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54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docx

浙江大学中文系老师简历

个人简介:

颜洽茂,男,1951年2月生,浙江舟山人。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在美国Montana大学作访问学者。

曾任杭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浙江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又为教育部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专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咨询专家,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5年聘为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从事训诂学、汉语史研究,尤其是中古佛经词汇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汉译佛典词汇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译佛典语料研究”等课题。

出版《佛教语言阐释》等著作十余部,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六十多篇。

曾获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第六届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两次国家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

一、勤奋求学

颜洽茂先生祖籍浙江舟山,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在那生活、求学。

颜老师从小就酷爱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继而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复兴中学(当时附属于复旦大学)就读。

17岁中学毕业后插队浙江舟山,一年后任民办教师。

因对读书的迷恋,在下乡期间,常常一边烧灶火一边读书,又常因忘了烧火而饱受妻子“责备”。

1977年恢复高考,颜老师以舟山高考作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

最初在中文系读书时,颜老师像大家一样比较喜欢散文写作,也想往文学方面发展。

巧合的是,他时任古代汉语课课代表,课程由郭在贻先生教授,一次期中考试考了“95”分,名列全年级第一,得到了郭先生的赞许。

但期末考试时颜老师却只得了“82”分,名列第六。

这个在我们看来也不算很差的成绩,对颜老师触动很大,他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就在自己床头的墙上贴了一个“82”字样,以此勉励自己刻苦学习古汉语。

后又在蒋礼鸿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写成并在《争鸣》(1981年第1期)上发表了第一篇古汉语学术论文《〈反训探源〉商榷》,不想由此便走上在平常人看来枯燥乏味又深不可测的汉语史研究道路。

当时书籍出版不如现在繁荣,购书不易,他曾整部整部地抄过俞樾、杨树达、蒋礼鸿等先生的专著。

有时为了得到一本好书,曾和同学翻山越岭前往岳坟书店求购,来仔细研读。

1982年颜老师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师从郭栋先生。

攻读硕士期间,导师的要求非常严格,读书之余,颜老师几乎跑遍了全国的著名高校,深受蒋绍愚、张永言、许嘉璐、潘允中、梅祖麟(海外学者)等先生的帮助和启发,出于自己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敏感,在国内较早地开始了对佛经文献语言的研究。

当时佛经资料较为难寻,颜老师走访过不少名山大川的佛教寺院,精审资料,对勘研读各种版本的相关佛经,以求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他勤奋研究,做过数量惊人的资料卡片,虽严寒酷暑也不辍耕。

论文写成之后还送给郭在贻、祝鸿熹等语言学家审阅。

1984年毕业后回杭州大学中文系任教,并担任著名语言学家蒋礼鸿先生的助手,1987年—1999年任杭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1988—1993年颜老师又师从蒋礼鸿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以汉译佛经中中古佛经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写出了具有高度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魏晋南北朝佛经词汇研究》。

1998—1999年在美国Montana大学作访问学者,回国后积极译介宣传国外汉语词汇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

1999—2009年,他担任了四校合并后的新浙江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分管本科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教学改革等工作,十年间致力于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

2000年至今,他随浙江大学代表团出访过日本、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法国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多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其实,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颜老师更感恩母亲在背后的无私支持。

采访中,颜老师难掩心中的感慨,“用佛教的话来说,生命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缘’……”

二、博雅专精

1992年,颜老师被评为副教授;1998年,被评为教授;2002年成为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在中古汉语词汇语法、佛教文献语言及语料整理、佛教文化等研究领域,颜老师颇有成就。

他著、校了《佛教语言阐释——中古佛经语言研究》、《魏晋南北朝佛经词汇研究》、《南北朝佛经复音词研究》、《金刚经/坛经直解》、《新译经律异相》等论著,参编过《中国语言学大词典》(荣获首届汉字文化学术奖、第六届中国图书奖)、《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荣获浙江省第七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史工具书词典》(荣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等辞书。

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人大《语言文字学》等刊物上发表《辞源罅漏补》、《〈高丽大藏经〉及其文献价值》、《试论佛经语词的“灌注得义”》、《试论六朝译经中词义发展演变新趋向》、《中古佛经借词略说》、《中古译经年代与“感染生义”的判别》(合作)、《“恼害”“触恼”等佛源词释义──兼谈佛源词研究价值》(合作)等论文六十多篇。

