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5730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docx

必刷卷03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

第三模拟

(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行头(xíng)荣膺(yīng)飞窜(cuàn)伤痕累累(lěi)

B.卑鄙(bì)顷刻(qǐng)真挚(zhì)吹毛求疵(cī)

C.侮辱(wǔ)憎恶(zēng)藻饰(zǎo)大有裨益(pì)

D.甲胄(zhóu)妥帖(tuǒ)驿站(yì)怏怏不乐(yāng)

【答案】A

【解析】B.卑鄙(bǐ);C.大有裨益(bì);D.怏怏不乐(yà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A.侦揖发祥地郑重其事身临其境

B.撩逗并蒂莲前仆后继相辅相成

C.分辨黄粱梦自圆其说信手捻来

D.旁骛雄纠纠怒不可遏震耳欲聋

【答案】B

【解析】A.侦揖——侦缉;C.信手捻来——信手拈来;D.雄纠纠——雄赳赳;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考前要认真复习做好准备,否则考场上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B.张教授谈吐文雅,贻笑大方,深受同学们喜爱。

C.烤干的荔枝外强中干,没有新鲜的好吃。

D.每一年春晚的导演都试图推陈出新,但似乎最终都陷入了思维瓶颈,难以令人满意。

【答案】D

【解析】A.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害或事故,特指死亡,用在此句中语意过重。

使用不正确;B.贻笑大方:

是使别人见笑的意思,望文生义。

使用不正确;C.外强中干:

是形容人外表上很强大、凶猛,实质上很软弱、空虚的意思。

使用不正确;D.推陈出新:

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使用正确;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D.学习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学习的好心情。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

“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改为:

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行为。

B.句式杂糅。

去掉“的原因”;D.两面对一面。

改为:

学习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学习是否具有好心情;故选C。

5.下列有关《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人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C.阅读《昆虫记》这一类的科普作品,没必要看书的前言、后记或者附录中关于作家作品的介绍,直接阅读书中一些有趣的部分会更好。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该书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答案】C

【解析】“没必要看书的前言、后记或附录中关于作家作品的介绍,直接阅读书中一些有趣的部分会更好”表述错误,前言、后记等内容更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品。

故选C。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暝暝:

昏暗B.佳木秀而繁阴秀:

秀丽、秀美

C.乐亦无穷也穷:

尽D.杂然而前陈者陈:

陈列、摆放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朝而往水落而石出者B.山间之朝暮宴酣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不亦乐乎D.行者休于树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

B.②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文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答案】

6.B

7.B

8.D

【解析】

6.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语句“佳木秀而繁阴”的意思是:

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秀:

茂盛。

不是“秀丽、秀美”。

故选B。

7.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都是助词“的”;C.介词,在/语气词,吗;D.介词,在/介词,比;故选B。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项中的“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理解是错误的。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

“太守醉”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故选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8分)

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①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②,孰免讥嫌?

昔子贡问于孔子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责:

苛求。

②物议:

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11.本文引用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内容闸述陆贽对人才的看法。

(3分)

【答案】

9.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原来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有不同。

11.示例一:

人的才能自古以来就没有全面的,有长就有短,选用人才就要录长补短(取长补短)。

示例二:

通过孔子对话,说明一个人即使再贤能,也会有人非议,我们应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以“录长补短”来衡量人才。

【解析】

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的意思是:

不如全乡人中的善者喜欢他,不善者厌恶他。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盖(原来是)、以(因为)、意(思想,指行为方式)”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陆贽对人才看法的语句分析作答。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人的才能自古以来就没有全面的,有长就有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选用人才就要录长补短;从文章中孔子与子贡对话,说明一个人即使再贤能,也会有人非议,结合“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应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用“录长补短”方法来衡量人才。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

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

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

从前子贡问孔子:

“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

”孔子说:

“不能肯定。

”“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

”孔子说:

“不能肯定。

不如全乡人中的善者喜欢他,不善者厌恶他。

”原来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君子讨厌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听没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有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消失。

(三)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12,13题。

(共8分)

