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23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x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摘要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名社区老年人被试进行测验,考察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对不同人口学维度上老年人的心理差异及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应社会支持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基本正常,躯体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是老年期的显著心理特征;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与普通成人大体相当,但表现出对自身社会支持水平的一定认知偏差;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在年龄阶段、性别及教育程度分组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坏与社会支持多寡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老年心理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1.导言

人的一生之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众多前人的发展心理研究已向我们揭示出许多人类从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定心理活动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

在这些研究中,以儿童为对象的儿童发展心理研究和以正常成人为对象的普通心理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两个研究领域。

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更高的生活质量成为可能,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心理学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程度也开始逐渐增加。

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这一阶段中人们各种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考察,其结论可以用以指导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老年期的各种身心变化和环境变化、更好地安度晚年,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老年心理概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岁以上成人定义为老年人并进一步将老年期细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分别为:

年轻老年人(60~74岁)、老年人(75~89岁)和长寿老年人(90岁以上)[1]。

对于老年期身心变化的一些重要特征,人们根据日常生活的常识就能做出比较全面的描述:

从生理方面看,老年人通常头发花白、皮肤出现皱纹和老年斑、视力减退、牙齿脱落、身高体重下降并易患各种慢性生理疾病;从心理方面看,老年人通常表现出较差的认知能力、较快的智力衰退、行动迟缓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和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上的一些退行性变化。

通过种种老年期典型的身心特征变化不难发现,老化(Aging)是贯穿整个老年阶段的最基本特征,老年期由老化引发的各种功能衰退与异常不仅表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这一阶段人的心理变化上[2]。

有关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老年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心理学的各派学说都进行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探讨:

生理心理学从心理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出发,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变化源于大脑的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3]。

脑重量的减轻、神经系统中的突触坏死、传递神经信息的某些重要神经递质的缺失都是导致老年人心理异常的主导因素。

认知心理学方面,Brandstadter等人(1994)把控制理论(ControlTheory)引入对老年心理的分析,运用皮亚杰(Piaget)提出的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概念对老年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做出解释[4]。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的学生埃里克森(ErikErikson,1980)提出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PsychosocialStagesTheory),将人的毕生人格发展以特定年龄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情感冲突划分为8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完善对失落感冲突(Ego-integrityVSDespair)是老年期的主要情感冲突,老年期的心理状况取决于对这一矛盾冲突的处理状况[5]。

除以上几种观点外,根据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要思想也可分别归纳出许多用以解释老年期心理现象与心理特征的理论观点。

1.2社会支持概述

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天生的社会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从旧石器时代人们组成部落相互协作进行采集、狩猎、从事生产,到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1962)提出大胆的“地球村(TheGlobalVillage)”设想,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扩大,人们能够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也随着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日益增加。

有关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这一概念的定义,学术界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各有不同尚未达成统一的观点。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我国从事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教授的定义,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宗教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援[6]。

国外学者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类[7]。

客观支持是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能够直接得到的社会支持来源;主观支持则偏重于个体对其社会支持水平的评价和情绪体验。

有关的研究还认为,主观支持由于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社会支持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因此在决定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8]。

除了社会支持的主、客观分类,我国学者肖水源(1987)还提出,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当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在内[9]。

由于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能够反映个体主动寻求和接受社会支持的情况,将社会支持利用情况列入社会支持研究范畴的观点在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赞同和支持。

张卫东、林喜红等人(1997)对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利用程度进行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环境中的应激情境;社会支持的积极利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间接反映了个体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10]。

1.3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对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过长期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Goyne.JC等人(1991)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应激状态下能够对个体身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11]。

Catherine.J.Lutz和BrainLakey等人(2001)提出了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影响的“双重角色说”,认为:

当不考虑心理压力大小、不存在较强应激源时,社会支持量表得分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佳,因此,社会支持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心理压力较大、个体进入较强的应激状态时,社会支持则可以缓冲(buffer)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2]。

社会支持所具有的这种“预测器”与“缓冲器”的作用;它对个体身心的保护作用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良社会支持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等观点自70年代初我国精神医学文献中引入社会支持概念以来也逐渐为我国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许多我国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观点:

解亚宁等人(1993)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各项结果与SCL-90的测验结果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因子分、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因子分同SCL-90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13]。

肖水源等人(1991,1992)进行社会因素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时,也检出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与SCL-90结果的显著负相关关系(r=-0.1848,P<0.05)[14]。

长期从事老年心理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丽娟等人(1997,2001)分别对城市老年人和养老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进行过相关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养老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情况都与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城市老年人=0.4787**,P<0.01;r养老院老人=0.4191**,P<0.01)[15,16]。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个体的生活满意度(LifeSatisfaction)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由于受到老年期特定的各种身心老化表现及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养老院老年人与社区老年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又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方法

2.1被试:

