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712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docx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古史:

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革和斗争的比较反抗侵略的历程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

经济的发展党的各个会议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

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

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

ex:

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

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

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上面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对大家的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份资料。

  高二暑期规划指导?

数学

  度过了貌似很轻松愉快的高一生活,我们昂首阔步来到了高二,对于数学一科,相当多的同学觉得高一阶段的知识非常可怕,不夸张的说高一阶段的知识比整个初中的知识问题还要多。

如今到了高二,是不是知识更多更难了呢?

  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的,高一阶段的知识强调的是理解,而高二阶段强调的是功力和技巧。

差别莘不在于难度,而在于学习的侧重点,可以说高二的很多知识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举个例子,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性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单调性。

高一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会用“比较法”判断单调性,还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对函数单调性有直观的感受。

这些都昌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

到了高二阶段,文科和理科学生都要学习一样新的工具——导数,也就是我们庆不做函数图像,也不用“取点比较”的情况下直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而这种处理单调性问题的新方法需要的就是熟练掌握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

  还有几何方面,高一阶段我们大多数同学学过了直线和圆,这是解析几何的初步,相信很多同学对于解析几何复杂的运算至今还“意犹未尽”。

那么到了高二阶段,我们将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三类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运算上难度大大增加,图形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但是就本质来说,考察的核心还是“在图形中寻找线索,在计算中得到结果”的解题思路。

另外立体几何中还要引入空间向量的方法,实际也是把几何问题代数化,使同学用在复杂的立体图形中找辅助线了,当然,空间向量法带来的运算量也是相当大的。

  最后在一些小知识上也有所深化,还记得当初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我们实际没有学习任何的计算方法,当时我们算概率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的数出来,如果题目的数稍微大一点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数数上,在高二我们就会学到高手是怎样数数的,也就是所谓的计数原理,到时候同学业们就会知道“乘法”比“加法”究竟能快多少。

也能彻底搞清楚生活中的随机事件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数学原理。

  总体来说,高二数学的难度比高一要大,但是如果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的话,高二阶段的知识也就只是个深化练习的过程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高二的时候造成不要放松,这个时期是最需要大量做题,大量练习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再也没有机会超越别人了。

有人会想高三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高三的时候所有好好学习的人都会拼命的做题,拼命地练习,在那时想赶超别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高三环境是不努力的人必然跌入谷底。

努力的人也只可以保证不下降。

也就是说想超过别人,走在别人前面,高二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

  对于高一阶段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的同学,高二也是唯一可能提高的机会了,正像上文所说,高二的知识很多是高一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也就是说如果之前学习的时候没有掌握好,那么高二的学习就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复习过程。

高中阶段学习节奏之快使得一开始落后一点的同学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也就是说如果想补救之知识漏洞,高中阶段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中复习。

比如说如果有同学函数没有学好,没关系,高二学习导数的时候会再回来研究函数问题:

平面向量没学好,没关系,学习空间向量的进修也可以顺带复习;直线和圆没学好,没关系,圆锥曲线比圆难多了,学好圆锥曲线之后再回去看圆就轻松多了。

  总之,在数学学科,如果你想超越别人,高二是最好的机会,如果你想追上别人,高二是最后的机会。

我们将迎来高中整个三年中最困难,最有挑战,也是收益最大的一年。

高考中数学的重要性无庸赘述,希望同学们能在高二的时候抓住机会,为了能有一个轻松的高三,也为了能有一个满意的高考而努力

  提高数学从错题开始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在数学学习中,有了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必然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兴趣是一个好的习惯。

兴趣不是天生的高二。

如何才能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经验:

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懂,一做作业就错.有很大的挫折感,从而想到数学就怕怕的,失去自信和兴趣.其实,从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进步的.我认为,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从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开始.

  首先,应该认识到,对你而言,题做错了本身就是进步.说明你还有思路,只是在思路上还得调整,思维过程中还存在不周延的地方

  高中学习方法"读、思、问"三者结合

  语文学习并不是没有方法,只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1、钻透课本。

  语文复习倘若漫无边际,走马观花,那将事倍功半,徒劳无益。

复习前要领会考纲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对复习的主流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从各种类型的考试命题来看,包括诸多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古诗文言知识,它们都来自于课本中,虽然重点考查了课外阅读,也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也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只有钻透课本,对课本中各类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临场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读”“思”“问”相结合。

  学语文“读”是根本,复习语文“读”还是根本。

当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有选择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通过精练,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爱因斯坦也强调: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3、注重作文复习。

  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

  08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视频选播?

?

徐楚

  08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半决赛第三天视频选播——徐楚

  College:

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Major:

Economics&Finance

  Hobbies:

小提琴、唱歌、表演、主持、运动、做手工制品

  HiddenTalents:

小提琴、唱歌、表演、主持

  FavouriteFood:

Chinesefood

  ThePlaceYouWouldMostLikeToVisit:

TheMoon

  TheMostUnusualWayYouveEverStudiedEnglish:

SingingEngishsongswhentakingashower

  YourMostEmbarrassingExpereience:

  OnceIwentawrongdormitoryatschool,andIwentstraightlytobedandsleptfor2hours...

  ThePerson高二WhosInspiredYouTheMost:

Mymother

  IfICouldMakeMyDreamsComeTrue...