题画

沈周

嫩黄杨柳未藏鸦,隔岸红桃半著花。

开眼阑干接平楚①,夹洲亭馆跂②长沙。

悠悠鱼泳知人乐,故故③鸥飞照鬓华。

如此风光真入画,自然吾亦爱吾家。

(注释)①平楚:

楚:

树丛。

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

②跂qǐ:

垂足而坐,脚跟不着地。

③故故:

沙鸥鸣叫的声音。

12.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首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不乏动感的暮春图景,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B.颔联中的“跂”字生动传神,把亭馆拟人化,由此使颔联与首联气息相连,富于生趣。

C.本诗围绕“题画”,由色彩、画面联想到的“画”里的声音、心绪、思想等。

D.尾联用平白的口语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可堪入画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13.自选角度,赏析“悠悠鱼泳知人乐,故故鸥飞照鬓华”一句的妙处。

(4

分)

【答案】

12.A

13.示例1:

这一联写河中鱼,洲上鸥的欢快身影。

用了拟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或者视觉听觉或者想象虚写)来表现水中悠悠游动的鱼有同样欢乐的人的心境;借鸥鸟的白色与人鬓边白发相照应的情景,写出阅历丰富之人面对自然的娴静意趣。

【解析】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项“暮春”错,“嫩黄杨柳”“半著花”表明是初春时节。

故选A。

1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诗歌的颈联“悠悠鱼泳知人乐,故故鸥飞照鬓华”,前一句写河中鱼似乎知道游客的欢乐,借用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鱼在水中流动的情形,表现水中悠悠游动的鱼有同样欢乐的人的心境;后一句则是借鸥鸟的白色与人鬓边白发相照应的情景,写出阅历丰富之人面对自然的娴静意趣,抒发了诗人对可堪入画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8分)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5)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波撼岳阳城闲敲棋子落灯花无限山河泪山雨欲来风满楼沉舟侧畔千帆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波撼、敲、山雨欲来、沉舟侧畔、大庇、俱欢颜、其旗靡、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武夷山的天游峰,高不过三仰峰,峻不比大王峰,秀难拟玉女峰,但登临其峰,人们不仅可以览尽群峰秀拔的雄姿,还可以收尽九由荡舟之盛景,天游峰名副其实地成为式夷山标志景物。

②天游峰之所以成为式夷第一峰,主要是由其独具特殊优越条件的地理位置和纵横开阔的视角决定的。

③若把这位置和角度做一个大的转向,天游峰就不会有现在的风光。

(1)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不可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③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得天独厚

把“转向”改为“移动”。

【解析】

(1)考查对成语的掌握。

根据给出的意思“独具特殊优越条件”,指的是“得天独厚”这个成语,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一般为褒义词。

(2)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第③句“转向”与“位置和角度”不搭配,可将“转向”改为“移动”。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共12分)

简洁雅致的素髹①漆器

①近日,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览上,一套素雅清髹的漆食器引人注目。

整套漆食器胎质轻薄,清雅素髹,造型简洁,漆色光亮,是反映这个时期一色素髹漆器水平的标准器。

这让人们品味到宋朝人追求清新高雅的文化意趣。

②用漆漆物谓之“髹”,素髹即所谓单色漆器,《髹饰录》称“质色”“单素”。

这种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

素髹漆器是漆器中最为简约、承袭时间最久的类别。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利用它髹涂器具的国家,距今已有七八千年历史。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朱漆碗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一色素髹漆器。

以后各个朝代均有素髹漆器出现。

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品类有碗、钵、盘、碟、盒、奁等生活日用品,也有雅致风物古琴等,出土数量大盛于前,在历代素髹漆器中堪为典范。

④宋代素髹漆器最大特点是“素”字,不仅代表着素雅与简单,也代表着“少就是多”的用色理念,其温润内涵的特质与宋代文人温文儒雅的品性相得益彰。

以谭思通夫妇合葬墓出土整套漆食器为例,其不施任何繁饰,不求过分华丽,这是一种与宋代整体工艺美术“雅”的风格相契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人理性、内敛的人生态度。

