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174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docx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

【篇一:

感人的短句子故事】

温馨提示: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金钱买不到的三袋米,看的我哭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

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

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

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

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

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

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

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最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

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爱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那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

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

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

他开玩笑说:

怎样,你在街上卖茶叶蛋?

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齐,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

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样办?

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

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

真好笑。

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样顽固不化呀?

咋还是杂色米呢?

你呀,这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向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

每一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

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齐,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

他扶起母亲,说:

好妈妈啊,我立刻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

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

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

影响他读书可不好。

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

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

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

更令人个性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

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

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方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坚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

娘啊,我的娘啊。

智慧小语:

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

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

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内心震颤吗?

,愿能让更多的人传播这份伟大的母爱!

感人的真实故事

(二):

感人的真实故事:

一只送上门的獾

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

好不容易盼来救济,却只有高粱面和红薯干。

那时我刚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吃红薯干,胃里反酸、烧心,老吃高粱面,大便干燥。

三番五次折腾,我的胃病就更厉害了,每一天肚子饿得难受,可就是咽不下一点东西。

但是半月,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村里的医生说我营养严重不足,又患上了厌食症,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

妈妈当时就哭了:

家里连一两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

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进了县城的大饭馆,一大锅牛肉冒着热气,厨师一手握大勺不停地搅动,一手对着锅里翻滚起伏的肉块指指点点,像音乐家指挥他的乐队。

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肉!

肉!

我一激灵醒了,推醒身边的母亲,撒起泼来:

妈,我要吃肉,哪怕只吃一口,我就是死了也不冤枉。

两年前我就见过那獾。

那是秋天的一天夜晚,爸妈带着我一齐去护秋,刚到自留地边,就见一个动物往对面的小山包上逃,那模样有点像短腿花狗,但要肥得多。

妈妈对我说:

看见了吧,那就是獾,在这一带住了好多年了。

爸爸举起猎枪就要开火,妈妈说:

它但是咱们的老邻居了,你就放过它吧,反正我们家粮食再缺也不缺它这一口。

时隔一年,父亲突患急症辞世。

母亲和我护秋时,我又两次看到过那獾。

或许看到只有我和母亲,手里又没拿什么家伙,那獾不慌不忙地啃完一个玉米穗,才又叼起一个玉米穗慢腾腾离开。

母亲笑着对我说:

你看那獾多么可爱,它还十分的爱清洁呢,连解手都要到洞外的便所去。

母亲心地个性善良,一辈子连只鸡都不敢杀,可眼下,为了我这个独根苗能活下来,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手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

我不抱期望地对母亲说:

此刻人都找不到东西吃,那头老獾是不是已经被饿死了?

母亲说:

这有可能,但还是要试试啊,只是,逮不到獾你可别哭,就算妈妈带你出来玩儿了。

獾是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秋季积累超多皮下脂肪,每年11月就进入洞穴闭门不出了。

当地人常常用烟熏的办法逼它出来,将其捕获。

母亲在獾洞旁笨拙地点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

妈妈身边放着一只麻袋,只等被熏得晕头转向的獾刚一出洞,就把它紧紧罩住,装进袋子。

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洞里传出来。

母亲兴奋极了,自言自语地说:

这天运气好啊,我家小青子有肉吃了,命能保住了就在这时,只听唿一声,那只老獾猛地从洞口蹿出去好几米远,母亲手中的袋子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

想不到的是,这只獾并没夹着尾巴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一边转一边怒吼。

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

母亲手拿铁锹准备把它制服,它则边吼边往远处退,毫不畏惧。

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四五十米远的地方。

这时候,只

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

老獾应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如此,谁对它们也奈何不得。

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

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其神态也从容镇静多了,它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而后掉转屁股盯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眼神中有惊恐,有紧张,似乎还有几分得意。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母亲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打开屋门一看,竟是从自己手下逃脱的那只老獾。

当时母亲没有理睬它,只顾忙自己手头的针线活。

个性的是,第二天、第三天,那獾还是在这个时刻,照常来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么。

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

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

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着。

我连忙牵着母亲的衣袖说:

是不是约上邻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

母亲想了一会儿,说:

此刻逮住它不成问题,可它的5个孩子从此就没娘了啊!

