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19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选修6 环境保护 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试题调研选修6环境保护含答案

[最新考纲]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5.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6.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7.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8.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纲解读]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疑难剖析

主题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的实质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①原因: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

②危害:

引起冰雪消融,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臭氧层遭到破坏

①分布: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扩大的趋势,北极地区和我国的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相对周围地区较低的区域。

②原因: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氯氟烃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③危害:

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会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还会扰乱食物链,造成某些生物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等。

(3)酸雨蔓延

①成因:

由于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

②危害:

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神”。

(4)森林锐减

①生态效益:

森林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被誉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②原因:

人为的滥砍乱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5)水体污染

①原因:

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不仅污染陆地水体,而且也污染了海洋。

②危害:

陆地水体的污染不仅导致人类的疾病,也造成全球大面积的缺水。

海洋污染使鱼虾和其他海洋生物减少,“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6)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①概念:

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②危害:

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①原因:

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②危害:

致使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

(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①危害:

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污染大气,传播疾病,而且污染农田和地下水。

②转移:

工业垃圾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为新的全球环境安全问题。

对点演练

1.读“我国某省酸雨主要发生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图”,指出该省酸雨危害的变化特点,并简述酸雨的危害。

答案 特点:

酸雨频率降低,酸雨发生范围缩小,酸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危害: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森林枯死;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

解析 图中显示2010年出现酸雨的地区减少了,且同一地区的发生频率也降低了。

酸雨的危害包括对水、土壤、动植物以及地面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或破坏。

主题2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1.环境管理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内容一般可以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职能和性质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

类型。

标准

类型

主要内容

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

资源环境管理

自然资源的保护

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恢复

和永续利用

区域环境管理

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

全国国土的环境管理,经济协作区的环境管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环境管理,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域的环境管理等

部门环境管理

制定部门或行业环境规划,处理本系统涉及的环境问题

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管理、商业和医疗等部门的环境管理,以及各行业、企业的环境管理等

环境计

划管理

主要是制定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及流域污染控制、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科技发展、环境宣传教育等规划

环境质

量管理

主要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环境技

术管理

主要包括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

2.我国的环境管理

(1)主要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2)环境管理制度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限期治理制度;⑤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⑥排污许可证制度。

3.国际行动与公众参与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②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影响不受国界和地区界线的限制,没有各国的合作,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③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冲突,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克服。

④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2)国际合作的原则

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3)公众参与

对点演练

2.读下面“雾霾产生和对人体危害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我国北方冬季PM2.5的主要来源并分析雾霾的主要危害。

(2)面对雾霾,个人和政府应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答案 

(1)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危害人体健康。

(2)个人: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暂缓户外锻炼;关闭门窗;户外活动戴口罩;饮食清淡多喝水。

政府: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搬迁关停重度污染企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城镇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解析 第

(1)题,从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和生活活动等方面说明PM2.5的主要来源;从大气能见度、交通和人体健康等方面说明PM2.5的主要影响。

(2)题,对个人来说主要从减少与PM2.5的接触和饮食等方面采取措施;对政府而言,应在加强机动车和交通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优化城镇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

考点二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疑难剖析

主题1 资源问题及其保护

1.矿产资源问题(以煤炭资源为例)

(1)开采:

破坏地表、占地、煤矸石自燃、水土污染等。

(2)运输与存放:

污染空气、水与土壤;占地、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3)利用:

污染空气,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酸雨形成。

(4)措施:

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寻求新资源。

2.土地资源危机

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而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

并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使我国面临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

耕地不足,且分布不均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耕地减少和退化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3.水资源问题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地球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可直接利用的有限;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合理,造成浪费现象普遍,水体污染严重;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②解决对策

a.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b.节流

(2)中国淡水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原因

a.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b.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c.污染、浪费严重

②解决对策

a.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b.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c.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工业上推行清洁生产;遵守《水法》;节约生活用水。

4.自然资源的保护

对点演练

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问题,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主题2 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问题成因及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后果

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

灾等

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填湖沼

丧失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的作用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给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导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

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过度樵采

降水少、气候干旱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对点演练

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目前世界上PM2.5指数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非、东亚,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浓度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材料二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有害物质。

材料三 我国PM2.5最严重区和较严重区分布图

(1)图中我国西北地区PM2.5含量较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盆地,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A.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B.交通拥挤,尾气排放多

C.沙尘天气频发

D.大量燃烧石油,火力发电

(2)我国将从2016年开始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预报,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技术管理

C.环境质量管理D.资源环境管理

(3)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试提出控制PM2.5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 

(1)塔里木 C 

(2)C

(3)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推广低碳生活;加强环境监测。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多,因而PM2.5含量较高。

(2)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预报体现了政府的环境质量管理职能。

(3)从加强监测、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污染等角度分析。

考点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疑难剖析

主题1 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类型及危害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其类型与危害如下表所示:

划分标准

污染类型

危害

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破坏建筑物,严重时甚至会改变地球气候环境。

环境污染还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敌,它不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引起人体遗传基因的变化。

长期接触环境中的致癌物,还易患恶性肿瘤等疾病

污染物的性质

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污染物的形态

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光污染

污染物来源

生产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

污染的分布范

围大小

全球性污染、区域污染、局部性

污染

2.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水污染为例)

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

我国的水污染,主要包括江河水和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

因水体污染物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现象,具体列表如下: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

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

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

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对点演练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

水源。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

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占全国年均排污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河流污染有什么危害?

(3)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

答案 

(1)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危害人体健康;工业和农业生产(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消失。

(3)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③加强管理,以管促治。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和治理。

(1)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考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2)河流污染的危害主要从水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水生生物等方面分析。

(3)治理措施主要从其产生原因入手,可从“减排”和加强“污水处理”两方面

分析。

主题2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1.工业污染的防治

工业污染主要是“三废”的排放。

因此,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是减少“三废”排放量和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1)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2)循环经济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其含义及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2.农业污染的防治

 

污染类型

污染源

特点

危害

防治

措施

农作物及

土壤污染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发生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

破坏或降低土壤肥力,污染地下或地表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致使人畜中毒等

①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②发展有机农业;

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水体污染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

白色污染

温室农业中的废旧塑料

大气污染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秆产生的烟尘

对点演练

6.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质下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解析 

(1)河流水体污染主要是来自于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A支流所流经地区有居民区和化工厂,故A支流的污水来源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这些污水当中含有丰富的氮、磷成分,易使水体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2)据图分析B流域等高线较稀疏且海拔在500米以下,判断为低山丘陵地形,农业布局从山脚下到山上依次是耕地、果园、林地,是典型的立体农业。

林地和果园分布在山坡,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并且可调节局部小气候。

主题3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1.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

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图:

2.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1)城市垃圾的常用处理方法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下表列举了常见的几种方法,其中填埋法应用比较普遍。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隐患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2)解决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②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④对因加工深度不够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商品,采取提高加工深度,实行净菜进城、小包装出售等措施;

⑤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3)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可以保护环境,节约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

主要利用方式如下

①用城市垃圾发电;

②生产新能源——沼气;

③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对点演练

7.(2012·福建文综)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

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答案 

(1)地域差异:

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两幅饼状图的比较,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1)据图中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南北方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差异,再根据括号内的注记,从气候条件上说明二者差异的原因。

(2)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除了占用城市空间以外,还通过下渗等环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腐烂或燃烧会污染空气,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典例1

 (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 

(1)甲: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

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

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甲地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甲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靠近海洋,夏季来自海洋的风速大,所以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地海浪侵蚀海岸,所以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固沙阻浪。

(2)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荒草地开垦成耕地,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华北地区农业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