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9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背景

(1)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

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②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经过

3.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

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4.影响

(1)经济方面:

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

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③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④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

“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①“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

“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②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

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5.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背景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凡尔赛体系

(1)建立:

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2)内容:

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特点:

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4)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3.华盛顿体系

(1)建立: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经济: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2)政治: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3)外交:

《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5.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

(2)成立:

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3)主要机构:

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4)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解散:

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7)活动:

①恢复战后欧洲经济。

②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

③“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④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8)评价:

①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6.《非战公约》的签订

(1)时间:

1928年8月。

(2)创始国及签订:

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

(3)内容:

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评价: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7.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①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8.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2)相同点:

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源: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具体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④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

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⑤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进程

(1)爆发: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2)扩大: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3)转折:

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4)胜利:

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3.影响

(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4.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③英、法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

损人利己姑息纵容。

5.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②团结就是力量。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

③战略指导正确。

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④战争动员有力。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启示:

①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决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

②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

③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前进的最伟大动力。

6.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根源:

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②影响:

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2)不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形式

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

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纵容和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终于演变为世界战争

责任

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战争,责任由其承担

对战败国处理

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

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

(1)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②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

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矛盾激化:

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