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955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现状分析

1.1规划背景

根据纳雍县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用地布局的发展思路,城镇发展采取“北改南拓”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

为实施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加大城市开发力度,对纳雍县雍熙镇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实施改造,从而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2007年1月经甲方(四川博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纳雍县北部片区局部地段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1.2工作思路

1.2.1按照纳雍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县域发展建设区域包括县城、中心镇等地区。

其空间管制要点:

综合发展,取长补短,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产业优化和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雍熙镇是纳雍县的中心城镇,是纳雍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片区的改造应优先安排生活用地和公建用地,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标准,服务范围为全县城和周边地区。

通过对该片区的改造,确定该片区未来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购物的条件,完善该片区局部地段道路骨架及基础设施,为以后老城片区及其它地段开发模式提供示范指导思路。

1.2.2本次规划的重点是:

突出该片区地方性特色和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市民提供现代化商业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创造优美的居住、商业环境,建设配套完善的中心商业步行街和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营造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城市。

1.2.3采取优化的设计方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强调规划实施的可行性与城市开发在经济上的良性循环,确保该片区局部地段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的落实。

1.3规划改造区域现状

1.3.1区位关系: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纳雍县雍熙镇织纳路以北。

规划用地以北为纳雍师范学校,南临织纳路,西为纳雍县检察院,东为农田。

1.3.2概况:

规划区位于纳雍县雍熙镇织纳路以北片区,现有建筑房屋密集、杂乱,道路狭窄,消防扑救隐患严重。

整个规划区内的建筑密度大,楼层较低,多为2、3层,且多为20世纪60-80年代以前的建筑,建筑质量较差,破旧,多以达到有效使用年限;基础设施不配套且不完善,交通、环卫、安全、消防等问题较为突出,居住质量亟需改善。

规划范围内,地形呈丘陵状,高差较大。

最高点为1441.36米,最低点为1406.6米,且位于特殊学校以南处,其最大高差约34米。

本次规划用地四周,北面有师范学校、二中、县医院和特殊学校;南面有莺歌寨市场及七彩虹幼儿园和未来规划中的纳雍县行政、商务中心。

为本次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3地形地貌:

规划片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形态为山谷丘陵状,东边地形呈“S”型沟槽分布,地貌类型较复杂。

1.3.4水文地质:

规划区位于织纳路以北老城片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规划区位于卡拉河北部,缓斜坡较多,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

卡拉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

该区域不位于我国地震区划的地震带上,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规划县城建筑设防标准按地震6度烈度设防,重要设施设防标准为7度。

1.3.5气象:

据测定,1959—1997年,年平均气温为14.2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3摄氏度(1959年7月2日),极端最低-9.6摄氏度(1977年2月1日),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平均相差17.8摄氏度。

全县各地平均气温为12—15摄氏度之间,以13—14摄氏度分布最广。

全年平均降雨为1243.5毫米,一年中6月份降雨最多,平均225.0毫米,12月份最少,平均为22.7毫米。

全年平均日照数1179.9小时,占全年可照时的32.6%。

最多的1963年1812.0小时,占41%。

最少1991年的1093.3小时,占25%。

纳雍县风向在上半年以东北风和偏北风为主,频率占全年风向的30%;下半年以南风和西北风为主,频率占25%;静风频率占36%。

年平均风速仅1.1—1.8米/秒。

1.3.6景观:

规划区南临织纳路,该区域目前是县城中商业、居住区域,织纳路为城市主要过境公路,现有山地建筑,形成对织纳路的制高点,因此主要景观为城市商业景观和过境道路的点、线布局格局。

1.3.7用地与建筑:

区内用地主要为老城居住区。

本次规划范围内的建筑楼层较低,多为2、3层20世纪80-90年代的建筑,用地面积约5.59公顷。

现有各种建筑物(土木、砖混)约3.6万平方米,约320户1121人。

其中:

居民213户,2.4万平方米746人,农户107户,1.2万平方米375人。

1.3.8道路交通:

该片区南临织纳路,其宽8-9米,长约380米(规划范围),双向车道沥青路面;北临特殊学校道路,其宽3-4米,道路质量较差。

1.3.9基础设施:

该地块内缺乏排污及雨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十分薄弱,污水为明渠排水和明沟暗排,甚至有些地方污水直接排在地面。

