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45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docx

油气储运安全第六章

第六章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第一节油气站库五防

一、防火防爆

1.油气的易燃易爆性

油气都是易燃易爆物质,在储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

表征常见油品燃烧及爆炸性能的参数见表6—1和6—2。

表6—1常见石油产品的闪点、自燃点(℃)

油品

闪点

自燃点

油品

闪点

自燃点

汽油

煤油

柴油

-30~28

40~48

80~120

415~530

380~425

350~380

润滑油

10~15

180~215

280-659

300~350

表6—2常见石油产品的爆炸极限

名称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爆炸温度极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汽油

溶剂油

航空煤油

柴油

乙炔

1.0

1.4

1.4

1.5

1.5

2.6

6.0

6.0

7.5

6.5

9.5

80

-38

40

-34

-8

86

-4

一般情况下,石油产品的闪点越低,燃点也越低,着火的危险也就越大。

如汽油闪点在-30~28℃范围内,即使在我国北方的严冬,汽油无需加热,一遇明火就有可能燃烧;而煤油的闪点在-40℃左右,即使在室温下,煤油与火焰的短暂接触也不会引起燃烧。

由于闪点高的油品,组分较重,高温挥发的组分易聚集,所以其自燃点较低。

高温下储存沥青等重油品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油品的自燃。

表6—2的爆炸上、下限,是指油蒸气在空气中可能引起爆炸的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区间称为爆炸区间。

当油蒸气在空气中浓度在爆炸区间时,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当该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因为油蒸气含量太少,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使混合气体燃烧,遇明火不会引起燃烧,更不会发生爆炸;当该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供应不足,遇明火时不能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暂时不会发生爆炸,但可能引起燃烧,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油蒸气浓度降低,达到爆炸上限,就可能发生爆炸。

2.油气储运过程中常见火灾的原因

①电气设备短路、老化、外壳接地不良、高温运行发热等;

②操作不规范,造成金属撞击引起火花;

③静电和雷电;

④可燃物的自燃,如油罐中含硫油品沉积物在清除时自燃、堆积的含油垃圾自燃等;

⑤其他火种蔓延等。

3.防火防爆措施

①完善防火安全规章制度。

建立群众性的消防组织,制定防火规章制度和消防方案,划分消防区域,规定火警信号,定期组织防火教育和消防演习,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②加强管理,严禁携带火种进入防火禁区,机动车辆进入防火禁区需戴防火帽等。

③防止金属撞击产生火星,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站库,在有油气的场合维护、搬运等作业时,严禁金属之间的撞击。

④在存有油气的场合,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严禁在储罐量油时开关手电筒、使用手机等。

⑤遇雷雨天气时,不要进行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易燃油品的装卸、测量和采样。

⑥在站库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必须提出动火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动火作业。

⑦防止露天存放的油品挥发、油气聚集,要避免日光暴晒,要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⑧地上油罐应修筑防火堤或防火墙。

⑨在清除含硫油罐的沉积物时,要不断用水润湿含硫沉积物,并将取出的含硫沉积物及时运走。

⑩站库要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各车间、岗位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二、防雷击

1.雷击的危害

雷击也是危及油气站库安全的一大隐患。

雷击不仅会造成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的损坏,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是严重的。

其危害可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和雷电波侵入等。

(1)直接雷击危害

直接雷击危害表现在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的破坏作用上。

1电效应

当雷云对大地放电时,会产生高达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当雷电流直接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将烧毁电器设备的绝缘线路,烧断电线,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

2热效应

当很高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放出大量的热能,可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这一能量足以熔化50~200㎜2的圆钢。

当金属油罐遭到雷击时,雷击部位会产生强烈的电弧,使油罐金属熔化、飞溅,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效应

雷电流作用硬功夫非导体建构筑物上,由于其热效应,使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水分等可气化物质迅速气化,在被击物体内部产生强大的机械力,使其遭受严重破坏,甚至爆炸,这对非金属罐的威胁更大。

(2)间接雷击危害

间接雷击危害表现在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个方面。

1静电危害

静电感应危害是指带电的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产生静电感应电压,这种电压有时可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如浮顶油罐浮顶上的感应电荷与油罐壁放电,可引起浮顶罐的雷击起火。

2电磁感应危害

当雷电流通过导体而导入大地时,在其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其他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在构成闭合回路的导体上产生感应电流。

