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77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docx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市象山县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方案

 

第一章象山基本情况

一、地理区位

  象山县地处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东临大目洋(属东海);南濒猫头洋的三门湾,与三门县、临海市相接;西北与奉化、鄞州区隔象山港相望;西与县相邻。

象山在全国区位分析

二、历史沿革

 

  

(一)行政历史

  象山历史悠久。

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象山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隶属市,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

2001年,在全省率先设立街道,撤销丹城镇,组成中心城区,辖、丹西和爵溪三个街道。

现有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32万,城市化水平44%。

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二)文化历史

  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不老岛”之美誉,它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

  海洋文化:

塑造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是推动象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基因”。

他包含着五彩纷呈的渔文化、大气磅礴的海塘文化、令人感叹的海防军事文化和辉煌灿烂的海商文化。

  养生文化:

象山的“不老文化”将成为象山发展特色海洋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蓬莱仙岛的传说、炼丹术及其文化,是中国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不老岛”的文化支撑,也是象山在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海洋养生的重要历史文化传承。

三、自然条件

  据2003年象山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38521.30km2;其中,陆域101120.55km2(73%),海岛域18007.77km2(13%),海涂水域19392.9km2(14%),海岸线长800公里,大小岛礁608个。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四、资源条件

  

(一)生态资源

  象山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山仙子国、不老岛”之美誉。

象山山多地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57.5%,城市绿化率22%,是省生态示区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第七批生态示区建设试点。

象山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级,人居环境良好,城市宜居程度高。

碧海、青山绿水、特质泥沙、优质空气等生态资源,为“不老岛”象山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势条件。

  象山海涂泥沙中含氨基酸、钙、镁、钠等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氡,海泥存在保健康疗的经济性开发条件。

除此之外,不少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康体健身的温泉浴场。

  

(二)旅游资源

  象山集海洋景观、海水运动、养生康疗、休闲度假、美食娱乐、运动体验于一体,在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发展大潮中将逐渐显山露水,迅速成长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海洋魅力休闲城市。

  象山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特色,正在成为和海洋旅游和休闲旅游的“皇冠”。

整个,北部基本以工业、港口物流为主导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不足,只有南部的象山、奉化和存在着大量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休闲旅游资源。

而三者之中,又以象山有漫长的优良海岸线,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养生文化且生态景观资源最具组合优势,因此,“休闲看象山”。

五、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

  

(一)社会经济概况

  象山是的象山,象山的发展离不开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象山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象山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1994年为93位,2001年为75位,2002年为71位,2004年为68位,2005年为65位。

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县、中国针织名城、民间艺术之乡、建筑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主导特色产业

  象山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有特色效益农业、建筑业、海洋旅游业、象山海鲜四亮丽的“名片”。

  工业强县:

全县形成了针织服装、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汽车及配件四大特色产业,中国针织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城”称号。

另外,制造模具、电梯配件、食品机械、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全县拥有12个全国“单打冠军”。

  特色效益农业:

农业一直是象山的基础产业。

特色效益农业是象山四“名片”之一,“象山红”柑桔、“大目山”特种野猪、“浙东”白鹅、“金宏”脱脂黄鱼、“永成”干红梅酒等一批农产品,在省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旅游业发展迅速:

已初步形成了“一带、三区、十大产品”(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和松兰山休闲度假区、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大塘港生态观光旅游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2003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6亿元。

并且中国开渔节已经成为市三大节庆之一。

  海洋综合开发提高:

按照“渔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渔港城市化”的要求,实施“渔、港、景”联动开发,努力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强县。

在稳固海洋渔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鼓励渔民转产转业。

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全国领先,紫菜养殖和海水池塘养殖列全省前茅。

  建筑业扬名在外:

象山建筑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建筑大县行列,两度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

历年来,全县共创国家最高奖“鲁班奖”11项,鲁班立交桥、黄龙体育场、萧山国际机场候机楼、大剧院等都是象山县建筑企业的精品。

  (三)产业结构

  在改革初期,象山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近50%,第二产业在30%左右,第三产业占2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型。

改革开放后,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985年完成了国生产总值从“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转变,2001年实现产业结构向“二、三、一”类型转变。

第二章与主要相关规划的衔接

一、与上一级主要规划的衔接

  

(一)与《省象山县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1、城市发展目标

  象山县域发展总目标“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

  2、城市空间结构

  依据沿交通线和海岸线点轴分布的现状县域城镇带(象山有11个乡、镇位于省道两侧,有12个乡镇沿海岸线分布),建立“一心、一带、二组团”的城镇空间形态,即“中心城市”、“象山港城镇与产业带”以及“蟹钳港——岳井洋城镇组团”、“石浦港城镇组团”。

