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606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docx

最新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临床诊疗指南

(口腔科)

(2017年10月修订)

1第一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1第一节挫裂伤

1第二节切割伤

2第三节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

5第二章唾液腺疾病

5第一节唾液腺炎

9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9第三节、涎石病

11第四节、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12第三章、颞下颌关节疾病

12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12第一节翼外肌功能亢进

13第二节、翼外肌痉挛

14第三节、咀嚼肌群痉挛

15第四节、肌筋膜痛

16第五节、滑膜炎和关节囊炎

17第六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18第七节、不可复性关节前移位

18第八节、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

19第九节、关节盘穿孔,破裂

20第十节、骨关节病

21第四章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

21第一节、唇裂

22第二节、腭裂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一节 挫裂伤

【诊断】

1.裂口较深,创缘不整齐,常呈锯齿状.

2.裂口周围的皮肤有挫伤.

3.常伴有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损伤。

【治疗原则】

1.清创,彻底止血,修复创缘,严密缝合。

2.伴有骨折者,应先复位,固定,再缝合创口.

3.全身给予抗生素,TAT1500u肌注。

第二节 切割伤

【诊断】

1.创缘整齐,深浅不一,.创口较清洁。

2.如伤及面神经则致面瘫,上级大血管致大出血。

伤及唾液腺导管或腺体可致涎瘘。

【治疗原则】

1.清创缝合。

2.面神经及唾液腺导管被切断作端端吻合,唾液腺损伤应结扎,防止涎瘘。

活跃出血,结扎。

3.全身给予抗生素,TAT1500u肌注。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

(一)牙及牙槽突损伤

牙挫伤

【诊断】

1.有牙的创伤史。

2.牙松动、,叩痛,咬合痛。

3.常伴有牙龈撕裂及出血。

【治疗原则】

1.轻度牙挫伤可不作特殊治疗,暂不用患牙咀嚼食物.

2.牙损伤重,松动者,对患牙简单结扎固定,调合。

牙脱位

【诊断】

1.牙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明显改变或脱位.

2.牙松动,伸长,疼痛,妨碍咬合。

3.嵌入者牙冠变短。

4.完全脱位者,牙已脱离了牙槽窝或仅有软组织粘连,或完全脱离.

5.局部牙龈可有撕裂红肿,出血或伴发牙槽骨骨折.

【治疗原则】

1.部分脱位者,均应先将牙充分复位,固定2~3周。

2.完全脱位者,如牙离体时间不长,可行牙再植术。

3.调合。

牙槽骨骨折

【诊断】

1.常有牙龈撕裂出血和肿胀。

2.摇动损伤区某一牙齿时,邻近数牙及部分骨板和牙龈随之移动。

3.骨折片移位,可有咬合错乱。

4.常伴有牙折或牙脱位.

5.X线片可明确骨折线.

【治疗原则】

1.复位固定,时间3~4周。

2.牙龈撕裂者,给予缝合.

(二)上颌骨骨折

【诊断】

1.典型的上颌骨骨折

(1)Lefort Ⅰ型: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及上颌骨结节上方向双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2)Lefort Ⅱ型:

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框内侧壁,眶底,颧上额缝至翼突,有时可伴发脑脊液鼻漏.

(3)LefortⅢ型: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骨折线横过鼻骨,经眶尖,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伴发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

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

有时因暴力的方向不同,临床上可出现不规则形骨折。

2.骨折块移位及合关系紊乱,骨折块常向后下移动,;致前牙开合而中1/3变长.

3.常出现眼镜状眶下淤斑,睑球结膜下出血或复视。

4.常伴发颅脑损伤,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常出现脑脊液耳鼻漏.

5.X线片,CT片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伴有颅脑损伤者先处理颅脑损伤。

2.应及早复位与固定。

3.合并软组织损伤者,先缝合口内创口,再行骨折复位固定,再缝合外部创口。

4.骨折线上的牙应尽量保存,如牙松动,折断,龋坏,牙根裸露过多或有炎症者,则拔除。

儿童颌骨骨折,如恒牙胚已暴露并有感染者,也应拔除.

