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50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电站设计方案.docx

水电站设计方案

坝后式水电站毕业设计

5.1设计内容

5.1.1基本内容

5.1.1.1枢纽布置

(1)依据水能规划设计成果和规范确定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的级别;

(2)依据给定的地形、地质、水文及施工方面的资料,论证坝轴线位置,进行坝型选择;

(3)论证厂房型式及位置;

(4)进行水库枢纽建筑物的布置(各主要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及形式,划分坝段),并绘制枢纽布置图。

5.1.1.2水轮发电机组选择

(1)选择机组台数、单机容量及水轮机型号;

(2)确定水轮机的尺寸(包括水轮机标称直径D1、转速n、吸出高度Hs、安装高程Za);

(3)选择蜗壳型式、包角、进口尺寸,并绘制蜗売单线图;

(4)选择尾水管的型伏及尺寸;

(5)选择相应发电机型号、尺寸,调速器及油压装置。

5.1.1.3厂区枢纽及电站厂房的布置设计

(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厂房枢纽布置方案;

(2)核据水轮发甴机的资料,选择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行主厂房的各层布置设计;

(3)确定主厂房尺寸;

(4)副厂房的布置设计;

(5)绘制主厂房横剖面图、发电机层平面图、水轮机层和蜗壳层平面图各䘀张。

5.1.0选作内容

5.1.2.1引水系统设计

(1)进水口设计。

确定进水口高程、型式及轮廓尺寸;

(2)压力管道的布置设计。

确定压力管道的直径;确定压力管道的布置方式和各段尺寸;

5.2基本资料

本水电站在MD江的下游,位于木兰集村下游2km处。

坝址以上流域控制面积30200km2。

本工程是一个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航运及养鱼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

电站投入运行后将承担黑龙江东部电网的峰荷,以缓解系统内缺乏水电进行调峰能力差的局面。

本工程所在地点交通比较方便,建筑材料比较丰富,是建设本工程的有利条件。

电站地理位置图见图5-1。

图5-1电站地理位置图

5.2.1自然条件

5.2.1.1流域概况

MD江近南北方向,全长725km,河道平均坡降1.39m‰,总落差1007m。

流域面积37600km2,呈南北向狭长形。

MD江流域两岸支流分布均匀,水网的形状呈树枝状,多数支流短而湍急。

5.2.1.2气象

MD江流域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坝址处无气象观测资料,故借用了附近观测站的资料。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45.2℃,多年平均气温3.03℃。

风速在3~5月较大,冬季多西风,夏季多西南风和东南风。

7~9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3m/s,最大风速20m/s。

最大冻土深度1.89m,最大冰厚1.28m。

多年平均降雨量528mm,其中71.8%集中在6~9月。

5.2.1.3水文

坝址处无实测水文资料,但其下游32km处有一水文站,自1954年7月开始观测,有24年实测资料。

该水文站处集水面积30600km2,比坝趾处的集水面积多400km2,且区间没有大的支流汇入。

故本电站可直接应用其实测资料进行水文分析。

本流域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份,一次洪水一般由三天降雨产生。

洪水多为单峰型,有的年份为双峰型。

一次洪水历时6~19d,其中涨水历时1~7d,一次洪水过程中洪量主要集中在7d。

经分析比较,本电站的洪水采用1964年典型,推算得出各种频率的洪水过程线,见表5-1。

本电站的下游已修筑堤防,能防1964年洪水(1964年洪峰QM=7920m3/s),所以本电站放流以不超过8000m3为宜。

表5-11964年型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单位:

m3/s

时间

典型流量

可能最大洪水

P(%)

