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08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docx

石塘锰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稿

 

松桃县石塘锰矿

开发利用方案

 

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01月

 

松桃县石塘锰矿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规模:

3万t/a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01月

附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

5000)。

2、开拓系统平、剖面图(1:

2000)。

3、采矿方法标准图(1:

500)。

附件:

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05]1027号《关于准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三地质大队办理松桃县石塘锰矿划定矿区范围的函》。

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备字[2005]95号<关于《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3、《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5]65号)。

一、概述

(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

石塘锰矿矿区位于松桃县城南西280°,平距约40km,属乌罗镇管辖。

矿区范围:

东起三角老-易家-两叉河,西至土地坳-偏山,南自白沙井-张家,北止寨朗沟-天麻寺。

地理座标:

东经108°48′23″-108°50′35″,北纬28°01′00″-28°02′29″,面积12km2。

矿区距乌罗镇约10km,北侧仅有3km的乡村公路,有村级大道通达矿区。

乌罗镇距松桃县城70km,有松(桃)—印(江)干线公路经过,距渝—怀线孟溪站约30km,交通欠方便(见图1—1)。

石塘锰矿隶属于松桃县乌罗镇,石塘锰矿属股份制企业。

由于石塘锰矿矿区矿体赋存较深,采用地下开采,规模为3万t/a。

本开发利用方案的基本原则是:

规范开采工艺、加强安全措施、提高工效、注重环境保护及职业卫生。

(二)编制依据

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05]1027号《关于准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三地质大队办理松桃县石塘锰矿划定矿区范围的函》。

2、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2004年12月提交的《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

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备字[2005]95号<关于《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4、《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5]6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l6424一1996)。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1986)。

1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考评办法及标准》。

11、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勘测资料。

经实际勘测现场情况与地质报告所述一致。

二、矿产品需求状况及预测

(一)矿产品的国内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

锰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轻工、机械、通讯、农业等各行各业。

锰是炼钢过程中脱氧剂、脱硫剂,也是很好的合金元素。

在生铁和铸造生铁冶炼时,配加少量的锰矿石,用以增加铁水中的含锰量,可以改善高炉操作的流动性能。

在有色冶金方面锰可以作为湿法冶炼中的氧化剂和有色冶金中的合金元素。

在医药方面锰主要作为消毒剂、制药氧化剂和催化剂等。

锰以化合物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锰的平均含量为0.1%,占已知元素含量的第15位。

可供工业利用的大部分是锰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主要的氧化锰矿为软锰矿、硬锰矿、偏锰酸矿等,主要的碳酸盐矿物为菱锰矿、锰菱铁矿等。

我国的锰矿保有储量约5.37亿吨(1998年底),矿石资源的特点是:

碳酸锰矿石多,氧化锰矿石少;贫矿多,富矿少。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的富锰矿资源对2000—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仅为40%,属于供应严重不足的矿种。

我国的锰矿产地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其矿产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0%,其中广西和贵州属储量较多的省区。

贵州的锰矿主要产于铜仁市和遵义,全省2001年底共有锰矿山26个,锰矿石产量为260kt。

由于锰矿石的供需矛盾突出,近几年锰矿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均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二)产品价格分析

目前,品位在20%左右的锰矿石的市场价格为200—300元/t,其市场前景较好。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概况

矿区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北东缘,山脉呈南西—北东向延伸,最高山峰海拔标高1464.00m,最低为大堰沟谷,海拔750m,相对高差300—700m,地形坡度较大,沟谷切割较深,植被非常发育,属中山峡谷地形,构造剥蚀地貌,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750m。

区内无大的河流,溪沟较发育,东部主要以水濂头沟汇流入冷家坝河,西部以殷家沟和大堰沟汇流入大路河,均属沅江水系。

水质较好,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温暖气候,气候凉爽,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为1386.45mm,每年5到7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为12.33°C。

每年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3.6°C。

每年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8°C。

12月至次年2月为间隙性冰冻期,对野外生产有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基本烈度属Ⅵ度区,因植被非常发育,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矿区内居民均为汉族,劳动力较富余,可耕地较少,无工矿企业,经济落后。

国家电网已覆盖矿区。

石塘锰矿于1966年贵州省地矿局103队进行面上锰矿找矿时发现,同年,并施工了少量探槽进行揭露了解和矿点评价。

1979年贵州省地矿局103队开展了初步普查工作,完成1/10000地质测量1.75km2,1/5000地质简测1.75km2,探槽27条,浅坑4个,对地表进行较系统的揭露,控制含矿层走向延伸长约700m,确定有工业矿体存在。

