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01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docx

江苏省高考生物冲刺选编试题一

2017年高考冲刺生物学科试题选编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低浓度的KNO3溶液中,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吸水膨胀。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可观察到无色较大区域的细胞质基质

B.AB段下降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离子的速率

C.B点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恰好相等

D.BC段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

【参考答案】B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属于中档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植物细胞在低浓度的KNO3溶液中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但由于有细胞壁,其伸缩性有限,吸水速率逐渐减少;同时植物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液中的K+、NO3-。

图中AB段细胞在吸水的同时也吸收K+、NO3-,由于吸水相对速率大于吸K+、NO3-速率,所以细胞液浓度下降;B点时吸水相对速率等于吸K+、NO3-速率;BC段由于吸水相对速率小于吸K+、NO3-的速率,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试图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由曲线图中提炼信息,推理出结果。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吸水力与细胞液浓度呈正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比较三者的区别及常见事例。

2.某研究小组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温度恒定的暗室中,给予特定光强度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其中在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处理,测得钟罩内O2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与t1相比,t1时植物叶绿体内的C5含量较高

B.若在t1﹣t2时段,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C.若在t2﹣t3时,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将升高

D.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为d﹣a

【参考答案】B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档题。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A、t0与t1相比,t1经遮光处理后,光照强度变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所以植物叶绿体内的C5含量较低;

B、在t1﹣t2期间光合速率的下降是因为部分遮光的原因,所以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这时期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C、当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将不再增加,所以若在t2﹣t3时,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一定升高;

D、由于钟罩内O2量是整个植物的净变化量,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应为d﹣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利用图形、数据变化,找出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变化趋势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从而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内在联系。

近两年考查光合作用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因此复习时需对光合作用相关曲线图多加训练。

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细胞形态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碎S型细菌细胞之前最好利用纤维素酶去除其细胞壁

B.实验①只获得少数转化的S型细菌的原因是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少

C.实验①获得的转化的S型细菌中的DNA与原S型细菌中的DNA完全相同

D.实验②使用DNA酶水解DNA后进行实验,从而增强DNA是遗传物质的说服力

【参考答案】D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为中。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细菌的转化是一种变异,发生的频率低,B错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该菌体内具有两种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实验②结果表明,DNA被水解后不能使细菌转化,从而说明只有完整的DNA分子才能发挥遗传功能,D正确。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相关的主要科研实验有: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是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4、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结论是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4.在双螺旋DNA模型搭建实验中,使用代表氢键的订书钉将代表四种碱基的塑料片连为一体,现构建一个含20对碱基(A有11个)的DNA双链片段,为了逼真起见,使用的订书钉个数应为

A.20B.40C.49D.51

【参考答案】C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DNA结构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属于简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模型构建中的订书钉和DNA结构中的氢键实现概念等同化。

DNA片段有20对碱基,那么A+C=T+G=20,其中A=11,则C=9。

推出,片段中A-T碱基对有11对,C-G碱基对有9对。

每个A-T碱基对中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中有三个氢键,那么氢键总数为11×2+9×3=49。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要求学生能将题目中的新条件、新名词和已掌握的类似知识情境进行迁移。

如性激素的调节可以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迁移等。

碱基数目的计算,要会熟练运用相关推理公式,如A+C=T+G=A+G=T+C=N/2等。

这些计算还可以出现在DNA复制、转录、基因工程等题型中。

5.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DNA复制与PCR比较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酶1的主要作用是断开氢键,PCR也需要酶1

B.复制完成后子链与母链等长,但PCR子链与母链可能不等长

C.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PCR一般需要两种不同的引物

D.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PCR是完全解旋后再进行复制

【参考答案】A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DNA复制与PCR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属于简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DNA复制与PCR的异同点以及图形识别。

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基本条件是需要原料、模板、能量和酶,其中的酶是图中的酶1(解旋酶)和酶2(DNA聚合酶),解旋酶的作用是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从图中还可以看出DNA复制也需要引物,且复制后子链与母链等长;PCR过程不需要酶1,而是通过高温热变性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完全解旋后再进行复制;需要能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引物需要2种,引物与母链配对时,可能在两端,也可能在内侧某一位置与母链配对,所以子链与母链可能不等长。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对知识的比较辨识能力。

比较解旋酶、DNA聚合

酶、限制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及化学键等;PCR过程中扩增n次需要的引物数量计算,含某种引物的DNA占总DNA的比例,若第一次扩增子链与母链不等长,经多少次扩增就会出现两条链等长的DNA等。

6.如图显示了3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1-3诱发原因的解释依

次可能是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

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

C.