  “一个中心城市”指现状的中心城区(含、丹西、爵溪及大目湾)加上大徐片街道办、墙头片街道办、茅洋片街道办、东片街道办所形成的中心城市。

  “一个石浦港组团城镇”指石浦镇区加上环石浦港的鹤浦片区、高塘岛集镇所构成的南部石浦港组团城镇。

  “一个象山港城镇及产业带”指从西周到贤庠的依托象山港的,以西周镇区和贤庠镇区为核心的城镇及产业发展带。

  “一个蟹钳港、岳井洋城镇组团”包括泗洲头、新桥、定塘的围绕蟹钳港、岳井洋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域中西部城镇组团。

  这4个部分通过南北向的沿线和同三线沿海复线构成一个“整体式、组合型”的中等城市主体空间结构,并相应成立象山港城镇及产业带管委会和蟹钳港、岳井洋城镇组团管委会。

这种“整体式、组合型”中等城市将是一个“城市市”或“城市县”的概念。

在这个“城市市”下不再有乡、镇这种行政单元(全部为街道办),因而有利于精简行政机构,也有利于作为一个远郊市区而进入市区行列,从而成为市的“象山区”;此时,也有利于远景象山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发展策略

  ●县域中北部——中心城市:

  空间发展策略——“用地南拓,西部储备”。

  功能发展策略——以服务和居住为主导的综合功能区。

  ●县域南部——环石浦港组团城镇:

  空间发展策略——构筑“簇群式”石浦港旅游圈

  功能发展策略——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功能区

  ●县域北部——象山港城镇与产业带:

  空间发展策略——形成沿象山港的城镇与产业连绵带

  功能发展策略——发展成为象山县最重要的工业功能区

  ●县域中西部——蟹钳港—岳井洋城镇组团:

  空间发展策略——保持与优化生态环境

  功能发展策略——生态调节功能区

  4、对本次规划的指导

  在功能定位上,明确了重点发展旅游业的大方向和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的大目标。

  在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上,明确了大目湾新城属于县域“一心”--中心城市的围,符合中心城市“用地南拓”的的发展策略。

  

(二)与《象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衔接

  1、城市性质和职能

  以海洋经济、旅游为主体的南部副城市中心,生态型滨海城市。

其主要城市职能包括:

现代工业基地;滨海旅游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生活居住中心。

  2、城市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确定象山城市发展总目标为:

全面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把象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型滨海城市。

  3、城市规划结构

  在市域层面上形成“两片一点,轴带型,生态型滨海城市”格局,两片一点是指丹城片、爵溪街道和松兰山旅游度假村,轴带型是指以天安路和东谷湖路之间的公共建筑带;县域路网呈方格网形。

  

  4、对本次规划的指导

  在功能定位上,进一步明确了大目湾新城的功能是以海洋经济、旅游为主体的生态型滨海新城。

在规划结构上,明确了大目湾新城是大目洋滨海发展的城市主轴线(公建轴、景观轴、空间轴)的延续,是承接老城区、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新区,符合“整体规划、跳跃推进、轴线拓展、重点开发”的思路。

  在路网结构上,路网应在原有道路和河道适当偏东向大目洋延伸,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形成城市南扩东拓的发展形态。

(三)与《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衔接

  1、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

  总体发展目标为:

力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形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框架,成为大都市重要滨海功能区。

  其具体容包括:

构筑滨海产业新区、构建现代滨海新城、打造滨海休闲中心、建设海洋文化大县。

  2、对本次规划的指导

  大目湾新城与城市南扩东拓,建设生态型滨海新城的发展方向相符合。

县域空间结构

 

 象山县城市空间结构

二、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由于大目湾新城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新区,涉及大目湾新城的相关规划较少,主要包括《象山大目湾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以及新城周边的一些相关区块的规划,如《象山经济开发区三期大目涂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松兰山海滨渡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一)与《象山大目湾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的衔接

  1、城市性质和职能

  象山县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新城。

  2、城市发展目标

  利用大目湾新城特有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具有一流滨海风光,集旅游休闲度假、高尚居住、先进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型滨海旅游新城。

  3、对本次规划的指导

  《象山大目湾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等各个方面对于本次规划的指导意义较大,是本次规划一个主要依据和参考对象。

  

(二)与《象山经济开发区三期大目涂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松兰山海滨渡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区域规划的衔接

  由于周边区域,包括一期工业园区和松兰山,其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对新城的路网布置、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周边区域相关规划的衔接对于本次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解析大目湾新城

一、规划背景分析

  

(一)区域层面分析

  1、从长三角都市连绵带说起

  1.1都市经济产业圈

  中国目前已形成三大城市群,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环渤海湾城市群,他们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其中,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久以来,长江三角洲逐步形成了以为核心,以南翼的、和北翼的、、的都市连绵带。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以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和“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以强化为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的战略发展方向。

