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761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docx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说明:

红字体的必须掌握,复习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要全部多看多记(通常为原题),必须记住具体两种病害(如锈病、苗木猝倒病)和两种虫害(如松毛虫、天牛)的防治,便于举例时应用。

判断题除判断外还须改错,如果在判断不清时,建议打“×”。

在复习判断题时要知道对错的原因。

如果时间允许,凡是问答题要尽量多答.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和本质

一、名词:

1.园林植物病害:

2.病原:

3.症状:

4.病状:

5.病症:

二、判断:

1.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都是侵染性病害。

2.所有的林木病害都表现出病症。

3.部分真菌、细菌、空气污染、低温在特定条件下都能引起林木病害,因此都可称为病原。

4.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因素能引发林木病害,它们都具有侵染性。

5.一般病害除在外观表现出症状外,其内部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解剖结构方面的病变。

三、多项选择:

1.能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通常包括()

A、真菌B、细菌C、昆虫D、线虫E、支原体

2、()引起的林木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

A、真菌B、二氧化硫污染C、细菌

D、机械损伤E、低温冻害

3、()引起的林木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害

A、病毒B、低温冻害C、寄生性种子植物

D、营养缺素症E、细菌

4、林木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症组成,在感病林木外观表现出的()应归属于病症。

A、植物叶片变色B、组织腐烂C、霉层

D、白粉层F、斑点

5、林木感病后,在植物外观表出的()应属于病状。

A、组织坏死B、萎茑C、变色

D、肿瘤E、霉层

四、简答或论述题:

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

一、名词:

1.真菌的有性繁殖:

2.真菌的无性繁殖:

3.真菌的子实体:

4.真菌的生活史:

5.转生寄生现象:

6.病毒:

7.分生孢子:

8.真菌:

9.吸器:

10、锁状联合

11、非侵染性病原:

12.非侵染性病害

13.不可见危害:

14.灼伤:

15.药害:

二、多项选择

1、下列真菌所产生的结构中,属于菌丝变态的是()

A、吸器B、菌索C、假根

D、子座E、菌核

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

A、分生孢子B、卵孢子C、接合孢子

D、孢子囊孢子E、担孢子

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包括()

A、担孢子B、子囊孢子C、厚垭孢子

D、分生孢子E、孢子串孢子

4、真菌菌丝的主要功能主要有()

A、吸收营养B、顶端生长C、代替性功能

D、生长潜力E、横向生长

5、下列各种病原物中,()属于异养生物。

A、担子菌B、植物病原细菌C、植物病毒

D、类菌质体E、植物

三、单项选择

1、下列真菌的结构中,属于菌丝体变态的有()

A、菌核B、吸器C、假根D、厚垣孢子

2、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在有性敏殖产生的结构。

()

A、真孢子堆B、分生孢子盘C、子囊壳D、静孢子

3、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冬孢子B、粉孢子C、分生孢子D、游动孢子

4、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担子果B、闭囊壳C、子囊腔D、分子孢子器

5、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静孢子、卵孢子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分生孢子、卵孢子D、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6、类菌质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腐烂、坏死B、肿瘤、腐朽

C、斑点、烂皮D、丛枝黄化

7、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皮孔B、气孔C、直接侵入D、微伤口

8、细菌侵染林木主要以()侵入植物休内。

A、完整的植物表面B、叶片的蜡质

C、直接侵入D、伤口

9、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球状B、螺旋状C、杆状D、多细胞

10、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锈孢子B、夏孢子C、冬孢子D、性孢子

11、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降水B、雨水溅散C、气流D、介体昆虫

12、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欧氏杆菌属B、棒状杆菌属

C、野杆菌属D、微单胞杆菌属

13、下列病属中,()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A、线虫B、螨类C、类菌质体D、桑寄生科

14、()对四环素敏感。

A、类菌质体B、病毒C、真菌D、线虫

15、()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

A、真菌B、病毒C、寄生性种子植物D、藻类

四、判断:

1.植物受大气污染有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及不可见危害。

()

2.臭氧对植物的危害普遍表现为植株褪绿。

()

3.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会产生缺素症,因此,营养元素应愈多愈来愈好。

()

4.对缺乏某种元素所产生的缺素症,通常可观察其外部特征,叶片的颜色等变化便能确定,不必进行缺素症试验。

()

5.施用和喷洒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浓度过高,可直接对植物产生药害。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名词解释:

1、寄生性:

2、致病性:

3、致病力:

4、抗病性:

5、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

6、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

7、生理小种:

8、过敏反应:

9、水平抗病性:

10、垂直抗病性:

二、单项选择:

1、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A、植物病毒B、腐霉菌C、病原细菌D、立枯丝核菌

2、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关系

A、致病B、抗生C、共生D、营养

3、致病力主要指()对植物的致病强弱。

A、不同种的病原物B、病原物的种

C、病原物种内的不同株系或生理小种D、微生物

4、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症状。

A、腐朽B、腐烂C、坏死D、畸形

5、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

A、致病B、耐病C、抗病D、避病

三、判断

1.在潜育期,寄主植物内及其侵入的病原物都处于一种“平静”状态。

2.从越冬场所传播出来的病原物对林木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3.病原体的传播距离与病害所达到的范围往往具有差异。

4.只要存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菌必定引发病害的流行.

5.只要存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必定引发病害的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基本环节。

四、简答题或论述题

1.举例说明侵染循环过程:

2.真菌生活史及其与病害侵染循环的关系。

3.影响林木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真菌病害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5.如何分析病害流行的因素。

 

第四章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治

一、判断

1.栎枯萎病,山茶炭疽病都是我国的检疫病害。

2.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配合使用能增强防病效果。

3.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地适树”,“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能改善林间环境,也属于林木病害防治范畴。

4.防治林木病害就一定要彻底消灭病原菌。

5.用有益真菌木霉菌防治幼苗立枯病,这属于生物防治。

二、单项选择

1.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安全可行性B、综合治理C、预防为主D、应用杀菌剂

2.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硫酸铜B、生石灰C、碱式硫酸铜D、硫酸根离子

3.石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A、硫磺B、生石灰C、多硫化钙D、钙离子

4.石硫合剂是由生石灰和()配制而成的.

A、硫磺B、硫酸铜C、硫酸亚铁D、水

5.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配制而成的.

A、熟石灰B、生石灰C、水D、硫磺

三、多项选择

1.下列()病害是国内的检疫对象.

A、泡桐丛枝病B、松菌落针病C、油茶炭租病

D、松疱锈病E、幼苗立枯病

2.杀菌剂在林木病害的防治中,应用的主要方式有()。

A、土壤消毒B、喷洒病株C、种实材料消毒

D、放烟E、熏蒸

3.下列农药()常应用于林木病害的防治。

A、无机杀菌剂B、杀线虫剂C、农用抗菌素

D、杀虫剂E、胃毒剂

4.林木病害防治的具体措施有()

A、植物检疫B、改进营林措施C、选用抗病品种

D、生物防治E、培育状苗

5、()被林业部列为我国的检疫病害。

A、枣枫病B、杨树花叶病毒病C、板粟疫病

D、松线虫枯萎病E、油茶炭疸病

四、简答或论述题:

举例说明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

第五至九章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各论)

主要掌握幼苗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煤污病、桃缩叶病与杜鹃饼病、锈病、泡桐丛枝病与竹丛枝病、杨树烂皮病与杨树溃疡病、菟丝子害与桑寄生害、紫纹羽病与白纹羽病、根癌病与根结线虫病.

一、判断

1.幼苗立枯病是一种由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

2.幼苗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常能形成菌核,这是一种越冬休眠结构。

3.引起幼苗立枯病的镰孢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4.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5.炭疽病产生轮纹斑,子实体往往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粘孢子团出现.

6.感染松疱锈病的皮部出现的黄色疱囊是锈菌的锈子器。

7.松疱锈病是具有转主寄生现象的一种林木病害。

8.泡桐丛枝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9.竹丛枝病由类菌原体引起.

二、单选:

1、苗木颈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系腐烂,病苗枯死,这是描述苗木立枯病的()的症状类型。

A、立枯型B、猝倒型C、茎叶腐烂型D、种芽腐烂型

2、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立枯丝核菌B、病毒C、细菌D、锈菌

3、在下列条件中,()最利于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A、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后B、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前

C、苗木木质化后;D、苗木木质化前

4、兰花炭疽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

A、接合菌亚B、鞭毛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

5、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潜伏侵染B、隐症现象

C、系统侵染D、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6、引起白粉病和煤污病的病原菌属()

A、担子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

C、半知菌亚门D、接合菌亚门

7、治病先治虫是指()

A、白粉病B、煤污病C、立枯病D、炭疽病

8、桃缩叶病由()引起.

