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68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docx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前言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

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

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

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

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识了江南名医、“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

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

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

因精通《易经》,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

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

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115式,其中不计重复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

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在注重“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

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

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

“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

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

三十六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

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

完整地学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

张祚玉在健侯先生逝世后,为了保存这一国粹,就公开传授此拳,使这套拳得以在镇江、南京一带流传,从而保存了孙氏太极拳江南一脉。

现在,我们应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重新整理发表。

尽可能在解说

套路的同时,对其技击含义予以阐述。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博大精深,先师强调此拳必须口授身传,文字很难尽述,加上我们水平限制,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一、练拳的基础与准备

(一)“九字”真经

陈健侯先师常对他的弟子训戒说:

“学武练功要做到慈、孝、敬,坚、贞、恒,平、直、圆”。

“慈、孝、敬”是指道德上对子女晚辈要慈爱,对父母师长要孝顺,对同辈朋友要尊敬,“坚、贞、恒”是指意志上对信念信仰坚定不移,对国家人民忠贞不二,对事业工作持之以恒,“平、直、圆”是指行拳时要立身中正,每一势每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在太极拳的圆运动中,动作要平稳安舒、斜曲取直、圆活如环。

“慈、孝、敬”是习武应有的基本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坚、贞、恒”是习武应有的爱国信念与事业毅力的要求,“平、直、圆”是习武练拳应掌握的动作要领。

这“九个字”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学习与掌握“九字真经”是学拳的前提,也是学拳的思想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就能明确学拳的目的是“强身、克敌、怯病、延年”。

具体说来,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健身强体,第二防身克敌,第三是修养品行,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铸成伟大的人格,为国为民献身。

(详见尤志心《搏击》2007年第11期)

(二)主要步型与手型

除了常见的太极拳步型与手型外,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还有些特殊的步型与手型,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丁八步

其步型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脚后根靠后脚胫骨(内踝处)之处,两脚成45。

角。

右脚在前为右式丁八步,左脚在前为左式丁八步(图1)。

所谓左右式都是以前脚为准。

这种步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虚实变换前脚实,则后脚虚,前脚虚,则后脚实。

虚中有实,实中含虚,进攻防守,落步呈“丁八”。

2八字扣步

两膝微屈,两脚尖内扣,脚尖相距约二三寸,两脚跟外撇,成一个八字形扣步(图2)。

3勾八步(错综八字步)

左(右)脚在前向左(右)外摆成450,右(左)脚在后,向右(左)外摆成45度,两脚成一错综八字步(图3)。

4横裆步

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向前,一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微屈(或自然伸)(图4)。

这种步型又叫侧弓步。

非弓非马,似弓似马,可以灵活地变化,或马步,或左弓步,或右弓步。

5卍字手

所谓卍字手,就是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图5)。

6金刚拳

在形意拳中也名“螺丝拳”。

拇指压住食指第一节,而中指又压住拇指第一节,无名指和小指紧握,成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

食指第二节明显突出,像一个锥子(图6)。

7豹拳

即四手指第一节相扣,第二节曲折与手背平,拇指内扣(图7)。

(三)基本功

1走趟子(结合“风轮手”)

练法面南而立。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八步。

立身中正,虚领顶颈,舌顶上颚,沉肩含胸,敛臀提谷,两腿稍曲,身体稍蹲。

两手成阴阳手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后,手心向下(图8)。

右脚向前迈出,同时两手阴阳互变,右手从左手肘下向前穿出,左手向后下按,两手似在盘球(图9),接着,左脚向前迈出,两手阴阳互变,左手从右手肘下向前穿出,右手向后下按,两手似在盘球(图10)。

如此,一直向前走,视场地大小而定。

到尽头时,转身180度,然后向回走,„„如此循环往复。

注意点?

关于迈步,要两脚趾抓地,行步如猫行,力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腰胯一

定要协调地活动起来,不要只是手脚在动。

脊柱要直,两手要平,穿掌搓球动作要圆。

两脚虚实要分清。

?

