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67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

云南省昭通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5小题,其中1~4小题,每小题2分,第5小题7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刹那(chà)角色(jué)狭隘(ài)锲而不舍(qiè)

B.拮据(jù)晕船(yūn)粗糙(zāo)皮开肉绽(zhàn)

C.桑梓(zǐ)龟裂(ɡūn)窘迫(jǒnɡ)千里迢迢(tiáo)

D.拾级(shí)婆娑(suō)血渍(zé)好逸恶劳(w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愚昧   俊工   相提并论   丰功伟迹

B.浮躁   诬蔑   心无旁骛   妄自菲薄

C.题材   盘踞   曲指可数   如火如茶

D.惺忪   抱歉   承前起后   察颜观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B.贝聿铭年轻时就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C.叫一个堂堂的大学生写个什么报告、总结的,那简直是白驹过隙,易如反掌。

D.老刘同志满怀激情,焚膏继晷,历时五年,终于写出了这部洋洋百万字的小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的本质。

B.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西南地区一记响亮的耳光。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5.根据提示填空。

(1)~(5)题,每题1分,第(6)题2分,共7分)

(1),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亲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5)《论语》中的“三人行,”,启发我们要虚心取人之长。

(6)“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描写莺燕报春的勃勃生机;在《观刈麦》中用“,”,

表现割麦者顶着烈日辛勤劳动,筋疲力尽,却仍然惜时如金的矛盾心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5分)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6~8小题。

材料一:

 

茂密的树林凝结了八位老人无数的血汗

材料二:

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又用20年时间守护着这片繁茂的森林。

他们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已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

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1年。

今天,当年的壮汉已全部白发苍苍。

材料三:

2017年3月29日,曲靖市委、市政府决定奖励“陆良八老”每人6万元,共计48万元;并决定授予“八老”带头人王小苗“当代愚公”荣誉称号。

2017年4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陆良县花木山林场,专程看望慰问并重奖8位坚持造林护林31年的老人,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向“陆良八老”每人颁发8万元现金奖励,并盛赞:

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6.请从上面图文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2分)

信息一:

信息二:

7.为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

(2分)

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8.记者将去采访“陆良八老”,请你为记者设计一个要采访的问题。

(1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40分)

(一)品读古诗(3分)

9.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3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12分)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

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

趴。

③盬(gǔ):

吸饮。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好事       B.虎大骇,远遁遁       

C.果腹而去果腹       D.蜘蛛引丝疾上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4分)

(1)驴不胜怒,蹄之。

(2)蛇复昂首待之。

12.填空。

(4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   A   ”到“觉无异能者”,再到“    B   ”。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C”。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

甲文侧重描写虎的  A  ;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  B  。

13.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

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

(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4~17小题。

(11分)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马庆恒

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

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

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

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

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

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

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

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

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

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

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

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

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

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

“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

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

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

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

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

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

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选自2017年《科学之友》第3期)

14.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2分)

15.第②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歌,有什么作用?

(3分)

16.第③段加点词“大多”“一般”“约”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3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8~22小题。

(14分)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包利民

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

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

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

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

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

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

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

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

“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

”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

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

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

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

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

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

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

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

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

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

“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

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

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

”我点点头,说:

“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

”老叔甩了个鞭哨说:

“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

”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

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

老叔坐下来,说:

“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

”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

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

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还给了他。

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

“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

”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

“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

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

”我一阵感动,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

⑦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

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

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

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

想起那个为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

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选自《时代青年》2017年第3期)

18.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19.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

20.你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3分)

21.文章结尾处加点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指的是什么?

(3分)

22.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四、写作(40分)

23.《现代汉语词典》对“桥”的注释是:

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

②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请以“桥”为题,或自拟一个包含“桥”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学校校名及真实姓名。

附加卷

(全卷三个大题,共12个小题,满分50分)

一、语文综合运用(10分)

初中三年,我们在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感受汉字魅力】

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汉字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请根据图形,选择一个角度对“水”字进行解说。

(2分)

(2)请写出两个含“水”字的成语。

(2分)

【赏析名著人物】

2.三年来我们读过许多名家名篇,认识了许多名著人物。

在阅读中,我们高兴着、伤心着、陶醉着、感动着……(4分)

 

A.分茴香豆B.景阳冈打虎

(1)请从A、B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将画面的内容描写出来。

(60字以内。

要求:

运用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

(2)请任选画面中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

(2分)

【扬我家乡美名】

3.我们的家乡地灵人杰,物产丰富,风景如画。

请你任选家乡的一位名人(或一种特产,或一处胜景),创造性地写一则广告语。

(要求:

不能套用、抄袭新闻媒体上已有的广告语。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

“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

“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

公强之,对曰:

“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

“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

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

官职名。

③属吏:

部下。

④款:

款待。

⑤箸:

筷子。

⑥飧(sūn):

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俟其来款之俟:

(2)无人治具治具:

(3)自朝过午朝:

(4)直指谕其训谕: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_________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

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

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

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

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

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

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

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

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

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

苏轼既不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

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

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

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选文有改动)

8.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

(3分)

9.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分)

10.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体内容。

(4分)

11.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12.《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5小题,其中1~4小题,每小题2分,第5小题7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A

B

C

B

5.(7分,

(1)~(5)题每题1分,第⑹题2分。

答案中有加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夕阳西下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抽刀断水水更流

(4)远贤臣

(5)必有我师焉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5分)

6.(2分)信息一:

“陆良八老”坚守深山31年植树造林13余万亩无偿献给政府。

信息二:

云南省、曲靖市党委政府重奖并盛赞“陆良八老”。

7.(2分)十三万亩无偿奉献(意近、对仗工整即可)

8.(1分)示例:

(1)请问大爷,是什么信念支持你们坚守荒山植树造林三十余年?

(2)大爷,当初你们怎么会想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呢?

(语言得体,有针对性即可)

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40分)

(一)(3分)

9.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意近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12分)

10.(2分)A.喜欢多事;B.逃跑;C.吃饱肚子;D.飞快(迅速)

11.(4分)

(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

12.(4分)

(1)甲文:

A以为神 B技止此耳;(各0.5分)

乙文:

C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1分)

(2)A心理, B动作。

(各1分)

13.(2分)示例:

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4~17小题。

(11分)

14.(2分)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其功能是防御(守),明代的盾,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

15.(3分)说明盾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黄帝时代就有了,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每个要点1分)

16.(3分)“大多”表示数量很多,但不是全部;“一般”表示通常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