A、镰刀菌B、丝核菌C、外子囊菌D、外担子菌

9、杜鹃饼病由()引起.

A、镰刀菌B、丝核菌C、外子囊菌D、外担子菌

10、在松疱锈病形成的孢子中()可进行重复侵染。

A、担孢子B、夏孢子C性孢子D、冬孢子

11、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锈孢子B、性孢子C、夏孢子D、冬孢子

12、泡桐丛枝病由()引起。

A、类菌原体B、病毒C、细菌D、真菌

13、竹丛枝病由()引起.

A、类菌原体B、病毒C、细菌D、真菌

14、环剥树皮是指防治()采取的有效措施.

A、立枯病B、竹丛枝病C、泡桐丛枝病D、炭疽病

15、桑寄生害主要由()传播.

A、昆虫B、鸟类C、人为D、风

16、菟丝子为()种子植物.

A、半寄生B、全寄生C、半寄生和全寄生D、死体寄生

17、樱花根癌病由()引起.

A、真菌B、细菌C、病毒D、类菌原体

18、()侵害仙客来球茎及根系和支根,在球茎一形成在的瘤状物,而在侧根和支根上的瘤较小.

A、真菌B、病毒C、线虫D、类菌原体

三、多选

1、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包括()

A、种芽腐烂型B、茎叶腐烂型C、猝倒型

D、立枯型E、细菌

2、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侵染性病原有()

A、镰孢菌B、丝核菌C、腐霉菌

D、交链孢菌E、细菌

3、()属叶畸形病.

A、根结线虫病B、白绢病C、桃缩叶病

D、杜鹃饼病E、立枯病

4、红松疱锈病的转主寄生有()

A、茶子B、马先蒿C、红松D、马尾松E、桧柏

5、杨树烂皮病症状有()之分.

A、干腐型B、枯梢型C、湿腐型

D、立枯型E、猝倒型

6、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密切相关.

A、气候条件B、寄主生长状况C、栽培管理措施

D、土壤条件E、坡向

7、杨树溃疡病发生与()有密切关系.

A、温度B、湿度C、降雨量D、树种E、树龄

四、简答题或论述题

1、以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

2、松疱锈病的主要侵染特点和防治策略。

3、紫纹羽病和白纹羽病的症状特点

4、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

5、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第十章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一、判断正误

1、胸部不是昆虫的内脏活动中心。

2、跳跃足通常是由后胸上的足特在而来。

3、半鞘翅的重要特征是质地为半角质化。

4、体壁的皮细胞层由紧密排列的单层活细胞构成,其它次层由该层分泌形成。

5、平衡棒是翅的一种退化类型,故对昆虫飞行没有什么作用。

二、单项选择

1、剌吸式口器的昆虫()

A、不宜用胃毒剂防治B、不宜用内吸剂防治

C、对寄主植物不造成直接损害D、为虫媒植物传粉

2、昆虫体壁的蜡层具有:

()

A、疏水性B、亲水性C、拒脂性D、吸水性

3、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A、比脂溶型的好B、比脂溶型的差C、为零D、与脂溶型的相同

4、基节延长、胫节可折嵌在腿节腹面凹槽内呈折刀状的足的()

A、跳跃足B、捕捉足C、开掘足D、携粉足

5、昆虫触角的()可分为若干亚节。

A、柄节B、梗节C、鞭节D梗节和鞭节

6、昆虫胸足末端的爪和中垫属()。

A、跗节B、基跗节C、前跗节D、末跗节

7、昆虫的雄外生殖器着生在第()腹节

A、8B、8、9C、9D、10

8、鳞翅和膜翅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不同。

A、形状B、质地C、被覆物D、大小

9、胸足的()通常具能活动的距。

A、腿节B、胫节C、跗节D、基跗节

10、昆虫复眼的主要功能是()

A、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运动B、感知光的性质

C、感知光的强度D、感知光的明暗

三、名词解释

1、下口式

2、纵脉

3、距

4、翅钩列

6、跗肢

四、多项选择

1、触角的主要功能是:

A、嗅觉B、味觉C、触觉D、取食E、运动

2、剌吸口器具以下特点:

A、上唇消失B、上、下颚特化为细长口针

C、下唇延长成收藏口针的喙D、下颚外叶特化为喙

E、下唇须发达

3、胸足的()具有感觉器,其体壁薄弱,易被触杀剂渗入。

A、基节B、腿节基部C、爪

D、胫节末端能E、中垫

4、复翅的主要特征是:

()

A、多为长形B、角质化C、革质化

D、被有鳞片E、半透明,可见翅脉

5、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其三个角分别称为:

()

A、顶角B、内角C、肩角D、后角E、臀角

第十一章昆虫的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

2、世代:

3、多胚生殖:

4、龄期:

5、年生活史:

6、补充营养:

7、趋性:

8、休眠:

9、世代重叠:

10、异态(世代)交替:

11、恢复营养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情况属于变态的是:

()

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

C、甲虫受惊后从树上落下的假死行为。

D、雌性昆虫与雄性昆虫的形态区别。

2、昆虫脱皮的原因是:

()

A、体壁完全是由非细胞性的组织构成的。

B、体壁的表皮层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增大。

C、体壁沉积有毒物质,必须定期脱掉。

D、脱皮激素的不断累积使得幼激素消失。

3、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依据是()

A、蛹期的有无C、幼虫和成虫的食性异同

B、否继续取食D、成虫能否飞翔

4、经两面三次脱皮的幼虫是()幼虫。

A、第2龄B、第3龄C、越冬D、末龄

5、马尾松毛虫的蛹是()

A、被蛹B、离蛹C、围蛹D、裸蛹

6、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

A、趋化性B、趋光性C、群栖性D、趋湿性

7、产卵前期是()。

A、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B、第一次交配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C、最末一次交配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D、羽化至产卵完毕的间隔期

8、灭幼脲是()的类似物

A、保幼激素B、脱皮激素C、脑激素D、性外激素

9、()是用于求偶交配的外激素

A、性外激素B、示踪外激素

C、聚集外激素D、报警外激素

10、越冬代是()

A、越冬成虫产下的后代

B、必须发卵开始越冬,次年孵化出来进行生长发育初一化

C、头年末完成发育,越冬后继续发育的一代

D、以成虫越冬的世代

三、多项选择

1、可用于害虫诱杀的激素是:

()

A、脱皮激素B、聚集外激素C、性外激素

D、保幼激素E、示踪外激素

2、昆虫是雌,雄异体的无脊椎动物,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是()

A、两性生殖B、卵生C、单胚生殖

D、胎生E、孤雌生殖

3、对许多取食叶片的害虫来说,通常应在3龄前进行防治,因为3龄以前()

A、取食量少,还未造成损失

B、体壁薄弱,药剂易渗入虫体

C、活动频繁易与药剂接触

D、只在嫩叶上取食,故只需在嫩叶喷药

E、虫体小,抗药力

4、下列几类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的是()

A、蝗虫B、蚜虫C、松毛虫D、天牛E叶蜂

5、可以用诱杀法防治的虫态有()

A、卵B、幼虫C、蛹D、成虫E、预蛹

第十二章昆虫分类和螨类简述

一、判断正误

1、能交配的昆虫不一定是同种昆虫。

2、同种昆虫的所有个体外部形态皆是相同的。

3、马尾松毛虫的学名是:

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

4、蚂蚁和白蚁不属同一目昆虫。

5、“种”是分类的基本阶元,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二、单项选择

1、有一种松树害虫,其幼虫有8对腹足,它属于()类昆虫。

A、松毛虫B、叶蜂C、松梢螟D、油松球果小卷蛾

2、蝶类昆虫成虫的触角是()

A、丝状B、球杆状C、栉齿状D、羽毛状

3、口器刺吸式,前翅为复翅的昆虫属于:

A、同翅目B、半翅目C、双翅目D、同翅目和双翅目

4、直翅目是昆虫中,前足为开掘足的是()

A、蟋蟀类B、蝼蛄类C、螽蜞类D、蝗虫

5、蝶蛾类成虫口器是一根发条状卷曲的喙,它是由()特化而来的。

A、下鄂B、下鄂须C、下鄂的外鄂叶D、下鄂的内鄂叶

三、多项选择

1、直翅目昆虫的特征的()。

A、口器咀嚼式B、触角丝状C、前翅为复翅

D、后足跳跃式E、后足跳跃式,否则前足为开掘式

2、同翅目与半翅目昆虫的口器都是剌吸式,这两目主要区别是()