上海市徐汇区所辖康健、漕河泾、长桥、田林四个街道内随机选取的常住老年人(年龄≥60岁)共106名,其中:

男性41人,女性65人,被试平均年龄71.36岁。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期年龄阶段的划分进行被试分组,属于年轻老年人(60~74岁)的69人,属于老年人(75~89岁)的37人,属于长寿老年人(90岁以上)的0人;按照教育程度进行被试分组,被试中,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57人,接受过中等教育(高中或中专教育)的38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或专科教育)的11人。

被试分组及各分组下所包含的被试人数情况详见下表:

表2-1被试分组及各分组下所包含被试人数表(单位:

人)

分组

年龄

性别

教育程度

总人数

60~74

75~89

90+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

本科、专科

人数

69

37

0

41

65

57

38

11

106

2.2材料:

2.2.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L.R.编制(1975),中文版由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翻译。

量表共包含90个症状条目,分别列入:

躯体化(Somatization)、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sensitivity)、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敌对(Hostility)、恐怖(Photicanxiety)、偏执(Paranoidideation)、精神病性(psychoticism)等9个因子。

各症状条目采用1~5级评分,所列症状条目对被试的影响程度由“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到“严重”分别计1,2,3,4,5分。

SCL-90能够测试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反映人们一般的精神健康状况,在各类研究运用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7]。

2.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教授根据Sarason等人(1981)的社会支持问卷(SSQ)和Hendeson等人(1981)的社会交往调查表(ISSI)设计并于1990年修订完成。

量表共包含10个评定条目,分别测试被试的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程度。

根据国内多项研究反馈,此版本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8]。

2.3程序:

2.3.1量表的施测与回收处理:

使用以上两则量表对所选被试进行测验,测验按街道分为四场。

整个测试回收问卷共112份,确认有效问卷106份。

使用Excel2000及SPSS13.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SCL-90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总分、各因子分、总分与因子分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各分组被试的量表结果差异显著性以及SCL-90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分别进行考察。

2.3.2基于被试特殊性的测验方法调整:

老年人正处在认知能力不断衰退的年龄阶段,且由于我国的一些社会历史因素影响,某些老年被试的文化程度较低。

考虑到被试老年期的认知特点和文化程度对量表理解的影响,除测验前主试对测验的内容、回答方法进行常规指导语介绍外,整个施测过程中另行采取主试同步给指导语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由主试使用标准普通话在测验时对量表所列条目进行逐一朗读和解释并在对每一条目解释完毕后给予被试一定时间选择答案。

主试控制各场测验中口述指导语的语音、语调、语速及对条目的解释保持一致。

对条目的解释以加入主语状语、重新说明回答方法和变陈述句式为疑问句式为主,例如:

SCL-90第1条症状项目“头痛”,在解释时,主试的指导语为:

“你最近一个月以来是否感到过头痛?

它对你的影响程度如何?

按照它对你的影响程度,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的相应方格里划勾。

”经测验后反馈,被试对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条目的理解在主试对各条目进行逐一解释后基本不存在异议。

3.结果

3.1症状自评量表(SLC-90)测验结果及统计检验:

3.1.1对106名被试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并以中国量表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被试测试的SCL-90结果作为常模[19]与本研究106名被试结果行比较,发现被试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因子得分上与常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表3-1-1106名被试SCL-90结果及与常模之差异显著性检验表

被试

本研究106名被试结果

1388名被试常模结果

Z

双侧检验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SCL-90总分

131.14

12.34

129.96

38.76

0.743

躯体化

1.69

0.19

1.37

0.48

14.218**

强迫症状

1.60

0.25

1.62

0.58

-0.693

人际关系

1.48

0.34

1.65

0.51

-4.755**

抑郁

1.54

0.18

1.50

0.59

1.696

焦虑

1.52

0.23

1.39

0.43

5.170**

敌对

1.25

0.21

1.48

0.56

-9.078**

恐怖

1.19

0.18

1.23

0.41

-1.936

偏执

1.36

0.30

1.43

0.57

-2.127*

精神病性

1.15

0.14

1.29

0.42

-7.926**

注:

无法获取常模原始数据信息,但由于样本容量较大,采用Z检验对数据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为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1.2对不同(年龄、性别)被试分组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分组间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在被试年龄阶段分组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性别分组检验中,检出焦虑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表现出的差异极为显著:

