

0.010

0.010

0.010

0.010

0.010

0.010

5.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1.2.1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项目附近区域应属二类区,因此,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采用单项大气质量指数法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见表5-6。

表5-6各污染物浓度限值表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mg/m3)

CO

1小时平均

10.00

日平均

4.00

NO2

1小时平均

0.24

日平均

0.12

TSP

日平均

0.30

5.1.2.2评价结论

依照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对表5-2~5-5中的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可得出如下结论:

(1)各测点CO、NO2、TSP的1小时平均浓度及日平均浓度均很小,未出现超标现象,CO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1.14mg/m3,仅占评价标准的11.4%,NO2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0.016mg/m3,仅占评价标准的6.7%;CO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1.05mg/m3,占评价标准的26.3%,NO2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0.014mg/m3,占评价标准的11.7%,TSP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2#测点,其浓度值为0.117mg/m3,占评价标准的39%。

(2)日均浓度变化:

各测点日均浓度变化均不大,CO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2#>3#;NO2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3#>2#;TSP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2#>1#>3#。

(3)时段浓度变化:

各测点现场监测期间,CO小时浓度以14:

00时段最高,7:

00时段最低;NO2小时浓度也以14:

00时段最高,7:

00时段最低。

综上所述,项目所处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

其中1#略差于2#点,2#略差于3#。

一天当中,7:

00时空气质量最好,14:

00时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5.2噪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现状监测

5.2.1.1监测点布设

噪声布点监测除按大气三个监测点布设外,还对评价区域内环境噪声的敏感点进行了监测,项目沿线共布设8个监测点:

1#通航路278号、2#新城电厂西侧、3#长沙湾、4#新成小学、5#红光学校、6#海林学校、7#新兴学校、8#东华基金学校,具体位置见附图2:

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5.2.1.2监测方法与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中有关规定进行,采用SH126智能声级计方法进行监测。

同时记录监测点主要噪声源、周围环境特征和车流量等。

连续监测2天,分上午、下午、夜间三个时段进行监测。

5.2.1.3监测结果

根据现场的调查监测,各测点的监测结果见表5-7。

表5-7各测点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

dB(A)

监测点

监测日期

监测结果

主要噪声源

上午

下午

夜间

1#通航路278号

1月10日

74.8

70.9

57.7

交通

1月11日

71.6

73.2

62.1

2#新城电厂西侧

1月10日

61.8

60.9

46.3

交通

1月11日

65.2

58.0

44.7

3#长沙湾

1月10日

63.4

54.6

44.6

交通

1月11日

53.8

53.0

47.5

4#新成小学

1月10日

66.5

62.2

53.7

交通、生活

1月11日

61.8

61.3

52.3

5#红光学校

1月10日

58.5

60.5

49.9

交通、生活

1月11日

55.2

56.6

48.7

6#海林学校

1月10日

61.8

64.9

52.8

交通、生活

1月11日

59.7

66.1

51.2

7#新兴学校

1月10日

64.3

58.7

43.4

交通、生活

1月11日

60.6

62.4

54.7

8#东华基金学校

1月10日

55.5

57.8

47.1

交通、生活

1月11日

62.6

55.4

46.5

5.2.2现状评价

5.2.2.1评价标准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