  根据《纲要》所确定的布局框架及战略发展方向,象山县处于“一核六带”中的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沿海发展带,与沿“湾”发展带联系紧密,随着象山海陆联动融入长三角概念的提出,使其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具有相当大的未来提升空间及发展潜力。

  1.2都市旅游产业圈

  与经济格局相对应,长三角地区大致形成以为中心,、为南北两翼的旅游格局。

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旅游特色非常明显:

  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旅游类型以都市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为主。

  以、、、等为主要组成,以历史名城、江南园林、水乡古镇、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

  浙东线目前是旅游的最热地区,由、、、为主要组成,以风景名城、历史名城、名人故里、海天佛国、海滨休闲等为主要特色。

  而象山是长三角南翼国际港口城市――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与及长三角经济圈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经济网络便捷、密切。

  象山集海洋景观、海水运动、养生康疗、休闲度假、美食娱乐、运动体验于一体,在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发展大潮中将逐渐显山露水,迅速成长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海洋魅力休闲城市。

  2、建设“湾大通道-象山港大桥”的战略意义

  2003年6月8号,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湾跨海大桥建设启动,至2007年,大桥顺利合龙。

与此同时,被形容为“象山交通天堑变为通途”的象山港大桥也即将与2007年底启动建设。

  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完成以及象山港大桥的开工在即,将给象山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1交通改善

  长期以来,由于象山远离长三角和温台及闽三角这两大经济区块的交通主轴,其区域发展的“介入机会”相对较少。

而沿海高速公路及湾大桥和象山港大桥的规划兴建将极改善象山的区位交通通达性,给象山带来一个全新的地缘经济格局。

  湾大桥的建成,使原来--的空间交通布局由“<”字形变成“?

”字形,好像在这个“C”字上连上一笔,犹如一弓按上了弓弦,至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减到2小时。

  象山港大桥建成完工后,象山丹城区到的距离由目前的120km缩短到47km,仅35分钟路程,处在半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3小时经济圈之中。

  届时,象山县地缘概念将发生“质”的改变,象山将由原来的区域交通末梢变成重要交通通道,原有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数倍的放大,象山县将成为沿海高速公路重要的交通节点,、、、等城市对象山县波及与辐射力度将明显增强,并使象山有机会、有条件融入到从到再到的沪甬温发展轴之中。

  2.2旅游产业升级

  象山港大桥建成后,加上拟建的三门湾大桥等,可将港、港、北仑港、象山港、石浦港和浙中的椒江港、大麦屿港乃至地区“串点成线”,为建设一条与同三线平行的北起、南至的观光旅游和集疏运沿海大通道打下基础。

  从旅游产业角度上说,现在象山正在大力发展的生态农业、旅游业也可以依靠大桥的建成不断壮大。

  随着、、等城市化的推进,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的象山必然会吸引更多人来度假放松,提高象山休闲旅游的吸引力。

  同时,便利的交通也将改变以往象山人才流失的状况,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

  2.3城市拓展

  基础设施的改善,空间的拉近,意味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在龙头城市强大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下,大桥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空间形态将出现新的变化。

  “湾大通道-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完成,象山在长三角南翼城市群中的地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来自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随着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加速,象山城市建设框架也随之拓展。

  

(二)大层面分析

  由小到大,不仅由原来的中心城区向鄞州新城、东部新城等拓展,更进一步向余、慈溪、镇海、北仑、象山等滨海城市组团拓展,随着“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海盐大桥新城—慈溪湾新区—镇海北仑港区—象山”这一强势的滨海产业带的形成,的重心逐步向滨海地区转移,将全面走向海洋时代。

  象山县作为区具有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得天独厚港口优势的地区,随着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中的“港桥海联动”以及“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措施,随着各项重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建设,象山将按照“北接南聚、海陆并举”的空间发展导向,以象山港大桥为纽带,向北融入大都市区,实现从滨海半岛向大都市重要的滨海功能区、区域性交通要道跨越。

  象山作为南部的重要县域经济实体,也将提高其在城市序列中的等级,还将不断深化和强化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远景或远期将发展成为大都市区的一个“新型城区”。

  (三)象山层面分析

  1、从空间结构上分析

  根据象山县城的空间格局和规划发展方向,大目湾新城处于“两片一点”中“一点”的附近,与城市主轴线(公建轴、景观轴、空间轴)相连接,将成为象山县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老城区的延续和拓展。

  2、从产业结构上分析

  目前象山产业产值构成处于“二、三、一”阶段,就业构成却处于“一、二、三”阶段。

表明象山产业的就业构成和产值构成二者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一般而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第一产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并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