5.全身给予抗生素,骨折早期可内服,外敷中草药.

6.上颌骨骨折多数可行颌间弹力牵引复位固定3~4周。

7.切开复位骨间坚固内固定。

(三)下颌骨骨折

【诊断】

1.外伤史.

2.骨折段移位,合关系紊乱。

3.骨折段运动异常。

4.张口受限,疼痛,下唇麻木.

5.牙龈撕裂及出血。

6.髁突骨折,可见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耳前区压痛,肿胀,开口受限,有时办法外耳道损伤或颅中凹骨折.

7.X线片,CT片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1.复位,固定及全身抗感染。

2.儿童骨折多用保守治疗,多采用颅颌绷带及塑胶夹板固定,严重开放性创伤或骨折移位明显者可采用手术复位,尽量避免损伤恒牙胚。

髁突骨折大多数可采用保守治疗,髁突骨折移位不明显者,髁突高位骨折,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髁突骨折移位明显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髁突呈粉碎性骨折者,可手术摘除髁突。

第二章唾液腺疾病

第一节 唾液腺炎

根据感染性质,唾液腺炎症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

腮腺最常见,下颌下腺次之,而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则少见。

(一)流行性腮腺炎

【诊断】

a)儿童多见,多有接触史,潜伏期2~3周。

b)双侧常同时或先后发病。

c)以耳垂为中心腮腺弥漫性肿大,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轻度压痛.腮腺导管口通常无明显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d)常伴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e)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但分类淋巴细胞增加,多数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

f)少数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听神经损伤,心肌炎胰腺炎,乳腺炎,肾炎。

g)一般感染一次终身免疫,但临床亦可见复发者.

【鉴别诊断】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腺体受累,全身症状明显,腮腺导管口红肿,可有溢脓。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过敏性腮腺炎常有其他过敏史,腮腺肿大突然,消肿迅速,肿大腺体触之松软,无痛。

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急性腮腺淋巴结炎 肿胀局限于腮腺某一部位,通常不引起弥漫性肿大。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常可在邻近部位查出感染灶.

4.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腮腺反复肿胀,挤压腺体导管口有溢脓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禁作腮腺造影检查,以防感染扩散。

【治疗原则】

a)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

b)对症及抗病毒治疗.

c)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d)发生并发症者,会同相关科室共同诊治。

e)发病后应隔离3周以上。

以防传染流行。

(二)急性化脓性唾液腺炎

【诊断】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也可见于全身情况衰弱或腹部大手术后;急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则主要是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或慢性下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

2.多为单侧腺体受累。

3.受累腺体肿大,疼痛,压痛,导管口红肿,可有溢脓.

4.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因肿胀压迫,可出现暂时性面瘫。

脓液穿破腮腺包膜后,可扩散成蜂窝织炎.

5.急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可伴口底水肿,吞咽困难及舌运动受限.

6.可有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和出现中毒颗粒.

【鉴别诊断】

a)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应与流行性腮腺炎,咬肌间隙感染和腮腺淋巴结炎相鉴别。

i.流行性腮腺炎:

儿童多见,多有传染接触史,多累及双侧腺体。

腮腺导管口通常无明显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但分类淋巴细胞增加,多数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

ii.咬肌间隙感染:

多来源与牙源性感染,常有牙痛史。

肿胀以下颌角前上为中心,张口受限明显。

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

iii.腮腺淋巴结炎:

肿胀局限于腮腺某一部位,通常不引起弥漫性肿大。

腮腺导管口通常无明显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

常在邻近部位查出感染灶。

b)急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应与下颌下间隙感染和下颌下淋巴结炎相鉴别.

i.下颌下间隙感染:

多有牙痛史,口腔内多可找到牙源性病灶,如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等,下颌下腺导管口通常无明显红肿,无脓性分泌物.无进食肿大及涎腺绞痛症状.

ii.下颌下淋巴结炎: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口底通常正常,下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无进食肿大及涎腺绞痛症状,急性炎症期不宜行涎腺造影.