若这种回路中的某处接触电阻很大或有缺口,就会导致局部发热或击穿缺口间的空气,形成火花放电,引燃可燃气体。

在金属油罐接地、室外架空管道跨越并接地、泵房内机泵管道接地等处都可能导致电磁感应电流的产生。

(3)雷击波侵入危害

雷击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击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器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或爆炸。

(4)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危害

当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它足以击穿3m以内的空气,而形成火花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

如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电器设备、电器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的距离小于3m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可引起电器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击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雷电和种类

按雷电的不同形状可分为线状雷、片状雷、球状雷三种形式。

(1)线状雷

线状雷也称作直接雷,是发生在雷云和在地之间的曲折的枝杈纵横的巨型电弧放电,放电通道长一般在2~3km,有时甚至在于10km.放电过程一般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部分。

1先导放电

当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感应也异性电荷,雷云和大地就形成一个巨大的、以空气为绝缘介质的电容器。

由于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并不均匀及地面的高低不平,导致感应电场强度的不均匀。

在电场强度先达到250~300kv/m的放电强度的地方,发生雷云向大地发展的跳跃式的先驱放电,发出闪光,此时雷电流并不很大,只有200~300A,闪光也不很亮。

2主放电

当先驱放电到达地面时,即发生大地向雷云发展的极明亮的主放电,其放电电流可达几万安至数十万安,放电速度约为60000~100000km/s,放电时间仅50~100μs。

在主放电过程中,形成25000~30000℃的高温,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空气受热膨胀和压缩,发出巨大的冲击声波。

即雷鸣;同时空气强烈发光,即闪电。

主放电同时产生电、热、机械效应,是雷击危害的主要原因。

3余辉放电

主放电向上发展,到云端即告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过主放电通道流下来,继续一段较长时间的放电过程,余光延续时间约0.03~0.15s,电流为100~1000A,此时发出的微弱亮光称余辉。

(2)球状雷

球状雷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米不等,存在的时间一般为3~5s。

球状雷通常是沿着地面大约以2m/s的速度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也会通过缝隙进入室内,碰到建筑物便可发生爆炸,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3)片状雷

片状雷的电弧通道呈片状,发生在雷云之间,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不大。

3.防雷装置

目前,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等,其中,在储油罐上广泛应用的是避雷针。

(1)避雷针的结构

避雷针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

1接闪器

接闪器又称受雷器,是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构件。

其材料、尺寸应能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及热稳定性等要求。

常用接闪器多由镀锌圆钢制成,其针长小于1m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针长为1~2m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6㎜。

2引下线

引下线为避雷装置的中段部分,上接接闪器,下联接地装置。

其作用是将雷电流自接闪器引入接地装置。

引下线应短而直,避免转弯和穿越铁管闭合结构。

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有时也用钢绞线。

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扁钢厚度不得小于4㎜,截面积不得小于48㎜2,钢绞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25㎜2.

利用钢筋混凝土杆或钢结构支架支撑受雷器时,可以利用钢筋可钢结构支架作为引下线,金属油罐本身亦可作为引下线。

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埋设在地下与接地线相连接,向大地泄放雷电流的装置。

按其安装形式不同,可分垂直、水平和复合式三种。

垂直接地体一般采用直径为10~25㎜的圆钢、450㎜×50㎜的角钢,或直径为25~50㎜、壁厚为3.5㎜的钢管制作,垂直埋设于地下,其长度一般为2.5m.为了加强泄电效果,垂直接地体一般是由两根以上成排或环形布置,上端用圆钢或扁钢连成一体。

为了减少相邻两接地体的屏蔽效应,两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应为3~5m。

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直径为10~16㎜的圆钢或截面积为100㎜2的扁钢制作,呈放射状水平埋设于地下。

复合接地体是为了提高接地装置材料的利用率,采用由多个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复合接地体。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1.5m,并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为防止雷电反击,接地体埋设位置距被保护的建(构)筑物不应小于3m,在埋设接地体处的地面上应铺50~80㎜厚的沥青绝缘层。

接地体与引下线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焊接时,其焊缝长度应大于线下线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螺栓连接时,螺母必须压紧,并将软绞线端头焊固在供螺栓连接的线夹内,其垫圈应镀锌。

当以金属罐体为引下线时,罐体与接地体之间必须焊制连线。

(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与避雷针的高度、数目、相对位置、雷云高度以及雷云相对避雷针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其数值与要求的雷击概率有关,要求的雷击概率越低,则保护范围越小;要求的雷击概率越高,则保护范围越大;应用中,可根据模拟实验及运行经验确定。