关于转身,有大小转身两种。

小转身前脚扣步,然后以脚跟为轴后转。

大转身后脚向前扣脚,转身。

2走圈子(结合“八字扣步”和丁八步)

练法面南而立。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八步。

立身中正,虚领项颈,舌顶上颚,沉肩含胸,敛臀提谷,两腿稍曲,身体稍蹲。

两手成阴阳手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后,手心向下(图11)。

左脚向右前迈出,脚尖内扣,两脚成八字扣步,右手从左手肘臂上向左、向前穿出成卍字手,手心向下,刁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转成掌,掌心向上,向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在右手向前穿出时,左手成卍字手,手心向下,刁手在右手肘臂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转成掌,掌心向下,向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手心向下平附于右肘旁,两手刁手划平圆时,右脚向右前方摆落,两脚成勾八步(图12)。

接上动,左脚向右前迈出,脚尖内扣,两脚成八字扣步,两手阴阳互变,刁手向右、向后经右腰际翻转成掌向左、向前、向右划一平圆,右手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平附于右肘旁,两手划平圆时,右脚向右前方摆落,成丁八字步(图13)。

如此,一直向右侧走圈(似八卦走圈)„„如此循环。

然后,向左侧走圈,左右和手法、步法相互交替。

注意点两手做到平、直、圆,两脚起步、落步,摆步、扣步与身体转动、两手动作协调一致,勾八步形成与两手向右(左)平摆一起到位。

3、平化掌

马步站桩,两脚尖内扣,似八字扣步。

两小臂起至与地面平行,两肘离肋一拳,两手掌平展,成阴阳手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相距30公分左右(图14)。

身体快速向左或右扭转,两手同时向左或右后甩出。

跟随转体,两手学阴阳互变,即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

当身体后转至右手至身体中轴线时,左手相对伸直送出,大拇指下翻(图15),随即向右或左转(图16)„„如此左右循环往复。

注意点左右旋转平化掌,要以腰劲来带动手的转动。

4、站卍字桩

除了众所周知的无极桩、太极桩、三体手(式)等桩功外,学习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必须练卍字桩。

这是一种操手桩,练法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最基本的一种练法。

脚成丁八步,两手并胸前,手心朝上,两肘紧靠乳头,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塌腰,下肢微蹲,同时两手相对,成下卍字形(又称阴卍字手)大拇指朝前平指,食指挺直下垂,中指平横向内,与食指成直角,无名指微环,小指微钩。

这样五指成平、直、横、环、钩形,好如“卍”字(图17)。

成下卍字手,这是第一步。

然后身下蹲(可视体力而定,体力好的年青人可尽量下蹲,以增强功力),左右两卍字手同时向下画弧形,此时两肩不能散开,而仍要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图18)。

接着刁腕向上举,拇指向外,两食指朝天,高度与目齐,两手背要紧贴,中指与手心向两侧,食指与小指分别环、勾。

这动作叫“朝天一支香”,也就是上卍字手(阳卍字手,图19),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是,两手向内翻转,由胸前推出(这动作为圆卍字手),两手成竖掌(立掌),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像太极。

竖掌与小手臂要成直角(图20)。

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转不停地练习,次数视自己的体力而定。

练习要配合呼吸,卍字手向里向上时要吸气,向外向下时要呼气。

要领在练习卍字手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到虚领项劲,舌顶上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谷道上提。

