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997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0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⑥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⑧《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______(A.众目睽睽B.举世瞩目)。

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列的掌声和欢呼声。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着①(A.zhuóB.zháo)力培养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lì(A.励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______(A.承载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

(3)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4)“努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两个义项,文中“努力”的意思应为()(3分)

A.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B.指花的精力多,下的功夫大。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

(2)题。

(4分)

材料1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胡愈之

材料2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分)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曾易名为什么?

(2分)

 

4.综合性学习。

(12分)

某班将开展“话说安徽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精彩主持】下面是该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3分)

安徽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这里有三国时凭借文治武功统一中国北方的曹操;有用兵如神,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善于运用文韬武略、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的朱元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2)【名人专访】安徽师范大学的李教授是研究曹操的专家,专访组同学打算邀请李教授于10月25日在学校的阶梯教室举行“走近曹操”的专题讲座,请你作为代表打电话预约李教授。

电话拨通后,你对李教授说:

(3分)

 

(3)【新闻采撷】采编组的同学从网上撷取了一则新闻,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题目。

(6分)

中新社安徽亳州2016年9月9日电“悬壶济世,大爱无疆”,伴随着礼器奏响的乐声,“外科鼻祖”华佗诞辰1889周年祭祀大典9日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举行,【A】来自海内外各界的嘉宾祭拜并出席行礼。

据了解,在华佗诞辰1889周年之际,【B】由中国知名企业、中医院、科研单位、著名中医……等共同发起、筹备成立的华佗大健康创新联盟和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9日在亳州揭牌,这意味着华佗及其代表的中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①请你为这则新闻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

②【A】句有语病,请你进行修改。

(2分)

 

③【B】句有重复累赘,应将____________删除。

(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记者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再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5.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6.从记叙顺序上看,选文第4段属于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7.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分)

 

8.“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一句中的“日落仪式”有哪两重含义?

(6分)

 

9.文末“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一句中,为什么将时间具体到“零四天”?

(4分)

 

(二)(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华社北京2017年2月8日电(记者白瀛史竞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②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

在“飞花令”环节,她与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一口气说出《水调歌头》《短歌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幕遮·怀旧》《将进酒》等多首带“酒”字的诗词,令评委赞不绝口。

③据节目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

④92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

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⑤“《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

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叶嘉莹说。

10.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4分)

11.消息导语中的“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说明了什么?

(4分)

 

12.第②段表现了武亦姝的什么特点?

(5分)

 

13.怎样理解第④段叶嘉莹说的话?

(5分)

 

(三)(16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学而时习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的修养。

(4分)

17.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4分)

 

三、写作(55分)

18.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

《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

(2)学校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

(1)①潮平两岸阔②东临碣石

③枯藤老树昏鸦④落花时节又逢君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⑥山入潼关不解平

⑦柳暗花明又一村⑧何陋之有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1)AB

(2)热列热烈

(3)BA(4)B

3.

(1)埃德加·斯诺

(2)《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4.

(1)有文采斐然,一支笔写尽天下儒生丑相的吴敬梓

(2)李教授,您好,我是××学校“话说安徽历史人物”专访组的学生,您是研究曹操的专家,我们想邀请您于10月25日来学校作关于“走近曹操”的专题讲座,地点在我校的阶梯教室,不知您是否有空参加?

(语言得体即可)

(3)①安徽亳州举行华佗诞辰1889周年祭祀大典②来自海内外各界的嘉宾出席并祭拜行礼。

③……(或等)

二、

(一)5.题目寓意深刻,表面上是指英国“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的离去,实指香港作为英属殖民地历史的彻底结束。

“别了”,委婉的语气中略带一丝嘲讽,表达了洗刷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心情。

点拨:

分析标题的妙处,既要看到其表面所指,又要结合文章内容、主旨、背景等,看到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插叙表明港督府是殖民统治的标志,随着香港的回归,中国人民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7.时间顺序。

从文中“4时30分”“4时40分”“晚6时15分”“7时45分”“最后一分钟”“第一分钟”“0时40分”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

8.一是指当时时间是晚6时15分,正值日落西山之时;二是指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永远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如日落西山。

9.①说明香港被侵占是中国人心中长久的痛,一刻都不曾忘记。

②由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用语必须客观、准确、严谨。

(二)10.武亦姝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

11.说明收看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之多,说明广大观众非常喜欢中国古诗词。

12.武亦姝最终夺得冠军,并在“飞花令”环节有精彩表现,说明她诗词储备量非常丰富,表现了她才气充沛、沉着冷静、才思敏捷的特点。

13.叶嘉莹说的话说明中国古典诗词融入了作者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和理想志趣,现代人读来仍然深受感动,所以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永恒的生命。

(三)14.

(1)代词,它,指知识

(2)生气,恼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5.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6.忠信习品德(道德)

17.示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启发:

学完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三、18.思路点拨:

第一个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以写人的伟大,也可以写动物植物的伟大;可以写给你带来的温暖,也可以写给你带来的震撼;写人写事都可以。

比如你可以写父母给你的温暖,也可以写别人在你困难时给你的温暖,这里的人可以是老师、同学、朋友、邻居,甚至你平时认为的“仇人”。

第二个题目有限制,可以写因为团结给你我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也可以写在一个团结的集体里如何承担分解彼此的痛苦;可以写在互相合作中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可以写在生活里如何彼此分享快乐。

例文略。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⑥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⑦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爱莲说》一文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9分)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

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应成趣。

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

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慰藉(jì)悄(qiǎo)然

B.婆娑(suō)坠(zhuì)落

C.戈(gē)壁皇冠(guàn)

D.缀(chuò)饰缥缈(miǎo)

(2)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相应成趣B.星辰C.熠熠生辉D.璀璨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启发琢磨B.启示捉摸

C.启发捉摸D.启示琢磨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章节,完成

(1)-

(2)题。

(4分)

【材料一】(朱德)这个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英文里应拼作JuDeh,因为发音是如此。

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虽然当他在边远的四川省仪陇县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个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

无法预见这样的事,否则他们早就会吓得把他改名了。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摘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写出朱德的一种“红色的品德”。

(2分)

(2)朱德为寻找中国共产党到过一些地方,国内到了哪些地方?

最后在哪里找到?

(2分)

 

4.参观名人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4)题。

(12分)

名人故居分布图

(1)右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分)

【参观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13日地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

诗坛领袖,①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

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②《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为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拟写的前言的一部分,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①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②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③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表达欠妥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

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

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

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唯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

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

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

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

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

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

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

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

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

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

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

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

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

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

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

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呢?

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

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

大家尽兴地饱餐一顿。

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

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

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

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

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

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

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

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