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756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docx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

名词解释:

1.骨擦音:

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异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

4.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骨质疏松症:

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

临床症状为:

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

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

110°~14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

12°~15°

9.掌倾角:

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

10.尺倾角:

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

11.肘后三角:

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伸肘时此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成等边三角形,故又称为“肘后三角”。

12.连枷胸:

多根肋骨多处骨折时,可因骨折游离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形成浮动胸壁,称为“连枷胸”。

13.反常呼吸:

肋骨骨折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因胸膛腔负压而使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减低而使胸壁向外凸出,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

14.弹性固定:

关节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把脱位的骨端固定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做被动活动时,虽可稍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特殊的位置上,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固定”。

简答

1.化脓性骨髓炎

定义:

指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骨而引起的炎症,属中医的“附骨疽”范畴

西医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可为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行传播至骨,称为血源性骨髓炎;或由开放性骨折感染引起,或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其病灶不仅在骨髓,而且可波及整个骨组织,审证周围的软组织。

西医病理:

血源性骨髓炎的特点是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因该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有利于细菌的停留。

可出现三种不同的转归结局:

炎症吸收、形成局限性脓肿、炎症扩散形成弥漫性骨髓炎。

中医病因病机:

1.热毒注骨:

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或成疽,或因跌打闪挫,气滞血瘀,经脉阻塞,积瘀成疽,循经脉流注入骨,繁衍聚毒为病,现称血源性骨髓炎。

2.外伤感染:

跌打损伤或金刃利器导致开放性损伤,皮破骨露,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伤口,创口脓毒炽盛,入骨成疽。

现称外伤性骨髓炎。

3.正虚邪侵:

骨髓炎的发生与机体正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儿童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空虚,外邪易于乘虚入侵,邪毒侵袭,正不胜邪,毒邪不能外散而深窜入骨,致病而成附骨疽,为发病的内在因素。

2.股骨干骨折病因病机

骨折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造成,如车辆碰撞等,多造成横断或粉碎性骨折;亦可有间接(传导、杠杆、扭转)暴力造成,如从高处坠落等,多造成斜形、螺旋形骨折;在儿童可发生青枝骨折。

股骨干骨折多发生在股骨干中1/3,但亦可发生上1/3和下1/3,除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外,其他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移位因守肌群牵拉及伤肢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典型的移位:

1上1/3骨折  其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的牵拉,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远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向后、上、内方移位。

2、中1/3骨折   断端除有重叠畸形外,无一定移位规律,需视外力作用而定,一般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可引起向外成角畸形。

3、下1/3骨折   典型的表现为近端内收、向前移位,远端受关节囊及腓肠肌牵拉而向后移位,故易伤及腘神经、腘动脉、腘静脉。

3.股骨头的血运 

1、圆韧带支:

圆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2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对股骨颈血液供给很少,仅及股骨颈基底部;3关节囊支:

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旋股内侧动脉来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成3组血管进入股骨头,即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及干骺端下侧动脉,分别由上下方距离股骨头边缘下0.5cm处进入股骨头,在股骨头内互相交通,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4/5区域的血运。

4.腕管综合征的定义与诊断

定义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表现的疾病。

解剖特点

通过腕管的有拇长屈肌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屈肌肌腱、指深屈肌肌腱以及正中神经。

诊断

1、病史常有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

2、临床症状早期出现患侧手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痛;后期出现大鱼际肌萎缩、肌力减弱,正中神经区域感觉障碍,拇指不能外展。

3、体征叩诊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某些病例因同时患有肥大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兼脱位等,而导致X线摄片检查异常;肌电图检查异常。

5.肱骨干骨折病因病机

肱骨干的上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骨质较为坚硬,骨折常因直接暴力所致,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

肱骨干下三分之一较为薄弱,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上三分之一骨折时,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位移,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外移位;

中三分之一骨折时,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而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因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的牵拉而向上移位;