消火栓配制不具备和不完善。

消防水池等设施不具备,给水主要靠织纳路枝管提供供水。

电力线均为电杆架空,电力来源主要从盐仓路110KV变电站引出。

电信工程现己建成6000门程控自动电话,4条800对市话出局电缆,交换机容量1000门,到目前为止移动公司13000户,联通公司G网7000户,C网1000户,现有装机容量基本满足需要。

邮政设施至1997年,县局拥有电子化函件、包裹处理机1套,邮政储蓄微机1台,报刊发行微机1台,邮件过戳机1台,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城市发展需要。

1.4综合分析

1.4.1高程分析:

区内80%以上的用地高程介于海拔1441.36—1406.6米之间。

最高点位于检查院以南已建5层楼房处;最低点位于特殊学校附近海拔1406.6米,其高差约34米。

1.4.2坡度分析:

拟建中心区用地坡度较为平缓,多介于4.8%—17%之间。

1.4.3坡向分析:

规划区内主要用地以南北向和西东向坡为主。

织纳路区域以西东向坡为主。

1.4.4地质分析:

由于本次规划位于城区北部老城区,按照《纳雍县城总体规划》要求,为适宜建设活动用地。

根据国家地震设防标准,纳雍位于六级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县城建设设防标准为6度地震设防烈度,重要设施设防标准为7度。

1.4.5交通分析:

北面支路是连接二中路的主要通道,织纳路贯穿整个改造区域的西东向,是一条城市过境道路,也是连接中心城区主要通道。

1.4.6景观分析:

规划区位于织纳路以北,该区域为目前县城中商业居住区域,织纳路为城市主要过境公路,是城市的主要风景线之一;规划地处中心城区以北制高点,显老城之势态,近可览中心城区之繁盛,远可观山河之锦绣,是城市开发不可再塑的宝地。

1.5用地评价

根据纳雍县县城近期规划和上述综合分析所确定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交通发展带、景观通视轴、地形条件的优劣,确定适建(Ⅰ级)、可建(Ⅱ级)、禁建(Ⅲ级)用地类型。

其中本次规划范围为Ⅰ级适宜建设用地。

2、规划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2.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2.4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2.5《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5年)

2.6纳雍县城总体规划

2.7纳雍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10年)

2.8纳雍县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9纳雍县建设局提供的数字化地形图

3.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2-2005

3.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3、规划强制性内容

说明中“红体字”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4、指导思想及原则

4.1指导思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突出生态及环境建设,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特点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城市形象。

通过老城的改造,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城市。

适应纳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起到促进纳雍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

本项目规划设计结合纳雍地区的区位条件和用地现状特点,发挥地域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展现现代城市风貌,充分利用地貌特征,打造山地居住模式;体现现代社区的居住功能和生活文化理念;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的实际,强调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应变性。

4.2规划原则:

4.2.1深化纳雍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2.2加强城市物质形态设计,建立城市空间秩序,营造城市总体风貌。

4.2.3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4.2.4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置,建设方便、舒适、安全的新型城市。

4.2.5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突出城市特色,创建商业化城市。

4.2.6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突出时代特征,体现乡土文化。

4.3规划区“五线”管制内容(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经考察,此次规划区内无后者三线)

4.3.1“红线”即道路控制红线。

(现有城市道路用地的保护)现有城市道路用地处于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之外时,在该规划道路未实施前,相关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不得超过该规划道路红线,同时其建筑物还应按相关规定退让现有城市道路用地。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与城市道路进行衔接时,其变坡点必须设在建设用地的道路红线之内。

建筑外沿线与规划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其高度(从人行道标高起算)在旧城改造区内不得大于道路中心线与建筑外沿线之间宽度的2.5倍。

(地下建(构)筑物)除城市基础设施外的其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沿城市道路布置时,其地下建(构)筑物不准超越建筑红线。

(地下建(构)筑物与用地边线的距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的地下部分与用地红线的距离,必须满足安全的要求,并不得小于3米。

(春天广场临丽锦商业街地下建筑除外)

(临街建筑墙外设施)临街建筑墙外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包柱、门廊、踏步、花台、采光井、橱窗、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超越建筑红线;