目前,我国确定的保护范围是指1000次雷击中落于保护范围内的次数小于一次的空间。

表6—3列出常见油罐所需避雷针数量的参考值,供参考。

表6—3常见油罐避雷针和接地体的数量表

油罐容积/m3

名称

100~700

1000~3000

5000

避雷针

接地体

1

2

3

5

4

4

三、防静电

1.静电的危害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介质的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相对运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若静电荷不能有效地释放,就会积聚放电,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接地容器内部的静电引爆

接地容器内部的静电引爆多发生在灌装油品时,因为容器接地,外壁电荷被导入大地,由于灌装摩擦引起的容器内部带电油品与容器内壁之间产生电位差,当此电位差达到一定值时,容器内可燃气体被击穿而产生火花放电,有可能引起爆炸。

如某油库向200m3油罐从顶部装入柴油,由于油中带有水,灌装十几分钟后发生爆炸,事后模拟试验,灌装不到十分钟,油面电位就高达7kv。

(2)喷射含微粒气体时的静电引爆

含微粒气体从喷嘴喷出时,由于微粒与出口壁激烈摩擦而带电。

如某泵房检修时,用压力为1.1×104Pa、温度250℃的过热水蒸气冲洗泵内残留的油品时,发生火灾。

其原因是水蒸气中的微粒与喷嘴摩擦时产生静电(后经测定,离喷嘴60㎝处金属网的静电电压为24kv),由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3)灌装绝缘容器时的静电引爆

用带电油品罐装绝缘容器时,其危害性比灌装接地容器更大。

例如油罐汽车的罐体被轮胎绝缘。

当装油时,若罐体没有接地,罐内带电油品使罐外壁应出大小相等、符号相同的电荷(内壁相反)。

同样,罐体下壁就积聚了电荷,这些电荷很容易与接地体(如输油管或靠近油罐车的人体)产生放电,有可能引起爆炸火灾。

2.防静电危害的措施

(1)控制介质流速

实验表明,油品在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和电荷密度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产生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我国《石油库设计规范》规定,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大于4.5m/s。

还有的规定:

从油罐顶部注油且油管吕浸没以前、浮顶油罐浮顶未浮起以前或油品中含水或空气等情况时,装油速度都要限制在1m/s以下。

(2)采用合适的加油方式

油罐从顶部喷溅装油时,油品必然要冲击油罐壁,搅动罐内油品,使其静电量急剧增加。

试验表明,从顶部喷溅装油产生的静电量与底部进油产生的静电量之比为2:

1。

另外,顶部装油还会使油面局部电荷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放电。

为此,应尽可能地采用油罐底部进油的方式装油。

(3)避免油品混装或油品含水含气

由于不同油品之间,油品与水、气之间的相互摩擦,油品混装或油中含水气时,都会使静电量增加。

实验证明,油中含水5%,会使起电效应增大10~50倍。

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油品通风调和也是十分危险的,例如某厂一个5000m3的油罐,罐内已装有航空煤油,在充装柴油并压缩空气调和时,1分钟后便发生了爆炸。

(4)油品经过过滤器时,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

油品经过过滤器时,由于与过滤器发生剧烈摩擦,大大增加了接触和分离的强度,可使油品的电压增加10~100倍。

为此,过滤器与油罐、装油台间要留有一定的缓和长度,管线也应尽量少拐弯、变径等,在必须使用软管的地方应选用导电橡胶管或导电塑料管。

(5)保证良好的接地

静电接地是指将设备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

对于带电导体,接地后的电荷会迅速导入地壳;油品带电后虽然不能靠容器的接地迅速导走油品的电荷,但可减小电荷向地壳泄漏的电阻,加快油品中电荷的泄漏,使它们与大地之间成为等电位体,消除容器外表面电荷产生火花的可能性,减少了容器外部发生放电而引起的事故。

(6)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在油品中加入微量的某种物质,可以大大增加油品的电导率,使其电荷得不到积聚,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危险。

(7)设置静电缓和器

静电缓和器是一个装在管线上的金属容器,可以看成是一个扩大直径和管线段。

其结构如6—2所示。

带电油品在进入容器之前先进入该装置中使流速减慢,油品有一个相对的停留时间,使大部分电荷在一段时间内趋向管壁,流向大地,从而大大减少了进入容器的电荷,就是缓和作用。