肱骨干下三分之一段较为薄弱,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成角、内旋移位。

6.肋骨骨折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等都可导致肋骨骨折。

暴力打击或撞击胸部,直接作用于肋骨,使承受打击部的肋骨向内歪曲而发生骨折。

塌方、车祸等外伤时胸部受到前后方对挤的间接暴力,肋骨在腋中线附近向外过度歪曲而发生骨折。

肋骨骨折的移位主要受外伤暴力的影响,可产生气胸、血胸、皮下气肿或引起血痰、咯血等。

空气或血液进入胸膜腔可使伤侧肺萎缩,甚至可将纵隔推向健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正常的呼吸与血液循环。

7.股骨颈骨折与转子间骨折鉴别:

1、两者均多发于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年龄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更老一些。

2、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肢明显缩短,外旋畸形较颈骨折明显,大粗隆升高,肿胀及瘀斑明显,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大粗隆处疼痛剧烈,血运好所以预后良好;

3、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多在腹股沟中点,下肢短缩一般小于3cm,伤肢出现外旋,髋、膝轻度屈曲畸形,较难愈合。

病案分析题:

简约版,书本的

病史

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

明显受伤史

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

肩部环形压痛,和纵轴叩击痛明显

X线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片

桡骨远端骨折

明显腕关节外伤史

腕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可触及骨擦音,局部压痛。

伸直型常可见餐叉样畸形或枪刺样畸形,屈曲型可见腕部畸形,与伸直型的畸形相反。

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

股骨颈骨折

明确髋部外伤史

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有部分患者可以站立行走或者跛行。

腹股沟中点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击痛,患肢出现外旋、短缩、髋膝轻度屈曲畸形。

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

明确外伤史

跌倒后诉髋部疼痛,髋部疼痛,髋部任何方向的活动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局部可见肿胀和淤斑。

伤后髋部功能丧失,不能站立行走。

患肢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叩击足根部常引起大转子处剧烈疼痛。

患肢明显短缩、外旋畸形。

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肩关节脱位(20-50岁男性)

跌倒时上肢撑地,或肩部外伤史

肩部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

前脱位时,患肩呈方肩畸形,并固定于肩关节外展20-30度,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扪及肱骨头。

搭肩试验及直尺试验阳性。

后脱位时,肩前部塌陷扁平,喙突突出,肩胛冈下触及肱骨头,上臂呈轻度外展、明显内旋畸形。

前脱位,肩关节正位X线片可见肱骨头脱离关节盂,停留在喙突下、锁骨下。

后脱位X线肩部上下位可显示肱骨头后脱位。

肘关节脱位

跌倒时手掌着地或有肘部外伤史

肘部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

后脱位时,肘关节呈弹性固定于45度左右的半屈曲位,呈靴状畸形,肘后可触及移位的尺骨鹰嘴,肘前可触及移位的肱骨远端,应注意有无侧方脱位。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

详细版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

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传达暴力所引起。

1、解剖:

肱骨外科颈位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上的薄弱处。

2、临床分型:

外展型、内收型、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移位。

外展型:

上臂在外展位,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

(复位时骨折远端向外捺正,大头垫置于腋窝部)

内收型:

上臂在内收位,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

(复位时骨折部内推,大头垫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

裂缝骨折:

外科颈裂缝或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多为骨膜下损伤,无移位。

嵌插骨折:

断端间的互相嵌插,无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关节面向内下,骨折面向外上,位于远端的内侧。

(外展嵌插骨折,肱骨头冲破关节囊,合并肩关节脱位)

3、诊断要点:

①病史:

外伤病史,间接暴力多见。

②临床症状:

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③体征:

畸形,局部性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擦音或骨擦感;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上肢血运,运动及感觉异常。

④辅助检查:

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检查。

必要时加照腋位和肩胛骨切位。

4)治疗:

无移位骨折,稳定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患,有移位需进行手法复位。

手法整复:

1、对抗牵引(纠正成角畸形)2、按压手法(纠正向前成角)3、推拉手法(纠正侧方移位)

夹板固定:

超肩关节夹板固定。

前、外、后为长夹板,内侧为短夹板(蘑菇头,外展型放在腋窝,内收型放在肱骨内髁上部)。

二、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部位的骨折。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1、应用解剖:

掌倾角:

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

尺倾角:

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

2、病因病机:

间接暴力是最主要因素。

按照受伤时手腕的位置划分为伸直型(Colles骨折)【多见】。

和屈曲型(Smith骨折)。

餐叉样畸形(枪刺状畸形):

伸直型骨折受伤时手腕处于背伸位,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或向掌侧成角时,可见此畸形。

锅铲畸形:

屈曲型骨折受伤时手腕处于屈曲位,桡骨远端向桡侧移位或向背侧成角时,可见此畸形。

3、诊断要点:

①病史:

明确腕关节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

腕部疼痛,肿胀,腕及前臂活动障碍。

③体征:

腕部环形压痛,畸形,纵轴叩击痛和骨擦音。

伸直型“餐叉样”,屈曲型“锅铲”。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

4、手法整复:

(步骤)1.拔伸牵引,2.腕屈尺偏,3.捺正推挤。

整复:

1、伸直型骨折:

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

术者两拇指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

若未完全复位,则在维持牵引下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端尺偏掌屈。

2、屈曲型骨折:

两助手拔伸牵引,术者两手拇指将骨折远端由掌侧向背侧推挤,同时示、中、环三指将近折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与此同时助手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骨折复位。

5)固定:

小夹板固定。

伸直型:

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再放上夹板。

夹板近端达前臂中上1/3,背侧桡侧夹板要超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保持腕关节掌屈尺偏,前臂中立位固定。

屈曲型:

压垫放置于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掌侧、桡侧夹板超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使之固定于腕背伸尺偏位。

三、股骨颈骨折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老年常见骨折,尤以老年女性多见(大于50岁,预后一般,死亡率高),多有间接暴力,主要为外旋暴力引起。

1、应用解剖:

颈干角(内倾角):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角度,约为110°-140°。

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前倾角(扭转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

股骨头血供的三个来源:

①圆韧带支②股骨干滋养动脉支③关节囊支(主要)【在股骨颈基底部分支上升营养股骨头,故股骨颈骨折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病因病机:

多是外旋暴力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3、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三种分型:

按其骨折的部位分为头下型、头颈型(最多见)、经颈型、基底型骨折;

按骨折两端关系分为外展型、内收型、中间型骨折;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五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4、诊断要点:

①病史:

患者有明显髋部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

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有部分患者可以站立行走或跛行;

③体征:

腹股沟中点有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击痛,患肢出现外旋、短缩,髋、膝轻度屈曲畸形;

④辅助检查:

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5、整复方法:

手牵足蹬法、屈髋屈膝法,骨牵引法

屈髋屈膝法:

1.屈髋至90度,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

2.内旋、外展患肢;

3.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四、股骨转子间骨折

1.老年人多见(大于65岁),男多于女,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后愈合率高,但容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亦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2.分型:

顺转子间型,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

3.诊断要点:

①病史:

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

髋部疼痛,有时可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

③体征:

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叩击足跟部常引起大转子处剧烈疼痛,患肢出现明显外旋、短缩畸形。

④辅助检查:

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双髋对比)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同点

髋部疼痛,肿胀,患肢出现外旋畸形,缩短

特殊体征

可有瘀斑

髋部功能

障碍,部分能行走

丧失,不能行走

压痛点

腹股沟中点

患肢大粗隆

叩击痛

纵轴

纵轴,足跟部

放射痛

可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

 

五、肩关节脱位

又称盂肱关节脱位:

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分离移位。

好发于20-50岁男性。

“肩骨脱臼”

1、病因病机:

①直接暴力肩部着地或背后方受打击②间接暴力(传达暴力、杠杆作用力)

2、主要病理变化关节囊撕裂及肱骨头移位、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合并肩胛盂边缘骨折、肱骨头骨折或肱骨大结节骨折,偶见腋神经损伤。

3、分类:

①新鲜脱位陈旧性脱位和习惯性脱位。

②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

前脱位还分为喙突下、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及胸腔内脱位。

后脱位(少见)

4、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摔伤、肩关节撞击伤病史

2临床症状:

肩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体征:

前脱位患者呈现“方肩”畸形,局部肿胀、压痛,肩峰突出,肩峰下空虚,肱骨头移位,弹性固定于20-30度外展位,撘肩试验、杜加氏征阳性,直尺试验阳性。

后脱位患者肩前部塌陷扁平,喙突突出,肩胛冈下触及肱骨头,上臂呈轻度外展、明显内旋畸形。

4辅助检查:

肩部正位和穿胸侧位X线摄片。

5、治疗:

整复:

拔伸托入法,手牵足蹬法。

手足牵蹬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伸直相应膝部,用足蹬于患者腋下,作顺势用力牵拉伤肢,持续1~3分钟,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伤处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成功。

固定方法,胸壁绷带固定法。

六、肘关节脱位

1、概念:

指肱骨与桡尺骨近端发生的分离移位。

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与老年人少见。

可分为后脱位、前脱位、侧方脱位及骨折脱位等,后脱位最常见。

2、病因病机:

后脱位多有间接暴力所造成,可伴有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的撕脱或断裂,而出现尺侧或桡侧移位,形成后内侧或后外侧脱位。

骨端向桡侧移位严重者,可引起尺神经损伤。

前脱位极少见,通常与尺骨鹰嘴骨折同时发生。

3、诊断要点

1病史明显的外伤病史或跌倒时手掌着地。

②临床症状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③体征靴状畸形弹性固定于45°左右的半屈曲位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前臂长度改变在肘部可触及突出的骨端。

ⅰ.肘关节后脱位肘后空虚呈靴形肘肘关节弹性固定在45度左右半屈曲位肘三角关系改变肘后可触及移位的鹰嘴,肘前可触及移位的肱骨远端

ⅱ.肘关节前脱位(较少见)肘关节过伸,屈曲受限,呈弹性固定肘前隆起、可触及尺挠骨上端肘后可触及肱骨下端及游离鹰嘴骨片前臂前面较健侧长

④辅助检查肘关节正位和侧位X线摄片。

4、治疗(先整复脱位后处理骨折,前脱位多合并尺骨鹰嘴骨折TT,应手术治疗)

①手法整复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拔伸屈肘法和膝顶拔伸法

拔伸屈肘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以掌根按住肱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腕部,置前臂于旋后位,牵引3-5分钟后,用力向下按肱骨远端,同时向下按肱骨远端,同时徐徐屈肘,闻及入臼声,则说明复位成功。

复位的检查X光照片检查“肘三角”关系是否正常屈伸功能是否恢复

2固定方法绷带或直角板固定后脱位固定于屈肘90度前脱位固定于45度。

后面的是选择填空

第一章

1.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2.南北朝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3.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附加: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

2.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3.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

“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4.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

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压痛、畸形、肤温、异常活动、弹性固定、肿块)

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积淤、感染;患肢远端冰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血运障碍。

常用手法:

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二)特殊检查法:

颈部

1、分离试验

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2、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劲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背部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骨盆部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compression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骨盆分离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7、屈膝屈髋试验(床边试验)

患者仰卧位,双腿靠拢,嘱其尽量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也可两手推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臀部离开床位,腰部被动前屈,若腰骶部发生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有闪筋扭腰,劳损,或者有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等病变。

肩部

8、撘肩试验(Dugas‘sign)杜加征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髋部

9、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托马斯征)

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侧腿伸直时,腰部挺起,则为阳性。

本试验常用于检查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膝部

10、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test)麦氏征

又称为回旋研磨试验。

取仰卧位,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住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髁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

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11、抽屉试验(Drawertest)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qu5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12、侧方应力试验(侧向试验)

患者伸直膝部或屈膝30度,并固定大腿,检查者用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做侧向运动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若有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以引起疼痛或异常活动。

第三章

内治法三期辩证:

1损伤早期:

一般在伤后2周内,宜用攻法,但气血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所以治疗时必须治血与理气兼顾。

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行气活血法(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汤、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十灰散、四生丸、小蓟子饮)。

2损伤中期:

在损伤后2~6周,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瘀未尽去,筋骨未连接,宜用和法,以和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