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036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docx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

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九级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

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

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

《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

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

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

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

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

《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

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

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

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

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

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

《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中,各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词汇的掌握也是提高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特别是积极词汇,各校要在教学大纲中有详细的教学安排。

另外,各校在教学中应考虑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

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对于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学校应将面授辅导课时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要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部分,特别是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课程,仍应继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和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名师讲授这些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

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各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

但是,无论是计算机上学习,还是课堂学习,各校都应安排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讲授。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模式应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应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

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各校应加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数比例。

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件一: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

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

各校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推荐性的评估表见附件二)。

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

即使作为一种定量测试手段,这种考试也应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

但是,这种考试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成绩,反之亦然。

对于目标要求的评估,各校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单独命题组织考试,也可实行地区或校际联考,也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实用型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文件包括:

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等。

教学管理文件包括:

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师资授课基本要求等。

2.积极推行学分制

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并将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获得的学分纳入到总学分之中。

3.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

附件一: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设计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地进行听说训练、以及教师可通过课堂进行辅导,传授阅读、写作、翻译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教学模式的构成

图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2、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

图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

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且教师的面授辅导应以小班为主,原则上每班学生不应超过8人,辅导内容应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学习。

由于辅导是小班进行的,学生每学习16—20学时,教师应给予1学时的辅导。

 

附件二:

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表一:

一般要求)

 

(表二:

较高要求)

 

(表三:

更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