母亲对老獾动了恻隐之心,她把蒸馍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

那獾抬头望望母亲,犹豫着,往窝头处挪了几步,又盯着母亲看,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叼起窝头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母亲则根据家里的状况,有时给它一个高粱面窝头,有时给它一串红薯干。

那獾看上去比一年前老了许多,一走一晃。

母亲有些疼怜地说:

唉,年景不好,你连自己都顾不了,干吗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啊!

6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笑母亲和獾说那些话。

一个月后,家中依然粮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

一天凌晨,天要亮没亮的时候,突然听到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母亲胆小,没敢去瞅,直到天大亮,母亲才去开门。

刚出门,母亲险些被脚下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绊倒。

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

母亲连忙退后一步。

见老獾没反应,母亲便留意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推了它一下,它还是一动不动。

老獾死了。

它的头部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

这到底是怎样回事啊?

母亲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正好邻居张爷爷来我家借东西,看到这情景,顿时惊讶不已,他说:

獾感觉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总会选取一个干净又隐蔽的洞穴作为长眠之地,而后,悄悄离开原先栖身的洞穴,像冬眠一样死去。

张爷爷还说,他打了一辈子的猎,还没有见过老死在外边的獾,而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母亲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她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

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

你是把你的肉身当作礼物来报恩的吗?

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

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为我家留出一半后,把余下的一半一锅炖了。

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丰收。

母亲精选了一堆子粒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

正因装得太满,看上去像是一只待产的獾妈妈。

母亲说:

就让我用最好的粮食安慰你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吧

这个故事装在我心里已经有几十年了。

与人为善,悲悯为怀成了我的座右铭。

试想,只要付出真诚和爱,连动物都能被感动,何况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感人的真实故事(三):

动人的真实故事丹顶鹤女孩

1987年9月15日,江苏盐城海滩丹顶鹤越冬地自然保护区,徐秀娟为了寻找两只大天鹅,献身在复堆河中

她死于天鹅之爱。

她死的时候才23岁。

一年前她从北国扎龙保护区南下,在盐城海滩进行越冬地丹顶鹤、白枕鹤人工孵化、育雏、饲养和驯化试验,并且获得了成功。

雏鹤不仅仅怕冷而且怕脏,

白天,徐秀娟便把鹤抱在怀里,晚上带着它们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小天鹅是徐秀娟用心窝热的,用手捧大的。

她是个北方姑娘,从小爱水爱游泳,复堆河这一条咸水河横亘在她的

面前,为了观察来那里过冬的鹤群、鸟类,徐秀娟不止一次在复堆河里从此岸游到彼岸,再从彼岸游回此岸。

最后一次,复堆河拥抱着她,她的灵魂追随仙鹤的翅膀而去了

海滩上,离鹤群不远处,多了一座简单的墓。

盐城保护区管理中心楼前,是徐秀娟的塑像,她和仙鹤一齐亭亭玉立。

我还有幸读到了徐秀娟的部分日记。

16岁,她就随着养鹤的父亲成了扎龙的养鹤员。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个生长在清贫之家的姑娘从小就喜爱丹顶鹤,她总是觉得她与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与鹤对话,与鹤共舞,是人生何等的快事。

但是饲养雏鹤,三十天中昼夜陪侍,把一篓篓的小鱼剪成碎片,一天十几次一点一点地喂那些小精灵,却是艰难的。

当手上的血泡成了老茧,熬红的眼睛里会流出热泪,小鹤会走了,小鹤会飞了。

徐秀娟喂养的雏鹤成活率为100%。

这100%里还有徐秀娟的同事们一齐饲养的艰辛,但却能十分准确地象征着徐秀娟的性格;她追求完美,不是一般的追求,而是不顾一切地追求。

她的追求又更多地属于文化和心灵层面,这就注定了徐秀娟的追求是格外艰难的。

这是一个美丽而孤独的追求者。

她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但,没有人给她交学费,也就是说她只能自费去读书。

徐秀娟的父亲借了好大一笔钱3000元她才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这还只是艰辛备尝的开始,即便是每一天啃馒头吃咸菜她也负担不起两年的生活开支,不得不去卖血,卖了四次。

她在日记中写道:

这天我去医院献了300毫升血。

医生见我是学生,对我很照顾。

献血后感觉很好,就是头有些昏。

之后坐车去秋林,给弟弟买了些东西。

回来的路上,不知怎的,心里仿佛失落了什么,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对?