0.01

0.1

1

2

5

20

8.20.5

2080

5300

8.20.11

22

740

8.20.17

364

500

2290

8.20.23

546

5

330

2470

8.21.5

7

7

8.21.11

839

148

150

3280

8.21.17

845

50

7350

3610

8.21.23

769

0

5630

3000

8.22.5

719

26

270

2810

8.22.11

651

0

5160

2950

8.22.17

63

50

5000

2850

8.22.23

561

977

50

2540

8.23.5

5

200

4080

2330

8.23.11

471

82

730

2310

8.23.17

438

762

70

1980

8.23.23

42

7

4040

2650

8.24.5

4

00

3850

2520

8.24.11

387

8

30

2440

8.24.17

358

8

40

2250

8.24.23

347

340

2190

8.25.5

334

8

20

2100

8.25.11

3

512

00

1900

8.25.17

289

1

80

1820

8.25.23

267

4

70

1690

8.26.5

259

490

1630

8.26.11

252

430

1590

8.26.17

253

440

1600

8.26.23

247

00

3

1560

8.27.5

242

2

30

1530

8.27.11

233

7

50

1470

5.2.1.4泥沙

电站所在河流为少沙河流,泥沙资料较少,故将牡丹江站作为本水库的入库站。

从牡丹江市站泥沙资料可知,泥沙分配与洪水一致,集中在汛期。

经计算,本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入库输沙量为75.5万t,本流域无推移质测验资料,经分析比较,确定本水库推移质输沙量占悬移质输沙量的10%,排沙比为7%,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干容重为1.1t/m3

本水库的地形特征为河谷型水库,淤积状态主要考虑带状淤积。

5.2.1.5工程地址

(1)水库区工程地质

水库周边山体边坡坡度,一般为30°~50°,相对比高100m~200m,部分地段有些陡壁。

水库周边山体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岩石较坚硬完整,渗透性弱,风化浅。

覆盖不厚,植被良好。

故水库蓄水后,库区无永久性渗漏问题,也不会产生大体积塌方与滑坡,固体径流来源少。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枢纽区工程地质

坝址区河流迂回曲折,坝址上游木兰集附近河流近东西向,自西向东流,至距坝轴线上游0.5km处转为北西向,至坝址下游又转为近南北向流出坝址。

坝址呈不对称U型河谷,右岸为凹岸,因受河流冲蚀,山势陡峻,山体雄厚,附近虽有一垭口,但地势较高。

岭顶最低点高程为247.5m。

左岸为河流堆积的凸岸,有一、二级阶地,相对高度分别为5m~10m及10m~28m,宽度分别为50m及300m,坝头为一条形山脊,岸坡坡度北侧15°~25°,南侧20°~45°,山体中部被F1大断层带横切,形成一低矮的垭口,垭口最低点高程为194.6m,二坝设于此处。

坝址基岩为下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后期穿插有中、酸性岩脉。

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于河谷两岸漫滩及阶地上,河谷砂砾石厚0.5m~3m;一、二级阶地覆盖层厚6~17m,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一、二级阶地粘性土分别后1~2m及5~16m,二级阶地砂砾石层厚2.5m~8.5m。

坝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方向近南北向,分述如下:

(i)南北向断层,如F1、F6、F7、F8及F2、F5等,均在左岸垭口通过。

F1断层带宽30m~60m,倾向SE、倾角60°~75°,由数条小断层组成,每条小断层宽0.2~1.2m,由破碎岩块及断层泥组成,各条小层间的岩体未见构造异变,但表部岩石强烈风化成砂状。

(ii)北东向断层,一般走向NE25°~35°,倾向东南,其中F11、F30倾角大于80°,宽度小于1m。

F9倾角为5°~20°,破碎带宽0.1~0.8m,夹灰白色断层泥和碎屑。

(iii)北西向断层,走向NW325°~335°,倾向SW或SE,倾角65°~85°,一般宽0.25m~0.4m。

坝区岩脉走向NW300°~350°,倾角一般大于70°,宽度较大,从0.5m到数10m。

与混合花岗岩接触部位破碎,完整性较差。

坝区混合花岗岩裂隙较发育,延伸较长,有的达30~80m,平行间距0.5~1m。

表部张开有泥质充填,地表20m以下多闭合。

位于弱风化带以下的缓倾角节理,基本趋于闭合,有的有钙质薄膜,未见泥质充填。

坝区混合花岗岩为粗粒结构,受本身结构和矿物成份的影响,较易风化。

各部位的风化深度差异很大,一般由右岸向左岸风化深度逐渐加大,如河床深度5m~20m,而左坝肩风化深度为25m~50m,二坝处风化深度达52m~65m。

混合花岗岩与混凝土的抗剪断试验,求得强风化岩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为0.85,凝聚力为1~3.2kg/cm2;弱风化岩相应为0.7及1.8~3.6kg/cm2。

