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35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傅军*(上海市恒丰中学)

关键词:

二期课改、体适能、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1、实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交往能力和谐发展”的二期课改新目标

“增强”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已经明确的列入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任务。

然而,由于生物体育观的长期影响,学生生理适应能力的增强或提高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或提高则是伴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才被认识和重视。

在二期课改“九年制义务教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依据中所提到的“必须适应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要符合生理学原则,心理学原则和社会学原则”。

同时在《大纲》中对不同年龄段也提出了不同相应要求,如6-8岁阶段:

有重视规则作用,发展自制力和同伴交往中感受被接受或拒绝的体验;9-11岁阶段:

根据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开始注意到自己与同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现为勇于维护集体的荣誉,并能多考虑自己在集体内部的地位等特点,指出对学生相互交往提供必要的指导;12-15岁阶段:

根据学生热爱集体生活,希望得到同伴承认,同辈团体的评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等特点提了增加集体活动教材,促进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同时还提到16-18岁年龄段应在以上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等等,总之《大纲》提出总的精神是要适应学生群体心理的丰富性,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教材对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影响。

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进行的“三类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和“三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改革实践,促进和加快了这一体育教育理念从理论向教学实践的快速转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校“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从2003年3月起,在02届预备年级进行了“适能体育

--------------------------------------------------------------------------

*本课题组成员:

陈峰(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陈剑新(恒丰中学)、陆军兵(恒丰中学)、牛龙山(恒丰中学)

执笔者:

傅军(恒丰中学)

课”的实践研究,把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分为由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适能体育课构成,每学期安排三分之一的计划课时进行适能体育课的教学实验。

本研究的开展,无意去摈弃传统体育课原有的增强或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方面的功能,而是希望通过适能体育课与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教学的整合,

寻求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对学习环境适应和生活环境适应能力获得同步提高,特别是增强或提高学生的主动适应能力。

我校从2003年起,在二期课改的指引下,在“体适能”风靡社会人群时,我校抓住这两大热点,同时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进行变革,围绕“3+1”动态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使每一位学生在自我发展的体育教育天地里健康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初中生活。

从此我校孕育了”适能体育课”,为达到培养目标,是“适能体育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重要问题。

2、学校“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

恒丰中学的办学理念是:

“全面发展,张扬个性”。

这一办学理念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得以落实呢?

为此,研究组制定了体育教学的达成目标,即:

(1)重视增进身体健康,强调发展个性创造才能,培养体育情操,体育意识、发扬竞争协作精神,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合适的、优化的组合链,拓展体育活动功能。

(2)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创设一个完美的健康状态,使学生达到身体适能、情意适能、社会是能、精神适能、文化势能、最终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4)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随着我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教学结构改革中,特别贯彻实施新的《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课教学类型构成设定为“普通体育课”、“选项体育课”和“适能体育课”。

根据课程目标的多元指向,结合教材结构和学生特点,将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化的目标指向,共同完成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3、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目标

“适能”体育课大胆启用富于创造的新课程。

它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传统的教材教法作了合理化的改进,用生活体育游戏的方法编入教材,使学生尝试、体验适能教学的发展。

同时更适应当前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负担。

把大量的空间置于“适能”课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在适能中活动,在活动中发展,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意识到只有遵守群体规范,热爱他人,热爱群体的情感才受人欢迎。

因此,实践证明,“适能”体育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概念界定:

体适能:

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一种能力。

适能体育课:

本研究中的“适能体育课”是指,适应学生体育活动及健身能力,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相互学习为学习手段,按照自身所需要的发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科学性的锻炼,以及能适应各种环境(生理、心理、教学环境)的一种课程。

学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过程。

三、研究实施

1、研究目标

(1)形成一套适应本校体育教学实际的的系列课程;

(2)通过实践研究,适应我校九年一贯制体育教学策略方式;

(3)通过适能体育课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并掌握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

(4)通过适能体育课的实践,建立并逐步完善校本的“3+1”动态模式;

(5)通过6年的持续实验,使我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不断获得提高,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理念新颖的团结合作的体育师资队伍。

2、研究主要阶段

2003年3月对“适能体育课”的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和改革举措做出新的定位,启动研究工作。

2004-2005学年度年确定研究操作点,以“3+1”动态模式为研究核心,明确目标责任、分解、细化、落实研究任务。

2005年9月确定“3+1”动态组合模块中的“+1”模块的动态周期流程并实践。

2006年2月调整“3+1”动态组合模块整体运转、流动的模式并实践。

2006年5月初步制定以“学分制”流动方案并确定“1”为展示和比赛。

2007年3月形成完善的“适能体育课”操作程序,总结研究成果。

3、教学设计

(1)设定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适能”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以课程标准指出的目标体系为前提,同时展示课程内容实施要求,使目标建立在健康和运动线上,留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作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体现: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来表述。