但,也只能这样,我不愿伸手向家里要钱。

接到弟弟寄来10元钱,我心里在流泪,我当姐姐的不能帮忙弟弟,还要弟弟寄钱帮忙我,这也增加了我献血的决心。

漫长而又短暂的两年学习生活啊,爬,我也会爬过来的。

徐秀娟有着很好的文笔,她在学校回忆家乡时所写的:

晨,窗上结了一层冰花,家乡的湖面上开始结薄冰了吧?

记得那时我会拾起土块往冰上扔去,冰上发出的响声就像琴弦上的音符一样,动听极了,鹤儿们也会好奇地听着这冬天的奏鸣曲。

有时我会试探着走上薄冰,忽然嘎吱一声响,吓得我赶快往岸上跑,逝去的时光是多么使人留意啊!

下方摘录的日记是徐秀娟写在期末考试都已结束,我的各科成绩都很好,准备洗一洗被褥立刻回家时,归期既近,乡情更深,徐秀娟想起了,记下了她与丹顶鹤的告别:

我来到鹤舍,默默地与鹤儿告别。

丹丹亲呢地叼着我的衣襟不肯放开,佳佳调皮地看着我,不解其意。

我真不愿意离开它们,我爱它们,是它们陪伴着我,使我得到安慰,给我消忧解怨。

我们一齐走向原野散步、捉虫、奔跑。

它们小时候是那么可爱,我带它们去洗澡、晒太阳、练翅。

累了,我坐在草地上,它们就围在我周围。

我喜爱丹丹、佳佳,不仅仅正因它们是第一代家鹤的孩子,还个性正因丹丹那忸忸怩怩的样貌。

它们还记得我吗?

我还能带它们去玩、去奔跑吗?

也许它们早把我忘记了,但我忘不了啊!

忘不了鹤儿,忘不了故乡的日出、日落。

若是天空晴朗,我就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叹息大自然的神奇。

在我看来,日落更有魅力,红红的落日挂在远处的树梢上,再配上天边一片片富有线条美的彩云,使人想到十分快慰。

有时我撑着小船进入声荡,周围静极了,就连河那边说话河这边都能听见。

这时你若跳到水里去游泳,人也会溶化到那完美的景色中去。

读到那里,我的笔为之颤抖在冥冥中,徐秀娟的爱自然,爱天鹅,爱水是一种命运的必然吗?

她早就想过人溶化到那水的完美景色之中。

在这一天7月15日的日记的末尾她写道:

故乡啊,我何时才能再站在荒野中听鸟儿歌唱,看残阳西下,跟鹤儿嬉戏,再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啊!

到那时,我甘愿变成一棵小草,为您增添一片绿的生机。

故乡啊,请恩赐给我一块土地,让我独自去耕耘吧。

1985年7月16日,徐秀娟离开哈尔滨回扎龙过暑假,都说回家回家,回家的路又谈何容易!

徐秀娟在这一天的日记里记道:

这天要回家了,可身上只剩下2元钱

回家的路啊!

东北林大两年的学业,徐秀娟是一年半完成的。

1986年4月,她辞别双亲,辞别扎龙的群鹤,到了遥远的黄海滩涂。

离别扎龙,对徐秀娟来说并不是十分愉快的,更何况她心爱的丹丹又死于一次意外的事故。

啊!

丹丹,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

丹丹,丹丹,难道你就不留恋人世?

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

记得你小时候,是小鹤中最顽皮、最可爱的一只,你走路与众不一样,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

对人个性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貌。

你胆小,常受欺负,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我身边来;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齐。

你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

领你到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紧跟左右,听到一声呼唤,你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

带你们奔跑、玩耍、练翅、觅食,能使我忘记一切烦愁。

就在上一个月,你已经能跟着我翩翩起舞了。

有一次,你叼住一个外国妇女的头巾欢快地又蹦又跳。

你对生人警惕性很高,不许他们摸抱,谁摸抱就叼谁,但你从没有叼过哺育你的饲养员。

此刻你死了,我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我还有多少话要对你说,丹丹,你知道吗?

