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67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docx

塔吊电磁感应采暖系统塔吊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太阳能电磁感应采暖系统研发基地工程建筑面积26395.74m2,其中地上建筑共26146.78m2,地下一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地下设备间层250m2。

该工程位于滨海新区东至宁海路西至西中环南至崂山道。

场地平整达到开工前的规定要求,具备三通一平。

为完成结构施工期间材料的垂直运输施工,拟在现场待建二三车间中部位置设置一台65米臂长的Q6513塔,塔吊平面位置见塔吊平面布置图。

二、编制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三、塔吊基础设置

太阳能电磁感应采暖系统研发基地的塔吊基础位于而三车间中间,塔吊基础尺寸为6×6×1.35m。

该位置根据地勘报告表明,地基承载力满足塔吊基础的设计要求。

四、前期准备

(一)项目经理部前期准备

(1)根据方案对塔吊在现场进行准确定位。

(2)清理塔吊安装所需场地,便于塔吊部件的摆放和汽车吊的入场选位。

(3)塔吊专用二级电箱。

为了满足塔吊正常工作,必须配用专用二级电箱,电箱距塔吊中心不得大于5米。

电缆必须满足塔吊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容量塔吊基础布筋图。

(4)对塔吊基础进行验收。

(5)对施工现场架空输电线及通讯线架设防护。

(二)塔吊专业公司前期准备

(1)准备型号正确性能良好的塔吊。

(2)安装起重臂和平衡臂时常用的牵引麻棕绳。

(3)旋紧螺栓的电动扳手以及其他扳手和装拆销轴的榔头。

(4)运输塔吊部件所必须的车辆。

(5)所有入场安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五、基础施工程序

太阳能电磁感应采暖系统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施工

太阳能电磁感应采暖系统研发基地塔吊根据厂家塔吊使用说明,塔吊基础选用6×6×1.35m基础块,采用强度不小于C35的商品混凝土,其中配筋为:

主筋采用螺纹22@200,双层双向。

(1)进行塔基垫层C20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85%后,由塔吊专业公司安放马镫、预埋件。

达到要求后将马镫、斜铁及预埋件点焊好。

(2)将接地电阻(R≤4Ω)分别用螺栓与预埋节上点焊的扁铁、插于土层里的钎子连接。

(3)绑扎塔吊基础钢筋,测量人员再次测试预埋节的垂直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作好测量记录。

(4)浇注C35的混凝土,并捣实,在此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预埋节垂直度,如有变化,则随时进行调整,确保塔吊预埋节垂直。

混凝土不得往一个方向浇注,以免动摇预埋节。

塔吊基础浇筑后进行浇水养护,作好混凝土强度报告。

(5)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经质量、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塔吊。

塔吊安装前,还必须完成边坡预应力施工。

六、塔吊的安装

将接地电阻(R≤4Ω)一端用螺栓与插于土层里的钎子连接,另一端点焊在预埋角钢上。

塔吊安装过渡节。

注意塔吊的顶升方向。

安装顶升套架,包括走道平台、扁担梁、油缸。

安装回转装置.先在地面上安装好引进大梁,然后吊装。

安装平衡臂,塔吊整体吊装。

安装司机室、塔顶总成。

连接塔吊用电线路,并缓慢回转平衡臂。

安装起重臂总成。

起重小车的安装位置应在臂根部的限位处(止动块)。

调试验收,合格后顶升标准节。

七、验收资料准备

塔吊基础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塔吊基础承载力报告

塔吊基础砼强度报告。

八、塔吊的拆除

1、塔吊的拆除程序与安装相反进行。

即先安装的后拆除,后安装的先拆除;

2、降节时严禁回转塔吊回转以上机构;

3、降节时注意配平;

4、注意工作销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说明书要求。

九、安全措施

1、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安全规范及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2、拆装单位必须指定一名熟悉该类型塔吊、经验丰富的工长现场指挥。

3、塔吊司机、塔吊拆装人员以及塔吊指挥都必须持有当地市级劳动部门签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4、塔吊司机每班作业前都必须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须齐全可靠。

5、塔吊拆装前,拆装队必须熟悉现场。

6、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7、在塔吊运输过程中,注意塔吊部件严禁与现场高压线碰撞。