2车道变坡线、工程内部管网,不得超越道路红线;

3雨篷、挑檐、阳台、招牌等外墙设施,当其下部离室外地面净空高度小于3米时,不得超越建筑红线;当净空高度大于3米、等于3米时,可超越建筑红线,但不得超越道路红线

4.3.2“绿线”即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组团内绿地,本次规划区内组团绿地17071.51平方米,所占比重>30%。

(绿地禁建区与控制区)城市绿地禁建区内,不准建设与绿地规划无关的项目,但经许可的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除外。

5、规划目标、功能及规模

5.1目标:

以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运用现代城市经营理念,把纳雍县北部片区建设成为纳雍商业城市风貌展示区,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5.2功能:

纳雍县北部片区以居住为主,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片区。

主要包括了2大功能,即:

商贸及居住。

5.3规模:

5.3.1用地规模:

5.59公顷

5.3.2人口规模:

4312人

5.3.3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其中公建0.105万平方米,住宅14.5万平米。

(保留建筑0.368万平方米)

6、规划布局

6.1总体构想

6.1.1针对纳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现状布局,从建设现代化的商业城市作为出发点。

6.1.2强化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状况,形成快速、便捷、自然的道路交通系统。

6.1.3充分利用浅丘地形特征,组织山地特色的空间布局。

6.1.4居住分区与“商业街”结合的模式。

6.1.5居住组团形成园林院落。

6.2规划结构

6.2.1结构布局

雍熙镇北片区改造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片区”。

一轴:

指以商业、文化、娱乐为主体的商业街是该片区的主要商业发展主轴;它联动旧城区的部分商业和居住,衔接新区和旧城。

两片区:

即东、西片区。

6.2.2结构特点:

功能分区与规划整体结构关系密切,该规划区主轴线(丽锦商业街)将该区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三大组团,六个出入通道,将人流、车流相对分开,呈横向品字型结构。

6.3实施进度

结合该地块实际情况,切实考虑拆迁户利益,对此次规划的地块分阶段进行实施。

本次规划为两大片区,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西片区,计划时间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完成;第二阶段为东片区,计划时间2008年上半年——2010年上半年完成。

6.4用地规划

6.4.1居住用地(R)

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主要分布在该区主轴线的两大片区,沿商业街地块均为商住楼。

居住用地共计1.936公顷,占总用地的34.6%.

6.4.2公共设施用地(C)

包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及医疗卫生和公共厕所、综合用房用地。

6.4.2.1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设计中的一条商业街,以及织纳路沿线商住楼一层或两层,春天广场商住楼的地面两层。

6.4.3道路广场(S)

包括春天和丽锦广场,规划道路(丽锦商业街),占地1.949公顷,所占比重34.85%。

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配套的无障碍设施。

6.4.4绿化用地

包括春天、丽锦广场地块和各组团内绿化,共计1.707公顷,所占比重30.53%。

6.4.5市政设施用地(U)

根据纳雍县县城近期规划;结合该片区位置,在规划区内变电室设四处;公共厕所设置两处(其中:

一处为小区服务),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配套的无障碍设施;在各个组团均设置了垃圾集散点,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在规划区内设计一座地下车库,地上集中停车场在各个组团均有设置,共计停车位324个;室外消火栓间隔120米设置一处。

6.5用地布局

6.5.1居住用地

居住为雍熙镇北片区的主要用地功能,均分布于两大片区,尽可能选择用地基础好,便于建设的地块。

西片区考虑建设还迁住宅,住宅沿街部分设底层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可以满足商业、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不同使用的需要,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便于综合开发。

6.5.2商业用地

商业布局采用线、面相结合的模式。

线:

线性的商业步行街系统。

位于两片区之间,由一条南北向商业步行街和织纳路构成。

主要为小型商业门面,商品专卖店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步行街与住宅及周边相结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

面:

利用住宅沿街部分设置底层商业门面。

此类商业布置较为灵活,服务范围大,为居民的生活购物提供方便。

同时考虑城市居民、占地移民、近郊移民及失业人员等的就业安置,设置商业门面、服务公司、经营服务部等。

7、规划设计

7.1居住区规划设计

7.1.1居住模式

规划区居住模式以住宅小区模式为主,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组织物业管理。

7.1.2居住建筑布置方式

小区内居住布置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以丰富城市居住空间。

以“院落式居住单元”为阻止居住小区基本构成单元,使居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绿地,提供了公共空间(小区中心)到半公共空间(院落)的动静层次,对增进邻里交流,增加社区归宿感,营造社区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院落也将为老人、儿童就近活动提供方便。