坝区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性能受构造和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物的控制。

单位吸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全风化岩渗透系数为5~18m/d,强风化岩及弱风化岩的吸水率分别为0.36~0.11L/min及0.01L/min。

(3)坝区主要工程地质评价

(i)坝址第四纪覆盖层、河床部份较薄,一般0.5~5m,均予挖除。

一、二级阶地部位较厚,总厚6~17m,上部为粘性土,厚2~10m,下部为砂及砂砾石。

粘性土为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未发现有淤泥和粉砂夹层,此部位若建土坝,除心墙部位外,可不必挖除,仅清除耕植土即可。

(ii)混凝土坝段内坝基的断层,因规模不大,倾角较陡,可用混凝土塞作工程处理。

(iii)混凝土坝拟建基于弱风化岩中下部,堆石坝心墙可建于强风化岩。

(iv)二坝坝基受F1大断层影响,风化较深,但下挖5~7m即为块状风化岩,此种岩石在作管涌试验时,水力坡降达到30,未见异常情况,故心墙可建基于此岩石上。

(4)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分为砂石料和土料,其料场情况为:

(i)砂砾石料

砂砾石料主要有两个料场:

料场1:

位于坝下游3.2~5km,无效储量194万m3,有效储量325万m3。

料场2:

位于坝下0.5~1.8km,无效储量202.6万m3,有效储量486万m3。

上述砂砾料质量较好,除砂含泥量超过标准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要求。

(ii)土料

位于坝上游右岸0.5~2km范围内,有三个料场,储量计206万m3,粘性含量19%~35%,天然含水量约高出最优含水量2%~3%。

5.2.2水利、动能

5.2.2.1地区经济概况

本电站供电涉及的地区内,是当地的工业、煤炭、商品粮基地和木材产区。

为使水库挡水后,在正常高蓄水位下,水库末端淹没损失最小,且充分利用本河段的水能资源,故正常高蓄水位定为218m。

5.2.2.2电力系统概况及负荷资料

本地区电力负荷非常紧张,电网严重缺电,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此除设想在本地区建设一些大火电厂外,还须建设相当容量的水电站在系统内担任峰荷,故急需LH水电站投入运行。

本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为90%。

本地区电力网近期各月最大负荷见表5-2。

表5-2本地区电力网近期各月最大负荷

月份

最大负荷(MW)

21

992

1955

1918

月份

十一

十二

最大负荷(MW)

6

2144

2232

2320

5.2.2.3综合利用要求

(1)防洪。

在1960年型洪水情况下,考虑水文预报,水库预泄,则下游城市的防洪标准有所提高。

(2)灌溉。

灌溉设计水平年按1985年计,坝址以上灌溉用水过程线见表5-3。

表5-31985年灌溉用水过程线表

月份

全生育期

用水量(万m3)

469

1

83

3913

注:

回归水已按15%考虑

灌溉用水对建筑物没有要求,可在计算入库净流量中扣除。

坝址下游的灌溉用水,不需要从水库直接引水,水电站的放流已能满足灌溉用水约20m3/s的要求。

(3)航运。

目前暂属未通航的河流,将来梯级电站建成后,航运条件得到改善。

根据省航运部门的意见,在该电站枢纽考虑预留过船建筑物的位置。

(4)工业和城市用水。

每月耗水量为304万m3。

工业及城市用水在本水库上游,对枢纽建筑物没有要求,只是在入库净水量中予以扣除即可。

(5)养鱼。

水库水面面积按10万亩计,则年产鱼约750t。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之后,确定本电站的装机容量为500MW,水头范围为30~65m,设计水头为50m。

5.2.3资料图

图5-2水库水位面积容积曲线

 

图5-3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图5-4电力网近期冬日负荷曲线

坝址地区地形图见附图7,坝轴线地质剖面图见附图8。

5.3设计指南

5.3.1枢纽布置

首先根据给定的设计资料查相应的规范,确定工程等别及重要建筑物的级别。

再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泄洪要求等来确定坝型,可以对土坝、拱坝、混凝土重力坝三种方案进行比较。