处处要做到平、直、园。

注意点卍字手桩有高、中、低三种架子。

体弱者选高架,体强者选低架,一般人选中架。

练卍字手的劲路是力起于脚,发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面腰而手指,完整一气。

所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不要用拙力,不能逆劲路而行,以免手腕受伤。

手腕上可以涂一些松节油或活络油。

内部曾流传一个秘方,那就是用樟木片熬成热水,用此熏手腕,边熏边练。

据说,有著效。

据笔者所知,筋骨特好的,个把月即能练成,筋骨一般的要一年左右才能练成。

筋骨稍差

的,只能练到七成。

年纪大的不宜练。

练卍字手首先是练手指的力量,一举手就能力贯指端,像钢针一样,可以用于点穴。

练卍字手不久,手上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气感。

其次是练手腕的灵活性。

拳家云,“拳活于腕”,练成卍字手的手腕的灵活性是无与伦比的。

再次,练习手掌的触觉的敏感度,提高“听劲”能力。

复次,练字手也是练内劲的一种有效功法。

体力好的年青人,在下蹲时,可以蹲得很低,似乎贴近地面,以增强功力。

练卍字手,初则“绳绑索绑”,明劲刚劲,久而久之,则“园球弹簧”,劲气内藏。

要用意念把手掌拉成90度的立掌,意念力就能产生,久而久之,内劲自生。

行家都知道,看一个人学没学过拳,有没有内劲,只要看他的手腕外侧(靠近椭圆关节)有没有隆起的一块筋。

筋隆得越高,其内劲越大。

拳家云:

“筋脉长一分,力长千斤。

”而凡苦练过卍字手的人,手腕处都有一块隆起的筋。

最后,卍字手的在使用上,变化无穷。

卍字手有平、直、横、园、交,五种基本形式,在用法上有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内旋、外旋等,处处强调螺旋劲(与陈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不同)。

(详见《尤志心《卍字手功法初探》,《武当》2007年第3期)(待续)

三十六手太极拳拳势解

一、起势

1、八字静立

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两脚成九十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

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

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沉。

两目先微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若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入静状态。

全身放松,从上到

一苇过江”。

呼吸自下,从内到外,都极力放松。

身体像站立在水波上,随波上下,宛如达摩“

然,意守丹田,任身上真气在全身自然流动。

稍后,两眼睁开,见天见地。

由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三十六手。

2、转体合膝

接前势,重心移向左脚,右脚跟稍提,以右脚前掌为轴,右脚后根向右扭扣,与左脚并行,同时,身体左转45?

,两膝微合(指一种合劲,并非两膝相靠),面向东南。

3、卡子手

前势不停,身体下沉,两手微展,两手由两侧向下、向后内旋(内旋时手掌以小指领劲,拇指随合顺缠,由外向内向下旋转;外旋时,手掌以拇指领劲,小指随合逆缠由内向外旋转。

以后不再说明)。

两手经两胯侧后外旋,从两侧由下,向前、向内、向上托起,手心向上,与两肋平。

与此同时,手动脚动,左脚平提,靠右脚胫骨处,左脚踩地,成右丁八步。

(此姿势,左脚踩地与两手托起同时完成,形成八面支撑之势)。

说明:

1、动作一是先无极式后太极式。

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拳论》)。

所以学者首先必须站好无极桩。

抛开一切杂念,做到心静专一,为练功作准备。

入静其实是一种气

功态势,真气在全身流荡,手脚会有热感、膨胀感和针刺感等,即进入“得气”状态后,就可以开始练拳。

一般来说,在练套路之前,已有站桩的扎基功夫,所以在演练无极式时,只要心一静,身体一放松,即能有气感。

2、先师陈健侯是佛教徒,在起势时,要闭目黙诵大悲咒。

3、“一苇过江”:

据传说,达摩过江时,无舟船,所以随手撕下一叶苇叶,自己站在苇叶上过江。

显示了达摩的卓绝轻功。

4、动作二关于以前脚掌为轴转体45度,属于一种碾脚功夫。

“碾脚”,又称“碾钉”,太极拳旋转的一项基本功。

有时以脚跟为轴,有时以脚尖(前掌)为轴,碾拧旋转,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5、这个动作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手动脚动,手在动的时候,脚也同时要动,要上下连贯,一气完成。