【治疗原则】

1.抗炎及支持疗法。

2.保持口腔清洁,应用口腔含漱剂。

3.炎症早期可局部理疗,外敷如意金黄散;如导管通畅,予毛果芸香碱糖浆,或饮用酸性饮料,口含维生素c片,加强引流。

4.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腮腺脓肿切开指征:

(1)局部出现可凹性水肿.

(2)局部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出脓。

(3)导管口溢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5.腮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并注意保护面神经。

6.急性下颌下腺炎炎症控制后,应进一步检查有无结石存在,以确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

(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诊断】

1.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男性多见,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2.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最常见于5岁左右,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延期愈合而来,故有幼年发病史.

3.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渗出。

4.年龄越小,复发间隔时间越短,多于青春期后自愈,少数延至成人期后痊愈。

5.腮腺造影示末梢导管呈散在点,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无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1.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应与流行性腮腺炎相鉴别 后者肿胀更明显,但通常不会反复发作,一般感染一次终身免疫,腮腺导管口分泌正常。

2.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应与舍格伦综合征感染型相鉴别 后者多见于中年女性,无幼年发病史,常有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病.造影可见主导管呈羽毛,花边,或葱皮状改变.

3.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还应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相鉴别  后者无幼年发病史,腮腺造影两者表现明显不同,后者以导管系统(包括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扩张不整为特征,而前者只是末梢导管呈散在点,球状扩张,除非有逆行性感染而使主导管稍有扩张不整外,腺内导管均无改变。

【治疗原则】

1.本病具有自愈性,故以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

2.有急性炎症表现时可应用抗生素。

3.腮腺造影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诊断】

1.多数患者有局部因素,如导管口周围瘢痕,导管结石或异物阻塞.

2.多发生于中年,多单侧受累。

3.腮腺反复肿胀,多与进食有关。

4.挤压腮腺,导管口留出浑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

久病者颊部可触及索条状腮腺导管。

5.腮腺造影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鉴别诊断】

1.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参见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之鉴别诊断.

2.舍格伦综合征感染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常有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病,造影可见主导管呈羽毛,花边或葱皮状改变,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除涎石,扩导管。

2.保守治疗导管内注药(如碘化油,抗生素),腺体按摩,温热盐水含漱等.

3.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腮腺导管结扎或保留面神经腮腺切除。

第三节、涎石病

【诊断】

1.导管阻塞致排唾障碍,进食时腺体肿大伴疼痛,餐后不久腺体多可自行恢复。

2.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渗出。

3.双合诊常可触及导管内结石。

4.可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可扩散致下颌下或舌下间隙感染.

5.长期反复发作,腺体纤维化,呈硬结性肿块.

6.x线片可见阳性结石,下颌下腺导管前部结石可拍下颌横断合片,下颌下腺内及导管后部结石可拍下颌下腺侧位片。

【鉴别诊断】

1.舌下腺肿瘤 多无导管阻塞症状,极少数可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完全阻塞症状。

X线片无阳性结石。

2.下颌下腺肿瘤表现为持续性增大,无进食肿胀和炎症表现。

恶性肿瘤可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而引起相应功能障碍。

3.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有进食肿胀病史,肿块较硬,但不大,无持续性增大的表现。

4.下颌下淋巴结炎可反复肿大,但与进食无关,下颌下腺导管口及分泌正常。

肿块不大,位置表浅,常有触痛。

5.下颌下间隙感染多有牙痛史,口腔内多可找到牙源性病灶,如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等,下颌下腺导管口通常无明显红肿, 无脓性分泌物,无进食肿大及涎腺绞痛症状。

