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938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屯留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

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

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

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

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

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

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

“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

“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

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

“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

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

虞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译文: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龙吟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②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注】①晁端礼:

北宋词人。

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②九衢:

指御街。

8.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5分)

9.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词人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3),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高祖本纪》

(4),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

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

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

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

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

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

“妈的包裹里放了钱。

”张孝德说:

“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

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

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

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

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

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

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

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

正捆着,公交车来了。

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

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

“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

“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

“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

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

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

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

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

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

“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

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

”孝德问:

“是否开着机?

”小梅说:

“开着。

”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

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

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

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

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

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

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

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

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

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在启迪读者,

引人思考。

E.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母亲单冬花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

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

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他,就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

1930年5月,阎肃生于河北保定。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从艺65年,他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问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

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他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要让好歌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

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

新中国该往哪里去?

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

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

伏案l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

拿回团里讨论,许多人感动得落泪。

他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

《江姐》掀起了全国上下火热的“红梅旋风”。

从1964年9月起,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演257场。

几乎全国的剧团都在排《江姐》,仅在上海,就有6个剧团在同一时段同城演出。

到今天,5次复排1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

而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社会上有一阵子恶搞红歌、歪曲主旋律,他站出来坚决抵制,并在歌坛发起“大唱红歌、抵制恶搞”的倡议,还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从革命年代走来,编过样板戏的阎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尚老头”。

很多跟阎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爱听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他还喜欢李宇春并自称“老玉米”,他创作的《雾里看花》《北京的桥》也充满了时尚元素。

“《江南style》、《小苹果》……阎老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仅跟随潮流,还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

”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舒楠介绍,2008年,自己创作电视剧《十万人家》的主题曲时遇到瓶颈,阎肃建议他将歌写成“周杰伦式说唱音乐”,结果效果非常神奇,“阎老太超前了”。

“阎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

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

”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阎肃还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

《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

”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

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

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老常对我们年轻人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

”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说,“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

“当年我演唱的《变脸》也是阎老创作的歌词,他不厌其烦地改动歌词,使这首歌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歌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被全国很多的变脸演员使用。

后来,他跟我说:

‘我们不要他们的版权费,这首歌是公益性的歌曲。

’他那种博大胸怀也深深感染了我。

”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歌唱家陈小涛回忆道。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耍大牌,也不摆老艺术家架子。

担任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时,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并且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

耄耋之年,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时,每次开策划会他都是第一个来,每次排练节目他总是最后一个走,13次节目审查他次次都是提前到场。

如今,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

2016年2月12日凌晨三时,他平静地离开了尘世。

“文坛泰斗满腹经纶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时代楷模一腔赤诚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

”34字的挽联诠释了他一生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辈子为信仰而歌、为时代放歌、为强军高歌的炽热情怀。

(摘编自《光明晚报》)

相关链接:

①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外,阎肃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被公认为“智多星”、“点子王”。

(凤凰网《您走了,歌还在》)

②阎宇说,父亲没教过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阎肃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

(南宁新闻网《著名词作家阎肃逝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阎肃认为,艺术家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品要走在时代前面,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阎肃虽然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但是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流行文化毫不排斥,有时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吸纳一些时尚元素。

C.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可谓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他创作的作品都深受大家喜爱。

D.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阎肃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红色剧作,如《红灯照》《忆娘》《我爱祖国的蓝天》等。

E.阎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子女照顾和教育的时间较少,但他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儿子阎宇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尊重每一个人。

(2)文章开头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栏目组给阎肃的颁奖词有何作用?

(6分)

(3)从艺65年,阎肃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

请简要概括。

(6分)

(4)阎肃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极富人格魅力。

这种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③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参观者就不由分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④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⑤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⑥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①③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北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但俄罗斯之所以能在乌克兰危机中应付自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