1992年贵州省地矿局103队开展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50000普觉、孟溪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9年贵州省地矿局103队在《铜仁——松桃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评价》中,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圈定石塘锰矿预测区。

初步预测本区锰矿石资源量约100—160万吨,为该矿普查地质工作提供了依据。

2004年12月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编制《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2005年6月13日通过专家组评审。

经评审,现矿区范围内锰矿石保有资源量52.19万吨。

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1.6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

为30.59万吨。

松桃县石塘锰矿矿区范围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划定。

(二)设计项目的资源情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及第四系。

板溪群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西部;震旦系和寒武系分布于矿区的北东部,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板溪群(pt3)

鹅家坳组(pt3bne)据岩性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pt3bne1)未出露全

为黄灰、灰色粉砂质板岩。

第二段(pt3bne2)

下部为灰绿色层纹状粉砂质板岩夹绢云母板岩。

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粉砂质板岩;上部为灰色厚层含凝灰质粉砂质板岩。

厚度:

100.70—160.30米。

第三段加第四段(pt3bne3+4)

下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石英岩状砂岩,夹黄灰色薄层凝灰岩。

上部为灰色薄—中层含长石粉砂岩夹灰色薄层粉砂质粘土岩。

厚度:

80.50—200.50m。

震旦系

下统(Z1)

铁丝坳组(Z1t)

黄灰色薄--中层含砾砂岩、含砾粘土岩,顶部为灰黑色含砾杂砂岩,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度:

2.79—24.03米。

大塘坡组(Z1d)据岩性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Z1d1)

下部为黑色炭质页岩、钢灰色菱锰矿层和黑色含锰炭质页岩,在矿层的顶部见一层厚约30—100mm黄灰色砂质粘土岩,同时在炭质页岩中见粉状黄铁矿;上部为黑色炭质页岩和黑色含粉砂质炭质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度:

7.90—44.32米。

第二段加第三段(Z1d2+3)

下部为灰色、黄灰色粉砂质页岩,含少量炭质。

中部为黄灰色薄层粘土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见细粒黄铁矿。

上部为灰色层纹状粉砂质页岩。

厚度:

119.20—202.26米。

南沱组(Z1n)

灰、黄灰色厚层块状(冰碛)砾岩,中部夹黄灰色薄层含砾粘土岩,砾石含量3—5﹪,砾径(1mm—70mm),成分较杂。

厚度:

31.23—83.45米。

上统(Z2)

陡山沱组(Z2d)

灰色薄层—中层粉晶白云岩,白云石和石英团块较为发育,近底部为黄灰色薄层泥质白云岩。

厚度:

18.08—38.04米。

留茶坡组(lc)

(为跨时岩石地层单位)为黑色薄层硅质岩,底部见20cm黑色炭质页岩。

厚度:

14.89—33.84米。

寒武系

下统(∈1)

九门冲组(∈1jm)

下部为黑色炭质页岩,底部夹硅质磷块岩。

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夹黄灰绿色页岩。

厚度:

54.33—120.45米。

变马冲组(∈1b)未出露全

灰色、深灰色含炭质粉砂质页岩和灰色薄层粉砂岩。

第四系(Q)

主要为残积、坡积、河床洪积物。

厚度:

0—20米。

2)构造

石塘锰矿段位于梵净山穹状背斜北东翼和袁家坳向斜的北西翼,区内褶皱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0—135º,倾角20—40º。

断裂构造主要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两组断裂为主,层间断裂次之,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局部受断层影响发育一些小揉皱。

(1)石塘断层(F1)

区内为主要断裂,由北向南纵贯整个矿区,走向NNE—SSW,区内延伸长约3km左右,倾向90—120º,倾角在48—70º之间,断距10—100米,由北向南断距逐淅变小,破碎带宽0.5—3米,角砾为次棱角状,局部断面波状起伏,断层带上可见断层泉。

上盘地层以寒武系地层为主;下盘地层主要为大塘坡组,为一正断层。

(2)燕子窝断层(F4)

该断层位于牛角塘—燕子窝—高枧子一带,走向NNE—SSW,延伸近1km,倾向在90—110º,倾角在40º左右,断距约30—50米,断层破碎带宽0.5—2米,角砾呈次棱角状,见石英和白云石细脉,为张扭性正断层,上盘为震旦系铁丝坳组和大塘坡组,下盘为板溪群鹅家坳第四段,为一正断层。

(3)标水岩断层(F2)