枢纽布置应确定各种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坝段划分。

枢纽布置的原则见2.3节。

本工程为坝后式水电站,主要包括拦河大坝与发电厂房两大部分。

首先要求根据所给出的资料确定总体布置方案。

主要比较左岸厂房方案和右岸厂房方案,考虑的因素包括主河床的位置、地质条件对大坝及厂房的影响、河道的冲刷与淤积、厂房进水和尾水的顺畅、各种建筑物的布置和施工是否方便、工程量等,可列表进行定性比较。

选定厂房位置后,需要对坝段进行布置设计。

与本电站厂房有关的布置原则为:

①要求电站进水口前水流平顺,无漩涡及横向水流;②当溢流坝与厂房段并列布置时,应尽量将前者布置在主河槽,以保证泄水顺畅;③为减少下泄水流对发电和航运的不利影响,常在溢流坝与其他建筑物之间设置导墙;④当河流含沙量大,坝前淤积严重时,应采取排沙措施,冲沙孔或排沙洞常布置在厂房进水口附近,其高程可根据运用要求来确定;⑤应防止由于泥沙淤积造成尾水壅高,降低发电水头。

水电站厂房区的布置应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尾水渠道、主变压器、开关站、交通道路的布置等内容。

5.3.2引水系统设计

5.3.2.1进水口设计

确定进水口高程、型式及轮廓尺寸;确定拦污栅的布置形式和各部分尺寸。

(1)进水口轮廓

由于本电站为坝后式水电站,故进水口的型式为坝式进水口。

根据坝段长度选择拦污栅的平面形状(圆形或平面形)。

确定进水口高程时需要注意,该电站地处寒冷地区,需要考虑冰冻对进水口的影响。

进水口的轮廓尺寸主要对进口段、闸门段、渐变段的断面尺寸进行计算和论证,要求水流平顺,水头损失小,进口流速不宜过大,结构受力条件好。

进口段一般为喇叭口形状,闸门段一般为矩形断面,而渐变段主要是矩形断面和管道圆形段面的连接段。

(2)拦污栅设计

拦污栅的设计内容包括栅面设计(平面形状和面积)、栅面距坝体上游面的距离、栅条尺寸和间距。

(3)闸门段设计

闸门段包括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需要对闸门的位置、形式、尺寸、启闭方式、通气孔的位置及尺寸等进行设计。

由于本电站位坝后式水电站,所以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建议均采用平板式闸门。

闸门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上面设计的轮廓形状确定。

通气孔设计包括面积、位置和出口高程的确定,其中面积根据单根管道最大引用流量和设计允许气流流速确定,位置一般在闸门下游侧(工作闸门后止水)。

如果工作闸门为前止水,则可由闸门井兼作通气孔。

5.3.2.2压力管道的布置设计

压力管道的涉及内容包括确定压力管道的直径;经定性分析比较确定压力管道的布置方式,各段尺寸及结构型式。

对于坝式水电站来说一般采用单管单机供水的坝内压力管道,其布置原则上应力求管道短,穿过坝体时尽量减少对坝体的消弱,减少水头损失,降低水击压力,满足机组的调节保证为要求。

设计中需要考虑下面的因素:

本电站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属中等坝,坝体尺寸较大,进水口和水轮机安装高程相差20m以上,进水口较高。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考虑因素,建议重点论证倾斜式管道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压力管道的直径可采用经济流速方法确定。

5.3.3水轮发电机组的选择

水轮机选择是水电站设计中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机组能否安全、高效、可靠运行,而且对水电站造价、建设速度、水电站建筑物的布置形式及尺寸都有影响。

水轮机选择是在已知水电站装机容量N、水电站特征水头(最大工作水头Hmax、最小工作水头Hmin、设计水头Hr、平均水头Hav)、特征流量(最大引用流量Qmax、最小引用流量Qmin、平均流量Qav)、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情况下进行的。

5.3.3.1选择机组台数、单机容量及水轮机型号

(1)机组台数及单机容量

选择机组台数时,应对加工制造能力和运输条件、总投资、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和运行灵活性、运行维护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机组台数。