8、塔吊在自升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必须派专人观察顶升套架滚轮与标准节间距离,派专人负责销轴的连接,派专人负责液压油缸的操作等。

9、塔吊在顶升过程中严禁回转起重臂。

10、塔身标准节之间及其它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

10、附着前塔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4‰;附着后附着点以下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2‰,以上不得大于4‰。

11、塔吊安装好后,应遵循《安装质量验收制度》、《塔吊安装后验收和交付使用制度》中要求进行空载实验和重载实验,检查各工作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

12、严禁高空作业时抛接工具、零件等,以免落物伤人。

13、6级风以上严禁塔吊安装作业,4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顶升施工作业。

14、塔吊安装、拆除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不小于20×20米的安全作业区。

15、施工机械、设备出入现场,司机注意场地周围的高压电线,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器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严禁使用220伏及以上的电源。

16、操作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登高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17、塔吊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塔吊间、塔吊与建筑物间发生碰撞,塔司与信号工之间配合严密。

十、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一般要求:

1、塔式起重机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必须严格遵守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2、司机必须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经过培训,了解掌握机械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保养规程、安全规程,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进行独立上岗操作。

3、司机调往没有开过的塔吊时,必须熟读该机的使用说明书,掌握本塔技术性能,操作适应后方可进行独立作业,不许蛮干、冒险作业。

4、司机必须按规定对塔机做好检查保养工作,在日常的保养维护中司机应认真执行“十字”作业法,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转。

5、司机必须认真及时填写履历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不许漏填误填。

6、司机和起重工不准穿拖鞋、高跟鞋、易滑鞋上塔,司机在酒后或患有疾病时,不准上塔作业。

7、新购安装、大修后或转移工地重新安装的塔机,使用前均需经过专职安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8、塔机在夜间工作时,施工现场必须有良好的照明。

塔机领用的油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使砂石、泥土混入。

(二)操作前:

1、检查轨道上有无障碍物是否平直,有无沉陷地段,行走限位碰杆是否移位,止档木是否牢固,接地线是否脱落,确保塔机安全行车。

2、检查塔机有无漏电,行走式塔机上机操作前应将轨钳全部打开挂好。

3、检查各传动机构的安全和润滑情况,各部螺栓是否紧固。

主要焊缝有无裂纹和开焊。

4、检查制动器安全限位装置是否可靠,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每次大风、雨天后,要首先检查各配电箱及集电环绝缘情况,确认无问题后,方可送电。

6、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根据钢丝绳报废标准确定,能否继续使用,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尾部卡牢,工作中卷筒上最少保留三圈以上钢丝绳。

7、检查附着装置与塔身、墙体的连接是否可靠。

8、检查电压表是否达到380V的标准,其变动范围不得超过±5%。

9、检查吊钩、各部滑轮、滚轮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塞现象。

10、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开展前经全面检查,试运转,确认各部完全正常时,方可操作。

(三)操作中:

1、起重量必须严格遵守制造厂“起重机性能表”中规定,不得超载。

2、有快、慢速档的塔机,司机必须弄清起升速度与重量的关系,正确操作,慢就位。

3、各低速档仅为动作初始和就位时使用,使用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烧毁电机。

4、司机在工作中严格按有证信号工发出的口令或信号、旗语、手势进行操作,如发现指挥信号不清楚或指挥错误将引起事故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严禁无证指挥操作。

5、回转制动仅为吊物就位锁车之用,不得用于刹车。

6、严禁利用起重机吊钩升降人员。

7、操作控制手柄,应从零位开始推到所需档位,严禁越档操作。

在传动机构运转中需换方向时,应将控制手柄搬回零位,待传动停止后,再行逆向转动,严禁直接变换方向,操作时力求平稳,严禁使用高速档急开急停。

8、安全装置、保护装置损坏后,要及时上报处理,不许一封了之。

吊钩提升接近吊臂下部和小车行至端点或起重机行走接近轨道端部时,应减速缓行至停止位置。

9、吊钩上高度与起重臂小车间距最少不能小于1m,起重机距轨道端部不得小于2m。

10、重物平移时,其高度距所跨越物应在50cm以上。

11、上旋式塔机旋转不得超过360度。

12、动臂式塔机禁止悬挂重物调臂,动臂式塔机的起升、回转、行走三种动作,可以同时进行,但变幅只能单独进行。

13、小车变幅式塔机起升、回转、小车三种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大车行走只能单独进行,行走时大臂平行轨道,小车位于大臂根部。