该断层走向NNE—SSW向,延伸长约1.7km,倾向SE,倾角60º,断距在30—40米之间,破碎带宽0.3—2米,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上盘为大塘坡组第二段和第三段地层,下盘板溪群鹅家坳第四段地层,为一正断层。

(4)大堰沟断层(F5)

该断层途经大堰沟和下镭钵底,走向NE—SW,延伸长约2km,倾向SE,倾角58º,断层破碎带宽约3m左右,断距在30m左右,上盘为震旦系南沱组和寒武系地层,下盘为大塘坡组第二段和第三段地层,为一逆断层。

层间断裂主要发育在矿层和含锰岩系与底板铁丝坳组的接触带上,岩石破碎,同时形成一些顺层滑动面,石英和白云石细脉发育,对区内的锰矿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总之,矿段内无区域大构造,褶皱构造简单,断层规模不大,断距几至数十米,以走向NE-SW一组断层较发育、NNE-SSW一组及层间断层次之的张扭性断层为主的构造特征。

属中等复杂构造类型。

2、矿床特征

1)矿床特征

(1)含锰岩系

石塘锰矿产于早震旦世连续二元结构的剖面序列中,锰矿体赋存于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的下部,即向上变厚、变粗序列的底部,在层序上,它与铁丝坳组密切连生,构成所谓进积序列。

通过对该矿区含锰岩系进行了较系统的踏勘追索了解,沿走向出露长约4000米,从盆地中心向两端厚度变薄的规律较明显,并具不同的层序组合特征,即自下而上:

中心以含锰炭质页岩—菱锰矿(主矿层)—粘土岩(夹石)—菱锰矿—(含)锰炭质页岩组合;边缘含锰岩系则无矿组合,局部过渡为白云质岩相。

含锰岩系(Z1d1)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菱锰矿的产出,从现有工程的统计来看,该区含锰岩系厚度大于10米即可能有菱锰矿产出,而小于10米一般无工业价值的菱锰矿体,20—35米对菱锰矿体的形成条件最有利,矿层赋存于含锰岩系下部的炭质页岩中。

其岩性组合特征由下而上大致可细分为9层:

下伏铁丝坳组:

深灰至灰色含砾杂砂岩等。

a.黑色(含锰)炭质页岩。

厚度:

0—0.20m。

b.黑色层纹状含砂质菱锰矿、条带—块状菱锰矿(习称下层矿)。

具砂屑、泥晶粉砂屑结构、层纹—块状构造。

厚度:

0.35—1.30m。

c.灰色中至厚层粘土岩。

含星散状细粒状黄铁矿。

厚度:

0.20—1.00m。

d.黑色条带状炭质菱锰矿夹炭质页岩(习称上层矿)。

厚度:

0.05—0.12m。

e.深灰至黑色炭质页岩夹2层浅灰绿色含黄铁矿粘土岩(4—8cm)。

黄铁矿呈粗至粉粒状星散分布,局部富集。

厚度:

5.46—12.99m。

f.灰黑色至黑色含粉砂质炭质页岩,具层纹状构造。

厚度:

3.90—7.28m。

g.灰黑至黑色粉砂质炭质页岩。

含星散状黄铁矿。

厚度:

7.63—11.83m。

h.灰黑色至黑色含粉砂质炭质页岩。

厚度:

5.68—7.76m。

i.深灰色至黑色粉砂质炭质页岩。

厚度:

0.59—3.27m。

上覆大塘坡组第二段:

灰至深灰色层纹状含炭质粉砂质页岩。

(2)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通过探矿工程揭露,菱锰矿在地表连续分布,长700余米。

地表出露标高一般1000—1200米,最底控制标高1116.74m,已控制斜深400余米,宽200—400余米,走向控制长约800m,宽度200—400m,矿体厚0.51—1.30米,平均厚0.88米,变化系数17%。

矿体一般以一层较稳定的粘土岩分为上、下两层矿,与底板含砾杂砂岩相距0—0.20米。

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角于地表较陡20—40º,向深部倾角变小,一般20—25º。

3、矿石特征、类型及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

1)矿石特征

菱锰矿主要有泥晶结构、显微鳞片状结构,其特征如下:

泥晶结构:

矿石主要由泥晶菱锰矿组成,混伴有大量的炭质有机质及陆源碎屑不均匀分布,菱锰矿呈泥晶园粒状、藻球粒状,粒径一般为0.005mm,其晶粒间有泥晶白云石和方解石等充填。

多数菱锰矿呈泥晶集合体构成椭圆、襄状、板块状,部分呈断续条纹状与粉砂碎屑相间分布。

显微鳞片状结构:

矿石主要由泥晶菱锰矿组成,相伴有粘土矿物、炭质有机质。

菱锰矿呈泥晶结合体,构成长条状、扁豆状、眼球状定向分布于玉髓、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中,炭质有机质主要充填于由菱锰矿构成的碎屑间的裂缝中。

有时菱锰矿呈条纹状相对富集与粘土矿物相间分布。

2)矿石类型

按矿石自然类型有原生碳酸锰矿和氧化锰矿两种。

(1)氧化锰矿:

是近地表浅部含锰岩系(Z1d1)内的菱锰矿层经物理、化学及水解作用后原地富集形成锰帽型氧化锰,仅在局部工程中偶见。

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块状、网格状、胶状、肾状等矿石。

(2)碳酸锰矿:

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块状、条带状菱锰矿。

其主要特征如下:

块状菱锰矿:

呈灰黑色、钢灰色,具泥晶结构、块状构造,泥状断口比较平整,主要由泥晶菱锰矿组成。

条带状菱锰矿:

呈灰黑色,由泥晶菱锰矿、炭质有机质、粘土矿物各自相对偏集而成,具条带状构造,断口参差不齐。

3)矿石主要矿物组分、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1)主要矿物组分

菱锰矿:

为主要含锰矿物,占含锰矿物的97%,一般含量45%。

粘土矿物和石英:

为主要伴生矿物,含量4.5%;

白云石和方解石:

为主要伴生矿物,含量5%;

炭质有机质:

为主要伴生矿物,含量1—2%;

铁矿物:

矿石中铁有多种形式产出,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

其中黄铁矿为主要伴生矿物,含量0.2%,其他铁矿物含量甚微。

磷灰石和胶磷矿:

为主要磷矿物,含量0.1—0.3%。

(2)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菱锰矿为灰黑色含碳质较高的不纯结合体。

颗粒非常细,多为不规则粒状、扁豆状、条带状、树枝状、团块状等,同粘土矿物、玉髓、锰白云石等矿物相互紧密堆积,组成砂屑或层纹、条纹等。

黄铁矿一般呈圆粒状、莓状、半自形晶粒状、显微粒状,不均匀分布或偏集成层纹等,多分布在粘土矿物中。

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沿裂隙充填。

炭质有机质呈泥状不均匀分布在菱锰矿晶粒之间。

磷灰石粒度0.1—0.25mm,呈粒状嵌布于菱锰矿砂屑中和边缘及胶结物内。

胶磷矿粒度0.005mm左右,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与菱锰矿相互嵌生。

3)化学组份及含量

锰是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分,单件样品Mn品位11.00—26.00%,平均18.50%,变化系数18%;工程平均Mn品位14.23—20.31%,平均17.27%,变化系数21%,属贫锰矿石。

矿石中有害的组分P,含量为0.123—0.203%,平均0.155%,属高磷矿石,据统计,P含量与Mn品位的高低不相关;其它组分有TFe、CaO、MgO、Al2O3、SiO2、P、S、As等。

其中TFe含量较低,3.39—8.14%,平均4.79%,属低铁矿石;CaO、MgO、Al2O3、S、As平均含量分别为13.39%、3.45%、0.98%、1.58%、59.16×10-6;SiO2含量24.31—38.48%,平均30.22%。

CaO:

SiO2为0.44,说明本区矿石属酸性矿石(见表3—1)。

化学组份统计表           表3-1

工程

编号

矿体厚度(米)

Mn

MnO2

SiO2

TFe

P

Mn/Fe

P/Mn

TC46

0.94

14.23

21.07

38.48

8.14

0.167

1.75

0.012

PD7

1.24

20.31

0.00

27.46

4.34

0.160

4.68

0.007

LD1

0.87

17.09

0.84

37.24

4.19

0.147

4.08

0.009

LD2-1

0.85

18.07

0.30

36.40

4.19

0.138

4.31

0.008

LD5

0.73

16.62

0.67

29.82

4.10

0.171

4.05

0.010

ZK302

0.51

15.48

26.22

4.28

0.203

3.62

0.013

ZK402

0.61

15.59

24.31

3.88

0.123

4.02

0.008

ZK004

1.30

15.13

27.10

3.39

0.164

4.46

0.011

4、矿床开采技术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的分布及边界关系

区内地势陡峻,切割强烈,地形起伏较大。

中部相对较高,北西和南东相对较低,海拔标高在825—1484米之间,相对高差659米,山脉走向大多为北东、东及北西方向,少数近南北向,多呈坡度较大的脊状山。

北西边缘以风背岭-黄皇岭为分水岭;南东侧以三角老—大尖董—亮鸡公—安家坡为分水岭;南西侧以土地坳—大土梁子—牛塘坳为分水岭。

属构造侵蚀形地貌,地表水均发源于分水岭的半山沟谷中。

矿区内主要为小溪:

寨郎沟、毛溪沟、倒流水、殷家沟、大堰沟两叉河。

(1)寨郎沟和毛溪沟位于矿区的北西侧,在矿区内流长约2km,最低标高920米,流向向北,流经地层有:

(pt3)、(Z1)、(∈1)。

属幼年期小溪,主要靠降雨补给。

(2)倒流水位于矿区中部南西面,长1.5km,流向南西,最后汇入硐脚河,流经地层主要为(pt3)。

(3)殷家沟、大雁沟、纸槽沟、大沟位于矿区的南西面,由矿区中部流向南东,最后汇合于两叉河,河沟最低标高825米,源头最高标为925米,区内流程2.5km,流向与地层倾向近一致。

由于矿区矿层底板标高在1099.67—1315.88米,是矿山排水的主要通道,有利于矿山的生产,流经地层有:

(pt3)、(Z1)。

2)含水层

根据岩石成分、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结合钻孔的简易水文观测结果和泉水的出露情况,矿区除第四系外,从震旦系到寒武系均是一个含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同时又是一个相对隔水层。

大塘坡组第一段(Z1d1)为黑色锰矿层和黑色炭质页岩,厚度在15—42.39米,裂隙率在0.13—8.13﹪,钻进此层时,均发现涌水,一般水位标高1194.50—1327.90米,终孔静水位35.50—60.90米,为矿区内的主要含水层。

南沱组中的黄绿色厚层冰碛砾岩及黄绿色含砾粘土岩,富水性弱,为局部含水层,含承压裂隙水。

陡山沱组(Z2d1)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北东面,岩性为灰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和灰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出露泉水点一个,标高在1025米,流量0.218升/秒,为承压裂隙水。

3、隔水层

板溪群(pt3)中的黄灰色砂质板岩和板岩、大塘坡组第二、第三段(Z1d2+3)中的黑色含炭质条带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这些岩石的裂隙不发育,仅有少量闭合裂隙,不含水,有一定的承压性和隔水性,对水有一定的隔水作用,因此这些岩石可作为隔水层。

总之,矿段内矿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其矿体开采坑道大部分可自然排水;以锰矿层和(含锰)炭质页岩为主要含水层,含承压裂隙水,补给条件较差,涌水量小,富水性弱。

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4、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a.坚硬岩组

为矿层间接底板铁丝坳组含锰炭质细粒杂砂岩、含砾砂岩。

岩石较完整,结构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强。

b.半坚硬—软弱岩组

大塘坡组为菱锰矿、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粘土岩。

本岩组于该矿段分布较广,以页岩中的节理和裂隙较发育,岩石完整性差,为该岩组中力学性质最差的。

c.松散岩组

以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基岩风化带为主,结构松散,物理性能差,自然边坡稳定性较差。

(2)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

矿层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物理力学强度较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稳定性较差;在地表岩矿层0—20m的深度氧化带及构造破碎带附近,岩石较破碎,并随着地表水不断入渗,稳定性较差。

今后不管是斜坑或水平坑道开采方案中,除保安矿柱外,还需进行支护,为防止帽顶或地面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发生。

总之,根据上述所划分的工程地质岩组及矿层顶、底板围岩性质。

该矿段以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类型考虑。

今后在矿山建设时,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的粘土岩和页岩,受力后变形量大,浸水后易软化和泥化,对矿山建筑场地边坡的稳定都较为不利。

5、外部协作条件

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矿山开采不会对公路、电力等设施产生影响;

当地10kv农用电网通过本矿区,电源直接由当地电网引入,电力方便;

矿区附近有山间小溪,可供矿山生产和生活用水。

综上所述,矿山的开采技术及外部协作条件较好。

6、设计利用矿产资源量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2004年12月提交的《贵州省松桃县石塘锰矿段普查地质报告》及评审意见,经评审,提交(333)+(334)?

碳酸锰矿资源量52.19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1.60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

30.59万吨。

详见表3—2。

资源/储量计算与核实结果总表表3—2

块段

编号

资源量

类别

斜面积

(米2)

倾角(度)

体积

(米3)

厚度

(米)

体重

(吨/米3)

块段平均品位(%)

矿石量(万吨)

Mn

Si02

TFe

P

333

90938.67

30

79116.64

0.87

2.73

16.90

30.38

5.09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