所有的爱都会带来苦恼。

当我们因着徐秀娟而谈到爱的时候,这个爱字真正是大写的了,她广大到包含天地、自然、万物;她又具体到一雁一鹤一对翅膀;她是生的欣慰也是死的惆怅;她有欢乐

也有痛苦也许,谁也估计不到一只鹤的死去对徐秀娟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心头的一块肉掉下了她那连心的十指仿佛又断了一指。

期盼着在保护及人工哺养丹顶鹤上作出一番事业的徐秀娟,从来也没有一帆风顺过,应对连连出事的鹤场,应对广阔的滩涂,徐秀娟病倒过,还跟人吵过架,悲哀落泪也是常有的,晚上做噩梦,那为着爱的煎熬变成了她这样的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思想:

为了养鹤,我能够不好舒服,不好家庭,不好金钱,不好我应得的一切,甚至命也不好了!

笔者不敢妄加猜测徐秀娟预感到了什么。

但是,1987年,对徐秀娟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人们看不见她心里的创痛。

春夏之交,继白枕鹤盼盼、丹顶鹤丹丹先后触网死去后,从呼伦贝尔草原运回的蓑羽鹤和幼雁先后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别的动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加不顾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鹅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时值酷暑,盐城滩涂的蚊虫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并放下蚊帐,给黎明喂药、扇扇子。

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铺、宿舍弄得到处都是腥臭味,一个最爱干净的姑娘,和一个最不怕脏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体现得如此完美。

陪伴一个卧床的病人与侍候一只奄奄一息的白天鹅之间,有多少差别大约只有徐秀娟说得出。

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护、观察黎明的病情。

黎明不会说话,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尔呻吟几声,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嘘问:

黎明,你好点了吗?

黎明,我知道你难受,姐姐给你喂药忽然,徐秀娟想起东北治拉痢的一个偏方,白糖煮鸡蛋。

黎明爱吃,便血止住了,黎明回到鹤场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刚好八天八夜。

白天鹅黎明的病刚刚好转,丹顶鹤龙龙误食了一种寄生虫后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撑着看护龙龙,为它打针吃药。

8月13日,龙龙口吐鲜血死去。

徐秀娟抱着龙龙痛哭失声,20日,她在龙龙的照片背面写道:

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取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一生为此奋斗。

不幸总是接踵而来。

当然所谓不幸是只有你认为不幸时才是不幸的,从来都是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难,刚正的被摧折。

我们看见了太多的这样的例子:

一个死后才被承认的人,而生前则总是经磨历劫、难有作为。

接下来便是9月15日,白天鹅牧仁和黎明的走失。

这一天中午两只天鹅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把它们抱进水塘里。

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后挣脱羁留它们的绳子飞走了。

徐秀娟连忙去追寻,海滩。

芦荡、沼泽,顿时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来了,黎明还不见踪影。

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后又一个人钻进芦苇荡,呼唤着黎明。

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再进芦荡,下午5点回到鹤场时已心力交瘁。

人还未坐稳,李老爹远远一声吆喝,说西边传来天鹅的叫声,徐秀娟和小王、小段一齐冲出了门,到复堆河畔,小王、小殷游过去了,徐秀娟喊了一声:

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辆自开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不知是顶风踏不动车还是为什么,徐秀娟又退回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自开车放倒,连鞋子、衣服也没有脱就走进了复堆河

她要涉过这条河。

她要涉过这条无船无桥的河。

她只有涉过这条河才能与天鹅会合吗?

4个小时后,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见了,这一夜,这在中国平平常常的城市万家灯火乡村万籁俱寂的、1987年9月16日的夜晚,盐城海滩、芦荡里到处都是娟子!

娟子的呼喊声。

娟子已经走了

逝去的岁月走过的路。

她还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话:

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最怕别人说闲话,我真想变成一个哑巴、一个瞎子、一个没有血、没有肉的木头人。

但,我爱鹤,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

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寻找生活的答案。

为什么女孩都要长大呢?

此刻,踏踏实实干事的人受气,哗众取宠的人得势,这正常吗?

为了不倒下去,我像吃药一样咽着饭。

天好冷啊!

噢,下雪了,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东北风怒吼着,开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脸上生痛,之后是温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脸上。

我飞快地骑着自开车,想着这雪和北国的雪有什么区别?

北国的雪是洁白的雪海,那里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芦苇前半月就发芽了,此刻白茅也发芽了。

小鹤们能够飞得很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