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184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docx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二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与解答

(二)

城市管理学同步自测

(二)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一、填空题

1、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

2、土地用途管制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3、事实上,在中国开始选择纯化社区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正在全力导入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中关于混合利用土地的理念。

4、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公共性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5、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6、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是城

3、(B)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A行政合法原则B行政合理原则C行政统一原则D行政公开原则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

5、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

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6、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三、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城市成长管理:

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四、简答题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协助制订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3、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4、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5、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6、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7、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3、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又分为下列步骤:

(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

(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

(4)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5)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

(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

2、第二阶段——编制城市详细规划,设市城市的详细规划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县政府所在地镇的详细规划由县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详细规划,由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从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效果和建设次序、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比较和论证,然后选定实施方案。

城市详细规划具有作为各项工程设计依据的性质,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效益原则。

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

3、动态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5、中国城市成长具有哪些特殊性?

1、城市化阶段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从19世纪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70%以上,进入后城市化发展阶段。

而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达到36.1%,刚刚具备进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一般性条件。

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对多数城市而言,城市化进程的速率已经放缓。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总体而言,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远高于西方,中国同时面临过往城市化滞后的补课效应和国际经验公认的高速增长的双重冲击。

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多为私人所有,国有土地主要集中于各种保护用地,城市政府拥有的土地则多以城市公共用地的形式出现。

而中国不存在土地私有,城市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对于集体公有的农村土地,国家也有比较强硬的征用权。

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西方城市推行的是以代议制为基础的行政体系,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选举体系与西方行政管理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一点,公共经济学和行政学中已有不少经典论述。

5、市场化程度不一,西方市场体系相对完善,市场经济导入的时间早,认可度高,完全竞争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条件之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承认市场的先天存在。

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中还留存有大量的问题。

纵观西方城市成长管理研究,其重点议题为“低速高水平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健康发展问题,对中国这样“高速低水平城市化条件下”的城市成长基本没有涉及。

由于中西方发展阶段的差异,很难采用西方的政策来研究中国的问题。

鉴于存在上述差异,西方城市成长管理不具备直接为中国照搬和套用的可能。

6、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从根本上说,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进行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它本身就是生产性的建设。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长期将城市基础设施当作非生产性的福利事业,结果造成了公用事业单位不讲经济效益,只花钱不挣钱,缺乏财力,靠国家养活,导致了这些单位的长期亏损经营,挫伤其生产积极性。

把它纳入商品化的轨道,进行营利经营,对于增强其内部活力极为重要。

这是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转轨换型的关键。

(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打破原来那种非竞争型的封闭的经营形式,可以采取中央办、地方办、集体办、个人办、大家竞争办的多种方式,鼓励竞争。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软计划,钱多多建,钱少少建,建多少通常不定,甚至可有可无,而这些又都是领导说了算,属人治型。

这与城市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不相适应。

应将软计划改为硬计划,实行法治,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出户头,按比例投资,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人、财、物的供应,使其有计划、按比例地合理发展。

此外,国家也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应用现代管理的先进方法、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来管理基础设施。

五、论述题

1、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

(1)综合性。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如城市的建设条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

而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对待。

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

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2)法治性、政策性。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例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居住面积的规划指标、各项建设的用地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关系、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地方性。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4)长期性、经常性。

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因此,作为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更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

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虽然规划要不断地调整和补充,但是每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而制定的,是一定时期指导建设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都不能随意使之变更。

(5)实践性。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规划实践的难度不仅在于要对各项建设在时空方面作出符合规划的安排,而且要积极地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盾,组织协同建设,使之既符合城市规划总体意图,又能满足各项建设的合理要求。

因此要求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政策修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当然,任何一个规划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问题的预计和解决不可能十分周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

城市建设实践也是检验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要求的唯一标准。

2、试述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1981~2000年的20年间,虽然我国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都在快速增加,但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而且,这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中还存在与城市规模等级相联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反相关,城市规模越大,用地越集约,反之则越粗放。

近些年来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较大城市相比更是有增无减。

从以上的一些现象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城市用地负载的城市经济要素的增长,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小城市的土地收益又远远低于大城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成长方式的不均衡和不经济。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

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

这些新区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增长和带动轴心,但是如果不能在新区开发的同时积极推动老城的更新升级,很有可能出现西方内城衰退的不良后果;而且,一旦新区开发的资金不能到位运转,后续的利用没有保障,也很可能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

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了城市成长模式以外延型为主,城市成长速度过快,城市成长空间结构失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别较大等问题。

对于城市成长外延过程中占用农业用地过多的现象,以及城市内部空间集约利用和更新改造的问题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实施以城市空间控制为目标的城市成长管理势在必行。

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

一、填空题

1、经济学家们常用市场失灵来指代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2、城市经济功能有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之分。

3、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4、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小部分是上级政府的拨款或私人捐助。

5、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性、综合性的经济。

6、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后,城市税收分别由国税局和地税局管理。

7、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中心,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和上层建筑问题。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性手段与“法律性”手段作为宏观调控措施是对经济性手段的有利补充,而不能成为主要手段。

9、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应实施多元化、多极化的战略思路,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为中心,发展不同类型、功能、规模的各类城市。

10、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第一产业B第四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2、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D专制模式

3、城市经济管理有(ABCD)特征。

A综合性B两面性C二重性D区域性

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行政方法B社会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以“间接性”为主B以“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A外部不经济B信息不对称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D自然垄断

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自来水B交通运输和金融C城市燃气D电力

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CD)。

A外部不经济B信息不对称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D自然垄断

9、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

1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

三、名词解释

1、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2、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3、规制:

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4、城市财政管理:

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四、简答题

1、简述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

(1)区域性,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因此,城市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管理;

(2)综合性,城市经济管理既包括城市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又包括城市的各个经济部门、各类企业,是对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的平衡、协调和控制。

城市政府要在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是指,城市经济管理既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的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本市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以避免城市经济的盲目畸形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4)二重性,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为了使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在城市范围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协调人们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按照生产力的运动规律来组织和管理城市经济活动。

这是城市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或生产力属性,是城市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

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要反映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这就是城市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或生产关系属性。

与资本主义城市经济管理相比,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管理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体现广大市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贯彻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调动市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认识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3、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1)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经济,以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的方法。

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2)行政方法,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它依靠国家政权的权威,采用非经济手段来指导、控制和协调城市经济活动;

(3)法律方法,城市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方法,是指城市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管理经济的方法。

4、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预算管理,主要包括城市财政预算和由财政管理下的市政工程预算管理;

(2)税收管理,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后,城市税收分别由国税局和地税局管理;(3)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4)预算外资金管理。

五、论述题

1、中国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1)政企职责不分,造成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化。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把企业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否认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导致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

城市政府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对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进行直接的全面的管理,导致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化,企业丧失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使企业根本没有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造成城市经济组织结构的封闭化和分割化。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划来管理经济,每个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自成体系,画地为牢,割断了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城市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形成了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以纵向联系为主的条块分割、城乡分割,从而严重违背了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分割了城市经济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影响了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形成和发挥。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造成经济调节方式的单一化。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把价值规律和市场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加以摒弃,把各种城市经济活动统统纳入指令性计划,用产品的计划调拨替代商品交换,结果导致了经济调节方式的单一化,妨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4)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造成城市经济主体丧失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把企业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紧密地挂起钩来,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从而使企业和劳动者丧失了搞好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

(5)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造成城市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不切实际的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所有制结构,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统统割掉,结果导致城市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妨碍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2、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束缚了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为了解放和发展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