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42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

项目建议书

(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70000吨粮仓扩建项目

建设单位:

##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1.1.2编制依据

1、项目承办单位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3、《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经贸【2007】2136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经贸【2008】413号)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甲方提供的有关功能、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1.1.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项目的申报单位为##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该公司是1986年组建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其前身为##县省级粮食储备库。

1997年由省政府挂牌批准为省级粮食储备库,是##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唯一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80万元,经营范围为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收购、销售和储备。

##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原库区位于##县城凤凰路(原邯大线)中段路南,西临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原库区现有有效仓容为2.5万吨,现有粮食平房仓3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拥有完备的储粮工艺设备,运行状况良好,附属设施有80t地磅房、宿办化验室、配电室、机修室、消防泵、消防水池、药品库等。

目前库内存有省级储备小麦15000吨,最低保护价收购小麦20000吨(其中10000吨在外租用库房)。

企业现有职工40名,大中专文化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且大部分在粮食专业学校毕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及政治业务素质,该企业连续十六年被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又是河北省粮食局“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邯郸市“安全储粮先进单位”。

##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在粮食业务经营中,认真执行国家各项粮食政策,注重经营管理和创新,不断拓宽经营渠道,紧跟市场做大做强。

为使经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公司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规范的制度保证了经营和工作的良好运行。

几年来,公司本着“诚信、敬业、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通过打时间差、季节差、地域差准确把握市场机遇,找购销最佳点,选经营突破口,建立了广泛稳定的购销网络,业务活动遍及国内十几个省市,并与国外粮食贸易公司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

在粮食收购工作中,公司采用敞开收购、网点均匀,站台收购、就近收购等方式,节约了运输费用,方便了交粮群众,吸纳了粮源,目前,年均收购粮食7.5万吨以上。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选址

项目拟选址位于##县李家疃镇抹疃村北,魏峰路北侧。

占地面积58.32亩。

项目选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2.2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8.32亩,新增仓容57118.20吨,总建筑面积13008.56㎡,其中,散装粮食平房仓建筑面积11698.56㎡。

1.2.3建设条件

该项目区域内交通便捷,项目用水由场区自备井供水系统供给,电力由李家疃镇供电所解决。

1.2.4环境保护

该项目的污染源主要为少量粉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粮食装卸在一个敞开环境中作业,设备运行速度又较慢,不会对库区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的三级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集中运往附近的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

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邯郸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对产生的污染物均采取各项环保防治措施,能实现达标排放。

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2.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投资2976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申请银行贷款976万元,其余自筹。

1.2.6研究范围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分析、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节能方案、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标方案、组织机构与人员、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分析和财务分析与社会效益分析等内容。

1.2.7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粮食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县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大局,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变革,提高粮食流通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项目建成后,对服务好“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3研究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是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为此,恳请上级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分析

2006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河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冀政函[2006]41号),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发改经贸[2007]2136号)。

规划中提出: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仓储、运输、装卸等条件不断改善,但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

发展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对于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建设散粮物流节点,形成全国主要散粮物流通道,尽快建立全国散粮物流体系,实现粮食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

参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精神,结合邯郸市、##县的实际情况,##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提出储备库扩建工程。

由于原库区已没有发展用地,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新征用地58.32亩,用于粮仓扩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等九个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文),同时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七项切实有效措施。

2.2.2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提高粮食流通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函[2006]41号文),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发改经贸[2007]2136号),对整合促进粮食现代物流给予了政策支持。

2.2.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企业,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实践证明,通过推进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能够将分散的零售商和供货商组织起来,有利于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实现经营行为规范化、经营作业标准化,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之有效的重要治本之策。

同时,通过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行为规范、辐射能力强的大型流通集团、流通企业,成为商品市场中的“主渠道”,在流通行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不仅有利农产品和粮食商品进入市场,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信得过商品和服务,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2.4是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

200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北地区、长江沿线和西南地区建设的粮食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和散粮运输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起步。

1998年-2003年,国家投资建成1114个、总仓容52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底全国粮食总库存2亿吨,完好仓容的利用率为87%。

目前我国粮食主要流向是东北的玉米、稻谷和大豆流向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黄淮海的小麦流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稻谷流向华东、华南地区。

2005年东北地区流出粮食约5710万吨,黄淮海地区流出小麦1700万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出稻谷1700万吨。

粮食运输主要以铁路、水路为主,分别占跨省运量的48%和42%,公路运输占10%。

但是从总体看,我国粮食仓储设施还比较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

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

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只有约11%是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其余89%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

关内主产区交通枢纽地区和南方部分主销区,散粮中转库容不足。

二是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全国85%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

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

散粮火车仅限于东北地区内部开行,散粮汽车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尚未起步。

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

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肩挑背扛的人工搬倒装卸方式。

目前,全国只有约1.2%的粮库配备铁路散粮卸车设施,严重影响了铁路散粮车在全国范围使用。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

物流资源分散,粮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2.5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扩建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粮食产销结合。

在粮食生产区和主销区之间搭建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有利于在购销上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均衡运转,从而使粮食购销更加顺畅,效率大幅提高,增强粮食产业在农村建设中的带动力和幅射力。

二、有利于改革传统流通模式,优化粮食产业布局,调整粮食产业结构。

粮食流通传统模式环节多,损耗大,费用高,而采用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将使得粮食运输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

三、有利于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整合相关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四、有利于提升粮食仓储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章市场预测分析

3.1区域特征

河北省位于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六大跨省粮食运输通道之一的“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内,本项目位于河北省的中南部,区域内属于国家粮食主产区。

河北省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27′~l19°50′,北纬36°03′~42°40′之间,南部最高气温43℃,北部最低气温达-42.9℃,年平均降水量为300~800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肥沃而适宜粮食生长,是我国粮油主产区之一。

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及杂粮,小麦生产区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为春小麦,长城以南为冬小麦,冬小麦主要产区在冀南地区,而北部山区适宜春小麦生长。

根据玉米喜水怕旱,喜温怕冷的习性,除河北省高寒地区种植较少外,其它地区种植普遍。

3.2粮食流入流出方向

##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平原,县域面积485平方公里,辖4镇五乡,总人口35万人,拥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3万亩以上,是我省小麦主产区,,被国家确定为“粮食高产达标县”,近年来该县粮食连年丰收,收储矛盾更加突出。

##县的小麦基本上流向北京、天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