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194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docx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百万亩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黑龙江省甘南县水利局

我县是黑龙江省西部的重点干旱县份,拥有耕地270万亩。

1996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之一,由此,我们把发展节水灌溉摆上建设质量效益型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位置,掀起了一场由传统大水漫灌向现代节水灌溉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累计投资1.35亿元,打灌溉井2.6万眼,安装各种类型喷灌设备6480台(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占旱田总面积的42.5%,有6个乡镇、75个村的旱田实现了节水喷灌化。

一、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新视角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治水兴甘的突破口

我县十年九旱。

1995年以来,连续五年发生春旱,尤其是1997年发生了春、夏、秋连旱的特大旱灾,有80万亩耕地颗粒无收,粮食减产2亿多公斤。

1998年春季,耕地干土层平均厚达45厘米,水库蓄水减少2/3,境内三河断流,沟塘干涸,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米,2873眼机电井无水可抽,有3个乡镇14个村发生严重水荒。

旱灾提醒我们:

既然甘南穷在旱上,苦在灾上,那么就必须兴在水上、富在水上。

没有发达的水利,就没有甘南发达的经济,水是立县之本。

绘小康蓝图首先要从治旱下笔,作强县文章必须在节水上破题。

发展节水灌溉是甘南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二)坚持树典型、给政策、搞服务、扶龙头“四招”联动,推动节水灌溉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我们坚持把大上节水灌溉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措施,几届班子抓在手上不动摇。

一是用典型引导农民搞喷灌。

音河镇兴全村被确立为国家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后,先后引进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节灌设备120台(套),不仅在抗旱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带动了其它乡镇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仅音河镇两年内就安装喷灌设备1128台(套),喷灌面积达到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

同时,我们还抓了兴隆乡兴国村、宝山乡富海村、音河镇山湾村、长吉岗乡巨强村等节灌典型,形成了多点带动、点面结合、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以来,我们再次发动农民节衣缩食筹资金、千方百计备水源、千家万户上喷灌,新增喷灌面积30万亩,使节水灌溉总面积突破了100万亩。

二是用政策鼓励农民搞喷灌。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两优两免一保一补政策”。

即对发展喷灌的农户优先提供贷款,优先承包机动地,免费维修设备,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保证喷灌物资供应,每套喷灌补助200元。

仅去年,全县就拿出80万元扶持资金和16万亩承包地,推动了节水灌溉的发展。

三是用服务扶持农民搞喷灌。

建立和完善了以县水利局为龙头,以农口各局为骨干,以乡镇为基础,以基层水利站和农业站为网脚的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对喷灌区全部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安装、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的“四统一”服务。

县专门成立了旱灌技术开发中心和抗旱物资供应站,常年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打井节灌服务。

去春以来,为农户打井3200眼,无偿维修机电井3500眼、设备2600台(套),指导安装喷灌设备2000台(套);举办节水喷灌培训班15期,培训技术人员620人次,编发节水灌溉手册6000册。

四是用龙头保障农民搞喷灌。

实施兼并和重组战略,将水利机械实业公司扩建成节水灌溉集团公司,并通过与浙江萧山水泵厂和吉林通化塑料厂联合新上8条生产线,使集团整机年组装能力达到1万台(套),零部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台(件),产品扩大到5大系列18个品种,可以满足各种规格喷灌设备的配套需要,产品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降低了20%,不仅农民购买整套设备不出县、零部件不出乡,更节省了资金。

目前,以节水灌溉集团公司为龙头,已形成了节灌技术科研、开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节灌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为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

(三)在穷底上聚财、机遇中争财,千方百计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几年来,我县在节水灌溉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通过建立节水灌溉基金制度、开展专项储蓄以及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县乡财政划拨专款等措施,广泛筹集建设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

村级集体也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农民上喷灌,并积极发动农民自筹资金,仅98、99两年,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

同时,抢抓各种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用好用足国家贴息贷款。

1996年以来,通过建设示范区、项目区,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640万元,利用节水灌溉专项贷款4300万元。

另外,县抗旱服务总站坚持为困难农户赊欠打井,赊销设备,仅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赊销金额就达10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县已形成了六种节水灌溉的投资和管理使用机制,即农户出资、户管户用;联户出资,轮流使用;国家出资,租赁使用;点贷出资,计息使用;集体出资,承包使用;国家、集体、个人联合出资,股份制管理和使用。