【治疗原则】

i.小的涎石采用保守治疗含VitC或进酸食,促进唾液分泌。

ii.下颌下腺导管前段较大结石,腺体尚未纤维化者,可行涎石摘除术;腺体内或下颌下腺导管后段结石,腺体反复感染,或已失去功能者,可行腺体切除术。

iii.腮腺导管结石可行涎石摘除术,腺体内结石可根据部位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切除术。

第四节、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唾液腺结核

【诊断】

1.自觉症状多不明显。

2.涎腺淋巴结结核呈局限性肿块,界清,活动,较硬,无压痛,可有消长史。

3.涎腺腺实质结核病程较短,腺体弥漫性肿大,挤压腺体导管内可有干酪样脓性分泌物流出。

4.后期可形成冷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难愈的瘘管,瘘管内脓液培养或作耐酸染色可能找到结核杆菌。

5.x线平片上,下颌下腺结核可出现不规则钙化点.

6.涎腺造影片上,淋巴结结核与良性肿瘤表现相似,可见导管被压移位和腺泡有充盈缺损的占位性改变,涎腺实质结核则可见造影剂外溢呈团块状或碘油池表现。

7.可同时伴有颈淋巴结核,肺结核或其他系统结核.

8.细针吸活检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涎腺良性或恶性肿瘤涎腺良性肿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界清,活动。

造影片显示腺体内有占位性病变,但无导管中断,也不形成碘油池.涎腺恶性肿瘤表现为生长较快的肿块,可侵及皮肤及周围组织,若累及神经则有功能障碍。

造影片可见导管移位,中断,造影剂外溢,形成碘油池.

2.涎腺结石腺体反复肿大,与进食有关,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

【治疗原则】

1.如诊断明确,可作单纯肿块切除,并行抗结核治疗。

2.如形成冷脓肿,可在穿刺抽脓后向脓腔灌注抗结核药。

3.当涎腺淋巴结核不能与肿瘤鉴别时,以手术切除为主,涎腺实质结核可于导管内用抗结核药冲洗,无效时可手术切除腺体.

第三章、颞下颌关节疾病

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功能的左右联合关节,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语言,吞咽和表情等。

颞下颌关节疾病临床上很常见,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肿瘤,关节强直,关节脱位等。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组疾病的总称。

病因不清,与关节内微小创伤,精神心理因素,合因素,免疫因素,代谢因素,解剖因素,口腔不良习惯因素等有关.本病主要症状包括颞下颌关节区和(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关节运动障碍,关节内弹响或杂音,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一般分为咀嚼肌紊乱类,结构紊乱类及炎性疾病类,骨关节病类。

第一节翼外肌功能亢进

【诊断】

1.开口度过大,最大开口位时常呈关节半脱位状态。

弹响发生于一侧关节时,开口型在开口末期偏向健侧;两侧关节均有弹响时,开口型不发生偏斜或偏向翼外肌收缩力较弱的一侧.

2.弹响一般发生在开口末期,有时发生在开口末和闭口初期,但侧方运动和前伸运动时不出现。

弹响为中等频率,单声.

3.一般无关节区与相关肌肉的自发痛及扪压痛。

4.x线片及关节造影无特异性表现。

【鉴别诊断】

应与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相鉴别,二者均可存在最大张口时关节半脱位及弹响症状,但后者在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扩张及关节盘附着松脱,并且翼外肌封闭实验无效。

【治疗原则】

主要为调整翼外肌功能,可用0.5%~1%的普鲁卡因5ml行翼外肌封闭,每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根据开口度及弹响消失的情况来调整药物用量,配合肌训练效果更为可靠.

第二节、翼外肌痉挛

【诊断】

1.开口中度受限,被动开口度大于自然开口度,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严重者可以出现急性合关系紊乱。

2.一般无关节弹响,但患侧髁突动度明显减弱.