先后承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浙江方言整理与研究”、“汉译佛典语料研究”等多项省、国家级课题。

《佛教语言阐释——中古佛经语言研究》是以魏晋南北朝汉译佛典文献为主要语料而进行的包括词汇、语法,乃至文体在内的整合式研究,代表着当时汉语史研究中佛教文献语言研究的主要趋势。

该书曾获浙江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是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必要参考文献之一。

蒋礼鸿先生在该书《序》中评价说:

“本文不失为有高度学术水平的论著”。

台湾学者万金川(《宗教传播与语文变迁:

汉译佛典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所显示的意义》,原载《正观》2001年第19期、2002年第20期,又载朱庆之主编《佛教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把这本“创意十足的综合型研究”视为“这个新兴学术领域里具有指标意义的佳构”,并把颜老师誉为汉译佛典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大队接力中的“势力雄厚的第三棒跑者”。

文中还称心地说:

“颜教授书中对译经词汇所做的静态描写、词汇特征的成因分析,乃至这批词汇进入汉语世界之后的影响评估等等,其娓娓道来而历历在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让我们能够回味往事而重温旧梦。

颜老师作为蒋礼鸿先生的助手,曾协助整理出版了第五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四次修订),并作《读第五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文,概括了第五版《通释》主要更新内容及此书贯通全文的五大要旨,对《通释》一书作了重要总结。

此文被人大《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博大精深,是当代敦煌学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在国内外享誉甚高,先后多次增订出版,每次增订出版都在学界掀起不小的波澜。

第五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得到蒋绍愚等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的称许。

目前由颜老师在第六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版)基础上整理的最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收录在《蒋礼鸿集》(吴熊和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卷中。

颜老师前后两次整理《通释》一书,其中蕴含着他对业师的深厚情感和对前辈求是学风的继承。

颜老师还致力于佛教文献语料的整理。

《〈高丽大藏经〉及其文献价值》(中华文史论丛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国内较早介绍了高丽大藏经的历史源流、版本及其在承古、存佚、校勘等方面重要的文献价值。

该论文荣获浙江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近年来他与学生合作陆续发表了《〈菩萨本缘经〉撰集者和译者之考辨》、《失译、误题之经年代的考证——以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为例》等一系列语料年代判别性质的研究论文。

此外,令人振奋的是,颜老师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译佛典语料研究”也即将结题,这无疑又是汉语史研究中的华丽一笔。

颜老师主张任何时候都应把“创新”视为学术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并要求弟子们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为汉语史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2008年11月在台湾参加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锐意改革

颜老师是一位寻求大学人才培养道路的探索者和改革者。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来说,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是自己的职责;作为一名大学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探索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自己的使命。

颜老师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在如何培养人才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为浙江大学本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本科拔尖人才是使命也是任务,但是培养拔尖人才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诚如颜老师所言“培养拔尖人才谈何容易”,但颜老师迎难而上,在担任学校教务部副部长的十年里,他立足长远,锐意改革,多次出国交流并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针对国内教学重知识系统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性精神的培养,提出本科教学小班化、seminar化,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还提出在人文专业中开设高等数学,以培养文科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等卓见。

结合教学管理的实践,颜老师还积极开展本科教学研究,他先后主持了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宽专交’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和“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主编(参编)了《中国研究性大学本科教学探索—浙江大学的思考与实践》和《整合培养追求卓越—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其中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省级的奖项,为本科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颜老师不仅在本科教学工作上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在硕、博研究生的培养上,也有自己的思路。

颜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科研方法培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两个创新”即“材料新、方法新”,强调要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和跨学科研究的理念等,对学生的“创见”总是持鼓励的态度,大大增强了他们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颜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极富有责任心的老师。

尽管一些学生毕业了,他还要定期和他们见面,一起探讨研究;每次指导学生论文时,大到文章结构、布局,小到标点、错字,从头到尾,一一标注,而且还要当面跟学生讲解、讨论。

作为颜老师的学生,我们一直珍藏着老师的手批稿。

左图为在香港中文大学交流

(带领本科生在瑞典隆德大学交流)

四、常怀仁慈

颜老师把对佛经研究的心得内化为自己人生的哲学,为人谦逊,和蔼体贴。

颜老师对学生像慈父般充满着关爱,接触过颜老师的学生都会说:

“颜老师太和蔼可亲了!