(四)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县情的发展模式,促进节水灌溉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构建质量效益型现代农业新格局

在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单一的粮食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农副产品多元化的需要,同时,粮食产品的低效益,也与节水灌溉的高投入不相适应。

因此,种植业必须通过由粗放、单一型的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节水灌溉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

我们以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先导,以辟建小区、探索标准化和模式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推进节水灌溉上规模、上效益。

首先,狠抓三个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结合点。

一是抓节水灌溉与发展特色经济的结合。

今年,全县发展的30万亩订单作物和特色优质高效作物基本上落实到了喷灌地块。

宝山乡宝泉村、音河镇兴建村和兴全村、宏建乡欢喜村等19个特色经济区全部实现了订单化、喷灌化。

二是抓节水灌溉与发展绿色农业的结合。

今年,在喷灌设备密集的甘井子开发区、“五兴”开发区落实绿色玉米、大豆面积5万亩、无公害优质小麦2万亩,在春季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靠喷灌保证了苗期用水。

三是抓节水灌溉与牧区草场改良的结合。

今春新打草原喷灌井15眼、上喷灌设备10套,发展封区育草面积5000亩,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

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全县各地由过去的单一粮食作物种植向经济、蔬菜等特色经济方面转化,使全县经济作物面积由96年以前的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20万亩,占全县旱田耕地面积的50%,为振兴全县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构建五类节水喷灌模式区。

一是山区实行山脚打井,山腰建池,提水上山搞喷灌,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二是漫川漫岗区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方工程为主,以打中深井为辅,拦蓄荒水搞喷灌,与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立体开发相结合;三是平原区合理布局井群,集中连片上喷灌,与田路林渠井综合配套相结合;四是沿江沿河沟泡区实行蓄、引、提、排、灌同步进行,多种措施综合配套搞喷灌,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相结合;五是城郊大搞集约经营,发展知识经济,大力推广微滴灌,与贸科工农一体化相结合。

二、发展节水灌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是解决了重旱区的生存问题。

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有效抗御了旱灾,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

特别是在抗御95年以来连续五年的旱灾中,节水灌溉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1997年的特大旱之年,我们靠喷灌夺得了粮豆薯总产5.1亿斤的好收成。

今年入夏以来,102万亩喷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又是靠喷灌浇上了“救命水”,抗御了“掐脖旱”,呈现出了有旱情无旱灾的局面。

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屡遭旱灾的情况下,节水灌溉设备发挥了积极的抗旱增产作用。

96年以来累计减少粮食损失近10亿斤,挽回经济损失4亿多元。

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特色经济的发展,平均每年通过结构调整,使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近2亿元,极大地加快了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建设步伐。

三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实施节水灌溉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可亩节水120立方米,节水率达67%,年节约地下水1亿多立方米,已累计节水近4亿立方米。

同时,起到了稳定表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四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我县节水灌溉的大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家水利部和省、市领导多次亲临甘南视察、指导,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五大新闻单位曾联合对甘南节水灌溉情况进行采访,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还以《机吼龙吟抗天歌》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甘南节水灌溉也荣获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后有全省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40多个市、县(旗)、区来我县参观考察,购买设备1500台(套),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节水灌面积达30多万亩。

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体会

通过五年多来的节水灌溉建设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1.国家扶持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前提。

几年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我县节水灌溉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快速、稳步发展之路。

2.群众认识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基础。

群众是节水灌溉的受益者和主要投资者,只有群众认识上的飞跃,才能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3.保证投入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关键。

节水灌溉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投入,没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节水灌溉事业的长足发展。

因此,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措施,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关键。

4.合理规划,科学实施是发展节水灌溉的有力保障。

节水灌溉是一种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先进灌溉方式,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更需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取得良好的效益。

5.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是推动节水灌溉普及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推进节水灌溉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6.实现节水灌溉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是提高土地单产效益,壮大农村经济的有力措施。

一方面,节水灌溉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调整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又能充分体现出节水灌溉的最大效益,加快精耕细作、多元化结构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