3.一般无自发痛,但在开口及咀嚼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区出现钝痛,位置深在,不能触及;翼外肌激惹实验检查阳性,即患者下颌在受阻状态下继续前伸时,出现耳前区深部疼痛。

4.x线片及关节造影无特异性表现。

【鉴别诊断】

1.不可复性关节前移位主要症状同为开口受限,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功能运动时疼痛;但其一般有明显的关节弹响病史,被动开口度并无增大,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关节盘前移位征象.

2.癔病性牙关紧闭主要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但一般发病前有精神因素,既往可有癔病史,无开口偏斜,如伴全身其他痉挛或抽搐时,易鉴别.

3.破伤风牙关紧闭  其初期症状可为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一般有外伤史,面部同时出现特征性的“苦笑”面容或伴有面肌抽搐,无开口偏斜,症状呈持续性进展。

【治疗原则】

主要为解除肌肉痉挛。

1.口服镇痛肌松弛药物。

2.局部理疗,如红外线照射加钙离子导入或其他温热疗法。

3.中药局部热敷.

4.2%普鲁卡因2~3ml行翼外肌封闭,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5.局部冷疗,可用氯乙烷喷雾或将冰块直接置于疼痛部位行冷敷,以缓解肌肉痉挛。

第三节、咀嚼肌群痉挛

【诊断】

1.严重的开口受限,仅为0。

5~1。

5cm,受开口度影响,开口型及疼痛症状均不明显。

2.可触及肌痉挛处发硬并有压痛,可能有扳机点,可伴有头痛。

3.x线片及关节造影无特异性表现。

【鉴别诊断】

1.肿瘤

2.癔症

3.破伤风

【治疗原则】

同翼外肌痉挛的治疗。

第四节、肌筋膜痛

【诊断】

1.偶有开口轻度受限,是由于惧怕疼痛所致,用力开口可达正常范围.

2.无关节弹响症状。

3.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及筋膜的持久性钝痛,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有明确的压痛点,可称为扳机点,常见扳机点位于咬肌或翼外肌.

4.无特异x光片表现。

【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质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间歇期无症状;扳机点的意义不同,此处是指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无咀嚼痛及开口痛。

【治疗原则】

1.口服镇静剂及镇痛剂,地西泮,肠溶阿司匹林等。

2.理疗

3.封闭2%普鲁卡因在扳机点局部封闭,每日一次,每次1~2ml,五天为一疗程.配合病因治疗可增强疗效.

第五节、滑膜炎和关节囊炎

【诊断】

1.开口中度受限,开口型偏向患侧。

2.无弹响,如炎症引起关节腔内渗出而有积液时,可致髁突前下移位,患侧后牙失去正常接触。

3.关节区一般无自发疼痛,但有开口痛。

咀嚼痛,及明显的压痛,疼痛部位在关节外侧或髁突后方,急性炎症时此部位可出现红肿,关节积液时患者不敢咬合或咬合时后牙不敢接触。

4.当有关节积液或积血时,x光片可见患侧关节间隙增宽,髁突呈下移位状态.

5.关节镜可见双板区滑膜充血,有渗出。

【鉴别诊断】

1.颞下颌关节多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牛皮癣性关节炎等,此类疾患累及到颞下颌关节时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但一般存在全身病史,免疫学检查有特殊表现。

2.颞下窝肿瘤颞下窝区的肿瘤,由于侵犯了部分咀嚼肌,故可导致开口受限,关节区及邻近区域的疼痛等症状,但同时还可能存在神经受侵犯的表现,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治疗原则】

1.理疗,局部冷敷和(或)辅以中药热敷。

2.药物治疗可口服抗炎,镇痛药,如消炎痛,扶他林,每日三次,每次25mg,也可口服芬必得,每日两次,每次300mg.

3.局部封闭,如经上述治疗无效,可用泼尼松龙0。

5~0。

8ml加入2%普鲁卡因0.5~1ml,注射于关节后区或作关节上腔封闭,一般封闭一次即可,不宜过多重复使用。

4.软食并限制下颌运动在无痛范围内2~3周,以利关节炎性滑膜组织的恢复。

5.合板治疗.