”这也是颜老师一贯强调的,对学生要多关心,跟学生最好的关系是处于师友之间,对学生的困难,作为老师责无旁贷,要从思想、生活上给予帮助。

一位留学生对此感触颇深,当他刚来到学校时,人生地不熟,又加上经济困难,他一直为找个合适的住处而焦虑,当颜老师得知此事时,立即亲自帮他联系住处,以解决他的生活困难,使他能尽早安心学习。

只要说起这事,他总会激动地说“颜老师真好!

甚至于他回国时都很骄傲地告诉他的好友他在中国有个非常好的老师!

颜老师的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他非常喜欢旅游,去年暑假就同师母来了一次浪漫之旅,参观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颜

老师也常对我们说有机会一定要去国外看看,因为那里会让你感受另外一种文化氛围。

此外,老师还喜欢刻印章、画画,中学时代还集邮(每每提到这儿,颜老师总是非常自豪的谈起抗美援越时一位来中国实习的越南大姐姐送给自己的邮票)等,与学生们聊及这些事时总是回味悠长。

                       (在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在莫斯科大学)

每个同学都期望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位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为那是一种幸福,那是学生时代最值得炫耀的资本,颜老师便是学生心目中这样一位朴实无华的学者。

及今,颜老师与汉语言研究所的方一新、黄笑山、汪维辉、陈忠敏、池昌海,古籍研究所的张涌泉、王云路等优秀教师一起组成团队,充当着国际知名的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的骨干,使我们的浙大人文学院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池昌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与语用、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语法研究。

   池昌海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内容涉及汉语修辞、词汇、语法等方面;出版专著《史记同义词研究》、《汉语研究新探》两部,出版教材《现代语言学导论》、《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两部。

主持课题多项。

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省人大立法专家等。

施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话语、中国传统话语、多元文化、文化心理文化交际方向的研究。

  施旭教授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

  施旭教授曾在荷兰、新加坡和英国的大学里任访问学者、讲师、副教授,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在众多著名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出版四本国际著作(《文化再现》、《文化视界下的话语研究》、《解读他者文化》(第一编者)、《话语与文化斗争》(主编))和两部学术译著。

创立并主编国际期刊《话语与多元文化》(Routledge公司)、国际学术丛书《话语与多元文化》(香港大学出版社)、国内期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任12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包括《社会语言学》、《话语与社会》、《语言与政治》、《亚洲传播》、《亚太传播》、《文化与心理》、《语言与社会心理学》、《符号学》等)。

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思想包括:

我们必须将当代社会语言活动(如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媒体话语、科学话语,等等)作为不同文化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实现文化变革的现象来研究。

施旭主旨发言、特邀讲座:

DeXusChange2009:

ShapingDiscoursetoCome!

http:

//diskurs.hum.aau.dk/dxc2009/;第十五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主旨发言(2008年8月24-29日,德国http:

//www.aila2008.org/);第六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全国和国际会议主旨发言(2008年3月25-27,香港,http:

//www.niccs6.cbs.polyu.edu.hk/);特邀讲座:

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2008年5月5-10日;乌特列荷特大学(2008,9-16),马德里自治大学(2008,9-23),巴塞罗那自治大学(2008,9-26)。

庞继贤,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话语研究,专业领域英语运用研究。

   庞继贤教授现兼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咨询专家等职。

   

   在研或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际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研究:

语类研究视角”;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课题“英语口语考试的标准及评分误差控制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专业领域英文书面交际特点研究”和“英文写作得体性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WorldEnglishes”,“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TESLReporter”,《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浙江大学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多篇。

主编或参编教材多种,主要有:

《英文研究论文写作》(“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英文写作——实用书信出国求职申请文书学术论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自主性语言学习》(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新编大学英语》(第5、6册)(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维教程•通达》(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实用英语语法精要》(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教育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课题,199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1年,2003年,2007年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作为“访问研究学人”从事合作研究。

马博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何语料库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马博森教授现任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

  马博森教授近年来的部分主要科研项目有:

外研社—剑桥英语语法(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语篇信息的动态研究(省社科规划办常规课题),语篇研究与英语教学(省教育厅社科课题)。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有:

“文盲和非文盲话语中的人物指称策略比较”(《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语料库及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外国语》,2009年第3期),“指称非现场人物的语言策略”(《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当代中国话语语料库的建构问题”(《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总第一辑(第一卷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自然会话中人物回指的分布模式:

文盲和非文盲话语的比较研究”(《外国语》,2007年第3期),“研究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指称现场人物的语言策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可先,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中国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的研究。

    胡可先教授目前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唐代政治与文学、出土文献与唐诗研究两个方面。

主要成果:

1.《中唐政治与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01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原名《永贞革新与中唐后期文学研究》)。

2.《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04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出土文献与唐诗研究。

已在《文学遗产》、《文献》等刊发表系列论文十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

   胡可先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理事。

祖慧,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职官科举与文献方向的研究。

   祖慧教授现阶段科研工作的重点是《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的编撰与出版以及《宋代官制史》的研究撰写工作。

   近五年已出版著作三部、论文十余篇,主要有:

《沈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宋登科记考》(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已发表主要论文:

《科举制定义再商榷》(《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学术月刊》2003第十期);《文献整理中的点校失误匡正——以职官科举为中心》(2004第三期);《关于宋代童子科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2005第4期);《两宋“上舍释褐”考述》(《文史》2007年第4辑)。

王云路,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训诂学、词汇学方向的研究。

   王云路教授目前承担主要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汉语词汇的核心义》,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中古汉语资料汇编》,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古复音词结构类型和意义演变研究》

   她的专著主要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中古汉语读本》、《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六朝诗歌语词研究》、《词汇训诂论稿》等。

2006年以来主要论文有《试说翻译佛经新词新义的产生理据》、《论汉语词汇的核心义》、《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释“零丁”与“伶俜”》、《释“首告”》、《释“踊跃”及其他——兼谈词义演变的相关问题》。

   同时她还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汉语史学报》主编,《古汉语研究》编委等。

颜洽茂,汉语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语法、佛教经籍语言、训诂学方向的研究。

   颜洽茂教授已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主持1项;现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翻译佛经语料研究”和省社联重大委托课题“浙江方言整理与研究”。

   在《中国语文》、《中华文史论丛》、《古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学》、《辞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台湾佛光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著编点校注释的著作十余部。

   参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获浙江省第七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史工具书词典》获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专著《佛教语言阐释》获浙江省第九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高丽大藏经>及其文献价值》获浙江省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颜洽茂教授同时还担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咨询专家,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5年被聘为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

黄笑山,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韵学、汉语语音史、历史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黄笑山教授目前從事漢語中古漢語語音研究。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试论唐五代全浊声母的“清化”》、《中古三等韵介音的前移和保留》、《切韵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于以两母和重纽问题》、《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客家方言》、《利玛窦所记的明末官话声母系统》、《方块壮字的声旁和汉语中古韵母》、《“儿郎伟”和“悉昙颂”的和声》、《中古二等韵介音和切韵元音数量》、《切韵元音分韵的假设和音位化构拟》、《音位構擬的原則及相關問題》、《中古诗文用韵考研究方法的进展》、《對國際音標及其譯名的理解》、《切韻分韻和詩文用韻的關係問題》、《中古介音-r-消失所引起的連鎖變化》、《切韻韻目小註“同”与“別”》、《從泰漢關係詞看中古漢語三四等韻的差異》、《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的统计及结构特点》《切韵27声母的分布》等。

   黄笑山教授还同时担任中国音韵学会理事。

方一新,汉语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史、训诂学方向的研究。

   方一新教授已经出版专著《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与王云路合作)、《中古汉语读本》(与王云路合作)、《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训诂学概论》等,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1993年,专著《中古汉语语词例释》获北京大学第五届王力语言学奖三等奖(前五届一、二等奖均空缺)。

2001年,专著《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获浙江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2006年,论文《“不听”之“不允许”义的产生年代及成因》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现方一新教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组成员、全国训诂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陈忠敏,汉语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方向的研究。

   陈忠敏教授于198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美国伊阿华大学东亚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获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受教于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如丁邦新(Pang-hsinTing),W.SouthCoblin,JamesA.Matisoff,JohnJ.Ohala和张洪年(Hung-ninSamuelCheung)等教授。

学习和研究领域涉及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在历史语言学领域里他是最早提出历史层次法研究的的学者之一。

发表语言学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