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828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卷2015.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欢乐是人生的yì___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wǎng___,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huái___花正香,月色正明。

2.古诗文默写(8分)

(1)问君何能尔?

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尓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李清照《武陵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化抽

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

(6)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

“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

们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

《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3分)

(1)亮躬耕陇亩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名著阅读(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家)写的小说《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林冲,绰号“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手刃陆虞候,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尽显英雄本色。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C.《格列佛游记》小人国的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和“低跟党”两派。

D.《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2、现代文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画 鲤(13分)

牟喜文

  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穆三爷擅丹青,尤擅国画。

泼墨挥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渔舟,或落日,无不大气恢弘,使人如身临其境。

画日,喷薄欲出;画霞,娇艳欲滴。

画毕,穆三爷双手提笔,左右开弓,梅花篆字,一气呵成。

  小镇人无不以拥有穆三爷一幅丹青为荣,更有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

  晚年,穆三爷开始画鱼,尤以鲤鱼为嗜。

家中养一池鲤鱼,硕大透明的缸中,红黑相戏,上下翻腾。

穆三爷常常伫立缸旁,凝神观察。

泼墨挥毫中,鲤鱼跃然纸上,那姿态、那神情无不与真鱼形似。

鱼鳃微张,尾鳍轻划,根须颤动,双目含情。

仔细听来,耳畔竟有潺潺水声。

画界有规,以老为尊。

穆三爷一画,千金难求。

小镇有一外出为官者,车马轻裘,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终不遂愿。

后被双规,锒铛入狱。

  外人问之,穆三爷捻髯一笑,高雅之物,岂容污人亵玩焉。

  小镇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以穆三爷为奇。

  一日,镇东寒门农家李家双子双双考取北京高等学府。

众多宾客纷纷前来道贺,李家在镇上小吃部安排就餐,几包瓜子、花生,几碟小菜,几坛老酒。

虽简陋,但也其乐融融。

  忽人群大惊,见穆三爷立于门前,腋下夹着两个樟木筒。

众宾客纷纷让座,穆三爷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居中而坐。

李家双亲诚惶诚恐,忙吩咐上好酒好菜,穆三爷摆手制止,命人撤掉狼藉的杯盘,铺好台面,轻挥双臂,缓缓打开其中一个木筒,众宾客凝神屏气,伸长脖颈。

但见,硕大的龙门从水里升起,两条摇头摆尾的鲤鱼从右至左,高高跃起,带起朵朵水花,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鲤鱼双目圆睁,憨态可掬。

  双鲤跃龙门!

  穆三爷手捻须髯,微微颔首。

  众人啧啧称赞之余,带钩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另一个木筒。

  只见另一个木筒上一把铜锁光彩照目。

  穆三爷将画收好,将两个木筒一齐交给了如在云里雾里的木讷的李氏双亲,叮嘱道,另一个木筒,待双子学业有成之时再打开。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穆三爷拿起一杯老酒,一饮而尽,留下一个红包,飘然而去。

  李母颤抖着双手打开红包,里面有两万元钱,泛着油墨的香气。

  李父李母拉着两个儿子紧跑几步,门外哪还有穆三爷的影子。

  几天后,传来穆三爷辞世的消息。

  小镇人唏嘘不已。

李家的那两幅画无疑成了穆三爷最后的作品,价值可想而知。

一时求购者络绎不绝。

然李家父母念及穆三爷,坚决不售,还将画存在了县里银行的保险柜里,断了那些盗贼的念头。

  李家仍以种地为生,勒紧裤带,两个儿子勤工俭学顺利完成了学业。

  完成学业的两个儿子在城里四处投简历,然而竞争激烈,他们虽名校毕业,但所挣钱粮只够勉强糊口。

  他们自然就想起了穆三爷赠送的第二幅画。

  哥俩赶回老家,从保险柜中取出上了锁的木筒,请锁匠小心开启。

  只见画中还是巨大的龙门,还是两条鲤鱼。

与第一幅画不同的是,两条鲤鱼从左至右,游回了龙门。

  鲤鱼归龙门!

揣摩了许久,哥俩冲着穆三爷家的方向,仆然跪倒。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5.文章开头称穆三爷是个奇人,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奇”在哪里。

(2分)

6.文章两次写到“穆三爷手捻髯”,请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4分)

7.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分)

8.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对你的启示。

(4分)

(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12分)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的人。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一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

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9.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总在寻求新事物的道路上奔走,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着。

10.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11.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12.文中说:

“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就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3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仆人。

(宗白华《轮<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夜 坐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3.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14.《文心雕龙》中说:

“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杨素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

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恐不相保,谓其妻曰:

“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

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乃破一镜,各执其半。

约曰:

“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

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

遂以正月望访于都市。

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

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

乃题诗曰: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陈氏得诗,涕泣不食。

素知之,怆然改容。

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太子舍人:

官名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B.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犹冀想见,宜有以信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乃破一镜,各执其半。

(2)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18.本文为什么要以“杨素”为题?

(2分)

19.当陈氏被要求作诗时,为什么感到啼笑皆非,说“做人难”?

(3分)

四、语言运用(56分)

20.细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运用。

(6分)

近期关于文明出游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因此“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也应运而生,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为其配上说明性的文字,好让大家明白它的意思。

要求:

(1)用语规范、得体。

(2)150字左右。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选择,小至朋友、学业、生活方式,大到尊严与生死。

正确的选择造就无悔的人生——当逃避还是直面,停驻还是超越,自私还是高尚,虚伪还是正直摆在我们面前时。

有选择是幸事,但选择又是折磨。

选择时既是品性的亮相,也是智慧的厮杀,有时选择放弃与选择坚守一样美丽……

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不少于600字。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答题卷2015.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2.古诗文默写(8分)

(1)

(2)

(3)

(4)

(5),

(6)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3分)

(1)

(2)

(3)

4.名著阅读(4分)

(1)

(2)

3、现代文阅读(25分)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13分

5、

6、

7、

8、

(4)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9、

10、

11、

12、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13、

1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15、

16.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17、

(1)

(2)

18、

19、

四、语言运用(56分)

20.细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运用。

(6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2015.5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驿惘槐(3分,1分一个)

2.

(1)心远地自偏;

(2)池上碧苔三四点(3)奉命于危难之间(4)晴空一鹤排云上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见不贤而内自省;入则无法家拂士(8分,1分一格)

3.

(1)亲自

(2)类(3)国都(3分,1分1个)

4.

(1)老舍;骆驼祥子(2分,1分1个)

(2)D(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3分

5(2分):

①画艺精湛,他的画让众人惊叹,让“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

②行事特别,拒绝重金求画的为官者,却无偿赠与寒门李家佳作,并赠款两万。

③目光长远,用所绘《鲤鱼归龙门》为李氏兄弟指明了出路。

(回答任意两点得2分)

6(4分):

第一次,是在为官者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画作,穆三爷却没有给他们,此时捻髯是对自己拒画行为的肯定。

(2分)

第二次,是在寒门双子考上大学,穆三爷亲自来送画,展开画作,捻髯是对自己画作的满意。

(2分)

7(3分):

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或描绘出穆三爷画鲤的动作以及所画鲤鱼的形神兼备),(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穆三爷绘画水平的高超,(1分)也为下文穆三爷无偿送给李家兄弟两幅画作了必要的铺垫。

(1分)

8(4分):

示例:

穆三爷拒绝当官之人,赠画寒门,让我们感受到他德艺双馨的高贵品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如穆三爷一样,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或李家人贫穷时坚决不售画和李家兄弟的“朴然跪倒”,让我们看到了朴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