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975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

课题

9、三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重点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诵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填空:

《三峡》选自,作者,著名、散文家。

三峡指、和。

2.给加点的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

御()风素湍()绿潭绝巘()怪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沿()溯()阻绝

(5)绝巘()多生怪柏(6)每至晴初霜旦()

(7)属引()凄异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5.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3)略无阙处()

(4)至于夏水襄陵()(5)良多趣味()

6.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诗句。

8.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请举例说明。

9.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10.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导入新: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

4.学生齐读课文

 

研读共品

三、合作探究: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教师适时引导,选点精讲:

第1段重点写山,群山连绵,高耸入云。

(高俊美)第2段写夏季三峡江水浩荡、日行千里(奔放美)。

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秀美、挺拔,(清幽美)。

第4段写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氛围。

(凄婉美)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2.背诵并默写《三峡》。

教师总结提升。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检查背诵

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易错点。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读共品

三、悟读课文,深层探究1.三峡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3.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

四、揣摩语言,发现美点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点拨: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

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七、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八、教师归纳,升华主题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

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总结提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练习册习题,预习下一课。

 

1.教师总结提升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

2.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山连绵、高耸——高峻美

三峡夏:

水涨流急——奔放美

郦道元水春冬:

水退潭清——清幽美

秋:

水枯气寒——凄婉美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课题

10短文两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2.通过诵读,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祖国山川之美,揣摩作者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ɡ)

3.理解词语: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

季节今义:

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

消散今义:

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

坠落今义:

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

原来是今义:

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清闲的人今义: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考虑,想到今义:

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

单扇的门今义:

主要指人家)

4.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2.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二)回答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

(引原句)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

(引原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形态、色彩、声音)

(三)梳理结构

1.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

今天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好。

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配乐范读

4.巡视指导,归纳总结

5.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把握文章主旨

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师适时引导,进行学法指导。

其一:

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

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

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

动静相衬之美。

1.师友讨论共品。

 

2.全班交流。

互助释疑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7、探究方法

1.意境优美。

2.结构缜密。

3.语言凝练。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

教师总结提升。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2、复习导入,交流预习,师友检查:

1.解决生字、词的音和义。

2.交流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作者为何要夜游承天寺?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5.梳理结构

将短文划为三个层次,并用简练的话予以概括。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适时讲解

 

教师指导朗读

 

归纳总结

 

1.师友回顾交流

2.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师友相互交流预习情况。

4.听读体会

 

5.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揣摩语言,发现美点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四、把握文章主旨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全班交流

互助释疑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7、探究方法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指导比较两文异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运用动静相衬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200字左右)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课题

11、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策略方法

诵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

2.注音:

①水皆缥()碧②泠泠()作响。

③嘤嘤()成韵

④鸢()飞戾()天者⑤急湍()甚箭⑥窥()谷忘反

⑦互相轩邈()()⑧蝉则千转()不穷⑨经纶()世务者

3.了解“骈文“的有关知识。

4.熟读课文,并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并默写全文。

5.内容理解

(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觉和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写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3.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导入新课:

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4.齐读课文。

5.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6.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7.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研读共品

三、分析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段:

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第二段:

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教师适时引导,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共品。

 

2.全班交流。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6、巩固训练:

学生齐读第三段。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背诵课文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3、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检查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检查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易错点。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分析课文,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四、归纳鉴赏本课写景特点。

1.意境美2.志趣美。

3.语言美4.结构美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写作技巧。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7、拓展延伸

文中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八、归纳主题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友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一课

1.教师总结提升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课题

12、唐诗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策略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

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3.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4.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诗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4.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3、赏析《黄鹤楼》。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第三联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四、赏析《使至塞上》

1.本诗哪个词语暗示作者奉命出使?

2.诗歌在颈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象?

 

五、赏析《渡荆门送别》

1.对诗歌中送别的情绪该如何理解?

2.尾联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交流疑点,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学习古诗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听读

4.自由读,邻座互读

5.赛读

6.齐读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

 

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4、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3、赏析《野望》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3.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赏析《钱塘湖春行》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之美?

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7、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

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背诵诗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

  颔联——议论

     黄鹤楼颈联——写景  吊古怀乡

     尾联——抒情

     叙事

使至塞上 抒情

     绘景

     叙事

       首联:

叙事

渡荆门送别  颔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