  IwanttogivemyparentsabigbearHUG~~

  化学考试时联想到的知识点链条

  学生对于一些知识遗忘的重要原因常常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没有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果忘记了,根本不能通过寻找问题的联系路径来唤起知识的再现,这样问题自然就解决不了。

  化学学习的思维路径首先是通过寻找问题的联系路径来记忆知识。

其好处是完全脱离简单的死记硬背,解决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遗忘的问题,即使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知识点过关;其次是通过问题的联系路径再现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其优点是当一个知识点因时间过长而遗忘时,化学学习的思维路径又能通过寻找问题的联系路径来唤起知识的再现,达到再现知识点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再次通过获取的信息点联想知识点,建立知识点的联系链条,形成解题思路。

其优点是通过审题对于题目中获取的每一个信息点进行联想,使每一个信息点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建立联系,而这些联想到知识点的链条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化学学习的思维路径。

  一、原理: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因素

  H2OH++OH-

  ℃,——→c(H+)H2O=c(OH-)H2O=1×10-7——→Kw=1×10-14

  ℃,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6.升温100℃——→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1×10-7——→Kw=1×10-12

  ℃,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二.利用上述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时,pH=1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2:

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Kw=1×10-14=·c(OH-)H2O=·c(OH-)H2O,

  因为2中c(H+)H2O=c(OH-)H2O  ℃时,pH=13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3:

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Kw=1×10-14=c(H+)H2O·=c(H+)H2O·,

  因为3中c(H+)H2O=c(OH-)H2O  ℃时,c(H+)H2O=10—13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c(H+)H2O=10-13——→  若为酸,则pH=1;若为碱,则pH=13。

  ℃时,pH=4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7:

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Kw=1×10—12=·c(OH—)H2O=·c(OH—)H2O,

  因为7中c(H+)H2O=c(OH—)H2O  ℃时,pH=11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8:

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Kw=1×10-12=c(H+)H2O·=c(H+)H2O·,

  因为8中c(H+)H2O=c(OH-)H2O  ℃时,pH=3的NH4Cl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4:

NH4Cl为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NH4++H2ONH3·H2O+H+——→溶液的H+是水电离产生的——→c(H+)H2O=1×10—3>1×10-7

  ℃时,pH=11的CH3COONa溶液,c(H+)H2O为多少?

  

  利用原理4:

CH3COONa为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CH3COO-+H2OCH3COOH+OH-——→溶液的OH-是水电离产生的——→c(OH-)H2O=c(H+)H2O=1×10-3>1×10-7

  ℃时,c(H+)H2O=10—4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c(H+)H2O=10-4——→>1×10-7——→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加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

  若为强碱弱酸盐,则pH=10;若为强酸弱碱盐,则pH=4。

  ℃时,c(H+)H2O=10—4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c(H+)H2O=10—4——→>1×10—6——→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加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

  若为强碱弱酸盐,则pH=8;若为强酸弱碱盐,则pH=4。

  ℃时,pH=3的溶液,其溶质可能是什么?

水电离出氢离子的浓度为多少?

  

  pH=3的溶液,

  其溶质可能是酸溶液,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  ——→Kw=1×10-14=·c(OH-)H2O=·c(OH—)H2O,

  因为2中c(H+)H2O=c(OH-)H2O  其溶质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溶液的H+是水电离产生的——→c(H+)H2O=1×10-3>1×10-7。

  “国有经济”和“国营经济”解析

  国有经济和国营经济这两个词在学习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时会碰到。

很多同学认为两者差不多,常常混淆它们的用法,它们能否通用。

下面为您解析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希望对高中学生学习有帮助。

  在学习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时,会碰到“国有经济”和“国营经济”这两个词。

那么二者能否互换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国有”和“国营”的含义:

  国有:

国家所有的(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国营:

由国家投资经营,在我国有中央经营和地方经营两种形式。

由中央各部门直接投资经营的叫中央经营,或单称国营;由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经营的叫地方经营。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通过比较发现:

“国有”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国营”侧重经营权。

  国营经济:

指由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其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国有经济:

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类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经济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比较“国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可以发现:

国营经济注重国家直接经营,国有经济注重国家所有。

那么,国营经济的所有权归谁呢?

国有经济是不是由国家经营呢?

二者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通过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归属发现,不管国营经济还是国有经济,其实质都是全民所有制经济。

建国初期全民所有制经济称国营经济;当今全民所有制经济称国有经济,它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在两个不同时期中的不同的指导思想以及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当时的指导思想是:

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不仅具有所有权,而且还要进行具体的经营。

即国营经济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并存。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指导思想是:

国家对国有资产具有所有权、监督权,但一般不进行具体经营。

即国有经济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在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均占支配地位。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高中地理,我国经济体制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在此时期,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同时并存的。

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表述中,如果仅从经营权和所有权归属的角度看,可以用“国有经济”代替“国营经济”,但考虑到两个概念虽实质相同,但分属不同的时期,体现的内涵不同,还是不宜替换。

  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体现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体制和指导思想特征,所以不可轻易替换。

特别指出,改革开放后,“国营经济”的称谓逐渐淡化了。

我们谈论较多的“国有经济”则充分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