同时在三个模块中设分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模块中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三大模块有机运转中,自然形成比赛、游戏和创造性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即要根据内容确定的依据,又要活动内容本身价值来确定指定教学目标,所以在“适能”体育课预先设定的目标是灵活多变的,因此目标以学生为主。

(2)培训教师

听取现代教育理念的讲座,引导教师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课改精神相结合,通过专家报告、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发展教师的个体学习和团体学习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的一流体育教师团队。

(3)编写教学计划

适能体育课的定位是自主发展。

因此按年级组“3+1”动态模块中制定编写、教学计划(以学期计划在生活或课题单元)。

在每堂课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把握好“度”,有重点、难点、有目的地灵活去实施编写。

如专项板块(篮球):

女生从最基初的掌握运球→传、接→投篮,重点熟悉球性,移动脚步。

男生就可以提高基本技术和学习简单的战术。

素质板块的运动处方和今日菜单,引导学生实现自己创造性地去完成课题单元教学。

兴趣板块的健美操队从简单、单一的基本动作→组合→踏板操→球操→哑铃操,还有民间体育的跳竹竿和独轮车等。

由于兴趣板块面广,它来自于社会体育项目较多,所以它制定生活单元教学。

课型

适能体育课

课的定位

自主发展

目标设定

学生为主

教学内容

学生选择、综合内容、活动素材

教学计划

学期计划(生活或课题单元)

组织形式

年级组3+1动态模块

器材配置

学校提供、学生提供

教法特征

创设环境确定课题引导巡视促进协调

学法特征

自主学习自我监控适应环境发展能力

评价方法

描述性评价

(4)编制学案(见附录一)

4、教学实践

从适能体育课堂和社会结构来看,这是师生的职责,之间不仅是技术的教与学,同时也渗透了思想品质教育的职责,而且还应包括多方面的社会文化。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沟通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通过和学生建立相互的信赖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是要靠教师主动创造

的,它是不能命令学生对他的信赖。

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服服帖帖,纪律严明,自以为是学生对他的信赖,其实只仅是他的地位所决定的,这种教学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

但是也不能靠迁求学生对他的信赖。

教师让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开始可能会取得部分学生说好,但过了不久连队伍集合都有困难。

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取得学生信赖呢?

鲁迅先生说,教师“须是指导者、协商者,不是命令者”。

这就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个引导者、协商者、唤起者,而决不是强度令者、教训者、监督者。

其唯一途径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同时教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并且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态度,行为给于负责的评价。

例如:

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说:

“今天谁当家”,这简单的一句话即给了学生主人翁的指导思想,又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有创设情景中实现学生自主学练,有效地调节学生精神状态,使学生用最佳的状态投入到上课之中。

(2)把握教学定位

“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面对教师的教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

也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局限于健身。

而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新课程观念,通过“适能体育课”的实践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大家认为教师的教学定位是:

站在学生对面――演示;站在学生前面――带领;站在学生侧面――帮助;站在学生后面――服务。

我们是寻求以教师服务为主,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也多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增加了,比如,兴趣模块跳竹杆,在教学中老师用了激发性教学技巧训练:

①课前准备:

教案设计可先参考前述之活动设计原则

②规则:

听(敲节奏,音乐),看(动作结构构成),学(体会动作),在开始前先

把规则说明。

③以手势、戏剧化的表情做指示,肢体语言的丰富性可增进学生的参与与提高兴趣。

④引起兴趣:

神秘感、戏剧化的开头,出奇不意。

⑤分组再分组:

常见比较好的同伴都一起跳,不常拆开;分组再分组的方式,打散常聚集的伙伴,促使和其它伙伴一起有互动机会,增进社会人际能力。

⑥设“露一手”:

由教师亲身参与学、练中发现,个别学生已掌握好的技巧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给予一定的时间,展示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即满足她们的需要又起了示范及让学生“开开眼界”的作用。

同时,还能使大家对课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情感。

在这样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获得了主体的自尊与自信。

教师在确

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以一个指导者、关心者、服务者与参与者的身份来进入教学活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尊重学生,抱着真诚态度关心、同情、帮助和发展他们和个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适能体育课首先体现能力适应要求,其次由学生根据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大量的活动素材中选取学习内容,自由组成学习团体。

(4)构建“3+1”动态模式(见附录二)

