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08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docx

包头市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6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增长132%,年均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由4411美元达到近14000美元,比2005年增长近9600美元,年均增长1900美元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44亿元,年均增长19.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00.5亿元,比2005年增长1240.5亿元,年均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5862元,比2005年增长12644元,年均增长1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766元,比2005年增长4099元,年均增长13.4%。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能力增强;传统产业壮大提升,新兴产业已现雏形,非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多元、延伸、升级态势明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草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城乡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城市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最广的时期之一,包头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增长格局呈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科技革命。

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

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经济结构面临深刻调整,全国各地转型提速。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即将出台的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自治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西部城市群,推动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这些新的调整和变化为我们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各项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市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较为突出,与发达城市相比经济总量偏小,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还不充分;产业层次较低且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拉动,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民生改善、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薄弱环节有待加强;各类社会矛盾和影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

这些矛盾和问题充分表明现行发展方式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来越大,与新阶段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立足新起点,开启新视野,树立新观念,实现新发展。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继续保持地区经济强劲发展态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要从地方实际出发,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就是要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市的关系,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进一步强化民生意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发展定位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是:

建设“四基地一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市,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即国家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中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钢铁、铝镁产业基地。

  ——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形成自治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与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中心。

  ——建设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市,构筑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新型煤化工、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势,培育先导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继续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和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打造生态良好、宜居宜商、品位更高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大都市。

  三、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全面转型、促进富民强市,基本要求是加快推进“五个转变”:

  ——产业定位:

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产业基地转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推动服务业增量提质,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构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功能:

由相对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

在做大做强工业、提升产业集聚辐射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强化面向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动力机制:

由物质资源投入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在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转到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建设创新型城市。

  ——发展取向:

由更多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转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衡量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地支持困难地区发展,更多地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协调人口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加快转变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求,综合考虑当前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提升”:

  ——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好字当头的基础上,好中求快,地区经济增长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的位次较快前移。

  ——提升城市品位和素质。

城市规划和设计不断完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建设品位不断提升,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度推进,绿地覆盖率和园林景观水平进一步提高,与防汛减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城市水系基本建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城乡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提升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居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保障性住房、“健康水”工程和现代交通体系等事关民生的紧迫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得到维护,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电网外送能力显著增强,水利、信息、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口环境持续发展。

总人口达到290万人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到自治区要求,草原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1%,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2.19万公顷以上。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到自治区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8%,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公共服务显著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2.5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房20.8万套,文化繁荣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

  ——城乡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内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平安包头创建成果显著。

社会诚信水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人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经过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使全市经济总量更大,城市品位更高,人民生活更好,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科学发展,促进全面转型,推动富民强市,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关键要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六项工程”,全力攻坚,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节 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程

  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推动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变,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有效增强地区经济增长的竞争力。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

  一、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把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培育名优品牌。

到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以上。

  钢铁产业。

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支持包钢等企业借助已有基础和优势产品,适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种钢、优质钢比重,重点开发广泛用于汽车、能源、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新特钢种及居民生活所需的终端应用产品;扶持华业特钢等企业发展不锈钢延伸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

抓好节能降耗,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尘脱硫等环保技术,推动产业配套协作和循环再生利用,使吨钢能耗控制在同行业大企业平均水平。

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包钢同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开展战略性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把钢产业由大做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冶金产业基地,钢铁产能达到2000万吨左右,其中包钢双1850万吨以上(包括乌海200万吨)。

  铝镁产业。

做强铝产业,以东河铝业产业园区和希望工业园区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优化传统生产工艺,鼓励煤—电—铝联产,构建铝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包铝、希铝电解铝产能,加大下游产品研发和深加工企业引进力度,扩大铝产品延伸加工和精深加工规模,重点发展稀土铝、精铝等,打造铝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铝产业基地,电解铝产能达到200万吨左右,就地转化率达到70%。

发展镁产业,发挥原料优势,立足石拐工业园区、固阳金山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延伸企业,开发航空航天镁合金压铸件、电脑及手机配件等产品,提高金属镁深加工水平,把下游深加工产业做大,金属镁冶炼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

  装备制造业。

推动重点产品上规模,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通过强化政策倾斜、配套引进和重点服务等,大力发展重型汽车、综采设备、铁路车辆、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机电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扩大规模效益。

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生产企业联合,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加快模具、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发展配套产业。

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持一机、北重、华锐、金风等军工和重点企业整合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掌握先进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建设北方地区重要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重型汽车及改装车产能达到15万辆、风电设备达到400万千瓦。

  电力产业。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有序、稳定发展火电,争取再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抓好白彦花煤田整体开发,发展煤电一体化经营。

提升综合效益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和宏观调控,降低火电煤耗;加快电力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衔接,形成运转有效、沟通内外的市场格局,提升电力产业综合效益。

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在推动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的同时,立足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电力市场需求,建设一批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筑业。

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以完善产业体系、市场和行业管理体系为重点,在扶持地区优势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整体素质;优化建筑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壮大一批总承包建筑企业,扶持一批专业承包企业。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建筑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拓宽业务领域,降本增效,建设精品工程,提升行业竞争力。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工程建设法规体系,强化市场准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形成公平、竞争、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筑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此外,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

