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62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吊唁低眉顺眼诘问(jié)憎恶(zēnɡ)

B.荒僻穷苦缭倒取缔(tì)焦灼(zhuó)

C.憬悟长途跋涉颓唐(tuí)差使(chāi)

D.寒噤张皇失措箱箧(qiè)愧怍(z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支球队云集了全国一流的球员,其夺冠的气势锐不可当。

B.无论年近花甲还是青如束发,每个人都会有一颗好奇心和对生命游戏无穷无尽的天真童趣。

C.那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

D.她嘴角现出一丝微不足道的笑,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她内心无比强大的力量。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B.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其代表作品有《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等。

D.《背影》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二、语言表达

5.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

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B.⑥①②③④⑤

C.③⑤④②⑥①D.⑥②①④③⑤

三、句子默写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古人送别,常常以诗相赠。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王维则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劝酒”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

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路循其上平行而西,复逾脊,始下涉。

二里,又盘坞中山西南转,二里,复西北上,一里,是为黄土坝①。

盖鼎站之岭,至此中降,又与西岭对峙成峡,有土山中突而连属之,其南北皆坠峡下,中踞若坝然,其云黄土坝者以此。

有数家倚西山而当其坳,设巡司以稽察焉。

又上逾岭脊,共五里为白云寺②。

于是遂西南下,迤逞四里,途中扛担络绎,车骑相望,则临安道毋忠,以钦取③入京也。

司道无钦取之例,其牌如此,当必有说。

按毋,川人,本乡荐④,岂果有卓异特达圣聪耶?

然闻阿迷之僭据⑤未复,而舆扛之纷纭实繁,其才与操,似俱可议也。

又至坞底,西北上一里,为新铺⑥。

由铺西稍逾岭头,遂直垂垂下。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黄土坝:

今作黄土坡,又称黄丰,在关岭县西境公路旁。

②白云寺:

今称白云,又作白英哨,在黄土坡稍西的公路旁。

③钦取:

皇帝启用。

④乡荐:

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乡试,乡试取中为举人者,称领乡荐。

⑤僭据:

僭越名位,分裂割据。

⑥新铺:

今名同,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隅。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

③复逾脊,始下涉___________

④是为黄土坝___________

⑤有土山中突而连属之___________

8.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司道无钦取之例,其牌如此,当必有说。

9.(甲)文段中引用渔者之歌,有什么用意?

10.(乙)文是一篇游记,除了描写沿途所见之自然景物外,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临安道员毋忠被征调至京这件事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船歌

蒙福森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

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

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

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

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

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

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号,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

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

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来——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

”,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档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

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

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

转眼,就到了1943年。

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

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进了抚河镇。

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

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

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

张德贵断然拒绝。

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

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

鬼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

他们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

“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

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

“愿意替皇军效力。

鬼子放了人。

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

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

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

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1.文章以“船歌”为题有什么作用?

12.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3.结合语境,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

转眼,就到了1943年。

14.阅读全文,说说第八段画线句属于哪种叙述方式?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张德贵是一个怎样的人?

绿雁

罗旭峰

①他是一位乡村邮递员,衔着我的好消息,经十三公里乡村机耕道向我扑来的绿雁。

我叫他吴老师,他叫我小罗。

自从我开始热衷于把稿件拜寄给远方,美美的期待就鹄望于每一天,思绪随着吴老师的来去而起落如潮。

②我多么欢喜看到邮车轮毂翻飞的样子,多么欢喜听到“报纸哦——书信——来了哦!

”这叫卖似的吆喝时常激起我的喜悦,也曾落下无所得的黯然。

这种情绪也辐射着吴老师,当我有信件的时候,他就会一脸笑容地向我走来,一边拂开额头上稀疏的白发,一边掏出信件,两手端举,奉在我手中。

他不说过多的话,只是呵呵笑着。

然后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举起的左手向后摇摇,是向我作别,更是策马奔驰……

③然而近年来,我总把这份期望重重地压在心底——吴老师不利落了,来去不再准时。

人们说他打零工摔断了三根肋骨,我说他不是有工资吗?

