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60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史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闻史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闻史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闻史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闻史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史题库.docx

《新闻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史题库.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史题库.docx

新闻史题库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1、主要参考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

一、名词解释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

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

(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二)关于人物:

(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3)哪些活动(老板:

办报活动;编辑记者:

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

(三)关于事件:

(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

二、论述题

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

一、名词解释

1、木铎

2、露布(99传名)

3、开元杂报

4、敦煌进奏院状

5、进奏院状

6、定本制度(00新名)

7、邸报

8、小报(90名)

9、民间报房

10、《急选报》(98名)

11、《万历邸钞》(02名)

12、《天变邸抄》

13、揭帖

14、旗报和牌报

15、报房京报

16、辕门抄

二、简述题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01新)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01传)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99新)

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名词解释:

3、进奏院:

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

这种机构的设立,一方面是便于中央政权控制和联系各节度使,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各节度使刺探中央政府的动态和情报。

4、进奏官:

进奏院官吏称为进奏官,只对节度使负责,不对中央政府负责,每隔一段时间,进奏院官吏要将京师动态和消息写成报告,寄或带给节度使。

5、进奏院状:

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7、都进奏院:

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

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9、定本:

从真宗咸平二年(999)起实行,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10、"小报":

中国封建时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或曰民办报纸。

所谓"小报",即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民办报纸的习惯性称呼。

12、通政司:

明代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在中央政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政司的主管官员叫通政使,往往由皇帝直接任命。

14、提塘:

提塘官的工作和唐宋时代的邸吏和进奏官很类似,由地方各省派出,在京城长驻,主要负责消息的传递。

15、黄皮京报:

产生于乾隆中叶以后,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报纸。

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通称为"京报",因封皮多用黄纸得名。

简答:

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

(1)口头传播

(2)旗鼓(3)烽火(4)木铎 

文字载体:

(1)甲骨

(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

 

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

(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

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职责:

(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

(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

 

(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臣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

(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以及关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等。

 

8、和官报比较起来,"小报"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第一,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第二,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有时难以做到十分准确。

 

9、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

(1)通政司:

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

(2)六科:

即吏、户、礼、兵、刑、工。

由六科派人分发。

(3)提塘:

负责消息的传递。

 

10、清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

(1)宫门钞:

主要报道朝廷动态消息,包括皇帝起居、朝廷祭祀、官吏任免、朝中大事等。

(2)皇帝的谕旨。

(3)官员的奏章:

限于篇幅,一般只选登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原文,大部分只刊登目录供读者参考。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

一、名词解释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蜜蜂华报》

3、《广州纪录报》

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5、《香港公报》

6、《德臣报》

7、《孖刺报》

8、《遐尔贯珍》(99新名)

9、《香港船头货价纸》

10、《字林西报》(99传名)

11、《六合丛谈》

12、《万国公报》

13、《上海新报》

14、《申报》

15、《新闻报》

二、简述题

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94论)

2、简述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3、简述鸦片战争后外人办的中文刊物的业务情况。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上海外报发展情况。

(01论)

5、简述鸦片战争后香港报纸发展情况。

6、简述鸦片战争前后广州报纸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

1、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16、《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815年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

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

1821年停刊。

17、《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833年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该刊的主要编辑者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也有宗教内容。

18、《蜜蜂华报》:

1822年出版,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本外文报刊。

葡萄牙文。

创办於澳门。

19、《香港船头货价纸》: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20、《中外新闻七日报》:

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后改名为《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

是香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后停刊。

21、《字林西报》:

1850年创刊,初名《北华捷报》,由英商奚安门主编。

内容以商业信息为主。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一共出版了101年。

22、《万国公报》:

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创刊,主编有林乐知和李提摩太等人。

内容包括变法宣传、西学介绍、自然科学和西方社会科学。

23、《澳门新闻纸》: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组织手下翻译澳门出版的外文报纸,目的是了解英国人的基本情况。

后人把这些翻译材料装订成册,起名叫《澳门新闻纸》。

 简答:

1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

它的主要内容和编辑方针是怎样的?

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815年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米怜主编。

该刊的目的是对华人进行基督教宣传。

刊物内容:

(1)阐发基督教义,

(2)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3)少量新闻。

编辑方针:

(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俗、生动。

(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12、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

13、为了与《上海新报》进行竞争,《申报》采取了哪些措施?

(1)降低成本,采用中国国产的的毛太纸;

(2)搞好发行,建立全国各地的发行网络;

(3)多拉广告,对于中国商人采取价格优惠以吸引广告;

(4)多种经营,兼营图书出版机构。

14、历史上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和外文报刊各是哪一家?

在哪里出版?

主编是谁?

(1)《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1833年在广州创刊,主编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

(2)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文报刊是1822年出版的葡萄牙文刊物《蜜蜂华报》。

系葡萄牙执政党的机关报。

该报创办於澳门,由澳门新教派领导人安东尼奥主持。

15、列举两份在香港出版的中文商业报纸。

(1)《香港船头货价纸》(《中外新报》):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2)《中外新闻七日报》(《华字日报》):

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1872年改名为《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

是香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

16、早期《申报》有哪些内容特色?