表3-1-2各被试分组SCL-90结果及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

被试分组

60~74岁

75岁以上

t

双侧检验

t

双侧检验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SCL总分

128.74

12.43

135.89

10.83

-2.948**

130.43

11.88

131.77

12.69

-0.544

躯体化

1.67

0.18

1.72

0.21

-1.193

1.73

0.21

1.66

0.18

1.654

强迫症状

1.52

0.24

1.73

0.23

-4.297**

1.55

0.24

1.62

0.26

-1.373

人际关系

1.45

0.23

1.53

0.36

-1.180

1.42

0.30

1.51

0.35

-1.394

抑郁

1.50

0.18

1.60

0.16

-2.810**

1.53

0.79

1.54

0.18

-0.440

焦虑

1.46

0.22

1.62

0.21

-3.740**

1.42

0.18

1.58

0.24

-4.061**

敌对

1.26

0.24

1.22

0.13

1.046

1.33

0.25

1.19

0.16

3.197**

恐怖

1.17

0.16

1.22

0.20

-1.478

1.17

0.16

1.19

0.19

-0.613

偏执

1.37

0.29

1.34

0.32

0.447

1.40

0.31

1.33

0.29

1.120

精神病性

1.15

0.15

1.15

0.11

0.172

1.17

0.16

1.14

0.13

0.874

注:

**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1.3对被试教育程度三个分组下的SCL-90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上被试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1-3教育程度分组下的SCL-90方差分析表

差异来源

总分

因子分

躯体化

强迫

症状

人际

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

病性

组间平方和

1019.117

0.007

0.298

0.348

0.352

0.265

0.059

0.163

0.094

0.069

组内平方和

14955.987

3.945

6.421

11.516

3.133

5.358

4.593

3.146

9.269

2.016

总平方和

15975.104

3.953

6.718

11.864

3.485

5.623

4.652

3.308

9.363

2.085

组间均方

509.558

0.004

0.149

0.174

0.176

0.132

0.029

0.081

0.047

0.034

组内均方

145.204

0.038

0.062

0.112

0.030

0.052

0.045

0.031

0.090

0.020

F

3.509*

0.097

2.386

1.557

5.787**

2.546

0.658

2.665

0.524

1.752

注:

组间自由度dfB=2;组内自由度dfW=103;总自由度dfT=105。

*为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及统计检验:

3.2.1对106名被试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结果如下表:

表3-2-1106名被试社会支持评定结果表

统计量

总分

因子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均分

38.66

13.63

17.50

7.53

标准差

3.80

1.27

2.30

1.18

郭文斌等人(2003)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特征进行研究,若以该研究对照组所列99例正常成人社会支持评定结果[20]作为成人一般社会支持水平与本研究106名被试社会支持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被试的客观社会支持与主观社会支持均与该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表3-2-2106名被试社会支持评定结果与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

被试

本研究106名被试结果

99例被试社会支持结果

Z

双侧检验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总分

38.66

3.80

38.01

7.94

0.739

客观支持

13.63

1.27

9.09

3.22

13.108**

主观支持

17.50

2.30

21.06

5.00

-6.473**

支持利用度

7.53

1.18

7.94

1.98

-1.785

注:

无法获取对照组原始数据信息,但由于样本容量较大,采用Z检验对数据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2.2对不同(年龄、性别)被试分组下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年龄分组间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分组间,男女被试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及支持的利用程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3-2-3各被试分组社会支持评定结果及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

被试分组

60至74岁

75岁以上

t

双侧检验

t

双侧检验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总分

39.06

4.20

37.92

2.82

1.659

37.33

2.83

39.53

4.12

-3.254**

客观支持

13.78

1.34

13.35

1.09

1.685

13.57

1.29

13.67

1.26

-0.398

主观支持

17.64

2.54

17.24

1.80

0.838

16.69

1.81

18.03

2.45

-3.040**

支持利用度

7.64

1.28

7.32

0.94

1.307

7.07

0.81

7.83

1.29

-3.709**

注:

**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2.3对被试教育程度三个分组下的SCL-90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因子上被试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2-4各被试分组社会支持评定结果及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

差异来源

总分

因子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组间平方和

58.325

9.996

35.191

4.181

组内平方和

1461.449

158.655

523.309

142.234

总平方和

1519.774

168.651

558.500

146.415

组间均方

29.162

4.998

17.596

2.091

组内均方

14.189

1.540

5.081

1.381

F

2.055

3.245*

3.463*

1.514

注:

组间自由度dfB=2;组内自由度dfW=103;总自由度dfT=105。

*为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3.3SCL-90结果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的相关分析及统计检验:

以SCL-90结果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统计检验,发现两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基本都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3-3-1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相关分析表

相关系数

SCL总分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分

-0.710**

-0.466**

-0.357**

-0.580**

-0.519**

-0.438**

-0.274**

-0.246*

-0.500**

-0.342**

客观支持

-0.454**

-0.196*

-0.296**

-0.403**

-0.388**

-0.353**

-0.128

-0.066

-0.339**

-0.212*

主观支持

-0.633**

-0.442**

-0.256**

-0.539**

-0.431**

-0.363**

-0.291**

-0.220*

-0.456**

-0.344**

支持利用度

-0.566**

-0.427**

-0.331**

-0.383**

-0.414**

-0.324**

-0.211*

-0.292**

-0.354**

-0.201*

注:

*为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为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分析与讨论

4.1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