⑤素髹有一色、异色之分。

宋代一色素髹漆器有黑、朱、紫、绿和金漆等色。

异色素髹,有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圈足异色之分,还有漆层异色。

朱、黑二色沿用时间最长,二色可单独使用,也可同髹于一器。

朱髹漆器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渲染出喜庆气氛,广受欢迎。

宋代漆器尚朱,红色漆器品格甚高。

宋代禁朱漆法令不断,朱漆受到严格限制,所以,目前出土异色素髹漆器中,几乎无通体髹漆器。

⑥宋代素髹漆器还有一个特点,喜在器外壁或器底以朱漆写铭文,说明漆器制作地点。

据《东京梦华录》载,宋开封有漆行和漆店,《梦梁录》也记述当时临安漆铺林立,城内大街及诸坊巷“连门俱是”,“湖州西王上三”铭文漆器的出土就是一个例证。

⑦宋代制漆工艺精细,对生漆质量要求严格。

据南宋诗人赵蕃《验漆》一诗记载,当时检验生漆方法繁复:

“好漆清如镜,悬丝似钓钩。

”用灰工艺上,宋代多数漆器有较厚漆地仗,灰底含漆量很高,非常坚固。

乐器制作中宋人已能用透明漆调制出纯度、硬度都适中的纯朱色漆。

素髹漆器看似简单,实则制造复杂,耗时很长,可谓慢工出细活。

⑧所谓“古淡有真味”,在宋代文人清新雅致的审美思想影响下,素髹漆器形成了独具时代气息的特征。

它们与人们日常饮食起居息息相关,造型简洁雅致。

总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让千年后的人们得以领略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慢生活的态度。

(注释)①髹,读音为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6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整篇文章先后介绍了素髹漆器的概念、历史、特点、工艺质量等内容。

B.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品类有碗、钵等生活日用品,也有雅致风物古琴等。

C.宋代素髹漆器最大特点是“素”字体现了宋人理性、内敛的人生态度。

D.宋代—色素髹漆器有黑、朱、紫、绿和金漆等色,因为金色高贵,所以宋代漆器尚金。

17.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分)

宋代禁朱漆法令不断,朱漆受到严格限制,所以,目前出土异色素髹漆器中,几乎无通体朱髹漆器。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湖州西王上三”铭文漆器的出土就是一个例证。

【答案】

16.D

17.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表示范围,说明目前出土异色素髹漆器中,差不多无通体朱髹漆器,说明宋代禁朱漆法令不断,朱漆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又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8.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湖州西王上三”铭文漆器的出土的例子,真实具体的说明了宋代漆器喜在器外壁或器底以朱漆写铭文,说明漆器制作地点的特点。

【解析】

16.D.“因为金色高贵,所以宋代漆器尚金”表述不正确。

与第⑤段“宋代漆器尚朱,红色漆器品格甚高”这一表述内容相矛盾。

故选D。

1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考虑表这些词是如何精确表意的。

一般答题技巧是:

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题的“几乎”是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是接近于、差点儿、基本上,也就是达到了百分之百的范围。

“几乎无”即“基本上没有”,无限接近全部没有。

但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完全没有”通体朱髹漆器,这又与事实不相符合,因为宋朝虽然“禁朱漆法令不断,朱漆受到严格限制”,但正因为“禁”,也恰恰说明有用朱漆这种情况存在,不然,就不需要“禁”。

加“几乎”才更符合事实情况,这正是科学、准确地介绍语言。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等。

举例子,往往为了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湖州西王上三’铭文漆器的出土就是一个例证”结合句意,并从“例证”二字便可看出,这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从第⑥段“宋代素髹漆器还有一个特点,喜在器外壁或器底以朱漆写铭文,说明漆器制作地点”,“湖州西王上三”就是当年湖州一漆器制作地点。

所以用这个例子能具体真切地说明宋代素髹漆器“喜在器外壁或器底以朱漆写铭文,说明漆器制作地点”这一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20分)

春雨鸡油菌

范宇

①我十分喜欢春雨,如果真要说有点什么联系,那么可以说喜欢它的生发万物。

在村庄里,春雨过后,极易滋生出一味野菜。

这野菜长在山野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鸡油菌。

②连续下了几日的雨,院子里的香花落了一地,好不容易有点放晴的征兆,结果一堆阴云飘过来,又飘起了雨,一下又是好几日,终于放晴了,暖暖的阳光照在正打盹的小黄狗身上,祖父抽着汗烟,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看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之后祖父拉长了声音叫我:

“阿宇,走,上——山——去!

