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042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docx

5年上语文电子教案新

单元备课

【课的类型】

本板块共有三篇课文《林海》《三峡之秋》《九寨沟》和一个“表达”。

【共同特点】

课文内容侧重于反映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1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初步接触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其所描写的生动之处和表达效果。

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文中所表达的喜爱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2、体会语言的美,积累精彩语段;

3、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体会这三篇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1、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认识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法学法】

1、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以学生的“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想,去品,去感悟。

2、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积累精彩语段;

3、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4、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三篇课文的表达顺序,注重读写结合。

1—1林海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01节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

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2、释题:

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

“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

(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林海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 

  千山一碧 兴国安邦  悦耳

教学反思

 

1—1林海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总第02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

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思考: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结束语:

  本课,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岭、林、花的特点,初步体会了作者在叙述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大兴安岭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最后,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大兴安岭吧!

那么,作者看到这幅美景图又产生了什么联想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本文呢?

这是我们下节课将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1---1林海课型新授

第三课时总第03节

教学目标:

1、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读句子,想想描绘了怎样的图画,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思考后讨论交流。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

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大兴安岭 林景色美

    花

   名字悦耳亲切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作用大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反思:

1—2三峡之秋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04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正确认读词语。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易错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以读为主,读中质疑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

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五、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六、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作业: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1—2三峡之秋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总第05节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

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

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水势,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

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

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

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三、朗读比赛。

      

四、教学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教学反思

 1---2三峡之秋课型新授

第三课时总第06节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提问: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2、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

“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

“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

你能读读吗?

同学评议。

  指导朗读: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四、拓展学习: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

《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

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

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教学反思

1-3九寨沟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07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宛如、瀑布”等词语。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了解九寨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及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到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这里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

九寨沟因此而得名,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齐读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

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整体入手,体味神奇。

       

1、找出课文概括九寨沟特点的四句十六个字。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2、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分别描写了这些景色?

3、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3九寨沟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总第08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2、通过读文和欣赏风景,体会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和四种动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今天,就让我们再次一同走进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去细细地品味。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

2、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

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你还喜欢哪种景物?

说说你的理由。

3、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

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

5、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6、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

为什么这么快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四、学习5自然段             

1、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板书)

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延伸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吗?

你们想亲自去看吗?

你们想赞美它吗?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教学反思:

 

1-----3九寨沟课型新授

第三课时总第09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欣赏九寨沟风光录象,看完后谈感受。

(指名回答)

(三)布置导游任务

竞争小导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名做导游不简单,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再弄清有何特点,最重要的是要讲好特点。

(结合板书)(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2.交流。

相机多媒体出示各个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

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

提倡学生用个人读、女生齐读、男生读、喜欢某个景点的齐读来表现美文。

3.自行准备好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

(五)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布置任务:

根据前段学法,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

3.导游解说比赛

(六)课外延伸练笔,显现学习成果

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板书

介绍什么

九寨沟导游指南:

有何特点

讲好特点

教学反思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第一课时总第10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教学重点: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

1、先在组内交流。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学一学。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景物: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

四、改一改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

(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五、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课的类型】

这个板块由三篇古代寓言组成。

其中包括《朝三暮四》《买椟还珠》《相濡以沫》。

【共同特点】

这些寓言幽默深刻,语言简洁锋利。

学习这三篇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这三个成语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了解三个成语的寓意。

积累来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丰富他们的汉语词汇,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了解“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的寓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

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掌握三个成语的寓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地积累成语,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三篇课文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学法】

1、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读法,注意断句。

2、在前两篇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读,然后结合课后练习理解寓意。

第三篇的课文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运用方法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教师从旁指导即可。

 

2-1朝三暮四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11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

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

(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鼓励多角度)

五、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背诵《朝三暮四》。

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

           朝三而暮四               皆悦

教学反思:

2-2相濡以沫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总第12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2.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

在《相濡以沫》这个寓言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来学习这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谁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互相评价。

(目标1)

3、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尤其要听准老师读文时的节奏。

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学习生字:

濡沫涸

三、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