(8)设置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主要有接地钢管和法兰、内部绝缘管和放电针及镶针螺栓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6—3所示。

静电消除器能产生与带电体上相反符号的带电电子和离子,从而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消除静电的危险。

(9)消除火花放电的条件

为了消除火花放电,在油罐装油前必须清除罐底,不允许有落入油罐内的浮游导体和其他杂物,如液面计浮子、量油筒、垫片等金属物。

检测取样等必须在量油管内进行,若未装设专用的量油管,如用导电的取样筒、量油尺等进行检测时,这些金属也相当于油面上的火花促发物。

(10)控制油面空间的混合气体

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下压通风的方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而往往使用充惰性气体,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形成惰性气体覆盖油面)也可以充局部。

按其使用方法可分密封隔离式和置换稀释式两种。

前者是用于隔离氧气以及抑制混合性气体的形成;后者是降低混合气体的浓度;以控制它在爆炸浓度范围之外。

四、防中毒

1.油品毒性的危害

油品及其蒸气具有毒性,特别是含硫油品及添加四乙基铅的汽油,毒性更大。

其毒性危害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

油品都有一定的挥发性,特别是轻质油品,其挥发性更大,往往造成空气中的油蒸气浓度偏高。

大量的油蒸气若经过口鼻等器官进入呼吸系统,侵入生物机体后,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破坏生理机能,使人体器官受到伤害,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

这通常表现为急性中毒两种症状。

急性中毒时,如空气中油蒸气含量为0.28%时,经过12~14min后,会使人感到头昏;如油蒸气含量为1.13%~1.22%,在几分钟内便使人难以支持;当空气中油蒸气含量更高时,会使人立即昏倒,丧失知觉。

慢性中毒时,使人患慢性病,产生头昏、思睡、疲倦、食欲不振、身体衰弱、体重逐渐减轻等症状。

2造成视觉系统的损伤。

在油品的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有时可能造成油品落入眼睛内,则会使其粘膜损伤,有时还会出血,甚至致盲。

3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

若皮肤经常与油品接触,会产生脱脂、干燥、裂口、皮炎和局部神经麻木。

特别是四乙基铅[Pb(C2H5)4]汽油,其毒性更大。

四乙基铅能溶解于脂肪及类脂体内,所以其毒性作用主要是使人体含类脂体最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障碍,另外,铅还能引起溶血,使红血球和白血球减少,引起贫血。

2.防毒措施

①加强油品的管理,减少油蒸气的挥发。

②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工作区域油蒸气浓度指标,是造成人体危害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及时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使其不超过表6—4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

表6-4工作区内油蒸气最大允许浓度(质量浓度)

油品

最大允许浓度(mg·L-1)

油品

最大允许浓度(mg·L-1)

汽油

溶剂油

煤油

0.3(以碳计算)

0.3(以碳计算)

0.3(以碳计算)

润滑油

四乙基铅

0.3(以碳计算)

0.05

0.00000005

③及时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保证设备的严密性,减少空气中油蒸气浓度的关键;也是防止油品泄露有有效途径。

因此在实际中,应及时对油管、油罐、油桶、油泵等设备进行维护,保证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的油蒸气浓度。

④改进和加强工作区域的通风,降低油蒸气浓度。

通风是使油蒸气消散,降低区域浓度的有效途径。

因此,对于通风条件不良的工作区域,如桶装库房、灌桶间、泵房应注意加强通风,以使油蒸气消散。

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如地下泵房、半地下泵房),应采用机械通风。

⑤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禁止工作人员进入罐内清除底油。

清罐时,特别是清洗含铅汽油罐,应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通入水蒸气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浓度,在确实证明油蒸气含量已低于量大允许浓度后,人方可进罐。

如果油蒸气未排除,则必须穿上要作服、胶靴,戴上手套、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

防毒面具要与面部密合,不得漏气,空气管通到罐外,连接在送风机上,以便连续不也断地供给新鲜空气。

在罐外要有专人负责联系救护。

在罐内工作时间不能过长,要及时轮流休息。

防毒面具和安全设备必须事先详细检查,确保完好才能使用。

防毒衣具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煤油或酒精加碱洗刷,再用清水冲洗。

⑥严禁用嘴从胶管里吸取油品,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机械零件、洗刷衣服或用于其他日常生活中。