(1)在办报人员和报纸样式上尽量中国化。

文章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2)重视言论。

(3)重视新闻报道,扩大新闻通讯网。

(4)刊载文艺作品。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

一、名词解释

3、《循环日报》

4、王韬(98论)

5、《万国公报》

6、《中外纪闻》

7、《强学报》

9、梁启超(99传论)

10、《知新报》(00新名)

11、《湘学报》

12、《湘报》(90名)

13、《国闻报》(02传名)

15、严复

17、时务文体(96名、03论)

二、简述题

1、简述王韬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

(98论)

2、简述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近代国人报刊的特点。

3、简述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活动。

4、简述时务文体如何形成,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

(99传论)

2、试述维新派办报思想。

(97论)

3、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4、论述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或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5、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

 

 

25、《循环日报》: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鼓吹变法图强。

 

26、《时务报》:

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参与了前期筹备工作。

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掌管报纸的编辑评论,负责文字工作。

该报以变法图强为宗旨,梁启超在该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

 

27、时务文体: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

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28、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等。

 

 29、梁启超: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1895参加"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17、简述《循环日报》的办报宗旨与特点。

《循环日报》的思想宗旨是: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报纸取名"循环",部分地表示了王韬的循环史观。

他坚信,中国通过变法图强,能够再度崛起。

《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仿照西方报纸体例,除星期日以外,每天出版。

每天该报首栏要发表政论文章一篇,开了中国报刊"文人论政"的先河。

王韬把古代政论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

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18、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

a、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

b、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

c、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

d、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9、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原因、特点及代表刊物。

(1)成因

①维新派人士要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报刊是最好的工具。

②光绪皇帝的允许和支持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2)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  3、品种多

(3)代表刊物:

《知新报》、《国闻报》、《湘报》与《湘学新报》等。

20、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21、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30、马礼逊: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31、郑贯公;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

 

32、《中国日报》:

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33、《民报》: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36、《新民丛报》: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半月刊。

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鼓吹和推行新文体。

后在革命形势高涨下,坚持立宪保皇。

1907年冬停刊。

37、苏报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

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

38、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人,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

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

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39、《中国白话报》:

1903年在上海创刊。

半月刊,主编林白水,是较早提倡白话并运用白话写作的一个有影响的刊物。

内容宣传民主革命,鼓吹反帝爱国。

40、英记《大公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

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

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41、《神州日报》: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

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创办于上海。

该报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它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42、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

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43、"竖三民":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创办的三家报纸的合称。

1909年,《民呼日报》创刊,报纸遭到当局查封后,于右任继续创办《民吁日报》,之后又创办了《民立报》。

被称为"竖三民"。

44、《大江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正式机关报,其前身为《大江白话报》,创刊于1910年12月14日,其主要负责人是詹大悲。

《大江报》作为以新军为基础的文学社的机关报,在新军中的宣传鼓动工作卓有成效。

45、《大江报》案:

1911年,《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黄侃撰写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引起湖北当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报纸。

46、"耳目喉舌"论:

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

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47、"两大天职"说:

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

即"监督政府"与"向导国民"。

48、癸丑报灾:

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异己报刊大肆摧残,致使中国报业遭到严重破坏。

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所剩无几,报人大批被捕被害。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

49、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见长,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50、邵飘萍:

民初著名记者。

为《申报》及《时报》撰写了大量时事短评。

并创办了在北方颇具影响的《京报》,始终与黑暗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1926年,以"宣传赤化"罪名被奉系军阀杀害。

51、胡政之:

著名记者、报人。

1889年生于四川成都,1919年,他作为唯一的中国记者采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举行的巴黎和会,1916年9月受聘出任当时有安福系背景的《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从此一生以办报为业。

52、民初三大名记者:

徐彬彬、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

53、陈独秀:

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日日报》,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54、《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

55、《每周评论》:

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56、《湘江评论》:

1919年7月出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长沙以及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它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发行,毛泽东任主编,仿效北京《每周评论》形式。

57、《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由周恩来主编,1919年7月21日正式出版。

是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刊物。

在当时号称"全国学生会报冠"。

大力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鼓动,影响很大。

每周出两期,极受欢迎。

58、《共产党》: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0年创刊,秘密出版发行。

李达任主编。

其主旨宣传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知识,反对社会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59、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60、四大副刊:

指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

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

6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成立。

为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

研究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

会长由蔡元培担任,徐宝璜教授和邵飘萍任导师。

62、《向导》:

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报纸。

63、《中国青年》:

团中央机关刊物。

主编恽代英、萧楚女。

结合青年的实际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

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

64、《热血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五卅运动爆发后,在上海创办。

由瞿秋白主编。

在五卅运动期间,它曾大量报道了工商学各界的群众斗争,猛烈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

65、《世界日报》:

1925年在北京由成舍我创办,日报除揭载国内外要闻外,还设有经济界、教育界、妇女界等专栏。

设有副刊《明珠》,发表张恨水长篇小说《金粉世家》,风靡一时。

66、新记《大公报》:

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在天津成立"新记公司"。

《大公报》以新记公司的名义续刊出版。

新记《大公报》经历的岁月,即1926年至1949年,它以"四不主义"立报,贯彻自由主义报刊方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

67、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

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由于它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当年4月停播。

68、《中央日报》:

1927年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

是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

69、《扫荡报》:

国民党的军队党报,1931年3月在南昌创办了《扫荡三日刊》,1932年6月扩版为《扫荡日报》,1935年迁至汉口,改名为《扫荡报》。

抗战结束后改名《和平日报》。

70、《布尔塞维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的机关刊物。

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等五人组成编辑委员会,登载了党中央许多重要决议,指示和其它文件;并发表了研究和探讨中国革命的许多理论文章。

1932年正式停刊。

71、红色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

1931年在瑞金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