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263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docx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消化道出血:

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

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

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内

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

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

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

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晴

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mm,若颅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

待脑室内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据我们观察:

①侧脑室压力不超过200毫米水柱时,引流时间一般5天左右。

②引流量小于50毫升/日,可试夹管24~48小时。

若夹管过程中,神志血压无变化,待撤管夹时测脑脊液压力,并连续观察2小时,压力小于200毫米水柱可拔管,大于200毫米水柱则抬高引流瓶于侧脑室水平之上300毫米,继续观察引流3~5天,再测压考虑能否拔管。

若仍不能拔管,则可能为脑表面蛛网膜粒积血影响脑脊液的吸收,要做永久性脑室分流术。

全脑室铸型与脑积水的关系:

据观察,脑室外引流对防止脑疝,控制颅内压效果良好,但脑室完全铸型,引流72小时后复查头颅CT仍有三、四脑室大量积血者,易发生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妥善固定引流管: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需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关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引流的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以减弱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聚降,导致意外。

早期适当抬高引流袋的位置,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降低引流袋。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避免水电解质失衡。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避免牵拉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原因有:

① 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袋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②  引流管放入脑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室壁。

④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后若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正常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太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可能发生脊骨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脊骨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关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脊液循环是否通畅,不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

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夹闭引流管,并告知医师。

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

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应告知医师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脑室引流的要点

1.引流管的开口需要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引流速度不易过快过多(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快速引流出大量的脑脊液可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脑膜或颅骨内板之间出现负压,形成硬脑膜外血肿;有脑室肿瘤者,一侧脑室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不平衡,可致肿瘤内出血;颅后窝占位病变着,突然降低压力可致小脑幕裂孔疝)

3.引流量以每天不超过500毫升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有血性

5.保持引流管通畅

6.严格的无菌操作

护理术后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护理方法

妥善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保持引流管道密闭,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

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脑窒引流管通畅时,引流管内的脑脊液平面随心脏跳动而上下波动,如不通畅。

液面即静止不动。

如引流管内平面无波动,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受压、折叠及脱落。

如:

考虑管腔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转移患者时防止牵拉,需先关闭引流管系统,以预防颅内压波动过大。

积气或引流液反流人颅内,安置妥当后,重新调节后开放,脑室引流室引流装置最高距离脑窒15-20cm,对血肿腔的引流者,引流装置要低于脑室水平。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一般情况下,24h引流量约200-400ml。

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脊液可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

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

且速度明显加快。

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可能为脑室再出血,此刻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同时,应尽早行CT检查以查清原因。

如引流液混浊有紫状物应考虑脑室内感染,应送引流液细菌培养。

术后次日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后用尿溶酶1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ml注入血肿后并闭引流管2h后开放,每日1次,一般2-3次,冲洗时动作要轻稳,严格无菌操作,冲洗的出入量要相等。

加强基础护理

杜绝并发症绝对卧床休息,可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更换。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2h翻身一次拍背按摩受压部位。

清醒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交待注意事项,躁动患者应适当约束,限制头部活动;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护理,禁食的患者做好静脉营养支持。

鼻饲者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

术后指导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患者取良姿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每日1-2次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经常同患者及家属沟通思想,讲解此病的发病原因。

治疗措施、防病措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康

体位与环境

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术后患者取头偏向患侧,并与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

保持颅内压在0.98~1.96kPa之间。

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

病房室温为18~23℃,湿度为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

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都要戴口罩、帽子、换鞋。

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

地面和床栏、床头柜用1∶500消佳净液消毒。

观察生命体

体温患者术后即有发烧,体温最高达39℃,给予戴冰帽,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在物理降温过呈中,每30min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

出汗较多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保持床单位清洁干躁。

并予抗炎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降颅压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患者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200ml加压静脉输入Q8h,甘油果糖500ml静脉输入等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引流术后的护理 

术后2—4小时开放穿刺引流管。

协助医生用生理盐水、尿激酶通过引流管冲洗血肿部位,直至冲洗流出液体颜色变淡变清为此。

冲洗过程中要注意进出量平衡,随后用高浓度尿激酶喷洒在血肿腔表面,夹管4小时。

其间若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开放封闭的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另外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及时记录。

术后24小时,若引流量在100ml以内,引流袋低于头部10—15cm,若引流量超过100ml则调整引流袋于头部同高的位置,即距床面高10—15cm,以便于颅内气体排出。

引流期间严禁将引流袋高高提起,防止引流液倒流,尽量避免牵拉引流管而损伤血肿内膜。

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

保持引流通畅,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血肿引流置管时间为3—10天,置管期间存在着颅内感染及穿刺点皮肤感染的危险性。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无污染,每天更换敷料1—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2次。

进行各项治疗必须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

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管保持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出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错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住院44天,无并发症发生。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即遵医嘱下鼻饲管,可喂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菜汤等,药品要研成粉末,在鼻饲和注药前后应冲洗管道,以防管道堵塞。