人们摆摆手,用嘴角抿着轻笑。

每每想打个电话问问,问问他的身体,更问问我的信件,但终以叹息之声作罢。

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

我甚至想过行使追究的权利,叫吴老师吃亏,叫这匹墨绿的驽马没过冬草吃,可是晓得个中情由的人又摆摆手,仍然用嘴角抿着轻笑。

④吴老师本是小村庄的代课老师,过着半工半农的营生,一干就是十年。

四十岁的时候被聘请到乡镇工作,然而人算莫如天算,十五年后因文化年龄等原因遭到清退,领了不过万元的一次性补偿金,走了,带走了委屈和无奈,回到邻居的冷言冷语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吴老师有一个弱智多病的妻子,还有一双七十多岁的老父母,膝下又没有子女。

想到他这样的家境,我也便不再忍心追究了——但凭他现在的情况,恐怕在这一行也干不久了。

⑤可是,希望的火苗行将熄灭之时,吴老师又来了。

“小罗,你的信,好像是一本大大的书。

”没有吴老师那熟悉的呵呵声陪衬,我觉得是做梦。

“小罗——”这声音十分微弱,在我耳边徘徊,又忽隐忽现。

他双手端举着一个信包。

他头发花白而稀疏,他的头很小,整个就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眍,这是斗碗上不可修补的缺口。

⑥“吴老师——”

⑦“小罗——”

⑧有一瞬间,我几乎忘了那个我日夜挂惦的信包。

现在我接住它——

⑨“吴老师——”

⑩“小罗——”吴老师笑了起来,但那呵呵之声没有跟上来。

⑪从那以后,我几个月没收到信件了,直至那天,一辆崭新的四轮机动邮车大声武气驶进单位院坝,让我确认了:

吴老师确实不会再来送信了。

⑫原来,为了贴补家用,吴老师当邮递员的同时,不顾劝阻,执意到小砖窑背砖。

而他瘦弱的身躯显然无法负荷。

不几天,吴老师像一棵枯树一样折了,弄断了三根肋骨……

⑬现在,连邮递员工作的每月二百六十元补助金也泡汤了。

⑭我突然想到,那次吴老师送来那本大大的书,或许是他邮递生涯的最后一站了。

我又想到,吴老师一定时时关注着我的每一次信件,充当着我的第二双眼睛,因为他说我是大文化人的时候,那浑浊的眼睛就像父亲一般温暖。

⑮万幸的是,不久又有消息,吴老师的双老已经被民政部门安置在了福利院,他的妻子虽然有病有痛,但能吃能笑,能跟在吴老师左右。

而吴老师因为对弱病家人的不离不弃,受到特别嘉奖,被安排到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

⑯今年3月,我因公去了一趟福利院。

当我再次看到吴老师的时候,他已经把白发梳成了小偏分,干净而精神,腰杆也直了些,见了我,突然端直了双手,呵呵笑着说:

小罗,来接喜——我一愣,立正,接过了他手中并不存在的“信包”。

我们都笑了。

⑰我们喝着茶聊着天,聊他的生活,聊我的写作。

他很想表达些什么,可没能说出来,但我知道吴老师想说的话是:

做文章就要像送信一样诚信,像照顾家人一样温暖。

(选自《人民日报》)

16.阅读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有关吴老师的故事情节。

吴老师时常给“我”送来有关稿件的信件→

(1)__→

(2)__→(3)__→在福利院,吴老师与“我”聊生活、聊写作。

17.结合语境,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过滤”含义的理解。

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

18.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他头发花白而稀疏,他的头很小,整个就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眍,这是斗碗上不可修补的缺口。

19.选文中的吴老师和“我”都是善良的人。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的善良分别表现在哪里。

六、综合性学习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做题。

2017年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一箭三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89天后,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卷土重来”的首次宇航发射。

1975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进行了第一次发射,至今已成功完成44次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超过97%。