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伊利、蒙牛、呱呱叫、海德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壮大乳、肉、薯、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轻工业,依托东宝明胶、骆驼酒业等骨干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装备水平,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纺织业,支持鹿王、赛立特尔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出口规模,走品牌化、国际化道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产业优势,科学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加快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稀土及新材料。

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在强化稀土原料宏观调控、完善储备机制的基础上,以稀土高新区为载体,依托包钢稀土等企业,提高产业科研水平,加速稀土应用成果产业化;扩大稀土在机电、化工、玻璃、陶瓷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催化、发光等新型功能材料及永磁电机、磁共振仪等应用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世界稀土之都”。

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器件,立足地方产业基础,开发稀土钢、高强度钢、铌钢等结构材料及大口径厚壁管、大型精密锻铸件等应用器件,培育新的产业优势。

硅材料及产业链,发挥硅资源和电成本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从多晶硅、单晶硅到下游光电子材料和光伏电池器件的生产,壮大光电材料产业规模,建成新的增长点。

碳纤维材料及产业链,加强碳纤维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建立从碳纤维原丝到成品及电缆芯、轻量化车体等应用产品完整的产业链。

  新能源。

风电,继续加快达茂、固阳、白云大型风电场建设,推广使用大型风电设备,扩大装机上网规模,实现火电、风电大规模打捆外送,提高发电效率,建设自治区重要的风电基地。

光电,发挥白云、达茂、固阳、土右等地太阳能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兆瓦级并网光伏示范电站项目,通过政策扶持打造北方重要的光伏基地;有序发展太阳能热风发电及地热利用,谋划实施抽水蓄能与风能实现相互转化项目等。

核电,依托二O二厂核材料元件制造和技术基础,开发钍资源核能利用技术,探讨建设核电项目;做好煤矸石、垃圾电厂和生物质能等电站建设。

  新型煤化工。

打造煤化工尖端产业,在神华煤制烯烃现有产能投产达标的基础上,优化生产工艺,推动实施二期工程及其它煤化工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烯烃生产基地,甲醇、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90万吨、90万吨左右。

抓好烯烃原料就地转化,培育、引进塑料加工企业,加大产品链开发力度,发展高档塑料应用系列产品,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塑料产业集群,实现烯烃就地转化增值。

  高端制造。

发挥产业优势,依托世界先进的北重360大型垂直挤压机等尖端制造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二期10万吨大直径高压厚壁无缝钢管扩建等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重大装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以产顶进市场份额;实施好一机中重型车辆传动系统等项目。

拓展产业领域,以装备制造园区、稀土高新区等生产基地为核心,引进成套产品生产项目,开拓通用飞机、电动汽车等高端生产领域,形成集群化、多元化发展格局。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支持有条件企业和产品争创知名品牌,培育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和企业。

  此外,加快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非资源、现代科技产业发展,提高非资源产业比重,实现由资源型为主导向科技型为主导的转变。

节能环保,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围绕冶金、电力、污水处理、建材等领域,引进节能环保企业,开发国内技术领先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生物医药,以中药厂、康力、大圣等企业为依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自主技术的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特色中蒙药及保健产品,壮大生物制药产业规模。

电子信息,以稀土高新区为依托,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扶持力度,扩大高能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及碳纤维材料等生产规模,建设上下游关联、相互间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国家级软件园为依托,支持软件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发好蒙古语言应用方面的基础软件。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的要求,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占GDP比重达到45.7%,就业比重达到60%。

  生产性服务业。

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现代物流,按照“服务带动、物流先行”的思路,形成“三基地、六园区、九中心”的物流业总体格局,以提高组织化运行程度、社会化配置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加快推进钢铁、煤炭、建材、重大装备(汽车)、液态化工等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引导蔬菜、小商品仓储、批发及其它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扩大生产性物流覆盖面,提高物流业在周边市场占有率,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交通运输,强化综合运输和公共服务理念,深化交通运输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调整道路运输结构,加强运输安全工作,提高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金融,推动地方商业银行发展,支持包商银行上市融资,争取更多股份制银行入驻,开发新型信贷产品,形成银行业有序竞争的局面;发展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完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信贷担保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扩大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融资规模,构建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城乡融资渠道;优化金融业发展布局,市区加快“一线三点”金融区建设(一线即钢铁大街、阿尔丁大街传统金融街,三点即棉纺金融商务区、阿尔丁金融文化广场、高新区金融广场),旗县区合理分布金融机构网点。

科技服务,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组建技术开发及转让、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发展专业化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等服务业,实现科技服务产业化。

商务服务,完善扶持政策,构建包括投资管理、工程咨询、法律服务等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依托中央商务区,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培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广移动电子商务,实施区域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务服务中心。

会展,依托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城市荣誉的影响,把会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力争每年举办几次国内国际大型会议、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培育发展会展经济。

  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构建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体系。

商贸餐饮,加快老商业街区、商业网点的改造升级,完善服务功能,鼓励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新型业态,培育钢材、汽车、日用品等专业市场,打造地区影响力较强的商贸圈;开发具有民族和地方风味的特色餐饮,做大做强小肥羊、小尾羊等名优“草原火锅”品牌,提升民族东路、富强路、劳动路等美食街设施水平。

文化旅游,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形成“一轴五带八区”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挖掘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山南地区重点挖掘秦汉文化、西口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山北地区继续打造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品牌,市区积极开发都市休闲旅游,提升旅游集散功能,增强综合接待能力,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