为防止鼻饲后饮食反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并注意温度适宜。

当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后,开始练习用勺喂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进半流质、普食。

患者自己能进半流质时于2008年4月22日拔出胃管。

拔管时要先注入少量气体,以免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

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为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2次/d,20min/次。

先从活动一个小关节开始,再活动另一个关节,直至能够全方位被动屈伸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后,教会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期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先坐床边、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

养生指导

大病初愈,即使无后遗症,身体也很虚弱,不宜过劳。

应慎起居,避风寒,节制房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逐渐增加活动量。

保持稳定的情绪,最好有一清净的环境,安静休养一段时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心气平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康复。

外出时要有家属陪同,嘱患者勿猛蹲猛起,防止摔伤,再度发病或引起骨折。

并应经常用温水浸泡患肢,以促进气血运行。

患者发病前常有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震颤,以及一时性言语不利等症状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早到医院诊治。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外邪的抵御能力。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宜的方法锻炼,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反复。

脑室出血

不仅梗阻了脑脊液通道,而且继发脑室出血患者同时有脑内血肿的急性占位,使颅内压急剧升高,脑水肿压迫脑干而昏迷,并刺激丘脑下部而出现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肺水肿、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及血压急剧升高而诱发再出血,并且极易发生脑疝。

因此有必要迅速清除颅内占位血肿及脑室内积血,解除压迫,通畅脑脊液循环,以减少并发症,挽救生命。

而侧脑室引流则可以很快降低颅内压。

穿刺成功开始,即使引流出极少量脑脊液,患者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颅内压降低,同时并发症减少。

及早并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及血性及脊液,使第三、四脑室循环畅通,可明显缩短昏迷患者清醒时间,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减少残疾。

因此,做好侧脑室引流的监测及护理非常重要。

引流管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患者因脑室内积血阻塞脑室系统,

颅内压迅速升高,随时都有发生脑疝的可能。

所以迅速引流、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可使患者病情很快好转。

在医生进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后,护士先测颅内压,若高于400mmH2O或有脑疝先兆,即刻采用药物降低颅压。

然后医护共同用生理盐水5ml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注洗3~4次,灌洗涂则从另一侧脑室硅胶管流出。

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2ml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0000U灌注。

因向血肿铸型的侧脑室内注入3~5ml尿激酶溶液,颅内压又提高30.6~51mmH2O,在开放引流管前,颅内压不能得到缓解,可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般采用玻璃注射器,用一次性注射器时一定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管内壁,以减少摩擦力。

引流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量越大,

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

脑脊液分泌量为0.3ml/min,24h约432ml,若引流量日超过450ml,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若引流量日渐减少,提示脑脊液放循环通路逐渐恢复。

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若突然转红伴患者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脑疝先兆,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引流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

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

引流液由清亮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畅通的引流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如波动幅度减少,则可能为部分畅通:

如停止波动,则完全不通。

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引流装置不得低于

侧脑室水平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mm之间;若颅内压高于此,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血性脑脊液中自由基及其他代谢产物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进而缩短昏迷患者清醒时间,减少残疾。

另一方面,根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可间接推算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脑脊液与颅内压关系密切,过度引流可造成低颅压和颅内积气,低颅压易导致脑皮质塌陷或继发脑血管损伤引起再出血。

脑室出血患者病情危重,

及时行侧脑室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可迅速清创造脑室内积血,既可减少血液成分及分解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又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而在术后及时监测颅内压,观察引流的量及颜色,防止血块阻塞及再出血,缩短引流时间并尽早拔管,可减少感染机会。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感,仔细认真的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及时有效的护理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保持引流管放置适宜高度,

对于术后病情恢复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放置引流瓶的高度也完全不同。

对于基底节区及脑叶出血的术后引流,

引流瓶应放置于低位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一般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据文献报道: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一般于出血后半小时内即形成血凝块堵塞破裂的出血动脉,但在6h后血肿才会完全固化。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引流应掌握在6h内,这样引流效果较好。

由于引流管较细,且血肿腔压力相对较低,所以选用低位靠压力引流可使血肿腔得到尽量充分引流。

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者,

需行脑室外引流术 对于此类病人,引流瓶应置于高位引流,一般引流瓶的高度应高于头部10~15cm,由于脑室内出血有脑脊液的混入稀释,血肿相对容易引出,在引流血肿的同时,脑脊液也会一并引出。

为了预防低颅压,引流瓶应置于高位

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脑出血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早期病情变化表现为生命体征的变化。

心率、脉搏变慢而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

同时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再次出血,需得到及时控制血压,降血压幅度易控制在正常偏高范围,降血压过低,则可使脑血流灌注不足,影响脑功能恢复。

高热病人一方面可能是脑干受压,中枢性高热所致,也可能是并发肺炎所致,应视病情而得到适当的治疗,给予头置冰袋,冰袋降温,及抗生素。

病人昏迷程度变深或瞳孔形态改变,由小变大或形态变得不规则可能是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复查头CT后决定是否行开颅手术。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质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