它是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在役时间最久、成功率最高的金牌火箭。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中国唯一一型在内陆三个发射场成功执行任务的金牌火箭,其高可靠性在此前的飞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据新华社2017年9月29日、《北京青年报》2017年9月30日整合)

(1)请你为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其他长征系列火箭相比,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1.题目:

这也是爱。

要求:

①结合自我经历或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B项改为:

穷困潦倒,取缔(dì)。

2.D

【解析】

试题分析:

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属于运用语境错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A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有语病。

“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句式杂糅。

去掉“的原因”即可。

4.C

【解析】试题分析:

C项说法有误。

改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C

【解析】试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③⑤④从正面说,②⑥①从反面谈。

而③⑤④是由总到分,③是总,⑤④是分。

②⑥①也是由总到分,②是总,⑥①是分。

因此答案应是③⑤④②⑥①。

6.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欲上青天览明月(3)醉里吴音相媚好(4)清流见底(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酥”“览”“媚”等字词的书写。

7.上这里指飞奔的马越过这连接

8.司、道一级的官吏没有皇帝直接征用的成例,他的行道牌上如此写着,肯定有其他解释。

9.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水长的特征,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0.意在表现黄土坝这个地方除了自然景致优美之外,民风也很淳朴的特点,以此吸引读者。

【解析】

7.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襄”:

上。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钦取”“其”“说”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9.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甲文段中引用渔者之歌的用意可从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水长的特征的角度,从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的角度作答。

一定要答出歌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10.试题分析: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作者写临安道员毋忠被征调至京这件事的目的可从表现黄土坝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致优美的角度,从表现民风淳朴的角度作答。

(一)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道路沿着峡上平缓地向西行,又越过山脊,这才向下跋涉。

二里路,又绕着坞中之山往西南转,二里,再向西北上山,一里,这是黄土坝。

大致鼎站的山岭,到此处从中下降,又与西岭对峙成峡谷,有座土山在峡中突起并与它相连,土山南北都下坠到峡中,盘踞在中央宛如堤坝一样,它被称为黄土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有几户人家背靠西山挡在山坳之间,设了巡检司以便稽查。

又往上越过岭脊,共走五里是白云寺。

从此便向西南下走,透逛四里,途中扛轿挑担的络绎不绝,车马相望,是临安道道员母忠,被皇帝启用进京去。

司、道一级的官吏没有皇帝直接征用的成例,他的行道牌上如此写着,肯定有其他解释。

据查,母忠是四川人,本来是乡荐出身,难道果然是有卓越特异的政绩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吗?

但是听说阿迷州的非法割据还未收复,可挑担抬轿喧喧嚷嚷的实在太繁华,此人的才能与操守,似乎都可以议论。

又来到坞底,往西北上行一里,是新铺。

由铺西稍走一些越过岭头,便垂直下山而去。

11.交代了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12.动作描写,写出了张德贵等人的技术熟练,表现了他们技艺的高超。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14.插叙,补充交代了张德贵家庭情况和幸福生活,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5.张德贵是一个有熟练的掌舵技术,敢于跟鬼子斗争,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人。

【解析】

【分析】

11.试题分析:

考查文题的作用。

通读全文后再作答。

从内容上看:

交代了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从结构上看,引出正文部分的内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2.试题分析:

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这几句明显使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技术的熟练、技艺的高超。

13.试题分析:

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使用了典型的比喻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飞快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感受。

14.试题分析:

考查记叙的顺序及其表达作用。

读懂上下文后,即可分析出“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一段属于明显的插叙。

内容上:

补充交代了张德贵家庭情况和幸福生活,结构上: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点睛:

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1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敢于跟鬼子斗争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是一个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人。

16.吴老师背砖受伤,不能准时送信吴老师最后一次给“我”送信包吴老师受到嘉奖,得到妥善安置

17.原指分离出去,这里指“我”期盼中的好消息被阻隔,迟迟未到,喜悦之情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写出“我”的失望、沮丧

18.外貌(肖像)描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