第六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诊断】

1.开口度无明显改变,开口型在弹响发生前偏向患侧,发生后则回到正中。

2.弹响多发生于开口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往返弹响,即开口初和闭口末期都存在弹响。

随着关节盘移位程度的加重,弹响也可见于开口中期与末期,一般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强度小于开口时的。

3.一般无疼痛,但当伴发翼外肌痉挛与滑膜炎时,则可兼有翼外肌痉挛和滑膜炎的相应临床表现和体征。

4.x光片可见关节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关节造影片可见关节盘前移位,开口时恢复正常盘-突关系.

【鉴别诊断】

翼外肌亢进:

开口度过大,呈关节半脱位状态,弹响出现在开口末,或同时出现在开口末和闭口初,开口型在开口末偏向患侧。

【治疗原则】

1.调合和复位合板治疗,适用于弹响发生于开口初期和闭口末期的病例,下颌前伸2mm以内弹响可消失者疗效较好.对于开闭口中期弹响者,疗效较差.

2.关节盘复位术,对关节盘明显前移位而无法进行合垫治疗者,可经关节镜进行关节盘复位,必要时行开放性关节盘复位术。

3.合并翼外肌痉挛与滑膜炎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

第七节、不可复性关节前移位

【诊断】

1.开口受限时,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作被动开口检查时,开口度不能增大。

2.患者一般曾有典型的关节弹响史,继而有间断性关节绞索史,发作时弹响消失。

3.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疼痛。

4.x线片可见关节前间隙增宽,关节造影片可证实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存在。

【鉴别诊断】

翼外肌痉挛:

见前述。

【治疗原则】

i.发生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时间较短时,可在局麻下试手法复位。

ii.枢轴合垫配合理疗,扩大关节间隙使关节盘复位.

iii.关节腔冲洗术,用生理盐水进行关节腔冲洗,使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变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冲洗完成后,可根据患者情况,于关节腔内注射泼尼松龙或透明质酸钠。

iv.上述资料无效或病程较长,症状严重者,可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松解,关节盘复位术或作开放性关节盘复位手术治疗。

第八节、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

【诊断】

1.开口度过大,最大开口时关节均呈半脱位状态,偶有出现复发性关节脱位。

2.常伴有慢性滑膜炎,出现关节区的张口痛,咀嚼痛及压痛。

3.有的病人可伴有其他关节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

4.关节造影可证实关节囊扩张和关节盘附着松脱。

【鉴别诊断】

翼外肌亢进:

同前述。

【治疗原则】

1.对症轻者,可用50%葡萄糖注射液作关节囊内注射,每次1~1。

5ml,每周1~2次,可多次注射。

还可注射硬化剂,同时配合肌训练,由于硬化剂组织反应重,故注射前以2%利多卡因先行关节囊内注射。

如可能可关节镜辅助下硬化剂注射。

2.手术治疗。

第九节、关节盘穿孔,破裂

【诊断】

1.开口型歪曲, 常伴有关节绞索与开口受限。

2.开闭口,前伸及侧方运动时,关节内有多声破碎音或摩擦音。

3.关节区与关节周围区疼痛。

4.平片多数患者有髁突器质性改变,少数患者骨质无异常,关节造影片示关节上下腔交通。

5.常伴有翼外肌痉挛和关节滑膜炎的症状.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减轻疼痛,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i.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理疗,中药外敷,口服药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等,同时应纠正夜磨牙,紧咬牙,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修复缺失牙,必要时可使用合板治疗。

ii.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宜行关节镜或开放手术治疗,行复位修复术,如不能修复则应摘除关节盘.

第十节、骨关节病

【诊断】

a)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开口度可轻度受限,下颌运动过程中可有绞锁.病变严重因髁突磨平变短,可致前牙开合。

b)连续的摩擦音较常见,似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