为了使电气主结线对称,大多数情况下机组台数为偶数。

我国已建成的中型水电站一般采用4~6台机组。

对于中小型水电站,为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机组台数一般不少于2台。

当机组台数m确定后,则水轮机的单机出力Nr=N/mηf,其中,ηf为发电机的效率,大型机组ηf=96%~98%,中型机组ηf=95%~96%。

(2)水轮机型号

为了了使水轮机生产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我国已编制了反击式水轮机暂行系列型谱表。

根据已确定的单机容量和水电站水头范围,从水轮机系列型谱选择合适的水轮机型号(表5-3)。

表5-3大中型混流式转轮参数(暂行系列型谱)

适用水头范围

H(m)

转轮型号

导叶相对高度b0/D1

最优单位转速n'10

(r/min)

推荐使用的最大单位流量Q’1(L/s)

模型空蚀系数

使用型号

旧型号

<30

HL310

HL365,Q

0.391

88.3

1400

0.360*

25~45

HL240

HL123

0.365

72.0

1240

0.200

35~65

HL230

HL263,H2

0.315

71.0

1110

0.170*

50~85

HL220

HL702

0.250

70.0

1150

0.133

90~125

HL200

HL180

HL741

HL662(改型)

0.200

0.200

68.0

67.0

960

860

0.100

0.085

注:

(1)带“*”表示装置空蚀系数σZ;

(2)适用转轮直径D1≥1.0m的混流式水轮机。

5.3.3.2确定水轮机的主要参数

当水轮机的型号确定后,需要计算水轮机的主要参数,包括水轮机标称直径D1、转速n、吸出高度Hs、安装高程Za。

大中型水轮机的参数一般由模型综合特性曲线计算确定。

(1)转轮直径(D1)的确定

(m)(5-1)

式中Nr——水轮机单机额定出力,kW;

Q1'——水轮机单位流量,m3/s。

Q1'取限制工况下的,并查出限制工况的ηM。

HL水轮机由5%出力限制线得到,

Hr——设计水头,m;

ηr——所选择的设计工况点的原型水轮机效率,在D1未确定时,一般初步设计中先取η=ηM+∆η(∆η=2~3%),求得D1后再修正。

式(5-1)中的单位参数采用表5-4中的数值。

由此计算出的D1应改取为与其计算值相近的标称直径(表5-5)。

通常D1选用较计算值稍大的标称直径。

(2)转速的选择

(5-2)

用最优单位转速

水头H=Hav。

表5-4混流式水轮机模型转轮主要参数表

转轮型号

推荐使用水头范围

(m)

模型转轮

导叶相对高度

b0/D1

最优工况

限制工况

试验水头H/m

直径D1

(mm)

叶片数Z1

单位

转速

n'10

(r/min)

单位

流量Q’1

(L/s)

效率

η/%

空蚀系数

σ

比转速

ns

单位

流量Q’1

(L/s)

效率

η/%

空蚀系数

σ

HL310

<30

0.305

390

15

0.391

88.3

1220

89.6

355

1400

82.6

0.36*

HL260

10~35

385

15

0.378

72.5

1180

89.4

286

1370

82.8

0.28

HL240

25~45

4.0

460

14

0.365

72.0

1100

92.0

0.2

275

1240

90.4

0.20

HL230

35~65

0.305

404

15

0.315

71.0

913

90.7

247

1110

85.2

0.17*

HL220

50~85

4.0

460

14

0.25

70.0

1000

91.0

0.1

.0

0.133

HL200

90~125

3.0

460

14

0.20

68.0

800

90.7

0.

.4

0.088

HL180

90~125

4.0

460

14

0.20

67.0

720

92.0

0.

.5

0.083

HL160

110~150

4.0

460

17

0.224

67.0

580

91.0

0.

.0

0.065

注:

带“*”表示装置空蚀系数σZ;

表5-5反击式水轮机转轮标称直径系列单位:

cm

25

30

35

(40)

42

50

60

71

(80)

84

1

275

300

33

700

750

8

1000

计算出的水轮机转速n也必须与相近的发电机同步转速(表5-6)匹配,若n的计算值介于两个同步转速之间,则应进行方案比较后确定。

一般来说,在保证水轮机处于高效率区工作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大的同步转速,以使机组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重量。

表5-6磁极对数P与同步转速n关系表

P

3

4

5

6

7

8

9

10

12

14

n(r.min-1)

1

0

428.6

375

333.3

300

250

214.3

P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