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

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

【参考答案】B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

选择过程中新物种的形成机制。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档题。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机制1图示表明在原始种群因地理隔离导致变为两个种群,通过长期遗传变异积累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进化出新物种。

机制2图示表明原始种群中一部分个体迁出成为新种群,和原种群产生生地理隔离,逐渐进化为新物种。

机制3图示表明在原始种群内发生了变异群体,经过长期积累进化为新物种。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解图中所示信息,并综合运用现代进化论知识点进行推理,考察了学生思维灵活性。

现代进化论这部分可重点训练新物种形成原因、过程等相关知识点。

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D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为易。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图析种群的数量特征。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

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多选)下列不属于放能反应的是

A.光合作用B.葡萄糖氧化分解C.ATP合成D.DNA复制

【参考答案】ACD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档题。

考查学生对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概念的理解。

放能反应指能释放能量的反应,往往和有机物的分解和ATP的合成有关。

吸能反应指需消耗能量的反应,往往和物质的合成和ATP的分解有关。

选项中光合作用、ATP合成、DNA复制都有有机物的合成,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

葡萄糖氧化分解属于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形成ATP。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对核心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举例、分析、归纳。

类似还可以考查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起始密码子和启动子、终止密码子和终止子等概念。

2.(多选)近期某些地区再次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有患者死亡报道。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表达过程为RNA

mRNA

蛋白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基因表达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基因也可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过程①②中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不相同

D.不吃禽肉制品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最佳方法

【参考答案】BC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RNA病毒基因表达有关内容。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属于中档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基因不一定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RNA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基因也可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根据题干中基因表达过程可知,该病毒不是逆转录病,过程①②分别是RNA复制和翻译,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不相同。

禽流感病毒是通过活禽传播的。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拓展应用能力。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断;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生活,普通培养基不能培养病毒;禽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3.(多选)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D.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无需在火焰旁进行

【参考答案】AD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为易。

对活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分解石油的细菌,所以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B正确;对微生物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所以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D错误。

【归纳延伸】本题考查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基本原理的应用。

选择培养基四种常见制

备方法或实例:

三、非选择题

1.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

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  ▲  移动。

(2)由图1可知,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 ▲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 mg。

(3)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 ;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 ▲ 。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  ▲  ;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

随温度升高,  ▲  ,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 ▲ (填上升/不变/下降)。

【参考答案】

(1)CO2浓度、温度左下

(2)2162

(3)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Ⅳ、Ⅱ、Ⅲ、Ⅰ

(4)①下降气孔关闭(气孔开度下降)②下降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属于中档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分析,图1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该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该曲线中,a点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c点是光照强度的补偿点,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

等,d点是光照强度的饱和点,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图2是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大小,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Ⅰ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Ⅱ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叶绿体吸收,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Ⅲ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叶绿体吸收,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Ⅳ线粒体消耗外界中的氧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图3中,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c点是光的补偿点,决定光补偿点大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由题意可知,该曲线是适宜条件下的曲线,温度应该是最适宜温度,若提高温度,光合作用速率减小,因此d点会向左下方移动。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才会积累,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该曲线中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才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8klx光照下,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mg/h,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6=18mg/mg,因此,植物一天中只有9小时光照,因此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8×9=162mg。

(3)细胞器①是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器②是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分析曲线可知,a是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是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分别对应图2中的Ⅳ、Ⅱ、Ⅲ、Ⅰ。

(4)①根据图3甲,在两种光强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下降;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升高,气孔开度下降,使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进而使卡尔文循环受到抑制。

②根据图丙分析,三种光强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上升,但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上升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如高温破坏类囊体膜结构(或高温使酶的活性下降).所以用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归纳延伸】本题的知识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读题图曲线应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研究者对HCV感染后细胞中与HCV

增殖有关的产物以及细胞代谢产物进行了测量,同时绘制出了HCV对肝细胞代谢影响的示意图,“+”表示该过程强于正常细胞,“-”表示该过程弱于正常细胞,VLDL表示极低密度脂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结合图1中信息用中心法则的表达方式写出HCV增殖的过程:

 ▲ 。

(2)图2中物质A为▲ ,C为▲。

(3)结合图2可知,HCV感染后对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体现在 ▲ 。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加强②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加强

③肝糖原的水解减弱④肝糖原的合成减弱  ⑤糖无氧呼吸加强

(4)由图2推测HCV的感染会导致脂肪肝(症状为甘油三酯在肝细胞中堆积)的发病几率 ▲ 。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2解释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5)HCV的感染同时也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若要进一步了解诱发机制,应检测 ▲ 。

(多选)

