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817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确凿(zúo)      油蛉(línɡ)

珊瑚(shān)人声鼎沸(dǐnɡ)

B.秕谷(bǐ)书塾(shú)

蝉蜕(tuì)疲倦不堪(kān)

C.感慨(kǎi)绽开(zhàn)

尴尬(ɡà)踉踉跄跄(lànɡ)

D.贪婪(lǎn)笃志(dǔ)

绅士(shēn)众目睽睽(kuí)

2.找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3分)(  )

A.诅骂 截然 美不胜收 小心翼翼

B.惭愧 模仿 花团锦簇 不求甚解

C.渊博 书塾 若无其事 混为一谈

D.枉然 俯视 恍然大悟 由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5.名句默写。

(6分)

(1),思君不见下渝州。

(2)强欲登高去,。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学习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6.名著阅读(3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

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段选自《》(书名),作者是。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7.育英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9分)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2分)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10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

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4分)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2分)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⑦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⑧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人不堪其忧()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0.下列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曲肱而枕之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12.语段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 C.道德修养。

说说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类?

(3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二)(2017福建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

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

”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

“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3.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简要概括。

(3分)

1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15.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6.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红书包 

秦文君

  ①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②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

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

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

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

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

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

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捂只眼,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

”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

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

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

“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⑤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

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

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

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yànɡ)了。

⑥夜里,我老做梦。

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

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⑦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

见了汪丽娜,我就想:

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

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

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

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

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

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

“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

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⑧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yǐnǐ)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

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⑨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

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注】①打烊:

关门停止营业。

②旖旎:

柔和美好。

17.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2分)

18.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3分)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19.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试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3分)

修改前:

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20.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出三点即可)(6分)

三、写作(50分)

21.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知道了鲁迅的童年既有百草园的乐趣,也有三味书屋的枯燥;我们也知道了海伦·凯勒的童年是多么渴望光明,那么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请拿起你的笔,用优美的文字来描绘。

请以“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8-2019学年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确凿(zúo)      油蛉(línɡ)

珊瑚(shān)人声鼎沸(dǐnɡ)

B.秕谷(bǐ)书塾(shú)

蝉蜕(tuì)疲倦不堪(kān)

C.感慨(kǎi)绽开(zhàn)

尴尬(ɡà)踉踉跄跄(lànɡ)

D.贪婪(lǎn)笃志(dǔ)

绅士(shēn)众目睽睽(kuí)

导析:

B A项,“凿”应读záo;C项,“踉”应读liànɡ;D项,“婪”应读lán。

2.找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3分)( D )

A.诅骂 截然 美不胜收 小心翼翼

B.惭愧 模仿 花团锦簇 不求甚解

C.渊博 书塾 若无其事 混为一谈

D.枉然 俯视 恍然大悟 由然而生

导析:

D “由然而生”应为“油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导析:

C 成语“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此处形容场面不合语境。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导析:

B B项,顿号改为逗号。

5.名句默写。

(6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学习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名著阅读(3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

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书名),作者是鲁迅。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范爱农。

7.育英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9分)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2分)

示例:

聆听名人故事

答案:

(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10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

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4分)

答案:

(示例)秦老师,您好。

我是育英中学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10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

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答案:

(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

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

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2分)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⑦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⑧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3)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10.下列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B )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曲肱而枕之

导析:

B A、C、D三项中的“而”都表示承接,B项中的“而”表转折。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12.语段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 C.道德修养。

说说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类?

(3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A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C )

(二)(2017福建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

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

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

”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

“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3.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简要概括。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