14、塔机在停工、休息或中途停电、应放松抱闸,将重物卸下,不得使重物悬挂在空中。

15、操作室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禁止放置易燃物和妨碍操作的物品,冬季取暖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火灾、触电事故。

16、工作时禁止饮食、吸烟、打闹或通过对讲机与他人闲谈,不得做有碍安全操作的事,在工作时间不得脱离岗位。

17、司机必须抵制违章作业的指令,坚持“十不吊”的规定:

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内不准吊。

吊物下方有人不准吊。

信号不清楚不准吊。

吊物上站人不准吊。

埋在地下物不准吊。

斜拉斜牵物不准吊。

散物捆扎不牢不准吊。

零小物无容器不准吊。

吊物重量不明,吊索具不符合规定不准吊。

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18、遇有特殊情况但又必须吊运时,须经过机械、技术、安全部门研究,采取措施并经主任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

19、当塔吊钩上所悬挂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m,当塔机吊物时,必须制定塔作业安全措施和详细的指挥方案,塔吊所承担的载荷不得超过本身80%的额定能力。

20、起重臂与起吊物件必须与高、低压架空输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1)距低压供电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3m。

2)距高压供电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6m。

3)如因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与施工技术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1、起吊重物时,必须知道被吊物重量和相应的工作幅度,有力距限制器、超重限位器也不能完全依赖力距限位器和超重限位器。

22、在塔机运行中严禁进行修理、调整和维护保养工作,除必要情况外不准带电检查。

塔机发生故障司机不懂时,不许乱动、乱拆以免损坏机件,酿成事故。

23、在塔机运转过程中,司机必须注意倾听各工作机构有无异响,如有异响必须待排除后,方可使用。

24、必须在驾驶室内平衡臂L箱旁各放置一台有效的灭火器。

25、司机必须经由扶梯上下,塔吊上下扶梯时不得携带笨重物品。

26、禁止塔吊司机在塔机上向下抛撒任何物品。

(四)操作停止后:

1、操作完毕后,塔机应放在轨道中间或停机坪上,吊钩升到距臂2—3m处,变幅小车开到臂根处,有回转、并制动的塔机,人离开时必须释放制动,使回转部分随风的变化自由回转,锁紧全部轨钳,如因工作幅度内有障碍物,不能使大臂随风自由回转时,应对大臂进行锚固,锚固点尽量位于大臂端部。

2、将所有控制器拨回零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锁好专用电箱。

3、认真进行机械检查,提前发现隐患,做好“十字”作业,保持机械完好。

4、双班、多班作业时,必须做好交接,任务要求不清时不交接,机械保养不彻底时不交接,原始记录写不全时不交接,机件工具丢失损坏原因不清时不办理交接。

5、上塔尖、起重臂头部加油或紧固塔身联接螺栓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固定牢固。

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塔机属性

塔机型号

Q6513

塔机独立状态的最大起吊高度H0(m)

50

塔机独立状态的计算高度H(m)

52

塔身桁架结构

方钢管

塔身桁架结构宽度B(m)

1.8

二、塔机荷载

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工作状态

塔机自重标准值Fk1(kN)

532

起重荷载标准值Fqk(kN)

80

竖向荷载标准值Fk(kN)

612

水平荷载标准值Fvk(kN)

80

倾覆力矩标准值Mk(kN·m)

1400

非工作状态

竖向荷载标准值Fk'(kN)

532

水平荷载标准值Fvk'(kN)

82

倾覆力矩标准值Mk'(kN·m)

1400

2、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

工作状态

塔机自重设计值F1(kN)

1.35Fk1=1.35×532=718.2

起重荷载设计值FQ(kN)

1.35FQk=1.35×80=108

竖向荷载设计值F(kN)

718.2+108=826.2

水平荷载设计值Fv(kN)

1.35Fvk=1.35×80=108

倾覆力矩设计值M(kN·m)