一方面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引流血肿颜色多为暗红色并有陈旧性血凝快,引流速度较慢。

如出现突发引流液变为鲜红色或引流量突然增大,则可能有新鲜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向血肿腔内注射凝血药物(凝血酶或立止血)止血,并做好开颅血肿清除,出血点止血的准备。

如早期得到治疗,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尿激酶的注入 

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能溶解积血。

一般出血后6h即形成血凝块,单纯引流不易引出。

注射尿激酶可使血肿由固态变为液态,使血肿尽量引流充分。

可每日注射带有尿激酶1万u的生理盐水3~5ml,注射后闭管2h后开放引流管。

操作过程应注意严格操作。

一次引流管保留时间不应超过7天,否则有引发颅内感染的可能。

脑室外引流护理2

心理护理:

应耐心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的危险及手术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以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担心心理,告知手术时机的选择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利于术后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

在短时间内行早期手术治疗,可争取抢救时机,增加治愈机会。

稳定好患者的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护治疗。

饮食护理:

急诊行手术者应立即禁食水,胃肠饱满的患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以确保手术安全。

体位:

对颅内压增高者采取头高位,以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卧位,头偏向患侧以利引流及漏口粘连封闭。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氧供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术前准备:

术区剃头不要损伤头部皮肤,以免引起头皮感染,给手术造成感染机会。

遵医嘱做好各项常规化验和各种检查,同时给予留置导尿,持续低流量吸氧,配血并做好药敏试验。

同时准备好一次性无菌专用脑室外引流管。

严格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引流管脱出:

术后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内,在监护室床边置管者密切配合安置好患者体位。

脑室外流管应置于脑室平面10~15cm,对患儿不合作者可适当加以约束,必要时加床档。

对烦躁不安者应给予镇静剂,对较大的患儿及清醒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及行动时引流管的摆放位置,以取得合作。

脑室外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做好床头交接班,转移患者时先将引流管打折后用纱布包裹,妥善固定后再行转移。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内压、24h出入量以及时否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并准确及时地记录。

去骨瓣减压注意骨窗压力情况,注意脑脊液量、颜色及性质,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应注意准确记录脑脊液流出量,控制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若术后脑脊液引流量明显增多,颜色鲜红,可提示脑室内有新的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头部CT确诊。

若脑脊液混浊呈絮状,提示有颅内感染,应遵医嘱立即送检脑脊液进行检验。

加强基础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头部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按时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1次,必要时每小时1次,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保持肢体功能位,同时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及生活护理,并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

体温过高的患者,应给予头戴冰帽或双侧颈动脉处置冰盐水袋等,以降低脑代谢,缓解脑缺氧,减轻脑损害。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或滑出,引流袋的高度一般为引流袋的最高点距离脑室15~20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使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等。

因此当患者变换体位时,需要相应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保持引流管通畅及穿刺部位的清洁,无菌纱布及引流袋应每天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沿管道侵入脑室,引起脑室感染。

侧脑室引流是造成脑室感染的途径之一,多因消毒不严格或脑室持续引流过久引起。

一般持续引流时间<7天,当引流不畅或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5ml冲洗,动作要轻柔,冲洗时注入量与抽出量一定要相等,并可注入尿激酶2万U以利于血块溶解,并做好记录;或用手轻轻向外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注意无菌操作,不可上提或抬高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

脑室外引流装置的引流袋容量为1000ml,一般可容纳3~5d的引流液量。

当脑室显著扩大,如短期内引流出大量脑脊液,颅内压突然下降,可使脑皮质塌陷,以致使皮质通向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引起硬膜下血肿,有时也可出现由于硬膜塌陷而形成硬膜外血肿。

因此在行脑脊液引流时要做到控制性引流,以保持脑室内压力在正常范围。

创口敷料被血液,渗出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每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拔管后的护理:

脑室外引流置管一般不超过7d,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是否颅内高压情况,如患者无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说明无颅内压增高情况。

若颅内压控制稳定,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好转,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一旦考虑置管引起颅内感染,应立即拔管。

拔管时应严密消毒导管周围皮肤,拔管顺着一个方向适当用力,以防折管,拔管后要检查引流管的末端有无折断,并用戴消毒手套的手指压头皮上的管腔口,使其合拢封闭。

拔管后应经常观察局部有无潮湿,如有脑脊液漏,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拔管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脑脊液渗漏,脑脊液渗漏主要是由于拔管后脑组织未能很快闭合,多见于引流管放置较久的患者,可能与个别患者体质营养较差有关,所以术后应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

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

①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

②呕吐、呕血。

③出现双侧病理反射。

④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

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

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

早期发生肺水肿与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

⑦脑脊液压力高,呈血性。

第四脑室出血:

①发病初期意识障碍较轻,后迅速发展为深昏迷。

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

③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

④无反射性或自发性多动,亦无摸索与指划动作。

⑤前庭反射消失。

⑥早期出现肺水肿和呼吸障碍。

⑦心跳徐缓,节律不齐,血压下降。

⑧脑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