(5)学习与物质条件相结

二期课改的目标必须与上海的发展步调一致,即在2005年达到亚洲人才的高地,2010年达到能与国际一流水平对话的地步,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体育的硬条件必须过硬,为此已将操场的陈旧,设备的简陋,与今上海新客站同步,已成不夜城的一颗名珠,不仅校舍焕然一新,而且具有特色的屋顶操场,风靡社区的“耐克篮球基地”活动场所,还有“米拉舞坊”,器材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引进大众休闲体育内容(帕拉帕拉舞、飞镖、羽毛球、网球、搏击操、瑜伽、迷你高尔夫)改造传统的竞技内容(如降低技术难度、利用简易可行的场地或器材、添注趣味性)、增加娱乐性的内容(如游戏、创编活动、自制学具、社会热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纷呈、愉悦身心、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学习平台。

正因为如此,我们将适能体育课确定为在“3+1”动态组合模块,例如:

在兴趣板块中的健美操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年多来每年龄阶段各有150人参加,每教学时段女生占多数,深受女生的爱好,她们身着自备贴身的黄黑镶嵌的健身短装洋溢着强烈的青春活力,令人喜悦,学生自然站立,形成梅花队形,面对着镜子,展现自我,课中即有形体练习,又有健美操,再加上踏板操、球操以及哑铃操,每一组合都各有学生“当家”领操。

完整、融洽地从学生欢快的动作和表情中,可以看到她们非常乐意有这样的适能体育课。

(6)学习与自锻相结合

二期课改的理念很多、很新,它讲究健康第一,强调学生身体差异和兴趣不同,所以不能“老师教你怎样做,我就照你这样做”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去创想,把在生活周边看到过或听到过的、去适能、尝试、体验。

在不同的程度过程和教师启发引导,加深印象中获得成功。

例如:

素质模块教学看上去有一点散乱的感觉,他们在干什么?

其实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教师开设的运动处方和今日菜单掌握运动方法和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现场布置场景。

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布置的场地相互协调进行练习。

就如八年级四班王浩同学身体偏胖活动能力差,他对耐力跑是有一定困难,班同学手拿一只篮球跑在他的前头跑,引诱他拿到这只篮球后就和他一起打篮球。

当这位同学累了不想跑了,那位同学再次引诱,看上去是嘻嘻哈哈地笑,“玩”其实给他鼓励,信心,这样很快地提高了心肺功能,达到了健康目标。

目前王浩同学已成为兴趣板块的小干部。

实践告诉我们适能体育课并非以往的“放羊式”的活动课,而是掌握互动与合作上将一项任务分到每个具体的角色位置上,让每个“位置上”的角色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对自己所处位置有种自动感、主动感、能动地与其他位置上的成员和谐协调,共同施展才能,发挥各自能量。

(7)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当前教学中的生命线,适能教学是目前独创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获得出自需要和目的的技巧技能,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寻找让学生主动活动的教学方式,例如:

双手胸前传接球,从传统的传授法就是基本技术,从讲解到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兴趣,而现在首先让学生适应篮球活动中的外环境,确定学生存在差异,并用游戏方法取代于实践操作,让学生时有交流和互助的表现,加深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同时对学习感到兴趣。

又如:

男生学习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中,老师先问行进间投篮有几种技术?

并叫同学示范,同时又给一定时间开放,力求在引导中进一步了解行进间高手投篮技术。

在巡视,点拨要领中加强对个别学生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对照,交流心得,挑战难点,激发学生质疑,仔细观察,探索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

由于学生能带着问题练习,积极思考,教师不时参与进行各小团体的练习,帮助学生发现和归纳,加深体验。

的确,学生很容易接受新的技术,同时又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意识。

(8)学习与安全相结合

身体适能是身体适应运动的综合能力,它是由身体肌肉力量,肌耐力,心肺功能,柔韧和协调,还有体内脂肪的百分比所构成,从而连成体适能的活动。

因此所有体适能活动内容均以安全为第一,因为他们有个别差异和能力存在,不强求有统一表现或成果。

(9)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目标

“适能”课堂教学过程是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情感基础上,老师允许和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疑问;提倡学生的创造性性格和逆向思维的习惯,在条件的许可下,满足每个学生提出的需求,力图求得在教学时提高教学效益的一致性,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即共同构建学习目标。

从目标上看:

目标设定由教师为主→师生共建→学生为主,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

从教学过程上看:

共性学习→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学生们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灵活;由约束到开放的学习过程,不同特点的体育课为学生共同搭建了“主动学习”的平台。

从课的定位看:

共性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各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人际效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需要,为体育课程教学多元目标的达成提供了重要保证。

(10)管理上的总量调控

所谓总量调控就是为了加强课程管理,在教学安排时根据各类体育课的任务,充分考虑各种干扰因素(如雨天、法定假日、考试等),来进行总的比重与教学时数的设定,并随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研究成效

1、学生的初步感受

把健康与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兴趣,培养习惯,增进保持健康的体魄,而这种联系是靠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来达成的,通过座谈、访问、调查、数据统计,在行动研究中证明:

(1)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

对适能体育功能认识较全面,大部分同学认为体育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增进身体健康,磨炼人的意志。

见(调查表一):

类型

非常赞成

赞成

一般

不赞成

非常不赞成

体育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5.4%

53.8%

18.9%

1.9%

参加体育活动能提高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28.6%

58.9%

11.2%

1.3%

参加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

32%

54.2%

13.8%

体育运动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33.4%

62.5%

4.1%

体育运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

38.6%

56.5%

4.9%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竞争、拼搏、合作意识

34.4%

60.9%

4.7%

(表一)

(2)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自我管理,参与教学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主体意识活跃,自我健身能力强,个性和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见(表二):

学习情况

人数

百分率

学生使用学习手册

531人

100%

学生自开运动处方

329人

62%

学生自订学期计划

403人

76%

学生自设锻炼计划并实施

106人

20%

学生主动对教学提出建议

159人

30%

(表二)

(3)心理素质有了提高

情意表现良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通过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观念,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主动健康的心态正在形成。

见(表三):

情意表现

人数

百分率

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的学生

504人

97%

对教学内容感到满意的学生

494人

95%

对教师教法感到满意的学生

468人

90%

表示能融入不同群体学习,并感觉良好的学生

364人

70%

觉得更快乐,更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

509人

98%

(表三)

2、教师的教学感悟

通过实践、反馈、分析、整理,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适能体育课教学实施方案感到满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明显好转,对体育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使用学习手册,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运动处方和学期计划来调整学习进程,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学习,主动思考,积极锻炼的学生逐渐增多,主动学习的氛围在校内已逐渐形成,体现出“适能体育课”对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趋向。

(1)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适能基础指标呈良好发展态势

对学生体锻达标测试的统计分析表明:

①近三年的同龄比较,2006年优良率比以往提高9.65%,合格率提高2.65%。

②2006年与附近二所学校(条件比较相符)相比,优良率分别高出1.3%和20.5%,合格率分别高出1%和7.1%。

③05、06年施行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试行方案规定的要求。

(2)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充满信心,有些项目已崭露头角

对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

有94.3%学生在学期总结中认定自己能感觉自如地经常(每周有3次半小时以上的)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并通过小组评议。

由实验学生组成的将棋队有24人在上海市中学生将棋比赛中进入前三名,2005年获得了上海市“夏普杯”将棋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小学男子冠军、初中女子冠亚军、初中男子亚军、2006年由区政府主办的上海市“城市杯”国际讲棋邀请赛中我校选手获男子组冠军。

由实验学生组成的橄榄球队将代表学校参加中国04—05NFL的腰旗橄榄球联赛(上海赛区);2006年我校板球队参加了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板球锦标赛获第三名的好成绩,由实验学生组成的健美操队代表学校参加了上海市“聪尔杯”等市区举办的健美操比赛。

学校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沪北将棋活动中心”和“米拉舞坊”。

(3)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有显著提高

对学习手册的统计分析表明:

根据教师的评定和部分专家的认同,有80.7%学生制定的学案达到了“学习目标确切”的要求;有75%学生制定的学案达到了“选择内容合理”的要求;有61.4%学生制定的学案达到了“安排练习科学”的要求。

(4)带动了学校各门课程在“适能教学”方面的研究活动

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已在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2004年9月起,“适能教学”的研究已被列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和科研计划。

仅仅半年时间,语文课程就开设了“语言艺术表演课”和“影视鉴赏课”,数学课程开设了“生活中的金融课”,外语课程开设了“英语歌唱课”,政治课程开设了“礼仪修养课”,地理课程开设了“东方旅游课”,美术课程开设了“环保时装课”等,这些学科性的适能教学,内容上生活化,教法上情境化,组织上动态化。

上海的新闻媒体也以《恒丰中学“体适能”走进课堂》(2003年10月23日解放日报)、《恒丰中学全面开展适能体育,98%学生喜欢上体育课》(2004年3月25日解放日报)为题专门作了报道。

3、取得的成绩

2003年4月10日为全区中学体育教研组长与部分教师(60余人)演示并进行研讨。

2003年4月29日为市校长研讨班演示并进行研讨。

2003年12月25日为市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和各区县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部分体育教师(100余人)演示并进行研讨。

2004年3月全校各年级启动适能体育课教学。

2004年5月19日为市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演示并进行研讨。

2004年9月《适能体育课的实践研究》在校内推广,恒丰中学各学科启动“适能教学”的研究。

2004年10月与区实验中学进行校际教学交流。

2005年2月与安徽铜陵三中进行校际教学交流。

2006年2月调整“3+1”动态组合模块整体运转、流动的模式并实践。

2006年5月初步制定以“学分制”流动方案并确定“1”为展示和比赛。

2007年3月形成完善的“适能体育课”操作程序。

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