⑦工作完毕后,脱下衣服应在专门的地点保管,不准穿工作服回家、吃饭等。

在吃东西、吸烟前必须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洗手,必要时应用漂白粉溶液消毒。

⑧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作业中发现头昏、呕吐、不舒服等时,也应立即停止工作、休息或治疗。

如发现急性中毒应立即抢救。

第二节油气储运消防技术

确保油气储运过程的安全,除切实搞好站库“五防”外,可靠、完善的消防设备配备,先进的消防技术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常用灭火方法

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基本要素。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得到抑制和终止。

在消防技术中常采用冷却、窒息和隔离三种基本物理方法和化学中断法灭火。

1.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就是灭火剂直接洒在燃烧的物体上,利用灭火剂吸收可燃物氧化过程中放也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的目的,它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

冷却灭火法常用的灭火剂主要有水和CO2灭火剂.

(1)水灭火

水是最常见的天然灭火剂,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和窒息作用。

当水喷到燃烧物体上时,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1㎏水可吸收2.57MJ的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起到冷却作用。

水的灭火应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水主要用来冷却建筑物和设施,如站库中的储罐,控制火灾扩大。

水不能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水的密度比油品大,又不溶于石油产品,故也不能用水扑救油品火灾。

(2)CO2灭火剂灭火

1CO2灭火剂

CO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灭火剂,它是无色无味、不燃烧、为助燃、不导电、无腐蚀性的惰性气体。

由于二氧化碳制造方便,容易用降温加压的方法使其液化,便于装灌和储存,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灭火剂。

CO2灭火剂是用高压将CO2压缩成液体冲装在200atm以上的钢瓶中,使用时,打开瓶阀,液体CO2立即通过导管和喷嘴喷出,迅速气化,由于喷筒隔绝了对外界的热传导,因此,二氧化碳液体气体时,只能吸收自身的热量,导致液体本身温度急剧下降。

其温度下降到-78.5℃时,就有细小的雪花状的二氧化碳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又称作干冰)出现,所以从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是温度很低的气态和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遇热后立即升华气态二氧化碳,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冷却。

2CO2灭火器结构

常用的CO2灭火器主要为手提式,由筒身、筒盖、喷管和喷头等部分组成,如图6-4所示。

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

使用MTZ型灭火器应先拔去保险插销,一手持喷筒,另一手紧压压把,气体即喷出。

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射程近,喷射时间短,因此,在喷射时要迅速果断,接近火源,从近处喷起,快速向前扫射推进。

使用中应注意机身和垂直,不可颠倒使用,以防止液体喷出。

灭火时手要握住喷管木柄,切勿用手接触喷筒,以免冻伤。

另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5%~6%时,就会使人头晕呕吐;达8%~10%时,会使人感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因此,灭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顺风喷射,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要特别注意安全。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救电压在600V以下的带电设备、仪器仪表、易燃气体和燃烧面积不大的易燃液体火灾。

4二氧化碳灭火器有维护保养

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易于取放的地点。

存放地点的温度不得超过42℃,因为钢瓶受热,液态二氧化碳会变为气态,使压力剧增,易发生物理性爆炸事故。

因此,灭火器应远离火源,避免日光暴晒。

对二氧化碳灭火器应经常进行如下检查:

A.二氧化碳灭火器应保持清洁,油漆无脱落,喷嘴保持畅通。

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

B.每隔3个月称量一次,做好记录,如发现二氧化碳灭火器质量减少1/10时,或检查灭火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在红色区域时,则表明灭火器在压力已低于规定值,应查明原因,检修后重新灌装。

C.二氧化碳灭火器由消防专业部门进行灌装,重新灌装后应由消防专业部门进行水压和气密性试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隔绝空气,使燃烧因得不到新鲜空气而熄灭,常用的灭火剂有水蒸气、砂、石棉毡、泡沫灭火剂等。

(1)水蒸气

水蒸气由锅炉制备、从锅炉房直接连接到消防蒸汽管引出,可扑救油库泵房、灌桶间和体积小于500M3的厂房内的火灾。

水蒸气灭火的作用在于冲淡燃烧区域内氧气的浓度,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火焰熄灭。

(2)砂

砂为固体灭火的中最为便宜和来源最丰富的,故使用最为普遍。

将砂子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并传走燃烧物的部分热量,使温度降低。

它可以扑灭少量易燃液体的火灾,特别是小面积的地面火灾,如整装油桶的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