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682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docx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

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

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

(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

(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广东上海)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

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

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书面语。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

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

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b.说话所用的词语和规则是全社会共有的。

(2)语言:

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的,(词语、规则)而又成系

统的那部分。

(“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3)区别:

a.语言是社会的,具有社会因素(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言语是个人的,具有个人因素(特色)

b.语言是主要的(在言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必须使用全社会共同的词语和规则)

c.语言是抽象的实体(是一个均质的系统)言语是具体的实体。

2.区别言语、语言的意义:

(1)纯化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2)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地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3)对现代汉语的研究有着理论、实践上的意义。

二、语言符号:

任何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物质实体)(红、绿灯)

1.符号:

是指根据社会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

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语言――声音、声音所表示的意义的统一体。

2.“能指”:

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索绪尔给其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就是声音。

“所指”:

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例:

东dong(音:

能指)(意义:

所指)

3.单纯的初始符号有“任意性”,复合符号就没有“任意性”。

例:

菜是初始符号,具有任意性。

白菜、青菜、卷心菜是复合的没有任意性。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三者区别:

(1)“任意性”:

从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声音)跟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说的,二者没有

必然的理据性。

(2)“强制性”:

从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来说的(语言符号是约定的)

(3)“可变性”:

从语言符号本身来说的(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都是受社会的约定俗成,具有缓慢性)

(老板称呼的演变)

5.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线性”特征:

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张嘴不能同时说两个字,两句话,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这一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只要掌握几十个语音单位,几千个或几万个不同的语言单位,再掌握一套把这些单位组织起来的规律(语法),就可以说出无限的不同的‘话’来,就可以传递无限不同的信息,表达无限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系统

1.语言系统的系统性:

语言不是一堆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的符号,而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

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这些子系统的系统性时有明显差异的,不平衡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语言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

因此,语言系统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

4.结构主义语言学:

20世纪的一批语言学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语言

功系统本身内在的规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

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I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称之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1.从语言学的应用领域来看:

(1)历史比较语言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水平。

(2)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和民族语言规范化使语言学在普及基础教育、民族语言规范化以及制

订语言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从语言对其它相邻学科的影响看:

(1)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

究素材。

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是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

(2)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

(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

字之谜。

(3)语言学研究的进步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4)语言学和生理学、物理学的结合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而语言学进一步

和现代声学研究成果的结合就产生了实验语言学。

3.由于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无所不在的,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而

语言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

作为人类思想交流、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份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处理。

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

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语音:

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区别。

1.①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

②负载着一定的意义,

③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2.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系列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语音的物理属性:

振幅:

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轻重。

频率:

发音体在一秒种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

赫兹)(频率的多少决定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音质是最重要的一个。

他对区别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1.音高:

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频率同音高成正比。

&音高变化在语言中有重要作用:

①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构成能够区别意义的声调。

例:

“妈、嘛、马、骂”这四个词就是由这种音高变化来区别的。

②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

(水饺、睡觉)

2.音强:

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

振幅同音强成正比。

&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①英语、俄语等语言的词重音。

②汉语的“轻声”。

(老子老子)

3.音长:

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音质:

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

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1)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其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

(2)根据基音和陪音频率比例关系的不同,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3)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成倍的比例个性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律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

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

乐音听起来和谐、悦耳,

如: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语音中的元音。

(4)反之,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没有倍数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

“噪音”。

噪音听起来嘈杂、刺耳。

如:

刮风下雨、锯木打铁、泼水刹车。

语音中声带不振动的清辅音。

(声带振动的浊辅音则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

5.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以下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

(木板、金属……)

(2)发音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

(同样小提琴用弓拉和手指弹拨,发出的音就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

(同样的弦同样的弓,安在不同的乐器上发出的音就不同。

6.语音中的不同音质是如何形成的?

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第四题中三个方面决定的,具体的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

(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

(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

(3)肺里发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收到阻碍。

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四、语音的生理属性:

1.人的发音器官有三个部分组成:

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肺是发音的动力源,声带(喉头)是发音体,咽腔、口腔、鼻腔是发音的共鸣腔。

2.声带是语音中乐音的声源(噪音的发音体则是参与发音的部位有关),从而使人可以控制语音的高低。

3.口音:

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

鼻音:

气流完全从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

鼻音化:

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化”。

(上海话:

打)

主动发音器官:

在发音器官中能够活动的如:

唇、舌头、软腭、小舌、下腭、声带等。

被动发音器官:

在发音器官中不能活动的,如:

上齿、齿齦、硬腭等。

五、语音的心理属性:

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

1.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

重要方面。

(不同地方的人心理属性是不一样的。

如:

新、星上海人听起来都一样,北京人就不一样。

2.实验还证明:

听觉感知具有很强得选择性和概括性。

六、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虽然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等自然属性,

但它根本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并主要体现为:

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

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

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

第二节音素

一、音素和音标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物理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构成各种语音片断的基本元素。

(ying→ing2个音素,yan→ian2个音素,tong3个音素,hui→huei4个音素)

2.音标: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3.学习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

(2)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

(3)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严式的区别。

宽式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可以叫做“音位标音”。

严式音标则是一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又可以叫做“音素音标”。

二、元音和辅音: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区别:

①气流是否受阻。

②紧张程度。

③气流弱强。

④声带振动否。

三、元音的分类:

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

可以把元音分为:

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语言中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

1.舌面元音:

见p49图。

(aoeIuvei)

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

①舌位的高低。

②舌位的前后。

③是否圆唇。

2.舌尖元音:

(zcszhichishi)

有两种方式:

①前与后。

②是否圆唇。

3.卷舌元音:

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发出的元音。

R二、而、尔、儿

四、辅音的分类:

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指的是发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指的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变化。

1.辅音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dtnlzcs),

舌尖后音(zhchsh),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ng),

2.辅音的发音方法:

(1)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是否,送气是否等发音特征。

3.辅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

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1)根据阻碍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八类。

(2)根据发音时声带的状态,声带不振动叫“清辅音”。

〔p〕、〔t〕、〔k〕等。

声带振动叫“浊辅音”。

〔b〕、〔d〕、〔g〕。

(3)根据发辅音时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

第三节音位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社会属性)

一、音位的性质:

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音素。

从自然属性上看,这些音素之间的差别都是音质差别;从社会功能上看,这些音素

差别却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它们有些与意义的差别有联系,可以区分不同的意义;有些则与意义的差别无关,没有

区分意义的功能。

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总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方言的音位。

二、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1.凡是具有辨义功能的,就是重要的,不管它们之间的音质差别多么细微,都必须设立不同的音位,以便严加区分。

2.凡是没有辨义功能的,就是不重要,对他们就不必严格区分,而可以归并在一个音位里。

这样,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

目繁多的音素就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

三、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dongtong)

2.通过音高、音长、音强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dngdng)

3.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

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四、音位变体: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条件变体:

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对立关系(原则):

不同的音素出现在相同语言环境里,表示意义不一样。

(bapa)

(2)互补关系(原则):

〔æ〕、〔a〕、〔Α〕、〔α〕四个音素各自出现的语言环境是

互相补充的。

(见p61)

(3)相似原则:

只有在不但互补而且说这种语言的人听起来又差别不大的条件下,才可以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入一个音

位。

英语的b、p,汉语的〔p〕〔ng〕

2.自由变体:

是指可以在同一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南京人不分n、l就是自由变体。

3.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

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4个/a/)

五、1.区别特征:

(1)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2)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

(/p/的语音特征为:

双唇闭塞不送气)

(3)音位的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送气/不送气)

(4)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这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

(汉语普通话/p/的区别特征是:

双唇、闭塞、不送气。

英语/p/的特征是:

双唇、闭塞、清)

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语音特征是由其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决定的。

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则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这种语言或方言)

2.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互相区别,形成对立,

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第四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有一个音位构成,如汉语的“啊”〔a〕,但是更多的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组合而成。

(最多4个)(tonghua都是三个音位构成一个音节)

2.音节的划分①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来,目前对我国有影响的理论角度是:

“肌肉紧张说”,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

成一个音节。

(piao一次,pi’ao二次)

②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

(“音渡”,又叫做“音联”,对音的切分。

〔fanan〕→〔fanan〕〔fanan〕)

3.不同的语言在音节结构方面的差别:

(1)音节的结构规律主要体现在:

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的位置两个方面。

(2)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

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它语言的重要特征。

4.音节的类型:

(1)一般的音节都以元音作为音节的核心,以辅音作为音节核心的很少

(北京话豆腐的f)。

(2)以元音为核心的音节共有4种基本结构类型:

①v,

②c-v,

③v-c,

④c-v-c,

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

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

①Yao(要),a(啊)→v;

②ba(把),biao(表)→c-v;

③an(安),ang(昂)→v-c;

④ban(班),bang(帮)→c-v-c;

(3)每种语言的音节类型并不完全相同。

①多数语言都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但有的语言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

如:

我国的哈尼族等。

②包含辅音群的音节在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很常见。

③普通话没有这音节类型。

5.音位在音节里所能占据的位置不一样:

(1)有的音位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是固定的,有的是不固定的。

如:

①〔m〕只能在音节的开头出现,〔ng〕只能在音节的末尾出现。

它们是固定的。

②〔n〕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是不固定的。

(2)有的可以组合,有的则不可以组合。

如:

jqx可以和〔I〕〔y〕组合而gkh则不能。

6.普通话音节的主要特点:

可以分别从:

音素数目、元音、辅音、声调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每一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最少1个音素。

(2)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元音,如果只有一个元音,极为韵腹,(a)。

最多3个元音,分别为:

韵头、韵腹、韵尾。

(3)汉语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

如果有辅音,处于音节开头处为声母,处于音节末尾

处为韵尾。

没有2个辅音连续出现的复辅音形式(“ng”是2个字母表示1个辅音)

(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7.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

(1)元辅音分析法:

即v,v-c,c-v,c-v-c。

(2)声调分析方法:

tian(韵头,a韵腹,n韵尾)

(3)韵母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四呼”

开口呼:

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ì〕〔u〕〔y〕的韵母。

如:

〔a〕〔ou〕〔〕等;

齐齿呼:

凡韵头和韵腹是〔ì〕的韵母。

如:

〔ìa〕〔a〕〔ìou〕等;

合口呼:

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如:

〔u〕〔ua〕〔uan〕等;

撮口呼:

反韵头活韵腹是〔y〕的韵母。

如:

〔y〕〔〕〔yn〕等。

二、复元音:

一个音节内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

1.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

(1)复元音的几个成份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

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

(2)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

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没有过渡音。

2.由二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3.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如:

〔aieiauou〕

在二合元音中,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如:

〔iaieuauoye〕

三合元音又被称作“中响复元音”,如:

〔iauiouueiuai〕

三、复辅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汉语没有,印欧语系有)

复辅音也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1)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2)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四、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

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

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1.同化:

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他相似或相同,这种现象叫“同化”。

同化又可以分为:

顺同化和逆同化。

(1)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

Dog+s→dogs

(2)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

〔men〕+〔mian〕→〔memmian〕

2.异化:

语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