A、口器的喙管分节不同B、口器的着生位置不同

C、前翅的类型不同D、胸足类型不同

E、前者触角为刚毛状,后者为丝状

3、前翅为复翅的昆虫不可能是()的昆虫。

A、等翅目B、双翅目C、同翅目D、直翅目E、半翅目

4、前为膜翅,口器为剌吸式的昆虫可能是下列哪些目的昆虫()。

A、同翅目B、膜翅目C、双翅目D、等翅目E、半翅目

5、下列昆虫哪些是害虫的天敌昆虫()。

A、象甲B、瓢虫C、猎蝽D、寄蝇E、毒蛾

6、下列哪些昆虫属直翅目()。

A、蝗虫B、天牛C、蝽象D、蟋蟀E、菜白蝶

7、下列哪些昆虫具有鳞翅()。

A、蝶类B、蝗虫C、天牛D、蛾类E、蝽象

8、下列哪些虫具有咀嚼式口器()。

A、蝗虫B、蜜蜂C、天牛D、蝽象E、蛾类

9、下列哪些昆虫具有丝状触角()

A、蝗虫B、蜜蜂C、天牛D、蝽类E、蝇类

10、下列哪些昆虫属鞘翅目()。

A、蝽象B、象甲C、天牛D、蝶类E、盾蝽

 

第十三章园林昆虫生态与调查测报

一、判断正误

1、环境温度越高,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

2、昆虫是变温动物,可根据需要量改变自己的体温,所以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病原病毒必须用活体寄主昆虫增殖。

4、昆虫开始滞育时的光周期不足该种昆虫的临界光周期。

5、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昆虫种群密度。

二、名词解释

1、种群:

2、耐害性:

3、单食性:

4、单寄生:

5、重寄生:

6、期距法:

7、物候法:

8、虫发源地:

9、寡食性:

10、日照型昆虫:

三、单项选择

1.一种寄生昆虫喜欢在已被它种昆虫所寄生的寄主上寄生的现象,称().

A、复寄生B、重寄生C、盗寄生D、多寄生

2.同蚜虫生活在一起的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

A、捕食与被捕食B、共栖C、共生D、竞争

3.在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是利用()对昆虫的影响。

A、光的性质(波长)B、光的强度C、光周期D、光的能量

4.对昆虫卵化、脱皮、化蛹、羽毛过程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是()

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

5.植物含有对昆虫有害的物质、昆虫取食后会死亡、这种植物对昆虫的抗性属于()

A、不选择性B、抗生性C、耐害性D、拒食性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影响昆虫的环境因素,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食物B、天敌C、温度D、光照E风

2、下列因素中,同昆虫有营养联系的是()。

A、竞争对象B、共栖者C、寄主植物

D、同种的异性个体E、天敌昆虫

3、积温公式K=(T-C)中,()是常数,是昆虫的特征:

A、KB、NC、TD、CE、T-C

4、松毛虫赤眼是松毛虫卵的重要天敌,这种寄生蜂属于()。

A、卵寄生蜂B、盗寄生蜂C、重寄生蜂

D、多寄生蜂E、初寄生蜂

5、昆虫的食性按专化程度可分为()

A、单食性B、植食性C、多食性D、寡食性E、肉食性

五、简答题

1.有效积温有什么实际用途?

要点:

(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N=;

(2)预测昆虫地理分布的界限;

(3)预测昆虫的发育(见测报部分的积温法)

2.害虫的天敌有哪几类,作用方式各是什么?

要点:

(1)病原微生物及线虫,原生动物——致病;

(2)天敌昆虫——捕食、寄主;

(3)食虫脊椎动物——捕食。

3.比较昆虫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的症状:

要点:

(1)真菌病:

虫尸僵硬,可见病症(各种颜色的菌丝成孢子);

(2)细菌病:

虫尸软化,体液浑浊,恶臭;(3)病毒病:

虫尸软化,体液清泽无臭。

4.什么叫害虫大发生,有哪几个阶段?

要点:

(1)害虫大发生:

指害虫经过多代的连续增殖,种群数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造成寄生植物的严重损失;

(2)增殖阶段;(3)猖獗阶段;(4)衰退阶段(要求答出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5.温度从哪几方面影响昆虫?

要点:

(1)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速度,有效积温;

(2)影响昆虫的生殖;(3)致死作用。

 

第十四章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一、判断正误

1、在用某种农防治一种松树害虫的试验中测得安全系数是0.5,故该种农药不能用来防治这种害虫。

2、“害虫”不等于“虫害”。

3、防治害虫的目的应是将害虫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