1.35Mk=1.35×1400=1890

非工作状态

竖向荷载设计值F'(kN)

1.35Fk'=1.35×532=718.2

水平荷载设计值Fv'(kN)

1.35Fvk'=1.35×82=110.7

倾覆力矩设计值M'(kN·m)

1.35Mk=1.35×1400=1890

三、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承台布置

桩数n

4

承台高度h(m)

1.35

承台长l(m)

6

承台宽b(m)

6

承台长向桩心距al(m)

5

承台宽向桩心距ab(m)

5

桩直径d(m)

0.4

承台参数

承台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自重γC(kN/m3)

25

承台上部覆土厚度h'(m)

0

承台上部覆土的重度γ'(kN/m3)

19

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δ(mm)

50

配置暗梁

矩形桩式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k=bl(hγc+h'γ')=6×6×(1.35×25+0×19)=1215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

G=1.35Gk=1.35×1215=1640.25kN

桩对角线距离:

L=(ab2+al2)0.5=(52+52)0.5=7.07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k=(Fk+Gk)/n=(532+1215)/4=436.75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kmax=(Fk+Gk)/n+(Mk+FVkh)/L

=(532+1215)/4+(1400+82×1.35)/7.07=650.4kN

Qkmin=(Fk+Gk)/n-(Mk+FVkh)/L

=(532+1215)/4-(1400+82×1.35)/7.07=223.1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max=(F+G)/n+(M+Fvh)/L

=(718.2+1640.25)/4+(1890+110.7×1.35)/7.07=878.03kN

Qmin=(F+G)/n-(M+Fvh)/L

=(718.2+1640.25)/4-(1890+110.7×1.35)/7.07=301.19kN

四、桩承载力验算

桩参数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桩基成桩工艺系数ψC

0.85

桩混凝土自重γz(kN/m3)

25

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б(mm)

35

桩入土深度lt(m)

17

桩配筋

自定义桩身承载力设计值

桩身承载力设计值

7089.22

桩裂缝计算

钢筋弹性模量Es(N/mm2)

200000

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钢筋的合力Np0(kN)

100

最大裂缝宽度ωlim(mm)

0.2

普通钢筋相对粘结特性系数V

1

预应力钢筋相对粘结特性系数V

0.8

地基属性

是否考虑承台效应

承台效应系数ηc

0.1

土名称

土层厚度li(m)

侧阻力特征值qsia(kPa)

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抗拔系数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素填土

1.8

24.2

0.18

0.5

70

粘性土

0.8

31.65

0.26

0.8

70

粘性土

1.2

12.58

0.3

0.8

65

粉土

3.3

27.18

1.09

0.75

110

淤泥质土

6.2

7.6

0.2

0.8

65

粉土

1.9

84.52

1.76

0.75

120

粘性土

1

23.79

0.66

0.75

90

粉土

1.4

134.26

3.82

0.7

140

粘性土

2.5

16.66

0.36

0.75

120

1、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桩身周长:

u=πd=3.14×0.4=1.26m

桩端面积:

Ap=πd2/4=3.14×0.42/4=0.13m2

承载力计算深度:

min(b/2,5)=min(6/2,5)=3m

fak=(1.8×70+0.8×70+0.4×65)/3=208/3=69.33kPa

承台底净面积:

Ac=(bl-nAp)/n=(6×6-4×0.13)/4=8.87m2

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uΣqsia·li+qpa·Ap+ηcfakAc=1.26×(0.3×24.2+0.8×31.65+1.2×12.58+3.3×27.18+6.2×7.6+1.9×84.52+1×23.79+1.4×134.26+0.9×16.66)+0.36×0.13+0.1×69.33×8.87=780.19kN

Qk=436.75kN≤Ra=780.19kN

Qkmax=650.4kN≤1.2Ra=1.2×780.19=936.23kN

满足要求!

2、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

Qkmin=223.1kN≥0

不需要进行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

3、桩身承载力计算

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Aps=nπd2/4=11×3.14×10.72/4=989mm2

(1)、轴心受压桩桩身承载力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Q=Qmax=878.03kN

桩身结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7089.22kN

满足要求!