四、下步发展规划及发展方向

今后,无论领导怎么换,班子怎么调,我们将继续坚持治水兴甘不动摇,咬定节水灌溉不放松,一张监图绘到底。

计划到2005年,全县投资1.8亿元,再新打机电井5200眼,安装喷灌设备2500台(套),安装微灌设备3500台(套),使全县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170万亩,真正把甘南县建设成为大兴安岭脚下的“灌溉王国”。

一是重点抓好现有喷灌区的提标续建工作。

继续引进和更新设备,搞好配套工程建设,特别是重点引进一批控制面积大、性能先进的大型喷灌设备,切实提高灌溉效益。

二是在山区节水灌溉建设上搞突破。

到2005年,山区节水灌溉面积力争突破35万亩。

三是建立完善10个高效特色经济节水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

即建立和完善以音河镇“五兴”开发区为主的2万亩优质小表示范园区;以宝山乡宝泉村为主的1万亩优质良种示范基地;以长山乡迎新村为主的0.5万亩大葱高效示范园区;以音河镇兴建村、宏建乡欢喜村为主的1万亩瓜类示范园区;以长山乡、兴隆乡为主的10万亩葵花示范园区,以平阳镇、兴隆乡为主的0.5万亩高效节水复种示范园区;以城效20栋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蔬菜示范园区;以长山乡长征村为主的0.1万亩林果经济示范园;以巨宝镇为主的0.3万亩中草药示范园区;以长吉岗乡为主的1万亩高效畜牧经济示范园区。

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将节水灌溉技术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走优质高效的产业化道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推进节水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北京市平谷县水资源局

一、基本情况

为保证“九五”期间平谷县节水增产重点县项目的顺利实施,平谷县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视为全县农业生产向节水、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迈进的良好机遇,逐步树立了以农业节水抗旱为中心,将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从流域观、系统观、资源观的大视角着眼,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山区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决策以来,我县把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与水利富民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从发展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环境水利的高度出发,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开源节流,走出了开发与保护并重、用水与节水结合的资源水利发展新路子。

“九五”期间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5.72万亩,其中:

喷灌5万亩,管灌7.3万亩,蔬菜保护地滴灌工程1.09万亩,渠道衬砌2.3万亩。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在节水灌溉建设的同时,我县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随着节水重点县项目的不断发展,使全县传统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年来,果树面积每年以3万亩左右的速度不断扩大,果粮、果菜、果草、果蔬等间作技术得到推广。

目前,全县己推广果树行间立体间作13万亩,全县粮经比例已由1998年的6∶4调整为3∶7,农业结构调整呈现良好势头,从而打开了山区果品生产的瓶颈,加快了果品基地建设的步伐,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主导产业更加壮大。

目前,全县已建成32万亩百里绿色果品长廊,全县275个行政村中,有168个己成为果品生产专业村。

在2000年大旱之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1.47亿公斤,连续15年居京郊首位。

目前已有3个村果品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47个村果品年收入超过100万元,9000户果农收入超万元。

二、主要特点

1、平原粮食作物率先全部实现喷灌化

80年代中期以前,我县的粮食作物基本上以畦播和大水漫灌为主,每年每亩用水量在250万左右,既费水、又费工。

为此,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大力推广粮田喷灌,投入资金采取村里拿一点,国家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

到90年代初,平原粮食作物全部实现节水喷灌,每年每亩用水量由250方降低到130方左右。

“九五”期间,平原喷灌主要是完善提高,形成了节水工程与节水制度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局面。

喷灌设施在粮田上的应用,为粮食生产带来了一次革命,粮食生产的农机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因地制宜,在山区半山区成片果园内积极推广管灌、渗灌等田间节水设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果园灌溉条件,提高果园生产水平

我县32万亩果树主要集中在14个山区半山区乡镇,其中成片果园又集中分布在句河、洳河以及一些季节性石河两岸的薄沙地上,水源缺乏,土壤保水性极差。

过去,由于土渠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造成大面积果树浇不上水,有的虽然能浇上水,但电费很高,致使一部分农民望水兴叹。

为此,在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以来,我县集中在上述区域加强田间节水配套建设,几年来,安装果园管灌、渗灌等节水设施面积达12万亩。

