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142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交量研究专集.docx

成交量研究专集

成交量研究专集

关于成交量

 一、关于量?

量之要,其一在势也。

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涨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种形态

因为市场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散户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的要素之一。

1.市场分歧促成成交。

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

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会成交。

2.缩量。

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

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

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3.放量。

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

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

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

4.堆量。

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

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

5.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

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三、市场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

1.确认当前价格运行趋势:

市场上行或下探,其趋势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进行确认。

逆趋势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缩减或清淡成交量进行确认。

 

2.趋势呈现弱势的警告:

如果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锐减,则警告目前趋势正开始弱化。

尤其是市场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

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应该值得怀疑。

3.区间突破的确认方法:

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即处于区间波动,创新高或新低即实现对区间的突破将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

价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预示市场尚未真正改变当前运行区间,所以应多加谨慎 。

4.成交量催化股价涨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该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

当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资金对股票未来看好时,他们就会投入资金;当更多的人或资金不看好股票未来时,他们就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引起价格下跌。

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会所有的人对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坏。

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看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

股票处于不同的价格区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数量会产生变化。

比如市场上现在有100个人参与交易,某股价格在10元时可能有80个人看好,认为以后会出现更高的价格,而当这80个人都买进后,果真引起价格上升;股价到了30元时,起先买入的人中可能有30个人认为价格不会继续上升,因此会卖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个人可能改变了观点,认为价格还会上升,这时,价格产生了瞬间不平衡,卖出的有30人,买入的只有20人,则价格下跌。

看好、看淡的人数会重新组合并决定下一步走势。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

股票成交量越大,价格就越涨。

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买入者,必然有一个相对应的卖出者,无论在任何价格,都是如此。

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说明在这个区域人们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个人看涨,50个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则说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们对该股票毫不关心,比如5个人看涨,5个人看跌,90个人无动于衷或在观望。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

成交量越大,说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会越大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的价格压力和支撑区域。

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说明该区域有很大的压力或支撑,趋势将在这里产生停顿或反转。

可以观察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的方向。

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说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如果是向上走,那价格倾向于上升;若向下走,则价格倾向于下跌。

可以观察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来判断趋势的健康性或持续性。

随着某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呈现阶梯性减弱,一般来说,股票相应的价格越高,感兴趣或敢于参与的人就相应越少。

不过这一点,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会更加简单扼要。

仅仅根据成交量,并不能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至少还要有价格来确认。

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可能引起本质变动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价升量增,则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预示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且看下面分析:

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显然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

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00亿和217亿,之后量能再也无法放大,开始横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盘见顶后,大盘明显缩量,6月27日开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点,始于6月27日的此轮跌势共跌去700余点,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

但千万不能忘记,下跌初始阶段的股指是处于长期牛市之后的高位2200点之上!

与此完全相反的实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38亿和213亿,经缩量回落整理后,终于爆发了6·24行情。

不可否认,6·24行情的爆发,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6月21日,沪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预示着新一轮涨升即将开始,只不过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强了涨升的爆发力,但也大大缩短了行情的持续时间,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和场外资金的蜂拥而入使得资金面难以为继,结果导致了行情的夭折。

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成交1650多亿,然后大盘缩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创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1311点,此轮跌势共跌去400余点,持续时间超过半年。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下跌初始阶段股指是在创出2002年年内新高1748点之后,当时股指处于阶段性的高点,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亿和217亿,共计452亿,表明多头开始大举入市,之后大盘开始缩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涨,是典型的缩量上涨,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抢筹的投资者并未出逃,筹码锁定良好,上档抛压较轻,所以缩量仍能上涨。

与缩量阴跌一样,缩量上涨一般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缩量阴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阴跌之后必然有放量大跌,这对于多方是极为不利的。

反之,缩量上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大盘如此,个股更是如此。

别忘了,现今股指仍处于1500点“政策底”附近,时间才2月,象自然界一样,尚处于含苞待放之时,尚未到春暖花开之际,希望大着呢!

ST中燕自2003年1月13日开始缩量(或基本无量)上涨已经告诉我们,缩量不但能上涨,而且能大涨特涨!

成交量告诉拐点线索

成交量在骗人东西中的地位,从来就是辅助性的,它不能作为直接决策的依据,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骗人东西追求的是投机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标可以提高我们的投机效率,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们的工具箱里呢?

相反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效率我们又何必应用它呢?

请看,这是成交量的表现,价格在跌到1311点时的表现,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价格创出了新的低点,次日价格继续创新低的时候,成交却有所回升,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它来判断大盘出现了转折呢?

如果这个特征代表了大盘的一个主要转折特征,那么请看图二却给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表述,这里价格创了新低成交并没有回升。

相反当价格继续向上的时候成交却进一步萎缩,直到价格穿越了传统形态W底的颈线,成交才出现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滞后性,不要相信量在价先的聒噪。

必须明确一点,成交量是价格的“衍生物”,市场资金是对价格的追捧——竞买或者竞卖形成了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对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别市场的容量,和市场的流动性。

除此以外,它对一些拐点的有效性的验证存在一些功效,但是这种功效到底有多大,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确定。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带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但是乐观前面要加上谨慎二字。

在一个拐点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拐点的基准日,倾向于成交量萎缩。

我们通过对10年来一些重要的大盘的转折点的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其概率在80%以上。

这种情况说明当拐点降临的时候,市场人气是极端低迷的,市场中大多数的人心怀绞痛,他们在这个时刻对市场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这种悲观情绪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断地打击着每一个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被动性“拒绝交易”,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

但是一旦市场出现了转机,人们的眼球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

没有准备的人会吃惊,会关注,会等等看。

经验丰富的人,会立刻介入,而职业交易人则会全仓而动。

这样价格便会持续上升,直到观望的人介入全仓者退出,而留在图表上的则是放大的成交量和远离拐点的价格。

如何观察成交量

股市中有句老话:

“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

”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

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

这是指一只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类似“山形”一样的连续温和放量形态。

这种放量形态,称作“量堆”。

个股出现底部的“量堆”现象,一般就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

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一般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

此类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所以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分批逢低买入,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用来等待。

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温和放量上扬之后,其调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如果低过了主力建仓的成本区,至少说明市场的抛压还很大,后市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2、突放巨量。

对此种走势的研判,应该分作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待。

一般来说,上涨过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

而下跌过程中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

另一种情况是逆势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

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

区分成交量形态

技术分析可以说就是对价格、成交量、时间三大要素进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则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观、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之一。

1、缩量。

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

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没有人买;二是看好后市,只有人买,没有人卖。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碰到下跌缩量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

碰到上涨缩量则可坚决买进,等股价上冲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