(2)、轴心受拔桩桩身承载力

Qkmin=223.1kN≥0

不需要进行轴心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

4、裂缝控制计算

Qkmin=223.1kN≥0

不需要进行裂缝控制计算!

五、承台计算

承台配筋

承台底部长向配筋

HRB400Φ20@120

承台底部短向配筋

HRB400Φ20@120

承台顶部长向配筋

HRB400Φ20@120

承台顶部短向配筋

HRB400Φ20@120

1、荷载计算

承台有效高度:

h0=1350-50-20/2=1290mm

M=(Qmax+Qmin)L/2=(878.03+(301.19))×7.07/2=4169.19kN·m

X方向:

Mx=Mab/L=4169.19×5/7.07=2948.06kN·m

Y方向:

My=Mal/L=4169.19×5/7.07=2948.06kN·m

2、受剪切计算

V=F/n+M/L=718.2/4+1890/7.07=446.84kN

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βhs=(800/1290)1/4=0.89

塔吊边缘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

a1b=(ab-B-d)/2=(5-1.8-0.4)/2=1.4m

a1l=(al-B-d)/2=(5-1.8-0.4)/2=1.4m

剪跨比:

λb'=a1b/h0=1400/1290=1.09,取λb=1.09;

λl'=a1l/h0=1400/1290=1.09,取λl=1.09;

承台剪切系数:

αb=1.75/(λb+1)=1.75/(1.09+1)=0.84

αl=1.75/(λl+1)=1.75/(1.09+1)=0.84

βhsαbftbh0=0.89×0.84×1.57×103×6×1.29=9049.85kN

βhsαlftlh0=0.89×0.84×1.57×103×6×1.29=9049.85kN

V=446.84kN≤min(βhsαbftbh0,βhsαlftlh0)=9049.85kN

满足要求!

3、受冲切计算

塔吊对承台底的冲切范围:

B+2h0=1.8+2×1.29=4.38m

ab=5m>B+2h0=4.38m,al=5m>B+2h0=4.38m

角桩内边缘至承台外边缘距离:

cb=(b-ab+d)/2=(6-5+0.4)/2=0.7m

cl=(l-al+d)/2=(6-5+0.4)/2=0.7m

角桩冲跨比:

λb''=a1b/h0=1400/1290=1.09,取λb=1;

λl''=a1l/h0=1400/1290=1.09,取λl=1;

角桩冲切系数:

β1b=0.56/(λb+0.2)=0.56/(1+0.2)=0.47

β1l=0.56/(λl+0.2)=0.56/(1+0.2)=0.47

[β1b(cb+alb/2)+β1l(cl+all/2)]βhp·ft·h0=[0.47×(0.7+1.4/2)+0.47×(0.7+1.4/2)]×0.95×1570×1.29=2525.1kN

Nl=V=446.84kN≤[β1b(cb+alb/2)+β1l(cl+all/2)]βhp·ft·h0=2525.1kN

满足要求!

4、承台配筋计算

(1)、承台底面长向配筋面积

αS1=My/(α1fcbh02)=2948.06×106/(1.03×16.7×6000×12902)=0.017

ζ1=1-(1-2αS1)0.5=1-(1-2×0.017)0.5=0.017

γS1=1-ζ1/2=1-0.017/2=0.991

AS1=My/(γS1h0fy1)=2948.06×106/(0.991×1290×360)=6404mm2

最小配筋率:

ρ=max(0.2,45ft/fy1)=max(0.2,45×1.57/360)=max(0.2,0.2)=0.2%

梁底需要配筋:

A1=max(AS1,ρbh0)=max(6404,0.002×6000×1290)=15480mm2

承台底长向实际配筋:

AS1'=16023mm2≥A1=15480mm2

满足要求!

(2)、承台底面短向配筋面积

αS2=Mx/(α2fcbh02)=2948.06×106/(1.03×16.7×6000×12902)=0.017

ζ2=1-(1-2αS2)0.5=1-(1-2×0.017)0.5=0.017

γS2=1-ζ2/2=1-0.017/2=0.991

AS2=Mx/(γS2h0fy1)=2948.06×106/(0.991×1290×360)=6404mm2

最小配筋率:

ρ=max(0.2,45ft/fy1)=max(0.2,45×1.57/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