其中大华山、刘店、峪口等乡镇的节水灌溉面积都在1万亩以上。

刘店乡东山下村有一片80亩的桃园,过去灌溉一直没有保证,99年搞2600米管灌后,彻底解决了浇水问题,亩产由1000多斤猛增到4000多斤,收入成倍增长。

峪口镇胡营村有一眼机井,过去采取大水漫灌,只能保200亩果园的灌溉,且耗水电,耗工时,由于渠道渗漏严重,98年安装管灌后,灌溉面积一下子扩大到800亩,过去水从机井流到地头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几分钟就到了。

99年大旱之年,果品产量、收入都增加1倍以上。

村民们都说搞管灌,即省水、省电、又省时、省力,一眼井还能顶好几眼井用,真管大事了。

夏各庄镇陈太务村北有一片河滩地,过去是有井不敢用,因为渗漏严重,水电费太高。

只能靠天等雨种些小杂粮。

98年安上管灌后,发展晚桃基地,同时安装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渗灌100亩,加上科学管理,连续使用三年,倍受乡村干部及当地果农的好评,值得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这个果园目前已成为我县东部的高标准示范园区。

3、加快山区五小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优化山区水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山区生产条件,打破山区开发的瓶颈。

从90年代初开始,我县就积极探索山区水利富民新路子,针对山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奇缺的现状,本着最大限度地截留和利用雨泉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同时做到均衡配置、高效利用的原则,建设小水池、小水窖、小渠道、小塘坝、小水泵五小工程和燕山滴灌、小管出流节水工程。

近年来,全县共建成五小工程6300多处,增加蓄水能力81万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

镇罗营乡关上村是我县建设五小工程第一村,几年来,他们以农民投资为主体,修建截流一处、塘坝4座,水池水窖160个,新开挖大口井、建泵站37座,修水渠8000米、排洪渠1400米,配套滴灌、微喷等节水设施1040亩。

由于有上述水利工程做保障,99年虽遇百年大旱,农民收入仍有较大幅度增长。

农民李连香在承包土地上建水池一座,利用小泵站引山下大口井的水上山入池,同时在山地配备滴灌设施,由于有水作后盾,李连香在全村第一个把120棵大桃栽上荒山,99年引水上山浇了五遍,保障了大桃正常生长。

大旱之年,四年生大桃获得丰收,纯收入8000多元。

通过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山区水资源实现了最佳配置,通过引水上山、集雨截泉、节水灌溉等一系列手段,使山区水资源真正实现了“低水高用、零水整用、夏水春用、小水大用”,山区严重缺水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4、以流域为单元,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节水灌溉相结合。

近年来,我县以水土保持与节水灌溉为前提,坚持山、水、林、田、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如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具有代表性的六类水利富民节水模式典型为:

先租赁,后开发的“关上模式”;集体统一开发,个人承包经营的“万庄子模式”;家家办水利,配套网络化的“李家峪模式”;统一规划,高标准双层开发的“挂甲峪模式”;乡镇统一规划,连村开发的“营家湾模式”;水利富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黑豆峪模式”。

(1)先租赁,后开发的“关上模式”。

镇罗营乡关上村是个人均不足一亩田,人均5亩山的深山村。

1997年实施水利富民工程以来,村党支部制定了荒山租赁50年不变政策,并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

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谁所有。

关上村在推行荒山租赁制后,为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公共事业,由集体组织,利用义务工兴修公用水源工程,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农民投资在自己租赁的山场上兴修配套水利设施,农民修建一个蓄水池,由集体奖一吨水泥,一袋面。

采取这种办法,每个蓄水池共需投资2000多元,集体只投300元。

形成了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新机制。

1997年,在全市山区普遍因干旱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关上村却实现了增产增收。

实施水利富民工程以来,关上村认真总结经验,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林业、畜牧业、运销业、旅游业综合开发的思路统一规划。

几年来,修截潜流工程1处,塘坝4座,水池水窖160个,新打大口井建泵站37座,修水渠8000多米,排洪渠1400米,配套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1040亩,1998年人均收入达到2031元,1999年虽遇大旱,农民收入仍有增长。

2000年农民承包开发的板栗、大桃进入盛果期,关上村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达到30%。

关上村率先采取先租赁、后开发的方式,为在全市山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集体统一开发,个人承包经营的“万庄子模式”。

刘店乡万庄子是一个半山区村,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于1997年开始向荒山进军,实施水利富民工程以来,他们抓住机遇,认真落实党的政策,针对本村村民对开发荒山有认识,积极性高的特点,集体组织农民,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统一开发。

