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2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docx

《温度的测量》教案doc

《体验科学探究》教案

[设计意图]

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在各分科领域的内容标准中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建议;在课程实施的建议中,科学探究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下的《体验科学探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关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原理、物理方法的时候进行的。

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但对于如何学习物理,怎样学好物理没有什么认识,学习物理的技巧和方法也知之甚少,急需正确引导。

当然,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预习和自己动手小实验的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有关中国四大发明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等一些基本常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本节课抓住学生主体活动为核心,结合身边小实验,从中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简单精致的实验中体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基础前提的作用。

教学目标有:

1)终结性目标:

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科学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

2)过程性目标: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有:

教学内容:

本小节主要通过几个有趣而有用的实验讲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重点、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复习提问

2'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重新认识了一些物理现象。

请同学们再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的例子。

 

生1:

灯泡发光是一种物理现象

生2:

汽车开动也是一种物理现象

生3:

气球升空也是一种物理现象

 

及时鼓励学生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

 

师: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仔细听讲,产生共鸣

 

投影:

[反映科技发展的图片]

 

三.新课教学

31'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师:

大家知道我国四大发明有哪些吗?

对,在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

知道

生4: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

同意

 

投影:

[四大发明的图片]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师: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

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

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大家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你们知道目前我国有哪些核电站吗?

物理与高新技术:

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你们对此有哪些感想?

师:

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此外,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P3《读一读》,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生5:

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

大亚湾发电站,秦山发电站

 

生6:

电脑和网络拉近了我们和世界各地的联系。

生7: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

 

 

投影:

[蒸汽机的图片]

 

投影:

[有关法拉第、麦克斯韦的图片]

 

板书:

体验科学探究

 

3、阅读: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师:

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

(2)对偶然发现的问题,伽伐尼做出什么样的解释?

(3)伏打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收集证据的?

(4)伏打的实验证据说明了什么?

(5)生物电探究的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

(6)了解了他们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现在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说说应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师:

很好,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学生阅读课文,同时两到四人一小组开始进行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积极发言

 

生8:

进行科学探究主要包括六步: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和假设;(3)指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投影[加伐尼实验时图片]

 

黑板上简单纪录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和假设

(3)指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补充得很好(鼓励)。

师: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生9:

(补充——)我觉得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也是一个必要环节。

 

电脑展示:

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探究活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主要内容

目的:

激发学习物理和参与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

策略:

猜想,实验——出其不意

方法:

分组(约4人一组,分工);猜想,记录;实验,记录;组内讨论;

老师提醒:

在杯子里装满水后,放回形针之前,请大家先来猜猜看最多能放多少枚水会溢出?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做做看,看看到底最多能放多少枚?

 

师:

好了,大家实验做过之后,一起思考一下:

最多能放多少回形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

那么,再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对你的假设进行验证?

例如探究验证所能放入最多回形针数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生:

分组,讨论,猜想

 

生10、11、12、13、14猜测最多可放回形针数分别为:

20、50、30、35、40

 

生:

小组实验,开始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讨论

生15:

跟杯子大小有关;

生16:

跟杯子材料有关;

生17:

跟水(液体种类)有关;

生18:

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生19:

跟有没有风有关;

生20:

跟水的多少有关;

生21:

跟杯子的形状有关…

 

生22:

需要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似的杯子,生23补充:

材料相同。

生22:

两个杯子分别装满水,放入回形针,记录最多能放的枚数,进行比较。

若两次数目相同说明与杯子大小无关;否则说明与杯子大小有关。

 

 

电脑展示[实验图片及说明]

 

让学生尽情地猜想,为后面的结论作铺垫

 

很多学生猜测只有20—50枚回形针就会有水溢出了。

当看到所放入的回形针个数大大超过了预测值,非常吃惊。

好奇心不言而喻。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记录

 

 

四.课堂小结

3'

师: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同参与,体验了一下科学探究的过程。

你认为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你还想做些什么?

 

师:

好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你们的实验,将探究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下节课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你们的收获。

学生交流

生24:

我觉得实验很重要。

生25:

我通过实验才发现我的猜想错了。

生26:

我判断的数目比较接近准确值。

生27:

我们这组水好像没放满,所以实验课后还要再做一次。

生28:

课后我还要做实验,继续验证我的猜想,我觉得回形针到底最多能放多少跟杯子的材料有关。

 

 

电脑展示标题[体验科学探究]

五.课外拓展

2'

1.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最多能放多少回形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你知道哪些物理学家的事迹?

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允许查询资料后整理成文来下次课上进行交流,看谁说得好,能感动人?

3.课本P6WWW?

1、2

学生做简单纪录

电脑展示

[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联系教改新思路,注重体现终结性教学目标和过程性教学目标的结合,“装满水的玻璃杯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生动精致,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学习物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把一些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动脑、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融洽地、平等地进行交流,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了存在的空间。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评价”这样一种探究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探究模式可以被学生接受。

在这种与课改新潮流逐步接轨的环境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创造了条件。

点评人:

二十四中姚伟达(高级教师)

[资源链接]

“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实验器材:

玻璃杯

12只(四人一组,每组一个);回形针24盒(每组两盒);足量的水。

采用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将学习目标和教学中需要用到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等形式与网络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合理精炼学习要点,充分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因材施教。

相关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