③不用多问,祖父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上山寻找鸡油菌。

鸡油菌最容易在春雨中扎根土壤,等春雨一结束,便破土生长。

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

但在村庄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早已将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了解得透透彻彻,因此,鸡油菌的自我保护反而成为了暴露它行踪的重要线索。

④祖父是寻找线索的一把好手,常常能在石崖边或大树背后的草丛中,迅速而精准地发现鸡油菌的踪迹。

鸡油菌状如一把朴素的伞,伞盖和一小节伞柄在地面之上,而大部分的伞柄却扎根在泥土里。

这便需要采摘的人将泥土撬松,然后一鼓作气将伞柄从泥土里拔出来。

⑤祖父从来不会空手而回,往往都能采上十几朵,即便运气不佳,也至少有五六朵。

采摘到的鸡油菌,祖父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篾条串起来,然后将篾条扣成一个圆,套在手上,一边下山一边打量。

我跟在祖父的后面,嚷着要拿鸡油菌,祖父总会逗我一番,然后笑容满面地将篾条套在我的手上。

采摘鸡油菌的往往不止祖父一人,有时会碰个正着,但其他人往往收获甚少,因此祖父的脸上总是春风满面、得意洋洋。

⑥当然最得意的不是年迈的祖父,而是年少的我。

⑦当然,最得意的不是年迈的祖父,而是年少的我。

鸡油菌被送进了厨房,我迫不及待地舀水来清洗,然后满怀急切地等着从地里归来的母亲。

母亲最会用鸡油菌做花样百出的美味佳肴,最常做的是青椒炒鸡油菌。

这道菜的做法特别简单,与普通的家常菜大同小异。

首先下点菜油,七八分熟时,放几颗花椒和少许生姜片,之后将切成条的青椒倒入,翻炒至青椒有虎皮时,放入鸡油菌,炒个两三分钟,放适量的盐和味精,就可以起锅了。

如此炒出来的鸡油菌青黄相间、色泽鲜亮,清香四溢、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咀嚼特别有嚼劲。

母亲总会特别在意一点:

她从不用刀切鸡油菌,而一定要用手撕成小条。

她说,刀切的鸡油菌炒出来,会破坏了那股子来自于山野的清香之气。

无论如何,只要有母亲炒的鸡油菌,我总能多吃两碗饭,哪怕撑得不行了,也还想再加半碗。

⑧有时家里买了肉,或杀了鸡,正好祖父又采摘了一些鸡油菌,还能享受到母亲做的肉丝菌汤和鸡油菌烧鸡,这两道菜对于我而言要比青椒炒鸡油菌更美味,因为在那些贫瘠的岁月里吃一回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后离开村庄,这两道菜我也没能吃上多少回。

⑨在无论春雨如何缠绵也长不出一朵鸡油菌的城市里,我常常怀念鸡油菌的味道,有时想想也会忍不住吞口水。

偶尔一场春雨过后,会有三五个农人拎着鸡油菌到城里来卖。

他们拎鸡油菌的方式和祖父如出一辙,一根篾条将鸡油菌串起来,然后将篾条套在手上。

⑩每次我遇见,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然后炒一道青椒鸡油菌,或煲一个肉丝菌汤。

只是,无论我如何调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⑪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

每念及此,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

19.通读余文,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4分)

①_________—祖父采摘鸡油菌得意而归—②____________—我买农人的鸡油菌做菜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

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采摘到的鸡油菌,祖父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篾条串起来然后将篾条扣成一个圆,套在手上,下山路上频频低头打量。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

每念及此,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

”的理解。

(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富有特色,情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