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204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出国班

2019高二年地理学科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分值:

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示意《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三纵一横”四条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

A.路线ⅠB.路线Ⅱ

C.路线ⅢD.路线Ⅳ

2.沿路线IV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17年7月8日,马云的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消费者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扫码就可以进店,结账的时候没有收银员,系统会自动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支付宝自动扣款。

据此完成下列题。

3.马云首家无人超市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科技的发展B.市场的扩大C.交通运输的发展D.优惠政策的扶持

4.“滴滴出行”是一款综合性的网络约车软件,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

据此回答下题。

“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GIS②RS③GPS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右图示意罗讷河流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B.夏季,积雪冰川融水

C.秋季,山区地形雨D.冬季,地下水

6.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上游修筑梯级大坝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气候干旱降水量少D.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

7.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主要原因是()

A.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B.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

C.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D.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读图回答问题。

8.甲、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A.种植业、畜牧业B.畜牧业、林业

C.畜牧业、种植业D.种植业、林业

9.当前甲、乙、丁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B.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湿地破坏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

红水河是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1降水丰富,水量大

2含沙量小,无结冰

3地形崎岖,落差大

4平行水系,支流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除开发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有()

1发展钢铁工业②发展有色冶金③小麦种植④水产养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

农业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形成了一系列农作带和农业区。

读图完成下列题。

12.美国玉米带、小麦区均属于()

A.热带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3.关于小麦区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高温多雨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地势平坦广阔 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右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1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1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3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④开发深层地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4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②③⑤⑥

该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18.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

图10是我国东部某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可能是()

A.洞庭湖平原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0.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气候条件是()

A.热量不足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D.炎热干燥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

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21-2题。

读图回答问题。

2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2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2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

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

26.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7-28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2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

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2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如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土地盐碱化B.乙—水土流失

C.丙—森林破坏严重D.丁—大气污染严重

30.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联系性

31.目前治理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植树种草蓄水保土B.打坝淤地贮水拦沙

C.深耕改土提高肥力D.调水扩大棉花种植

下图是“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

32.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净化空气C.保持水土D.平衡大气成分

33.与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C.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该区形成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量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丰富的水资源

A.②③B.①③

C.②④D.①④

35.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

锐减

36.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37.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

38.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能源)指向型

39.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A.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D.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40.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上游乱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1.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图2)。

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

(2分)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8分)

 (3)该流域沿岸工业城市密集,可能给黄河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6分)

42.下图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和群落。

下右图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8分)

(1)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

(2分)

(2)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3)说出L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4分)

(4)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稻米生产的特点,写出应对措施。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9高二年地理学科期中考试题(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B

D

B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A

A

D

B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C

C

A

A

C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B

B

B

B

D

D

A

B

41.(22分)

(1)水能 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6分)

(2)方案②(2分)。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

水平;加大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行清

洁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8分)

(3)有利于对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量排污会加剧河水的污染;增加河水的使用量,易引发河流中下游出现断流。

(6分)

42.(18分)

(1)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分)

(2)差异:

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于乙地。

(2分)

原因:

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

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乙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乙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4分)

(3)乙地以上河段:

①开发利用水能或修建水电站或开发水力发电或发电或修建水库);②开发利用热带生物资源;(或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或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乙地以下河段:

①航运;②修筑防洪工程或灌溉。

(4分)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稻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商品率;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6分)(答出三点即可)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

她早已迷路。

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

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

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

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

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5.文章说“她早已迷路”,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迷路”的理解。

(5分)

6.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关于数宇经济最权威的定义是6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

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书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至201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