7.1.3住宅建筑层数与间距控制

住宅建筑以七层加跃层的多层建筑为主体,并根据地形适当改变层数和少量采用小高层住宅,并充分利用地势特点采用错层、跌落、错跌、掉层等设计方法,丰富居住区的建筑轮廓线。

同时拥有良好的城市景观视线,因而设置多层联排式住宅。

居住区的住宅间距控制,在遵照总体规划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改善视觉空间。

在原有现状道路人行道边线后退2米。

(织纳路)

7.1.4建筑日照分析

纳雍县地处夏热冬冷气候区,全年平均日照数1179.9小时,占全年可照时的32.6%。

最多的1963年1812.0小时,占41%。

最少1991年的1093.3小时,占25%。

住宅日照大寒日为2小时至3小时,有效日照时间大约8小时,最少日照为1小时。

本次规划的建筑已考虑日照、主导风向、夏季的自然通风、朝向等因素。

在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时,迎风面尽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孔洞,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冷风渗透,处理好窗口和外窗的构造形式与保温措施,避免风、雨、雪的侵袭,降低能源的消耗。

尤其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规划设计应更有利于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建筑的朝向根据地形和道路的走向布置,主朝向最佳为南偏东10度至南偏西10度,适宜朝向为南偏东10度至30度,南偏西10度至20度。

局部地区建筑受道路走势的影响,朝向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适宜角度,在规划中采用调整建筑的体形系数大小如:

减少建筑的面宽,加大建筑的进深,达到长宽比适宜;增加建筑的层数;建筑的体形不宜变化过多,立面太复杂等。

7.1.5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及特色

规划区内建筑的屋顶形式采用平、坡方式的设计手法,突出时代和民居文化,住宅建筑的屋顶、退台形式,与自然环境相融。

通过地形起伏错落有致的变化,形成丰富的屋顶形态和轮廓线。

同时吸收地方传统建筑精华,将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建筑创新的过程中,结合环境小品的营造,形成城市所独特的风貌。

7.1.6建筑节能

该规划小区在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循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2-200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以及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7.2城市重要地段设计

本规划对雍熙镇北片区的城市地段提出设计原则和形态控制,以引导城市局部设计和建筑设计。

利用北片区的优越位置和人气的集聚,结合市场构成相对独立的商业步行体系,避免车辆与购物人群的相互干扰。

在发挥边缘商机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地块纵深的商业效益。

利用底商住宅打造商业步行空间,同时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实现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强调中心区的景观特征。

规划的商业街比邻原有商业中心,构成城市形态和功能的主框架,成为纳雍县城城市特色的要素。

7.3城市设计引导

7.3.1城市边缘设计

严格控制绿化用地和控制建筑天际轮廓线,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局部可采用少量小高层建筑,通过层数的变化创造丰富多变的形态;注重规划用地与周边建筑物的处理,合理利用并控制开发强度。

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量,尽量避免高切坡,加强对周边建筑的保护。

7.3.2城市重要节点与建筑设计

7.3.2.1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为春天广场和规划的商业街为节点。

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上节点处的建筑形态和风格,强化公共空间的塑造,合理进行绿化配置。

7.3.2.2本次规划所确定的标志性建筑为春天广场的商住楼。

在设计中通过地方特色的塑造、现代手法的运用,创造丰富的建筑特色。

7.3.3城市片区建筑形式控制

以多层建筑为背景建筑,以平、坡屋顶为基本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应实现整体性和丰富性、统一性与识别性的结合。

色彩,屋顶形式上遵循一定的建筑组团内统一及组团间变化的原则。

其中建筑色彩采用“两段式”形式:

底部商铺部分及一层住宅采用深色调,材质以面砖和涂料为主;中上部采用暖色(淡黄)和冷色(淡蓝),局部阳台用深色(赭石)加以点缀。

多层以局部坡为主,加以花架,形成简洁明快的线条。

7.4人文环境营造

7.4.1开辟商业步行空间,合理利用绿地,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7.4.2挖掘历史文化题材,结合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建筑小品、雕塑等,营造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人文环境。