建成高标准果园后,招标承包给农户经营,集体收回的承包费用于再开发。

开发治理的原则是水利先行,建果园修路并重,果树栽到哪里,水引到哪里,水泥路通到那里。

1998年第一条经济沟建成的1800亩高标准果园,7万棵果树,全部配套微喷、管灌等节水灌溉,承包农户196户,集体收取承包费25万元,年果品收入达到400万元。

目前第二条经济沟也已初具规模,到2000年,全村果品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收入实现72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达4800元。

(3)家家办水利,配套网络化的“李家峪模式”。

大华山镇李家峪村地处深山区,全村210户,700人,700亩耕地,12000亩山场。

村支部和村委会按照“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工作思路,带领全村人民大搞水利富民工程。

农民投资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村委会发产权证书到农户。

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为了使每一户农民通过发展水利实现致富的目标,村党支部引导劳力少的农户联户办水利,有车出车,有技术出技术,有劳力出劳力,各尽所能,共同协作。

同时成立水利专业队,专门为孤寡老人修水池等水利工程。

全村迅速掀起了户户动员,人人办水利的新局面。

而且水池越修越大,标准越来越高。

全村210户,目前已完成水池220个。

98年以来,全村共开发荒山1000亩,修400方以上的母蓄水池6个,可蓄水2500方,建扬水站6座,配套输水管道30000米,修公路52公里,栽果树5万株。

这样将6眼井、6个母蓄水池和220个子蓄水池串朕起来,形成网络,同时增加截流工程和集雨设施,实行一户一表,形成地下地表两套水联合调度,并在新开发果园内全部实现管灌的基础上,逐年配套滴灌、小管灌等高标准节水设施,为农民致富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4)统一规划,高标准双层开发的“挂甲峪模式”。

大华山镇挂甲峪村确定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水利富民为重点,以落实政策为保证,以个人投入为主体,制定了水利工程“统一规划、分户治理、个人投资,村委会支持,产权归户,利益归己”的政策。

在规划实施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特色,一步到位。

在水利建设上开发利用地下水与蓄集地表水相结合,地下、地上两套水联合调度,互相补充。

三年来共修塘坝1处,打深井1眼,建扬水站4座,修建大小水池60多个,可蓄水1万多方,配套输水管道2万多米,筑路1.5万米,使1500亩山地,7万株果树,全部实现节水灌溉。

(5)乡镇统一规划,连村开发的“营家湾模式”。

靠山集乡营家湾连村开发工程,是在落实土地政策以后,为了充分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由乡政府统一协调,调整产业结构,将相邻的东上营、郭家屯、黑水湾三个村1万亩以种植杂粮为主的荒坡地,联合开发为万亩大桃基地。

此项工程有乡政府组织,三个村统一规划,分村实施,以户开发。

从1999年10月开始动工,三个村900户,户户有工程。

目前已开挖高标准条田7000亩,建桥2座,修道路30公里,打井3眼,修蓄水池100个,发展管灌1000亩。

(6)水利富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黑豆峪模式”。

黄松峪乡黑豆峪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水利富民节水灌溉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以旅游收入支持水利富民,通过水利富民改善生产条件,拓宽旅游领域,使全村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

5、广泛采取多种节水保墒措施。

近年来,我县在山区经济沟开发过程中,大搞以开挖水平条田,有效截蓄雨水为特征的围山转工程建设,做到日降雨200毫米不下山。

目前施用旱地龙等保水剂技术,有效降低水分蒸发。

经过调查一般采用覆盖或保水剂技术的果园墒情,比其他果园要延长一个月以下。

由于果园覆盖保墒技术的普及推广,过去没人要的秸杆、野草都成了宝贝。

目前全县实行盖膜、盖草和施用保水剂的果园已达到10多万亩。

三、效益分析

1、工程效益:

我县15.7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年可节水2428万吨,年增收2192万元,在没有不抗拒的自然灾害情况下,3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2、社会效益:

我县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给农村传统灌溉方式带来了一次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水资源利用得到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了宜水择水,同时,促进了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观光农业景区37个,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观光农业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

使我县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生态环境效益

我县以水土保持为前提,从山、水、林、田、路和山区经济开发入手进行科学规划,以节水抗旱为中心,全面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