一个是脚踩手发。

即脚一踩,力通过腰部传之手,手乘势发出。

用的是全身的整劲,其力无穷。

6、要做到“三平一直”。

“三平”是指两肩平、两胯平、两膝平;“一直”,是指脊柱直(任脉、督脉直),即从头顶的百会穴到下身的会阴穴连线中点构成人体的中垂线。

太极拳又名“中正拳”,做到“三平一直”后,就能使整个身体中正,重心下降,下盘稳固。

肩与胯保持上下对准的垂直线,符合“上下一线”的要求。

两肩齐平(肩的两端与与大椎穴三点成一水平线),防止在转动时出现一高一低,破坏身法的端正要求,失去平衡。

练拳时,以四肢各大关节及身体的中轴线为圆心,通过腰带动四肢做弧线运动,同时又以每个局部的中轴为转动轴自身旋转,即形成源动于腰,旋腕转膀,旋踝转腿,系列的空间螺旋运动。

7、动作三,是从八卦掌凤凰展翅式演变来的。

难度较大。

要反复练习,才能练成。

8、先师陈健侯在教这一式时,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了不同的势式。

他在教自己的儿子陈登丰这一式时,因为他胸部动过大手术,去掉三根肋骨,体较弱,所以采用简化的动作:

右脚尖翘起,以脚跟为轴,半面向左转左脚成45度。

同时身体微向左转,面向左前方。

两眼平视前方。

两臂慢慢向上挑托,高与与肩平。

中老年人不妨采用此简式。

技击含义:

当对方来攻时,我左转体,两手内旋展开,似凤凰展翅,这好似畅开了大门,诱敌深入,然后乘其不备之际,两手外旋,一个腰间掌,把对方先夹住卡住,使之不能动,同时向上托起,拔根,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跌仆。

二、车轮手

1、蹲身下捋卐字手

接起势,两手内旋成手心相对,然后蹲身下捋,即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回,身体屈蹲(低架子一直要蹲到底,中老年人,练高架只要稍蹲即可),重心前移,两脚掌着地,脚跟、尾闾、后脑勺成一条直线。

两手下捋至腰两侧,手心相对,成下卐字手,即两拇指朝前,食指下垂向下,中指平伸,无名指环起,小指勾起。

2、跟步前推

字手从两腰际向前推出,两手仍成下卐字手,两拇指朝前。

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步,左脚实,右脚虚。

说明:

1、车轮手一式最早见于明代武当派名师张松溪创造的内家拳。

此拳“拳起于易,理成于医”。

孙禄堂宗师吸收了这一式的特点,自创车轮手一式。

因为整个动作,像人蹲下,手握两个车柄,然后把车子推起向前,故名。

2、两手下捋(向下画圆),身体同时下蹲,当圆画至两肋时,脚踩手发,右脚一踩,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步,足尖着地,离前左脚二三处,停止。

左脚实,右脚虚。

同时,两手乘势似推车轮,向前推出,两手仍成下卐字手,两拇指似钢针直刺对方。

整个动作要求做到平直圆,完整一气。

技击含义:

对方进攻我,我两手旋转成卐字手,划弧,把对方进攻之手化解,然后反守为攻,运劲于成卐字手的两拇指,袭向对方的胸肋部。

三、右懒扎衣

1、转体摆掌

接前势,左脚以脚尖为轴,右脚脚跟为轴,向右转体135?

,转至面向西,成三体式步。

同时,两

字手随身体右转变掌平摆,右手在前,手心向上;左手在后,置于右肘内侧,手心向下,成右阴阳手。

2、穿掌卐字手

前势不停,左手从右手臂下穿出,在穿出同时两手变成卐字手,左手食指对准右手拇指。

3、立圆卐字手

前势不停,即以两手手腕为轴划一立圆向前,两手成侧立掌,右掌在前,掌心向左,左掌在后,掌心向右,左手尖紧挨右手掌根,两手蓄于胸前。

4、跟步按推

前势不停,两手乘势向前推出,两臂略弯曲,两手成侧立掌,前手臂要平,左手尖离右掌根一二寸处。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脚跟步,成右丁八步,重心在左脚,坐身塌腰。

说明:

1、懒扎衣拳势,最早见于明朝戚继光的三十二长势。

古人穿长袍,与人搏击时,把长袍随手懒洋洋地卷起来,有蔑视对方的意思。

太极拳往往以懒扎衣作为首势,作为第一手,它是母势,其他各式都是由此势变化而来的。

孙禄堂先生曾于民国三年,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

孙式的懒扎衣,是由武式“懒扎衣”和“火焰钻心”演变而来的。

目标都是攻击对方的胸口(膻中穴),重创对方。

本势右脚右手在前,故名右懒扎衣。

2、动作一,转身135度有多种转法。

还可以左脚跟、右脚尖为轴,身躯向右旋转135度;或者以左脚跟、右脚跟为轴,身躯向右旋转135度。

也可以分两步,先左脚扣步,与右脚成八字扣步,后以右脚跟为轴转体摆掌。

一般习惯于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动作四,“跟步”与“按推”要完整一气,两手要稍下沉后,向前往上推进,发的是整劲,其威力无穷。

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要做到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有圆活之趣。

4、三体式步,原是形意拳中的基本步型。

一脚在前,脚尖向前,另一脚在后,斜对前脚跟,两脚相距约自身小腿长的距离,重心偏于后腿,一般是前三后七,故此步型又叫三七步。

5、动作四推按至极处时,左脚踩实,右脚微虚,重心落于后腿,要做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

技击含义:

1、懒扎衣被誉为“王手”,其变化无穷。

右懒扎衣包含、捋、挤、按四个手法。

对方从右方来击我,我用右手接住对方,用劲把对方掤出。

若对方接住我右手,我右手旋即变成

字手,脱腕,使对方落空,左手从右臂下穿出(暗手),两手一个圆卐字手,画圆推出,加大了推出的螺旋力量,攻进对方要害处——膻中穴,发劲击出,使对方倒地。

2、右懒扎衣侧面接手,右手,顺势穿入对方腋下,左手卡其手,使对方跌出。

3、若对方从正面进攻,我也可以从正门直击而出。

如对方用左拳向我胸部或面部击来,我右臂屈肘外旋斜化解来力,左掌护胸防其右拳进击;同时,弓步进身,右掌前扑对方面部,左掌下按其胸,双掌合劲,把对方发出。

4、若对方拗手捉我右腕,我即以右手扣定其左臂弯处,使不得前后移动,同时左手内合,左腕内翻,可别折其拇指,接着合掌前推。

懒扎衣的变化和运用,“八法”随机运用,必须口授身传,决非笔墨所能形容。

5、时贤吴文翰先生有诗云:

左右“懒扎”走连环,捋挤按相机用;开合揉堵继按发,采扌列肘靠寓其中。

四、左懒扎衣

1、转体摆掌

接前势,右脚以脚尖为轴,左脚脚跟为轴,向左转体180?

,转至面向东,成三体式步。

同时,两手随身体右转变掌平摆,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后,置于左肘内侧,手心向下,成左阴阳手。

2、穿掌卐字手

前势不停,右手从左手臂下穿出,在穿出同时两手变成卐字手,右手食指对准左手拇指。

3、立圆卐字手

前势不停,即以两手手腕为轴划一立圆向前,两手成侧立掌,左掌在前,掌心向右,右掌在后,掌心向左,右手尖紧挨左手掌根,两手蓄于胸前。

4、跟步按推

前势不停,两手乘势向前推出,两臂略弯曲,两手成侧立掌,前手臂要平,右手尖离左掌根一二寸处。

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步,成左丁八步,重心在右脚,坐身塌腰。

说明:

1、当初孙禄堂祖师传陈健侯时,只传右懒扎衣,陈师把它演变成左右懒扎衣。

2、左懒扎衣主要对付左方之敌。

技击含义:

右懒扎衣技击含义,也适用于左懒扎衣,只是左右相反。

五、开手

身体右旋转90?