8、拆迁移民安置规划

8.1规划原则

8.1.1拆迁安置区规划布局应紧凑集中,合理节约土地,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8.1.2控制建筑风格,做到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新城区建筑风格相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8.1.3在安置拆迁移民居住的同时,应对拆迁移民的就业进行合理安排,解决拆迁居民的生活问题。

8.2迁建安置

8.2.1拆迁安置区的设计与建设应以本次详细规划为基础进行。

8.2.2拆迁安置区布置在本次规划西片区,住宅底层布置商业门面,利于解决拆迁安置人口的就业问题。

8.2.3本次规划住宅建筑面积13.957万平米,公共及商业面积0.6478万平米。

(含底商)拆迁安置区的实施建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9、道路交通规划

9.1现状道路:

本规划区道路织纳路贯穿整个规划区南缘,其宽7—9米,北面道路连接该片区北缘,其宽3-4米;无公交站点和停港设施。

9.2规划原则:

根据纳雍县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路网结构及纳雍县县城近期道路网规划(2001-2020年)所确定的站场布局,结合该片区地形特点、现状道路以及规划用地情况,规划布置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

9.2.1结合开发模式布置路网原则;

9.2.2远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9.2.3可操作性原则;

9.2.4科学、先进、适度超前原则。

9.3规划内容

在分析该片区的地形和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基本内容为联结内外交通联系,理顺内部道路关系,完善步行系统,按照规范规定布置停车港、站、场。

9.3.1在规划区的南缘,改造织纳路,红线宽度为16米。

9.3.2在规划区北面,按县城近期道路网规划,改造现有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

9.3.3为强化南北片区的有机联系,在规划区内,规划一条18米的商业街,与环城路和织纳路贯通。

9.3.4在规划区,结合用地性质规划在各居住组团规划相应的停车场。

9.3.5在规划区域内沿主要道路敷设有电力管道、电信电缆线、给水管道及10KV电力管道。

该规划区在商业区流动人口高密集的街道间隔300-500米设一座公共厕所。

居住小区设公共厕所一座。

废物箱的设置标准为:

商业街上间距为25-50米,交通干道上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上间距为50-100米。

9.4道路分幅

9.4.1规划道路18米

断面形式为4M(人行道)+10M(车行道)+4M(人行道)

9.4.216米道路(织纳路)

断面形式为2M(退让建距)+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2M(退让建距)

9.5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及竖向规划尽可能遵循现有道路标高,尊重现状,避免大挖大填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规划道路线形流畅以及雨水、污水工程的节省和可实施性。

9.6交通影响分析

本次道路交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北部片区道路狭窄、消防隐患严重的现状问题。

特别是丽锦路与环城路的贯通,使南北片区时空距大为改观,织纳路的加宽改造和北面道路的拓宽有效的形成城市内部车辆分流,从而使整个地块的划分出现了新的格局,提高了地块的商业价值。

10、管网综合规划

10.1电力工程

10.1.1负荷计算:

根据纳雍县县城近期规划指标和有关规定的技术指标,该小区规划住户1232户,每户按4KW计算,地下室按15W/平米,则安装负荷为4937.6KW。

(同时使用系数按60%计,则为2962.56KW)

10.1.2由主城区架空线下线后埋地引入10KV电源,在地下室和地上设变配电室,内设4台800KVA变压器,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供电系统为TN-C-S系统。

10.1.3根据现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次规划电力电表采用一户一表入户设置。

10.2通信工程

10.2.1规划

10.2.1.1电话需求量预测结合规划区用地性质、功能布局预测电信需求量:

住宅1.5对/户;公建200对/公顷;适当考虑公用电话。

10.2.1.2本规划区内纳雍县电信交换局提供电信业务。

10.2.1.3电信网络系统理顺现有电信电缆,改为沿道路人行道埋设。

沿道路规划6-12孔电信管。

规划区内所有弱电线路全部下地埋设,居住区内实行户线工程,根据规模设置电信交换箱。

10.2.1.4根据现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设置小区宽带网络。

10.3给水工程

10.3.1用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