A.胰岛素的分泌量B.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C.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肾上腺素的分泌量

【参考答案】

(1)

(2)丙酮酸CO2

(3)②④⑤(3分)

(4)增加甘油三酯合成过程加强,但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合成VLDL的过程减弱,导致运出肝脏的甘油三酯减少,从

而在肝细胞中积累。

(5)AB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的病毒的代谢和人体细胞内糖代谢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和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不一样。

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后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又不一样,可分为RNA复制和RNA逆转录两种。

人体内血糖去路有三条,主要是氧化分解,还有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感染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相比,出现了HCV的RNA和蛋白质,此外甘油三酯也增多。

结合图2,甘油三酯增多是因为HCV促进糖类转化导致的,不和病毒增值有关。

病毒的组成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所以,相关遗传信息传递为:

(2)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内后,代谢途径先是氧化分解成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丙酮酸接下来进一步分解成二碳化合物乙酰CoA和CO2。

(3)根据图2所示,HCV作用下三羧酸循环受阻,有氧呼吸代谢途径受阻,无氧呼吸则会加强。

肝糖原分解加强,合成减弱。

甘油三酯合成加强,脂肪合成增强。

(4)根据图2所示,HCV会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增多,从而使脂肪肝的患病率提高。

而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合成VLDL的过程减弱,导致运出肝脏的甘油三酯减少,从

而在肝细胞中积累,容易患脂肪肝。

(5)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绝对分泌不足和胰岛素的相对分泌不足(胰岛素不敏感)有关。

因此,要了解具体诱发机制,就要检测比较胰岛素的含量和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归纳延伸】本题考察了学生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图文转化能力。

以社会热点病毒为材料设置情境,知识内容起点高,落点低,必修一和必修三知识点相互

交叉。

血糖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点,常考查调节过程和实验设计。

备考时,可关注以下“热点病毒”的考察:

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

3.从植物中提取的苦皮藤素Ⅳ和苦皮藤素Ⅴ具有很好的灭虫作用.它们均对昆虫的突触有影响,能抑制并阻断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

(1)正常情况下,兴奋沿着昆虫体内的 ▲ 神经传导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肌肉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

苦皮藤素Ⅳ增大了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不易兴奋,导致肌肉▲ ,进而起到杀灭昆虫的作用。

(2)研究人员将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标本分别置于图中所示A~F组不同溶液中,电刺激神经并在肌肉细胞处测定电位变化.记录数据并整理如下图。

①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保证神经细胞

能维持正常电位变化,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至少应加入 ▲ 、Ca2+、Cl-等无机盐离子。

②图示结果表明,在苦皮藤素Ⅳ:

Ⅴ= ▲ 时与单用苦皮藤素Ⅳ阻断作用相似;苦皮藤素Ⅴ对苦皮藤素Ⅳ的阻断作用具有 ▲ (促进、抑制或不影响)效果。

【参考答案】

(1)传出 特异性受体 不收缩

(2)①苦皮藤素Ⅳ和Ⅴ混

用的不同比例 Na+、K+②3:

1 抑制

【直击考点】本题考查了神经传导相关的知识,及苦皮藤素Ⅳ和Ⅴ不同比例混用对EJPs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为中。

(1)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点处为效应器,故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导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肌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而收缩,苦皮藤素Ⅳ增大了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不易兴奋,导致肌肉不收缩,进而起到杀灭昆虫的作用.

(2)①A~F组的变量是苦皮藤素Ⅳ和Ⅴ不同比例,因变量是EJPs幅值变化率。

兴奋传导过程中,Na+、K+的进出与膜电位的变化密切相关,因

此为保证神经细胞能维持正常电位变化,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至少应加入Na+、K+、Ca2+、Cl-等无机盐离子。

(3)图中结果显示,在苦皮藤素Ⅳ:

Ⅴ=3:

1时与单用苦皮藤素Ⅳ阻断作用相似,但当苦皮藤素Ⅴ比例高时,EJPs阻断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此时苦皮藤素Ⅴ对苦皮藤素Ⅳ的作用效果有抑制。

【归纳延伸】生物坐标曲线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有关的数值变量函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凡坐标曲线都离不开点和线,因此“识标、明点、述线”是解决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①识标是基础。

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仔细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

纵、横坐标的联系有的比较明确,有的则比较隐蔽,需首先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然后通过此“桥梁”将二者挂起钩来,才能真正找到纵、横坐标

之间的联系。

坐标上的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

只有搞清楚图像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正确地分析,解答所给问题。

②明点是关键。

坐标图上的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在这些点的集合中,有些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它们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总之,生物坐标曲线题中的信息相对隐蔽,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