,两手相合于胸前,左脚跟靠向右脚胫骨处,成左丁八步,面向南。

两手心相对,立掌向左右两侧开掌,如抱气球,球中之气向外膨胀,两手开至乳根处,微停。

两肘成一平线,肘尖向左右,两掌与手臂成直角。

开掌时掌指先开,掌跟后开。

两脚左实右虚,左脚暗含踩劲,右脚微向上平提,身体微升。

六、合手

接前势。

两手往心口处合掌,掌根先合,掌指后合,如抱着气球,往回缩小之意,如同抱着一个压缩的太极圆球。

在此同时,两脚变成右实左虚,右脚向下平踩,身体下沉,左脚微向上平提。

说明:

1、开合手又称开合掌,体现了孙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孙式太极拳亦称开合太极拳。

2、关于开合手的练习,笔者有这样的体会:

两手立掌,手指自然伸展,成圆弧形,开掌合掌两小臂须成一水平直线。

开掌,好像有气向外扩张,掌指先开,掌跟后开。

开的时候必须运用背肌之力,两姆指开至两个乳根处止(如果开大了,就是“散”了),两手成一个太极,两手像捧一个大气球;同时左脚往下踩劲,右脚微虚,身体上升,两小臂仍为一水平直线,掌与小臂垂直。

合的时候,掌根先合,掌指后合,背肌要展开,胸肌要含合,成虚心合掌,两姆指相靠,两个手心微凹,合成一个太极球型;同时,身体向下降(低架子要求蹲到底;高架子:

身体微向下即可)。

升降开合时脊柱与地面成一垂线,直上直下,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摇摆。

做开合手,手脚开合与身体升降,呼吸,要自然一气,不能有勉强之处。

(据陈健侯的再传弟子说,他当初练成开合手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低架子,目前只有个别人练了)整个动作体现了平直圆的要领。

练开合手,最易犯的毛病是仅仅两手在动,而胸肌与背肌没有运动,身体也没有上升下降,即没有运用整体的劲力。

技击含义:

1、一般认为,它的作用有三:

一是转换衔接作用。

孙式太极拳以开合手作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每转身换势以开合相接,它像“门户枢”,起着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二是技击作用。

先师陈健侯说“太极拳如圆球簧黄,触哪里,哪里就能触发,开合手就如此。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说:

“开合手,若对方自身后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

”这也就先师所说的“转身走”。

三、有特殊的健身医疗作用。

(详见尤志心《开合手的健身医疗作用》,《中华武术》2007年第7期)

2、先达有诗云:

太极奥妙开合中,一开一合妙无穷。

七、单鞭

横裆步平抹

接前势,两手腕往外扭旋,两手从心口横平着,如抹竹竿往左右徐徐分开到极处,两掌侧立,掌心向外,手指与眼相平,两眼余光看两手。

同时,左脚向左横迈一步,成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向前。

右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左腿微屈)。

面向南。

说明:

1、单鞭一势,因两臂左右分展,形如一条舒展自如的单鞭,故名。

左腿屈膝,右腿微曲(或自然伸直)的叫左单鞭。

右腿屈膝,左腿微曲(或自然伸直)的叫右单鞭。

本式为左单鞭。

2、这一式与一般的单鞭有二点不同:

一、两眼以余光顾两手,而一般的单鞭“眼看右手”;二、两腿成横裆步,而一般的单鞭是左弓步。

单鞭两手要平,做到体直裆圆。

以意运气,下注丹田。

技击含义:

1、单鞭主要对付左右两侧之敌,故两眼要顾两手。

若对方右手来击我左方,我两脚变成左弓步,即用左手顺其右手劲路引领,以卐字手化解,使其身体稍前顷,乘机反守为攻,以左手扑其面。

2、若对方左手来击我右方,我两脚变成右弓步,我即用右手顺其左手劲路引领,以卐字手化解,使其身体稍前顷,乘机反守为攻,以右手扑其面。

3、若对方以两手进我正门,我即以两手挂接对方掌腕,左右分击之。

4、若左右都有敌,我要用两眼余光顾左右,用

卐字手化解进攻之力,根据敌之远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