所以,对大目湾进行三产的发展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来改善象山的失衡状态。

  (四)规划背景分析结论

  ●随着“湾大通道-象山港大桥”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象山县的区域交通环境,也为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是大目湾新城开发成功的保证。

  ●未来老城区将向现状建成区的东南方向拓展,并随着县行政中心的搬迁,在滨海大道两侧一带形成城市新中心区,城市中心的南移使得大目湾新城与丹城的距离能够大大缩短,并为大目湾新城利用丹城的城市资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随着长三角区域都市连绵带的不断壮大发展,象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象山县城市发展的有效载体,大目湾新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大目湾新城无论在构建现代滨海新城、构筑滨海产业新区还是在打造滨海休闲中心等各个方面,在象山县整个经济区位的版图中都起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要求不断提高,由单纯的观光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旅游形态的转变为大目湾新城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只有通过发展大目湾新城,才能更好完善城市空间的布局;只有通过发展大目湾新城,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突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只有通过发展大目湾新城,才能将象山建设成为更好的生态型滨海城市。

二、SWOT分析

  通过对于长三角-大-象山等周边各个层面大环境的背景分析,本次规划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象山县大目湾新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区位优势:

大目湾新城位于象山百里黄金海岸的中间位置,是整个百里黄金海岸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站”,大目湾新城距丹城老城区约8km处,处于规划中未来城市新中心区的附近;同时,大目湾新城与国家4A级景区松兰山只有一山之隔。

  ●生态优势:

象山县“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森林覆盖率达到58.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度假村标准,有“天然氧吧”美誉。

象山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大目湾新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政策优势:

大目湾新城开发建设共识已经基本形成,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提上开发日程,并纳入了县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县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十一界一次人代会上确定了“高标准规划开发大目湾新城”的战略目标。

  ●土地资源优势:

象山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在国家土地供应日趋紧缩、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背景下,大目湾新城18km2的用地无疑是一笔巨大财富。

大目湾新城及其周边地区既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山海复合的环境特征,又有便捷的交通条件,非常适宜建设新城。

  ●市场优势:

象山县海岛旅游主要客源地是以、为主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随着人民假日的增加(全年法定假日114天)以及收入的提高(人均GDP向3000美元迈进),使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近、中程的旅游消费能力,因此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市场,而象山县是长三角地区少数几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山水观光、海滨休闲度假功能的城市(另一处为群岛),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除了外地游客外,象山县本地也存在很大的游客资源。

据调查,象山县居民节假日普遍愿意举家出行,使紧的工作压力和疲惫的身体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舒缓和恢复,而紧邻城市中心的大目湾新城正是此类短徒旅游的理想去处。

  

(二)劣势(Weaknesses)

  ●基础设施空白,区位优势短期难以凸现:

大目湾新城距离滨海大道2km,还未形成与与中心城区的对接,与城市建设比较完善的丹城、石浦相比,大目湾新城的各项配套设施(道路、市政、公共设施)仍是一片空白,甚至连场地平整、填土都尚未完成。

  ●开发建设融资困难:

大目湾新城的开发建设,资金是前提,大目湾新城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两大方面的,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而在开发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两方面的资金来源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海洋资源条件不容乐观:

大目涂地区海水混浊、泥沙量大、风浪大、缺少像松兰山景区的成片优质海滩、海岸景观质量不高,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因素影响,不甚理想的海洋资源环境将对大目湾新城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带来一定的影响。

  ●人口和产业导入困难:

象山县人口仅53万,总体增量不大,高层次消费人口都向、、甚至海外迁移,而农村人口则倾向于往市中心迁移,对大目湾人气产业的集聚以及旅游人员的吸引产生较大影响。

  ●新城缺乏品牌形象,特色欠明:

每个优秀的区块在城市建筑设计、绿化建设、灯光包装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独具个性的东西,大目湾新城要想打出知名度,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形象,而目前缺乏整体的特色和品牌将是影响大目湾新城开发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底蕴的欠缺:

虽然象山在千百年的渔业发展历史中早就了例如“不老”文化、渔文化、海防文化等诸多的文化底蕴。

但大目湾新城完全是一个向海要地的浩大人为工程,其发展历史较短,缺少相应的文化底蕴,如何结合象山县的文化底蕴作大目湾新城的文章也是开发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桥海经济时代的来临:

区域层面分析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城市一体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湾大通道-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将使象山更好的受到来自等其他中心城市的辐射,对于象山的经济发展,城市拓展,旅游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为象山的建设,大目湾新城的开发提供重大历史机遇。

  随着湾大桥的建成和象山港大桥的开工建设,象山将进入“半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的快速交通圈,大桥综合指数效应催生的大桥经济、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休闲旅游的黄金时期已到来:

伴随着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渐升级,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